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kcat在2022-10-17~2022-10-23的言论

2022-10-23 作者: Spinkcat 原文 #Reddit 的其它文章

1773: 习近平的权利是谁哪里来的?, submitted on 2022-10-17 01:06:22+08:00.

—– 1773.1 —–2022-10-17 16:47:01+08:00:

一开始是按规则制度上位,然后利用制度把自己心腹换上去,换上去后用名义上合理的事是清除异己(反腐)

没有反对者,就用各种说辞去推广政治观念,等所有人回过味了,反抗已经很难有起色,开始出现巨大的成本。

然后人人都碍于成本过高,不清楚他人怎么想,没人有能力,或者敢于掀桌子,内部就只能达成一种一致性的沉默。

这样,那些践踏公序良俗的权力,也就在沉默之上建立了基础。

但这般的统治也是脆弱的,若用于维持暴力统治的机器运转不灵,一旦寒蝉效应失效,有人敢跳出来大喊打倒齐奥塞斯库,基于大众恐惧和沉默的权力自然也就不过是一纸空谈。

1774: 习包子为什么要连任?为什么能连任?, submitted on 2022-10-17 01:56:15+08:00.

—– 1774.1 —–2022-10-17 04:31:44+08:00:

中共高层和许多红贵族对未来情况有非常清醒的认知,尤其是经济层面,发展经济在不政治改革放权的前提下,基本触及上限。

而政府的职能衰败和腐化问题无法消减,财政危机隐约浮现,有效解决根本的办法,都会引发政权危机。

因此内部在经过斗争后,无论是被打服还是确实同意,都需要习近平作为核心领袖来维护集体利益,形成一个内部稳定才好一致对外。

他们并不是不能认识到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最终影响,而是不打算改善问题,下决心要通过牺牲中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未来几十年到一个世纪中国国运,来尽可能地延长政权寿命。

实际上红色贵族内部有一种无法对外公开的天授法理优越感,觉得江山是他们父母长辈打下的,也该是他们享受,跟平民应该区别开,更有义务维护这种江山永不变色。

本质就是古代封建思想作祟,共和国里不好直白写入宪法而已,所以他们一些行为看起来非常不符现代人逻辑。

1775: 这样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还能持续多少年, submitted on 2022-10-17 02:35:14+08:00.

—– 1775.1 —–2022-10-17 17:40:00+08:00:

10到20年,超出20年也是可能的,但过了这个范围,就处于随时暴毙,人人都有心和余地反,没啥讨论价值。

目前财政上与民争利,又不承担公共需求的不粘锅做法,包括后面的税改,应该至少可以把财政以现在这个状态续多五到七年很安稳,十年内没意外是不会有阶段性变化的。

但是国民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中共的施压加强,民间喘息空间越来越少。

类似问题其实说过很多,如果我们不考虑政变这种根本没法预测的东西,只从现有可追查的数据上去看。

中共财政目前是明显处于一个危机前兆的状态,这也是他们做很多财务改革的原因。

如果不掠夺改开财富,他们的财政最多持续八到十年,但是现实不是玩游戏凑够100经验就升级。

可能这面中央财政没崩,地方就财政反而崩了,然后出维稳漏洞,再加上突发事件形成连锁反应。

也就是说,不用财政完全见底,只需要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被连锁式的社运点爆。

起码现在政府什么都不做,未来十年会有相当大的一轮政府破产潮,政府破产=地方维稳失控。

不过财政做改革,可能会很大延长中央政府寿命,地方政府略微延长。

其实从现在越来越多人讨论中共剩余持续时间,人心思变的浪潮也愈发明显,我想相当多人都隐约感觉到中共执政已经进入末期的分水岭。

如果前三十年是争权史,后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发展史,习近平2012年上台的未来三十年,就是衰败史。

接下来十年应该会有大量掠夺性政策出台,很多见证历史的事发生,用以为最后十年尽可能延长政权寿命做资源储备。

—– 1775.2 —–2022-10-18 03:59:04+08:00:

直接看每年的全国性公共支出里债务付息的增速比例。

先看之前的债务付息比例。

2007年债务付息993.45亿元

2008年债务付息1235.66亿元,增长24.4%

2010年的利息预算1512.36亿元,增速14.5%

2011年的利息预算1839.84亿元,增速21.7%

2012年全国付息决算是2635亿,2018年则飙升到了7400亿,翻了2.8倍,将近三倍,前后只用了6年时间,中途有抑制过,否则更高。

这里引入一下地方财政开支和收入中债务利息的比例(实际也包括中央,地方一般接收转移支付且整体数据中央占比小,可以大致理解为地方是数据主体来对比)

然后反过来我们看三组数据:

2016年地方总开支160437亿,全国债务付息4991亿,占比3.11%。

2021年地方总开支211272亿,全国债务付息10456亿,占比4.94%。

2022年1-8月,地方总开支144014亿,全国债务付息7532亿,占比5.23%。

再看三组数据:

2016年地方总收入87195亿,全国债务付息4991亿,占比5.7%。

2021年地方总收入111077亿,全国债务付息10456亿,占比9.41%。

2022年1-8月地方总收入74427亿,全国债务付息占比7532亿,10.12%。

地方有大量政府是长期大幅度赤字运行,要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否则立刻崩盘,但问题在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质是征收地方的资金自行安排,不是财政部从虚空里掏出来的,是有限的。

而且可以看得出,债务付息占比,无论是开支占比还是收入占比,都在不断提高。

跟其他赤字开销提高本地经济、就业和维稳等支出不同,债务付息是无效开支,债务是高赤字下维持当下社会体制运行的根本,又不能停下。

当无效开支占比越来越高时,实际等于政府有一部分固定开支在不断增长,侵蚀政府财政安全,政府也是要还月供的,区别是这个月供会越来越高。

2021年1-8月债务付息是7028亿,到2022年同期是7532亿,增幅7.2%。

去年全年增幅是6.6%,今年可能在11135亿左右。

而去年的2021年,是债务付息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如果看全国好像是九牛一毛,但对地方来讲,无论收入还是赤字开支,都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

假设每年增幅是6.5%,我算的不准但也推下,2023年可能是11858亿,2024年12628,2025年13448亿,2026年14322亿,2027年15252亿,2028年16243,2029年17298亿,2030年18422亿,2031年19619亿,2032年20894亿。

也就是说十年后,保守估计最少都要约2.1万亿的固定开支。

但是更多可能是12%到15%的动态增速。

基于今年可能的11135亿,推算下12%和15%两种情况,到10年后2032年的开支规模。

12%应该是34583亿,15%则应是45047亿,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长,根本追不上这个缺口,虽然明显不可能年均12%到15%的进行增长,可即便6.5%的增速,大多数时候也可以追平全国财政增长了。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地方政府维稳和清零的额外开销又是一笔钱,社会是越来越动荡的,维稳开销的增长是没上限的(不单纯是控制社会,还有部分用于补贴不同阶层或产业)

而利息开销不讲情面,只会不断上涨,甚至维稳开销也要依赖债务,而不单纯是靠转移支付才能达到维稳目标。

然后我们知道,分税制下,地方是一个个独立城市形成的集体,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所谓地方,有的城市可能公务员开销都给不起,有的城市能一年十几万养闲人。

经济危机和产业升级不顺畅,包括房地产市场萎靡,最先影响的就是这些有钱的大城市。到时候就会出现许多地方都有破产风险。

过去中央抽钱做转移支付救边缘小城市,那么这时候只能专注大城市,避免出现这些地区的动荡。

那小城市怎么办?这个时候事实上可能官方就只靠军队威慑来形成对这种小地方的控制。

外包似地把当地管治权交给地方门阀和一些本地灰色集团。

文字资料上,有一个《从债务付息,看地方财政压力》上的做了不少陈述,有兴趣可以看看,不过我一般是直接看官方的财政部数据,因为问题一直都有,大家都意识到了,具体粗略看财政部数据就能读大方向。

