Spinkcat在2022-08-22~2022-08-28的言论

2022-08-27 作者: Spinkcat 原文 #Reddit 的其它文章

1725: 提问现在种地的都多大年纪的人,在现在人口趋势下以后谁去种地呢?, submitted on 2022-08-27 20:20:41+08:00.

—– 1725.1 —–2022-08-28 02:19:40+08:00:

美国大规模机械化的前提是农民较富裕,土地所有权有条件可以集中,才愿意花血本。

发达社会现在一般在农业上可以观察到两个情况,第一是随着产业升级,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高消费与内需带动服务就业增长,农村人口可以落地,只靠纳税获得对应身份,而不需要被户籍编排成五等人。

这就出现一个情况,完全不打算回去的农民,会卖地,大量农民卖地,农耕用地价格会下降。

给了愿意留下来的农民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收购大量土地,自己成为地主,然后花大价钱更新设备进行机械化播种与收割。

第二个情况就是还有部分农民留下来,但是主要靠给这些地主工作生活,农民变成了土地身份持有者以及专业操作人员。

其实这里能看出社会演化很精密巧合的地方,跟齿轮咬合一样有趣,互相驱动彼此。

如果大量农民还在农村,机械化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机械化需要的人手数量减少,多数人还是无业。

机械化需要土地集中,你不可能为了三亩地卖几百万的设备,种还罂粟还是洛卡卡卡?

但是如果大量无业农民无法离开农村时,想要集中土地,农民对土地就会待价而沽,收购成本可能就比机械化本身还要高,也就无法完成机械化。

少量留下来的农民没资本或意愿承担风险购地,但他们仍然有农业知识。

地主农民不可能再跑去城市找大学生来当农民,自然也迫切需要短缺的人力,尤其是懂农业的干练人员。

如此一来,入城定居潮下,留守农民的劳动价格就会提高,并且不需要承担风险,就跟上班一样,甚至可能有丰收分成。

实际上就是顺应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把人倒腾到合适的地方(农民变城市居民),把地方倒腾出合适的空间(农地集中),再给合适的人(农民专业化,机械化下往高技术工种发展)

我国现在的问题是,农民有充分意愿进城,但进城不意味着你工作就必然可以享受当地的身份与待遇,社会的自然演化无法进行下去。(其实我国北方是有机械化条件的,华北和东北很好的环境,并且也有不少在改变,但是全面推广能不能落实呢,最终受益者是谁呢?它的利益增长上限在哪?)

怎么卡死在这一步?政府的制度。

首先最大的地主和实际土地持有者就是政府,其次农民无法直接落地的原因就是户籍制度的妨碍。

政府通过户籍制度持续进行不同形式的剪刀差,获取廉价劳动力输出给城市,用以换取城市与中低端加工业的价格优势。

土地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没什么特别要讲的,甚至不承认私人土地,始终建立在”使用权“上,想折腾人的话,是有门路的。

政府最终会主动扮演大地主角色,其实不止是在地主层面靠某些企业甚至国企进行垄断,还会干预销售市场,前几年的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猪瘟时就开始建立一些农产品指定销售制度,名义是淘汰不合格的生产与销售环境,实际上为什么偏偏有少数公司能被政府青睐?

政府不会刻意让农民饿死,但是也不会让农民过的很舒服,会去限制农民的收入水平来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收购价的决定权,怎么保证国内粮价稳定,让供应和消费端拿到较便宜的货。

假设一个情况,就打比方我是政府,我弄一个白手套公司,控制全国的粮食生产和销售,并且还可能有其他公司是名义上的最大地主。

没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农民忙完一年,可能1吨某某作物卖5元,生产10吨有50元,扣除下一年播种与一年生活开支,可以剩20元,用于自由支配。

但是5元的东西,到餐桌上就要30元,政府又给不了基层更高的收入保障,基层饮食只能接受20元价格。

这个时候就会通过白手套公司的垄断性,压低农产品价格,变成3元,农民收入是30元浮动,勉强够凑合,变相价格让利到了白手套那面。

然后给供应端4元,上餐桌变20元,符合大众价格需求,还有1元的变现5元价值该公司便有操作空间去选择怎么利用,实际上就是利润,当然这里简单化了,可能有些夸张,公司也是要有利润的。

如果有矛盾和风险,出事了怎么办,骂这家公司好了,政府直接说这是民企,跟政府无关,别冤枉人。该公司价格过高?民众请放心,政府已经就十多家公司的价格问题进行约谈。

这些夜壶公司就纷纷表示支持政策,愿意降低价格,然后实际情况就是,农民那面价格变化少,公司的盈利空间减少,还必须保证餐桌的价格不变。

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既要承担白手套的市场垄断角色,还要在自身盈利生存之外,为政府政策承担社会舆论压力,以及让渡商业盈利空间给政府要求。

是不是很眼熟?房地产近期就是这么个情况,很多房企被要求不能降价把民众市场冷了,更必须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小灶烧热,实际上很多房企从地方政府手里拿地以后,主要风险就转嫁给了企业本身,有时候就是互相捆绑,但党中央肯定是宁可房企先死也要让地方政府活着,当然还不能完全不管房企。

国企发工资还是徭役让人种地,我觉得现实魔幻主义层面来看,在中国生活久了,听起来不太现实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当然仔细想这些方案长期是不符合效益的,国企经济负担重,转嫁成本目的就是希望减负,继续雇佣更多人种地,反而会从自负盈亏到集中亏损。徭役还要找人监管,种地那是一年一年的干活,不能每个田上都设泳池救生站一样的亭子,上面一个士兵打阳伞戴墨镜拿枪杆子吧。

我认为他们目前还是有政策阀门,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政策,在不让利,或过多让利的情况下,逼部分去城里的农村青年回流的,比如减少城市劳动与服务业岗位,三和被干碎以后,大神都i跑其他地方了,政府想往死里赶,也是可以的。

真到那个时候想精准调控,你在城里往死撵你,没工作就不断驱赶,然后宣传下农村开新政策,待遇不一定好到哪,可能够凑合活着,部分人是可能被引回去的。这个政策温和还是激进,执行具体状况,有很多种方法,这里不详细讨论。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