官方实际最近一直在收紧获取利益的渠道,过去可能民六官四,现在逐渐缩到民四官六,未来民三官七也是可能的,而且我觉得他们最终目标是民二官八,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让所有人生产和消费最终利益都以高度提纯的形势被他们获取。

而运营风险则由劳动者与企业自行承担,你倒了就换个企业当白手套,发展卷到死的社会就业风气,让劳动者无所选择。(再用房贷控制)

利息增速是稳定的,但是财政增速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可以大规模举债,但是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能稳定赚钱,到后面会出现你有权,也没有赚钱变现去堵窟窿的渠道,这也是许多小地方政府会遭遇破产潮的原因。(多少一到三线城市病态依赖土地财政,有数据,这里太长我不赘述了。)

国内对政府破产换了个说法,叫财政重整,政治意味大于实际,避免动摇信心。六年前提出这个说法时,就说明中央政府高层是极其清楚未来要发生什么的,但很多人没明白他们知道什么,搞不清这点,信息差下就无法理解中共政府这几年的各种操作,实际人家危机感早就爆棚还做多手准备了。

鹤岗现在破产,之后会有大量的县和十八线城市接连破产,中共的财政安排和敛财手段,可能会拖延破产潮的到来,但不会改变。(羊毛出在羊身上,拖越久,全国人民越像葛优,不是党国不愿意换一个,而是没有其他羊了)

如果加速,十年内看到也不是没可能,至少目前一切恶化状况都比我前几年预测来的要快很多。破产潮什么时候来不清楚,但二十年内百分百出现,我们可能已经在破产潮带来的一个历史拐点里,只是现在还没意识到,后知后觉,在未来历史教科书上可能才会反应过来,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时候中共就已经不行了。

—– 1775.3 —–2022-10-19 15:41:43+08:00:

宣传上其实有,这个我可能也不是特别擅长吧,所以一直是希望有人感兴趣,可以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简要后推广,人都是孤立的,能力有限,不是全能,所以才需发展集体。

专业上我没能力给建议,润不润,关键看你对自己未来定位,能爬的高肯定不是坏事,因为意味着有更多资源,但我不清楚会不会说出去历练出其他意外,所以这个我没法帮你下决定,一定要看你自己。

整体来说,未来国内环境肯定收紧,但完全朝鲜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成本太高,这种议题一旦在社会里被讨论起来,民众与政府就会逐渐走向完全对立

但即便不是完全朝鲜化,现在这个氛围很多人也受不了,所以出去是个不算差的选项。

如果说未来可能会想参与到国内动荡时期的一些事情,目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在外部配置资产,自己人在国内,只要允许肉身离开,随时都可以走,或者内部出事了,自己也能在第一线随时观察局势而动,不过这种方案成本很高。

二是润到国外发展,如果可以在外累积一定资源,当未来国内动荡,条件允许下可以选择回国。

如果不想参与未来国内局势,只是求安身立命,国内完全没留念,润了是不错的选择,但必须考虑清楚润出去以后阶级可能下滑,学历认受性可能较差,年纪大没有孩子适应性强的问题,尤其是你自己花钱的收益是否达到了你想要的。

总的来说除非历练的收益非常不明确或者很少,个人还是社会层面,都不建议真正意义上躺平,现在提前预判问题做的努力,都是为未来危机出现后,有更多退路和解决方案做预案。

所谓狡兔三窟,多做准备永远是好的,因为没人能预测未来有多坏。

—– 1775.4 —–2022-10-21 17:21:34+08:00:

债务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李鹏时期就在乱搞的结果,那个更夸张,增长率我有提到,结果是许多银行和企业坏账,到两千年才算解决,大下岗是其中一个体现。

第二阶段就是土地财政驱动的激进基建建设,也即是凯恩斯主义,因为一定程度上是背靠土地财政快速增长的收入,中国也的确需要庞大的基建,文革基建都太老了。

所以前几个阶段是可以的,但是到“四万亿”时期就有点用力过猛,市场的消费总量对应实际远超四万亿的规模不对称,却对政府来说是个可以保证经济增长的手段。

随后就成为一种常态,变成经济吗啡了。

不这么做,党国的选项就是结束分税制。

因为中央收缴财权,地方没钱不能办事,官方不能拉动经济,别说经济,行政都无法展开,最后就变成地方全是维稳窟窿。

其实这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要么结束分税制,回到赵紫阳改革的老路,要么分税制下,用土地财政和债务带动经济的模式,看看能续命到什么时候。

赵紫阳因为早就预判到了这种结局,所以政府大开销的方案都是谨慎保守的,并且提出公平社会的需求,实际是转型内需消费。(我不确定赵紫阳有没有内需消费社会的这个具体概念,但赵紫阳在1987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是明确有提到消费结构问题)

但是保守派的目标就是给自己政权续命,也就无所谓问题不问题,只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土地足够多,人口盘子够大,能在某个时期承受住政府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

—– 1775.5 —–2022-10-21 19:06:59+08:00:

《赵紫阳与政治改革》我怀疑没电子版,我在一些其他国家的研究用图书藏品里有看到过类似的英文译名,但不确定,因为作者不是一个人。

可能因为出版年代早,厚度很多,所以没有,但奇怪的是我发现在网上可下载PDF网站上能找到记录,点进去反而什么都没有,说明以前可能有过。

不过吴国光自己写期刊,有一个《中国大陆的选举制度及其变革》的作品,可以搜下,里面引用了原书的核心部分,原书没记错许多应该是记录资料,所以精简总结也是阅读性很强的。

—– 1775.6 —–2022-10-21 19:42:06+08:00:

中共现在如果抛弃一切历史包袱转向,既然是假设性问题我不谈人事变动或者没法预测的政变什么的。

转型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到赵紫阳的路上,因为赵紫阳时期,已经把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路线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和分阶段步骤。

首先就是必须党国自己从上往下放权,赵紫阳谈改革就很简单嘛,就是分权。

经济分权有改革开放,政治分权匹配进行,一下就放,那肯定是要死的,这么多人都等着反对你呢,肯定不能一下子就放,文革平反后,国内政治向心力那么强,赵紫阳都认为不能一下子放到底。

基本要执行的,就是先党内,后党外,先高层内部扩权分权,矛盾公开化建制化,权力交接在党内明确机制。

这些东西要做出来,需要的其实不是经济上有财政背书,而是政治上有合法性背书。

现在的确财政危机日渐凸显,但政府最缺乏的是施政的安全空间。

中国不是个福利国家,长期以往其实公共福利政策变迁对民意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他们转型要面对一个前提,他们合法性的获取来源。

名义上说是经济增长,实际这个问题不深究的普通人可能不明白,但对六四有深入了解的,应该清楚合法性是来自于暴力。

这是他们转型非常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为什么如果一个新政权上台,施政改革空间会远比他们要大,而不会更小(但财政上新政权肯定是更小的)

党国需要的是政治上的可操作性,而不优先是经济上的可操作性。如果建立在一个一放就全是反对者,而没有中间温和过渡群体的社会,那无论怎么操作都不可能有转型机会,也就是我常提到的,人们只要有不满意,想的不是表达意见,而是杀光你们这群当官的。

如果民众的政治立场,天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政权下台是时间问题,改革也只会失败。

所以培育一个中间群体,温和地去跟民众交流,把这个中间群体作为施政的方向标,逐渐为本没有的政治转型空间,一点点争取到,这一点对当下如果想改革的政府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样一个中间群体,原本是扮演一个沟通角色,也适当起到对政府问责,群众可以通过这个群体来表达意见和不满,从而降低基层与政府改革无法沟通带来的摩擦和暴力冲突。

过去这个群体国内叫“公共知识分子”,或者一些新媒体,但政府自己亲手抹杀这些中间群体,获得了国内社会全部政治生态的话语权,也导致自己改无可改,只要出事就会变成众矢之的。

一开始是允许学者在大学说自己观点,可能原本100%限制,现在80%,然后60%,不同领域和学校,根据时间一点点降下来。

成立一个相关部门,类似当年农研室,跟青年学者多交流沟通,党外说话可能还要维持100到90%的舆论管控,当时内部交流可以放到50%或者干脆不设防。

当内部讨论的风气渐渐稳定,再从党内高层一点点开始这方面的人才选拔,让这些青年能更多参与第一线政务,了解地方情况,不能太着急,可以给地方官僚配一些学者去互相了解。

一是基层官僚涉及政治立场不深,能更好吸收学术观点,二是基层是大多数人才会遇到的,三是可以让青年学者也有行政历练,不至于纸上谈兵。

跟着,就当下情况来说,初步允许一些学者开始公开讲话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对言论审核上,比如罗翔这样的学者,让学者之间能辩论,相当于对社会不同发展的政策,在非政治领域的学术端,开了一个头。

这样就完成了从内部学术端,到行政端,再到社会大众层面,一点点放开。

只有这样下,政府才能从一个消灭言论自由的独裁政权,慢慢通过基层行政,以及政府为青年学者背书的行为,重新收获民众信任。

比如说温铁军吧,国内现政权推他当网红学者,那我要是做政治改革,就拉陆铭出来跟他打擂台,党内肯定有人支持温铁军的路线,那党内这种矛盾就要私下公开化提出,不能完全幕后操作,但也不会太早对外公开。

当两个成熟的派系出现后,再通过党内明面机制约束起来,也就是说行政端出现新发展起来的改革派,还有保守势力。

双方在民间舆论的斗争,毫无意外必然以改革派获胜告终,因为所谓改革就是建立在革掉保守派别的基础上,一旦话匣子打开允许讨论,辩论本身就会产生一个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基层的行政端年轻人,要了解学术观点。而有改革精神的学术端年轻人,也必须要了解真实行政工作才行,这样理论和实际结合,在行政、党务、学术和民众舆论上,变成一个旧政府自己扶持起来的派系。

表面看是自己打自己,实际是左右手换手,最后目的是什么?是在不更替政权的前提下,重拾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把政治改革的缓冲区扩大,不再是一放就死的矛盾局面。

—– 1775.7 —–2022-10-21 20:20:09+08:00:

华国锋下台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一开始邓是完全劣势的,但也不是说谁注定要斗谁,陈云这些其实也没之前强势,本身邓的复出,华国锋也有参与找他来恢复工作的。

大家双方实际矛盾没那么大,但是后来慢慢在具体怎么改革这件事上,分歧越来越大,尤其是两个凡是,这一点决定双方迟早会有政治矛盾,两个凡是是华国锋背靠的政治地位来源,就跟蒋介石需要沿海地区商人地主支持一样。

华国锋的洋跃进出问题,政治而经济的路线到79年是彻底失败,这个时候他在党内一无人事优势二无根基。

既然大家是集体工作,肯定会有人反对,而华国锋想搞毛那套,是没有办法推行,这也是他政治上的需求。

然后从务实角度来讲,真理大讨论也不是单纯为了华国锋,而是包括毛一整套的政治生态遗产发起攻击,目的就是打倒两个凡是,那么背靠毛政治遗产的华国锋,自然更站不住了。

相当等于华国锋站在名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厦上,我现在用真理大辩论,从底层开始讨论,华国锋如果想反对,说到底层验证,你起码得有更下层的人事权和人脉吧,你没有的话,怎么验证和抓稳基层舆论。

然后说下我自己个人观点。

人事权上,胡耀邦当时负责党校,是副校长,中组部部长郭玉峰都没法控制他在舆论上的宣传攻势,后来胡耀邦也当上中组部。

事实上控制整个中共的人事权、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反应,毛泽东作为党内权威死后,能比得上的大部分不是文革被整死就是同年一起死了。

同时怀仁堂事变,四人帮这样毛扶持起来控制部分人事的团体也被搞垮,直接导致过去通过毛内朝“四人帮”联系在一起的官僚(包括许多造反派),还有一直被毛整的国务院或其他行政官僚,都处于一个群龙无首状态。(周也死了)

整这些官僚的毛泽东人也没了,继承毛核心思想的四人帮没了,四人帮下线的那群人也懵了,华国锋作为推翻四人帮的核心,实际是两面的人事权都没继承下来。

而华国锋也没办法在这种碎片化下,快速建立人事权,因为党内邓陈是有人脉的,所以邓一开始姿态非常低,就差无条件拥护伟大正确的华主席了。

然后这个时候国内出两个方向,一是毛和四人帮这些核心毛思想的人物都没了,人们开始寻求经济和政治上的变化,二是胡赵万这几个关键人物,开始在地方上发力。

万里最先冒出来,他是比较莽的,敢做。然后是赵紫阳谨慎小心把地方经济试验做成,成为邓能在中央挺起腰杆的两大支撑之一。

另外一个就是真理大讨论,这一点也是包括到经济层面的,核心就是不做不知道。

那为什么以前不做呢?大家都知道,因为毛不让。毛当时死了但威信还是很高,所以大背景下,经济改革不能直接否定,现在毛死了,就试一试看看呗。这样经济和政治才能相辅相成。

当然,政治上是以真理大讨论为主体进行的,因为经济政策是包括在其中,更多是政治上认同毛也会犯错,然后通过平反这种大部分人都有的客观需求,再反过来建立毛的错误是实打实的,既然毛政治上也会有错误,那经济上的测试就更无不可了。

这样就不存在令行禁止的环境,而华国锋洋跃进不怎么样,人事权也没有,经济政治一个都管不住。

所以真理大讨论虽然是基于华国锋的两个凡是,但主要攻击的是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改的就是毛的制度。华国锋上来本无根基,工作也需要邓在内的许多人手,结果被酝酿一下,下台就无可避免了。

如果现在搞党内真理大讨论,首先没人给背书,其次刚发出来,习近平就有能力通过人事权直接找暴力机关抓人了,华国锋没这个能力,这是当时的一个重要背景。

华国锋下台也是渐进的,一直到八十年代早期才彻底推出权力核心,78年是开始,79-80年是分水岭,党内和公职逐一交出,权力是一点点下滑的,但我想78年时他已经意识到不可能站得住,后面交权也很顺利,并不是很多人印象里,华国锋一下就被排挤出去了。

主要开始失势是78年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真理大讨论后,党内已经有基础,各自站队选好边,一拿出来公开表态,华国锋就没余地了。

结果是被迫交出政府权力,总理被交给了赵紫阳,胡赵也进入常委,邓势力这时候已经完全占上风。

到80年时,实际掌权的应该是胡耀邦的中央书记处,再往后就是打落水狗了,拆头衔来获取名正言顺的行政权大体上从78年开始,持续到81年。

—– 1775.8 —–2022-10-22 20:45:28+08:00:

逻辑上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不结束是作为长期基本政策执行,沉没效应前期投入的政治和舆论成本太高,所以才有必要执行成永久性政策。

第二种,在寻找一个可以结束的平衡点,撑不住就结束,但能撑住就不会停,这个平衡需要逐渐拉平前期的政治宣传和投入,才能为未来逐渐放缓做铺垫,以达成实质性结束,最后过渡到公开结束。

第三种,官方打算有序结束这种清零政策,但二十大前后没台阶下,有台阶就会下来。

因为二十大导致的信息迷雾很多,二十大结束后实际是清零停止的最佳窗口期,如果二十大后半年到一年清零仍然不结束,且经济下滑下坚持清零,那很有可能是第一种。

或者说第二种,但官方想试验社会在极度控制下,经济下滑能支撑到什么地步,为未来的全面管控做累积。(不过我倾向于他们除了少数长期政策,大部分都是基于长期政策的倾向,走一步看一步。)

—– 1775.9 —–2022-10-22 22:32:53+08:00:

我们普通人眼里看是这样,他们看完还这样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政治因素导致他们不能随便转向,折腾全国导致问题一点点出现,比放弃一个立的过高的政治口号,导致人心尽失的损失小。

第二,他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有危机感但是政权本身是基于不妥协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的,自然不会第一时间在手段用尽前,考虑会不会因为这种问题被拖垮,而是在集中资源去压制问题。

显然第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习近平为核心的政府,宣传两年多的防疫路线,封城导致一系列巨大问题。

如果现在突然放弃,或者说二十大前后时间内放弃,政治上都是非常打脸的事,就跟乌克兰中方嘲讽美方情报,或者佩洛西访台一样。

宣传过多,结果事与愿违,对政权威信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 1775.10 —–2022-10-22 22:45:05+08:00:

专家我可能谈不上,只是感兴趣多了解一些。

清零目前是可以维持下去的,主要是持续多久,当下是全国赤字,好像除了上海都需要赤字运行。

我不清楚这个赤字是收入下降带来的,还是支出扩张带来的,不过显而易见清零政策下,两者完全会同时发生。

尤其是清零有大量不进行生产,并且妨碍生产的无效行政动作。

这就造成让人无法生产赚钱去消费和纳税,政府需要扩张财政支持政治清零。

那么可能导致的结果,如果政府没良心,就是公共政策的财政扩张减慢甚至停滞,刚好列个表:

2021年的全国各地债务状况:

北京市

限额 (下同)3149.30亿

余额(下同)2453.33亿

天津市

1951.83亿

1941.84亿

河北省

6975.84亿

5998.40亿

山西省

2924.05亿

2758.31亿

内蒙古自治区

6859.09亿

6370.83亿

辽宁省

7353.33亿

6883.81亿

辽宁省(不含大连市)

5761.02亿

5371.56亿

大连市

1592.31亿

1512.25亿

吉林省

3692.18亿

3453.82亿

黑龙江省

4535.43亿

4433.74亿

上海市

4639.50亿

3120.27亿

江苏省

8197.98亿

7167.51亿

浙江省

7343.27亿

7133.61亿

浙江省(不含宁波市)

6044.40亿

5882.67亿

宁波市

1298.87亿

1250.94亿

安徽省

4599.08亿

4090.88亿

福建省

3941.68亿

3485.69亿

福建省(不含厦门市)

3530.28亿

3128.82亿

厦门市

411.40亿

356.87亿

江西省

4279.55亿

3765.41亿

山东省

7822.75亿

7367.05亿

山东省(不含青岛市)

6680.10亿

6414.90亿

青岛市

1142.65亿

952.15亿

河南省

6398.53亿

5456.12亿

湖北省

5412.19亿

5066.75亿

湖南省

7089.02亿

6904.95亿

广东省

7706.52亿

6986.33亿

广东省(不含深圳市)

7427.81亿

6870.45亿

深圳市

278.71亿

115.88亿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13.45亿

4389.73亿

海南省

1718.51亿

1599.38亿

重庆市

3215.60亿

3064.93亿

四川省

7261.90亿

6837.60亿

贵州省

6749.27亿

6471.40亿

云南省

6445.66亿

5665.60亿

西藏自治区

397.30亿

340.68亿

陕西省

4906.84亿

4374.59亿

甘肃省

2394.26亿

2282.44亿

青海省

2296.90亿

2153.89亿

宁夏回族自治区

1584.40亿

1419.57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634.01亿

4268.35亿

—– 1775.11 —–2022-10-23 00:25:31+08:00:

地方一般债务

2017年: 限额11.55万亿 余额10.36万亿

2018年: 限额12.38万亿 余额11.05万亿(增速6.6%)

2019年: 限额13.31万亿 余额11.87万亿(增速7.42%)

2020年: 限额14.29万亿 余额12.74万亿(增速7.33%)

2021年: 限额15.11万亿 余额13.77万亿(增速8.08%)

2022年1-8月:限额15.83万亿 余额14.44万亿

地方专项债务

2017年: 限额7.27万亿 余额6.15万亿

2018年: 限额8.62万亿 余额7.41万亿(增速20.49%)

2019年: 限额10.77万亿 余额9.44万亿(增速27.4%)

2020年: 限额14.52万亿 余额12.92万亿(增速36.86%)

2021年: 限额18.17万亿 余额16.7万亿(增速29.26%)

2022年1-8月:限额21.82万亿 余额20.34万亿

中央债务

2017年: 限额14.14万亿 余额13.48万亿

2018年: 限额15.69万亿 余额14.96万亿(增速8.09%)

2019年: 限额17.52万亿 余额16.8万亿(增速12.23%)

2020年: 限额21.3万亿 余额20.89万亿(增速24.35%)

2021年: 限额24.05万亿 余额23.27万亿(增速11.4%)

细品一下这个债务增速吧,中央财政稳健还好,疫情那波其实替地方抗了不少债务,要不然地方债务增速起码破50%,一般债不多,但地方专项债还是爆炸了。

而且可以看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地方还是中央的债务都开始增长,前几年为了整顿债务勒紧裤腰带的日子,到2019年也是维持不下去了重新开始回归增长。

2022年中央国债可能是2017年倍增,2022年的地方一般债务则可能是2017年的近150%。

2022年的地方专项债是2017年的338%(如果到年末专项债到20.8万亿的话)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地方分区专项债:(省份太多,这几个地方花了几个小时,所以没做完。)

北京:

2017年 限额5452.10亿 余额2016.47亿

2018年 限额5722.10亿 余额2214.86亿(增速9.84%)

2019年 限额6407.10亿 余额2847.12亿(增速28.55%)

2020年 限额7279.10亿 余额3802.18亿(增速33.55%)

2021年 限额8128.10亿 余额 6317.35亿(增速66.15%)

五年增长313%

天津:

2017年 限额2099.30亿 余额 2090.65 亿

2018年 限额2712.30亿 余额2678.78亿(增速28.13%)

2019年 限额3530.30亿 余额3455.26 亿(增速28.99%)

2020年 限额4957.30亿 余额4662.33亿(增速34.93%)

2021年 限额6030.30亿 余额5940.20亿(增速27.41%)

五年增长284%

河北:

2017年 限额2270.40亿 余额1997.18亿

2018年 限额3065.40亿 余额2714.09亿(增速35.9%)

2019年 限额4224.26亿 余额3747.73亿(增速38.08%)

2020年 限额5990.26亿 余额5421.28亿(增速44.66%)

2021年 限额7866.26亿 余额7227.97亿(增速33.33%)

五年增长361%

辽宁:

2017年 限额2716.20亿 余额2343.54亿

2018年 限额2737.20亿 余额2325.96亿(下跌0.75%)

2019年 限额2867.16亿 余额2454.30亿(增速5.5%)

2020年 限额3385.16亿 余额2728.46亿(增速11.17%)

2021年 限额3911.16亿 余额3368.73亿(增速23.47%)

五年增长143%

吉林:

2017年 限额1020.92亿 余额840.14亿

2018年 限额1248.92亿 余额1064.47亿(增速26.7%)

2019年 限额1626.89亿 余额1442.40亿(增速35.5%)

2020年 限额2334.89亿 余额2035.26亿(增速41.1%)

2021年 限额2975.89亿 余额2805.54亿(增速37.85%)

五年增长334%

黑龙江:

2017年 限额755.80亿 余额741.05亿

2018年 限额959.80亿 余额928.91亿(增速25.35%)

2019年 限额1207.18亿 余额1174.81亿(增速26.47%)

2020年 限额1772.18亿 余额1633.19亿(增速39%)

2021年 限额2138.18亿 余额2100.79亿(增速28.63%)

五年增长285%

广东:

2017年 限额4253.86亿 余额3726.02亿

2018年 限额5292.26亿 余额4694.76亿(增速26%)

2019年 限额7081.55亿 余额6456.01亿(增速37.51%)

2020年 限额10177.55亿 余额9525.25亿(增速47.54%)

2021年 限额13938.55亿 余额13431.08亿(增速41%)

五年增长360%

新疆:

2017年 限额772.34亿 余额671.20亿

2018年 限额1075.34亿 余额932.70亿(增速38.96%)

2019年 限额1759.88亿 余额1570.82亿(增速68.41%)

2020年 限额2750.88亿 余额2409.18亿(增速53.37%)

2021年 限额3559.88亿 余额3367.18亿(增速39.76%)

五年增长501%

四川:

2017年 限额3719.10亿 余额3323.57亿

2018年 限额4346.10亿 余额3833.12亿(增速15.33%)

2019年 限额5326.10亿 余额4688.93亿(增速22.33%)

2020年 限额7145.10亿 余额6414.70亿(增速36.81%)

2021年 限额9031.10亿 余额8399.87亿(增速40%)

五年增长253%

河南:

2017年 限额2316.80亿 余额1899.79亿

2018年 限额2931.80亿 余额2479.07亿(增速30.5%)

2019年 限额3955.46亿 余额3438.75亿(增速38.71%)

2020年 限额5836.46亿 余额4921.62亿(增速43.12%)

2021年 限额7860.46亿 余额6939.14亿(增速41%)

五年增长365%

2017年(四舍五入)

中央国债还债 2.54万亿

地方一般债还债 1.85万亿

地方专项债还债 1.4万亿

2021年(四舍五入)

中央国债还债 4.5万亿

地方一般债还债 1.55万亿

地方专项债还债 1.15万亿

现在发行期限,一般债是平均8年左右,专项债务是平均15年到13年

也就是说,虽然这么粗暴算不科学,但中共财政至少有两个坎要过去,一个是十年后,最近几年债务增速和、利息增长和公共开销超额的部分,加上疫情带来的过量增长。

中共目前已经做了应对手段,改税制是其中一个目前已经具体的,尤其是直接税体制建立。

然后第二轮的专项债,在2035到2037年有一轮还债潮,我不认为到时候政府财政还能从各种危机下完好无损保护每个环节,无论大小,一定会出现漏洞。

而且中途不断增长的债务利息,会跟维稳经费之间竞争有限的财政增长。

因为是平均的年限,所以有的可能是20到30年的,有的是7-10年浮动,大体上每年都要还债,现在压力还不算大,但未来不好说。

债务限额,可以理解为官方对未来一段时间,能获取收益的控制范围。

但是这个东西说科学也科学,说不科学也不科学,因为遇到突发事件和刚需,地方只能靠发债来保证政治目标和执行政策,你不把债务配额推高,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不排除以后出现一个奇景,就是某省份一年只能给一万亿发债限额,地方政府把限额几乎用了,然后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情况应该已经出现了,有很多省份逼近吃满)

如果债务限额100%,使用率到90%或者110%,可能地方政府对社会控制都还好,可以拆东墙补西墙,欺负一些公务员。

可到了130%甚至150%,那离死不远了。(当然,纸面数据不可能反馈出来,只会出现债务限额暴增。)

—– 1775.12 —–2022-10-23 00:52:14+08:00:

前些年也是经常指鹿为马,但近年已经培育一大批反讽的阴阳怪气人士,过去是经济增长,怨气少些。

现在经济下滑,政策不结束,没有一个靶子可以打,堵嘴后没声音,指鹿为马好像都认同了,实际小九九都算在心里呢,合订本是今年最大的乐趣,尤其是乌克兰和台湾问题的合订本。

—– 1775.13 —–2022-10-25 02:38:34+08:00:

当时许多元老还在,叶剑英有军队人脉,但是党内主张党指挥枪,政治上拿不到的,讲规矩也没法靠军事优势获得,而且叶剑英以外的人也有军队工作经验,他不可能掀桌子,邓的弱势是相对在桌子上的,你掀桌子他肯定也不讲规矩,军队人脉他们也有。

因为叶剑英实际是邓复出主推者之一,他本身并不去竞争最高领导人的这个身份,而且跟胡耀邦关系很好,后面看华国锋的政治路线可能不符合他预期,所以也开始转向。

因此华国锋被党内会议批评后,让华国锋认错的,是叶剑英说“周公辅成王“,以及把华国锋当”后主“,犯了错,那么这样可以看得出,他对自己定位就是个尽心竭力的辅佐人物,最后也算给华国锋台阶下了。

然后互相辞让最高领导人的职务,最后叶剑英和邓小平也坚决不接受,给了胡耀邦。

胡耀邦跟邓和叶剑英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所以这个人就很符合华、叶、邓的预期。

因为胡耀邦办事合理,华国锋没挨整也替他说公道话,尤其是平反上,华国锋只是把两个凡是当政治背书的遗产,本身对平反并没有说加以四人帮式的阻拦,只是”不积极不热情“,华国锋还多次找他出来主持工作,胡耀邦没答应,叶剑英找才肯出来。

他们实际矛盾没有想的那么大,都是工作同事,华国锋也是尊重老同志的,政治斗争可能算是建国以来恶性程度最低的,大家都能合理交流。

而叶剑英的自我批判上可以看出,他就没打算当最高领导人,去竞争也没意义。

再到后来有一个关键要素是身体实在不好,一线工作也没法负责了,加上老人都要退,自然也就退了。

但是他去世在一个很错误的节点,如果叶剑英在,我认为邓小平不会去动胡耀邦。

胡耀邦自己都感慨:“当时叶帅不在了,老帅讲一句,可能就不是那个样子了。”

—– 1775.14 —–2022-10-25 03:13:33+08:00:

所以田纪云很怀念那个时候的工作氛围,可以看他的一个回忆中南海大院的回忆录,其实要是有机会能接触过一些那个年代的老人,你会发现都是非常务实的人。

我觉得现代社会就是缺乏了当年那种理想主义和实干精神,大家奔着一个方向使劲,中国变化很快,不到十年从几乎崩溃到准备起飞,后来反而被利益至上和邓力群的作风风格给主导。

华国锋人其实也不错,就是时代背景上来讲是政治选错了路线,可惜了。

胡下台其实很多事都是连锁的,陆铿对胡的采访,也是胡被逼宫批斗的一个主要原因,身体状态开始直线下滑,叶剑英在,借陆铿采访批斗可能没那么厉害。

陆铿当时只要新闻事实不顾影响,也后悔自责产生连锁反应,直接导致王震、胡乔木、邓力群等人拿来当材料批斗胡。

有事后难免感慨,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 1775.15 —–2022-10-25 04:24:39+08:00:

保守派里的极左,反改革开放,尤其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清除所谓的精神污染,放现在直接归类毛左都几乎可以,但当权保守派可能更喜欢,尤其是清教徒式的文化管控和对知识分子与中产的打击,反对市场改革。

如果说邓小平是改革派的靠山,胡赵是改革派的前台骨干,邓力群胡乔木就是保守派的前台骨干,党内跟胡赵对立,背后是王震陈云这些人,一度想竞争总书记职位,是党内保守派一线政治斗争的主要负责人。

批斗胡耀邦时,邓力群发言喷了胡耀邦五六个小时,两人主导党内政治生态是完全镜像对立的。

—– 1775.16 —–2022-10-29 04:00:41+08:00:

不算恰当,虽然有殖民现象,但到当时已经是后殖民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特定叙事语境下的产物,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中国是殖民地,可回头看中国的独立自主权实际并没有改变。

更多是内部纷争的势力需要依赖外部资源,并且附近更早工业化国家,有必要通过部分势力去巩固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主权不完整多凸显在内部势力纷争,导致的利益让渡,但事实上却还谈不上代理人战争的程度。

无论国民党还是中共,再到北洋军阀,都多次从日本、沙俄、苏联都无一例外等地缘势力间摇摆,清因战争失败被迫割地赔款,但其让渡领土极少,本也无对等经济地位,反而促成了洋务运动,主权地位仍在。

北洋政府分崩离析算是比较靠近其描述的,但北洋政府只存在十几年,并且是基于反封建和开化运动,各类新文化和技术革命才是主流。到国民政府时期,背后支持者也从早期日本转向苏联,并且后来很快跟左翼决裂,苏联再无法直接染指,最接近的中共,本土派也最终取胜。

—– 1775.17 —–2022-10-29 08:47:06+08:00:

关税问题主要是继承自清和北洋败家子,清战争失败赔款部分靠关税形式,北洋时期袁世凯为确保优势对他国借债,也以关税抵押。到南京民国政府时期,关税基本开始走向自主。

美国最早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返还自主权,也最宽松,日本是开战前最后返还的。

同时期蒋介石政府取消厘金,实际就是在将社会转型,扶持工商业,关税改革与协定配合取消厘金一起推行,这有成效,但基本盘就绑定到沿海一带,导致战后恢复困难。

1776: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绷不住了, submitted on 2022-10-17 11:20:16+08:00.

—– 1776.1 —–2022-10-17 16:23:02+08:00:

换个角度,确实生逢其时,早二十年,青年运动政治上失败,经济上升,社会层面也缺乏动力支持。

现在和未来二十年,经济下滑,起码老民运六四出来那批人,到时候都七八十了,二十大时十几岁到二十多岁的人,这一代人正值壮年。

早不出,晚不出,偏偏我们这个年代出了个习近平,从政治上盘活了原本因经济发展日渐衰退的社会争议,为新中国的到来打下磐石般的基础。

历史至少给了你参与的机会,而不是垂垂老矣,看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1777: 老胡疯了吗,还父传子呢…, submitted on 2022-10-18 06:13:33+08:00.

—– 1777.1 —–2022-10-18 14:44:25+08:00:

表面看到:老胡卧底

实际可能:老胡收到风,要为未来红三四代公开世袭叼飞盘

1778: 吃20大宴席咯,鼠鼠们羡慕吗, submitted on 2022-10-18 17:28:14+08:00.

—– 1778.1 —–2022-10-18 20:38:45+08:00:

晚了,大大在桌上呢

1779: 爱主席海报(集合版)包蜜们速速拿去勤王!!, submitted on 2022-10-19 09:45:07+08:00.

—– 1779.1 —–2022-10-19 13:38:37+08:00:

去掉奴才、谎言更好,直接智商过滤器,要不然太容易被看出来,做成粉红看不出来以为是有真包蜜拥护伟大领袖,甚至有人傻傻地也用上,才有节目效果和反文宣作用。

1780: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中国大陆最快可能在今年攻台,美军必须做好准备, submitted on 2022-10-21 08:17:25+08:00.

—– 1780.1 —–2022-10-21 17:11:12+08:00:

中共攻台的意愿近年来越来越明显

如果不是突然发难(12个月之内),那么攻台的第一个窗口期在2024年到2025年,第二个窗口期是2027年前后。

2024-25年时期乌克兰战争可能已结束或者进入阶段性停火,美国正在进行政权轮换。

二十大上习近平还特地强调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川普不排除卷土重来,如果当选不干涉台湾事务的可能性很大。

2027年前后,第三任期接近尾声,如果习近平身体没特别大问题,脑袋清醒想做第四任期,从政权需求还是倒行逆施对社会造成的问题,都需要一个转移压力的出口。

我觉得不大可能只打金门,因为会打草惊蛇,导致台湾和海外有时间反应。

最大问题其实不来自于大陆方面,而是我看不到台湾有特别积极的进行备战,除非中共出现跟乌克兰一样的拉跨情况,否则台湾军队唯一的作用就是拖延时间,以此争取附近地区盟友反应。

中共的各种讲话所描述的作战需求,虽然没指名道姓,但都知道是说台湾战争,只是一直解释为局部战争。

这意味中共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在美国反应过来前就决定台湾战争的走向。二是赌美国在被小程度攻击后,不会冒险介入台湾战争(拦截冲绳基地靠近台湾海域的军队)

但台湾方面我看了很多新闻,官方的一些人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花那么多钱去发展军队,要是中共不来不就浪费了”的逻辑。

从现在开始最少每年按GDP增长0.2%,2025前达到3%最好,现役兵力应在至少30万,理想值在45-50万,因为台湾纵深太小,一切都是看速度,预备役再多也根本没时间动员,也不具备地理空间给你动员,可能你一半预备役在台北,还没等动员,人家军队登陆了。

现役力量就是台湾陆地战争能撑多久的一个指标(前提是建制没被打崩溃,台湾士兵真的有乌克兰人一样的抵抗意志的话)

对台湾来说,最优解其实就是以拖代打,政治上拖延示好,阳奉阴违,军事上想尽办法拖延和增加杀伤比例。防御要么是阻断大陆投送到台湾的船舰,要么是大陆投送人力的速度,跟不上损耗速度。

因为投送人力后攻坚要一定人数和物资指标,部署也需要人手展开,否则就是无组织的添油战术。

第一批登岛的肯定都是专门训练出来的精锐,你能一直靠陆战杀伤影响造成减员,能打断对方计划,还能有效降低作战难度,但在我看来客观环境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台湾本身的态度好像不太当回事。

1781: 为什么墙外的自由派不拿习仲勋去反对习近平?, submitted on 2022-10-22 00:09:25+08:00.

—– 1781.1 —–2022-10-22 02:48:20+08:00:

标志不够鲜明,现代互联网信息太发达,习仲勋开明,但改革抓重点对比胡赵是从征,他缺乏足够全面的政经影响力,文革结束后一线行政工作少,主要还集中在广东,而且没几年。

如果以后广东和深圳全面开倒车,到是可以用来当靶子批判习近平砸习仲勋的建设,否则按体制内和公论来讲,虽然我们都知道经济特区和后来自贸区不是一个东西,但反过来讲习近平任内推动无论谁主推都好,一些自贸区比如海南这样的,反而是名义上跟当初接近,不太好下嘴。

再往后习仲勋主要在书记处和人大工作,找不到足够用来贴切大众生活水平,又与当代政治问题相关的话题,或者说能找到但立不起靶子。

再有就是靶子立的高没有用,对方不接话茬,视而不见就影响不了。

不像胡赵,胡赵的嫡系到现在还有非常多建在,他们实际的贡献也是明确的,影响太大了,海外一些做学术年纪大的反贼,不是赵紫阳选的,就是跟赵紫阳和胡耀邦有关联,魏京生当初邓小平想整死他,胡耀邦给救了。程晓农这样的是赵紫阳前下属,类似下属的就很多了,鲍彤还活着,李锐这样的胡赵一个战壕的也没走几年。

其实不是海外自由主义者特地捧谁,而是他们都有政治关联,海内外有年纪的反对者主要三个构成:

1.改革开放阶段胡赵典选的人才预备役,其中很多跑路到海外了,他们出了相当多的书。

2.六四前就在搞民运的人士,胡耀邦下台他们吃一轮挂落。

3.六四后跑路的人士,这批可能之前在民间,对胡有了解和认知,看赵跟看李鹏区别不大。

实际上缺乏的问题,主要是全职搞民运的人少,没法建立一个人物体系,要么过于学术,要么过于胡诌,还喜欢互相攻击,因为本身就没有闹革命这个实业,把改革破人物具体的政治化成图腾,让大众清晰认知这件事,也就没有一个体系存在。

那习仲勋自然扶不起来,文献肯定是有的,万里都认知的很少,现有的认知资源,其实只够胡赵用的,人大给万里做帮手的习仲勋更没空间了,这东西得有人认,六四后谈改革坚决不谈赵,这就是有人认,你冒领功劳人家一拿赵紫阳就戳你脊梁骨。

1782: 二十大现场视频:胡锦涛在闭幕会进行途中被带走 他似乎曾试图回到座位上, submitted on 2022-10-22 13:02:28+08:00.

—– 1782.1 —–2022-10-22 16:10:47+08:00:

胡锦涛看这个样,身体已经不太行了,他出去有不少人都不太意外的样子,说明他身体不好高层是知道的,对胡锦涛离席大体在预料之内。

跟习近平和李克强交流也能看出关系远近。

习近平是回头点头,胡锦涛可能是嘱托什么,然后回头示意,就是老同志和习之间交流,有明显距离。

对李克强是拍肩膀,这是相对关系亲近的举动,李克强旁边看不清是不是汪洋,汪洋从头到尾脑袋都没转,要么是在看什么东西,要么是跟胡锦涛关系比较远或者不太好(十年前就有消息说胡锦涛干预了汪洋入常)

一开始习近平往李克强方向看了一眼,似乎还是在笑,看那个扭头可能对胡锦涛的情况早就预判到了,说话不扭头是不耐烦的迹象,比如家里有老人说要做一件事,一般我们可能会深点头一下劝他别这样做。

栗战书这面举动比较多,算是对老同志尊重了,王沪宁扯衣角和习的反应能看出党内威权是怎么构筑出来的。

王岐山旁边的不知道是不是温家宝,如果是,他跟汪洋是中央区域,唯二完全没扭头看胡锦涛的人。

宋平也没看,但宋平年纪太大了,他有没有注意到这件事都难说,不能当例证。

很难说团派内部没矛盾发生过,起码温家宝和汪洋的反应很不正常,另外也反应一件事,党内利益和私下可能有远近,但大体还是同志工作关系,虽然定于一尊,对内也有威权的体现(如果王沪宁拉扯栗战书是为了维护习近平权威的话),但主要是对中委会以外的中央部门和地方示意,政治局内的差距还没彻底拉开到毛时代,不过习可能已经对这些有点心不在焉了。

—– 1782.2 —–2022-10-22 17:27:28+08:00:

团派这个描述现在被异化了,在早期被胡赵点名提拔,邓选定的接班体系都被泛称为团派,包括温家宝,只不过是以胡锦涛这样有共青团背景的人为核心去称呼,现在单独分拣出来,是后来逆推回去分类的做法,本末倒置了,所以温家宝独立派系的这个说法其实一直不准确。

因为六四后没有独立的改革派,只有改革派被邓改造后的“团派”,以技术官僚为主,许多资历年轻点的改革派都被划入这个群体,刚好共青团背景的人士居多,这也是为什么李瑞环这样有短期共青团履历的人不好分类,但他的老领导胡启立是肯定分在团派范畴的。

—– 1782.3 —–2022-10-22 17:28:02+08:00:

温家宝在哪?

—– 1782.4 —–2022-10-22 17:37:05+08:00:

看样子的话,习近平还是对胡上心关注的,估计有没拍到的部分吧,要不然后面点头不至于用力,只是看他身体不好劝完了没啥好说的,就等胡自己离开了。

习之后任期重点就两个,扩张财政,从哪扩张不好说,但税改在路上,直接税是要来的。

其次是舆论继续收紧,文化和社会管控力度加大,想不到任何松的理由。

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共财政危机现在很明显,虽然距离出大麻烦可能还要十年左右,但官方已经在未雨绸缪,这方面他们预判和危机感还是非常强的,大众反而普遍在这点跟不上他们,然后经常好奇为什么官方有那么多弱智操作。

其实这些都有原因,一个是官僚主义和威权体系的权力来源所导致的普遍现象,另一个就是财政危机感,他们很清醒。

经济和政治层面会基于一个原则执行所有政策,那就是“不粘锅原则”。

也即是执行国家资本主义,政权在其中的利润最大化,风险企业承担,继续靠政策制造人为稀缺性,让民众以高价买单(别无他店,不买不行)

典型的比如一些文化产品,审核权一抓,你不去指定的平台或途径,你就没有中国市场,卡着你审核。

或者房地产已经开始的,出地价格不变,要求房企原价拿地,但降价出售,又不许房价下降,行政干预,相当于要求企业利润下降,但又不许让民众买跌价房子。

未来十年会越来越严,一些小地方政府可能陆续破产。

当然,官方不叫破产,叫财政重组,我相信未来肯定有一大堆二次发明的新名词。

—– 1782.5 —–2022-10-22 17:57:41+08:00:

我知道,所以才说是异化的,如果从内部关系来看,那人家关系和派系林立,说法就太多了,这种关系网划分不具备实际意义。

许多人后续描述的“团派”,是单纯以共青团背景人士执政后的一个政治分类,去剔除相关人士,这是从现在时间点逆推过去的一种描述,要搞清楚团派概念从哪来的,这是六四后慢慢诞生的概念,不是近年诞生的。

团派应是个以改革派为核心,被邓改造后的技术官僚群体,只是以共青团背景或相关人士为主体,用以区别另一技术官僚集团,所谓上海帮的江派。

老一代党员,尤其是赵紫阳谈胡温时是捆绑在一起的,温的相对独立也是在这个集体背景下的一部分,不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团派的政治派别,很多人说的独立,是独立于胡锦涛。

—– 1782.6 —–2022-10-22 19:16:38+08:00:

六四之前没有团派,只有改革派,只是相当多人有共青团背景,之后改口叫团派,是因为主要就这个背景的人在政治清洗里被邓保留下来。

胡温是邓钦定的“团派”下一代两大核心角色,在未来职务上邓在死前已经明确了他们的长期发展,江在这条路线上,邓没死之前没有不同意的余地,邓死后才有李长春竞争总理的传闻,温此时已经蓄力准备接班了。

否则看人情往来,他们都是工作上的同事,人人互相都有关系,没法按照这种只有当事人之间知道的关系去划分。

所以我虽然同意团派已经是相对松散的一个派系集体,且温家宝与江的勾兑,但并不影响从他们政治出身的溯源,就像李瑞环是胡启立的人,但共青团背景来讲,他又履历很短,如果把他纳入团派,他也跟温家宝一样,是这个大体系下相对独立的,却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派别

因为如果一个人不从政治上背叛自己的源头,他的派系也不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

有一个参考人物就是乔石,他是跟胡启立一样被看好提拔上来的干部,乔石在人际关系上跟陈云派系有不少关联,甚至以改革派身份出任中组部部长,对比下胡启立被陈云派系反感明显,但同是赵紫阳嫡系的田纪云又跟邓陈两家关系颇好。

两人都没有背叛自己的政治出身和立场,也是能被称作改革派的一个根本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赵紫阳到两千年后,仍然把两人归于同一范畴,而朱镕基和李长春都是赵紫阳提拔的改革派,但大众视角不会把他们列入团派。

因为作为政治实体出现的团派技术官僚联盟,是胡锦涛时期的事,李长春大体上是放弃了自己的政治出身,所以很多久以前一度有传闻,说江泽民支持李长春出任总理。

朱镕基没有背叛自己的政治出身,政策路线上仍然是基于胡赵的政治遗产。

这一点到现在都可以看出差异,上海帮的所谓技术官僚,实际只是从改革派为主体的技术官僚,到红色子弟为领袖的贵族化中,用于过渡的一个历史派系。

他们既无明确理念,也无长远执政基础,而后诞生的团派,和前身改革派成员,无论改革思想多少,都基本秉持一个共同政治出身和目标为原则。

现在是明显可以看得出,比起红色子弟上台后的政治理念,团派的改革内核没变,只是六四后被改造的程度,导致赵紫阳所提及的改革思维多寡而已,被限制了表达,有政治理念的对抗,派别对立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帮在这之间的形象模糊,产生了跟他们有关联的政治人物也容易被模糊化的原因。

胡允许温对外公开谈文革和政治改革,我想是他性格范围内允许的最大程度的支持,来自于胡赵的改革理念是维系这群人不变的一个政治宗旨,除非背叛,否则只有支持多少,以及具体怎么改的区别,跟上海帮的得过且过,以及太子党的开倒车有本质政治冲突。

我用团派是因为党内现在没有改革派这个团体。

—– 1782.7 —–2022-10-22 20:16:10+08:00:

这个描述没区别啊,我前一段才刚对人说过。

李鹏和姚依林影响温家宝仕途,也干预田纪云等人的入常的可能性。

邓安排胡温,铺垫入局,邓死后传出朱镕基支持温家宝,江泽民支持李长春的传闻,朱和胡温都是南巡后邓铺垫的,陈俊生还是赵紫阳的人,江上台无根基,邓死前只能按照邓的设计去执行。

当时改革重点仍然聚焦农村工作,加上书记处的身份,入常是必然的。

田纪云是赵嫡系,不能入常和升任总理,所以李鹏任期满了朱镕基这个角色刚好最适合解决李鹏的经济烂账,同时温家宝以兼任身份接手最重要的地方农村工作。

在我看来尉健行或李岚清其中一个人的常委身份或全部,原本应该属于温家宝,邓不让田纪云入常,推动朱镕基和温家宝是个很清晰的路线。

而李鹏又是邓从政治上不能撤下否定的一个角色。

—– 1782.8 —–2022-10-22 20:35:27+08:00:

另外书籍某些地方要选择性看,全盘接收很容易出问题,可以知道与真实情况有偏差,这也是为什么我提倡要多资料去结合,看信史的态度辩证。

比如谈胡启立就有明显的错误,胡启立和王兆国的结局。

王兆国作为胡耀邦的人,被处理是意料之内,胡启立没有立刻被处理,不是因为胡启立为了政治仕途攻击胡耀邦,而是因为胡启立虽然是胡耀邦的嫡系,但他被钦定接班是邓小平看好的结果。

一直到六四后才彻底放弃,这件事胡耀邦自己也说过,李锐找他谈话有讲过,高新基于这些内容做了反驳,提出是邓力群故意散播的谣言。

如果成书资料是党内记录,那就不可能全都准确,甚至是与可辩证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胡启立就是很好的例子。

—– 1782.9 —–2022-10-22 21:31:54+08:00:

因为邓本身既是一个政治保守派,也是一个经济改革派,是一体两面的政治核心。

这就导致可以看到江朱李胡温都有他亲自安排的影子,工作做的差邓不怕,但不听话就会出来敲打,胡耀邦和江泽民都是例子,这也是为什么李鹏做的那么烂,还让他继续当总理的原因。。

只不过在92年开始江泽民倾向陈云开倒车,政治保守的统一,因为经济分歧出现矛盾。

这里要引入一个细节,温家宝是87年十三届就已经进入中委会,到92年才候补委员身份进入政治局。

邓在六四前后(包括六四),三次都接受了温家宝的晋升或留任,虽然较慢,但也反应他的本来意思。跟赵紫阳关系太密切的陈俊生都不被允许入常或有担当副总理的可能,田纪云本来铁定入常,但姚依林和李鹏的干预,邓也是接受的。(甚至不让嫡系万里入常)

这一点上赵紫阳在评价李鹏在六四吹风时,就大概说过邓不可能被人左右意见,他有能力安排的,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温家宝在92年没能成为副总理和后续入常,我认为主要是邓朱的支持,但到了政治层面,李鹏的权重被邓考虑进去,最终没完全让温家宝顺利进入最高层。

另外胡比温家宝早一届进入中委会,资料是要大一些,只不过公职安排不同,温家宝几乎没可能担当总书记,候选人士太多了。

赵紫阳后的换届安排,从赵紫阳本身说出来的方向可以推断,没六四的话,邓的安排可能是这样:

八七年常委:

赵紫阳、万里(总理)、李鹏(人大)、乔石、姚依林、胡启立、田纪云(副总理)

十四届常委:

胡启立(总书记)、田纪云(总理)、乔石、李瑞环、朱镕基、胡锦涛与某人

十五届常委:

胡启立、朱镕基(总理)、李瑞环、胡锦涛、温家宝(副总理)与若干人

为什么说胡锦涛和温家宝并不单纯是临时产物,因为胡锦涛本身,就是中共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政府现代化里,年轻干部的首选人物,是当时那批人里最年轻的,在82年39岁作为中委会候补特选进入最高层,85年转正,87年温家宝才参与进来。

两个人资历都非常老,尤其是胡耀邦,82年候补同期,现在这些主要干部里你找不到名字,不是死了,就是没升上来。

所以我认为宋平推荐没那么大影响,宋平推荐给胡耀邦的影响倒是很大,在那之后邓基本也看好胡,才在早期改革开放时就敲定胡作为最年轻的干部进入最高层。

虽然如果没六四,他们的仕途可能有变化,但最后入常,从六四之前的政治地位和党内地位来看,基本没意外了,最年轻的一批人选里,他们都是主要的干部储备,六四有无,牵扯不深都不影响他们。

当时有个标准叫干部四化,明确赵紫阳这些到92年都要退下来,按年龄推算,可以判断92-02则会是胡启立、田纪云、朱镕基等主政。

王兆国可能与胡锦涛竞争总书记,所以两人身份可能替换,但总体而言,如果胡耀邦不失势,到02年王兆国、胡锦涛、温家宝入常分别担当总书记、总理、人大几乎是必然的。

因为干部四化是从八十年代早期就开始铺垫的,党内人事安排有的讨论远比现在多,很多得益于胡赵的公开化,信息也比较全面。

—– 1782.10 —–2022-10-22 21:42:10+08:00:

因而要辩证看,信息源单一的地方,可以引之用,不能信以实,除非客观上能推断出合理的方向,党内人士地位和履历就是个突破点。

就像不提邓小平,只说温的妥善处事,好似是温挣扎好不易才得出的结果,但实际到最后,只有邓点头,温才能得到其他人支持和入局。

胡耀邦死前李锐找他谈话就反应很多问题,许多人事选择,都是邓亲自安排和筛选的,胡启立就是个例子,反例还有翁永曦被邓干预,从副部开除党籍,赵是支持和提拔翁永曦的,但是事后也无可奈何。

—– 1782.11 —–2022-10-22 22:28:13+08:00:

早期读的这些,现在回头看,第四代对习近平的评价和施政方向,不就很有意思么,胡温某些地方也大抵如此。

1783: 涛子被带走的戏剧性张力太强了,有种血色婚礼的感觉, submitted on 2022-10-22 14:55:09+08:00.

—– 1783.1 —–2022-10-23 02:01:05+08:00:

血色婚礼,得把蛤的脑袋砍下来,缝在涛哥脖子上,然后会堂里绕行一圈吧。

1784: 经典回顾之终结谷战役, submitted on 2022-10-22 18:30:39+08:00.

—– 1784.1 —–2022-10-23 04:59:40+08:00:

他的风格给我感觉就像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杀人解决问题,不听话就杀到听话为止,非常激进的一个人,政治斗争都是往绝路上斗。

家里人说杀人就杀人,杀完人让王立军兜底,然后王立军这样的嫡系犯过错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跑路保命,得多少人死他手里。

谷开来不是个消停的人,她之前都是拼了命折腾,得不到想要的就往死闹,乐意打破现有规则,薄熙来也是这样的人,非常激进。

薄熙来还不是常委,薄瓜瓜在红三代里就那么出位,没见过这么跳的人,很难想象如果薄熙来入常折腾,或者当核心后,说他不会让儿子接班,你信吗?就算薄熙来不想,谷开来肯定也想当第二个江青。

1785: 亲眼看着自己老爹被拖走是个什么感觉, submitted on 2022-10-22 19:51:39+08:00.

—– 1785.1 —–2022-10-23 02:11:10+08:00:

他应该祈祷老爹能多活五到十年,每次换届能多给他照顾晋升高一点,别落得跟薄熙来一样的惨况。

当年薄一波多活两届,薄熙来至少是常委,也不至于秦城大锻炼了。

—– 1785.2 —–2022-10-23 10:34:02+08:00:

周永康是江和胡都开绿灯的结果,而且影响太大了,跨界跨派系搞政治联盟,薄熙来参与恰巧也是想入常才有的动力,能轻松入常当前三他也没必要在规则外搞事了。

1786: 谁分析一下为什么陈全国也退了, submitted on 2022-10-22 20:17:35+08:00.

—– 1786.1 —–2022-10-23 03:48:48+08:00:

以前就有说法陈全国是李克强的亲信,但我感觉七上八下其实一定程度本身也不严谨。

因为农村工作小组还是比较重要的,新疆出来本身也很难升,看履历的话他还是升了的,直接对接到国务院副总理负责的区域,王乐泉和张春贤,都是退下来后先去了一个中央部门的副职。

外界说是酷吏用完扔,这个前提是中共高层的道德观与利益立场跟外界一致,可能在中共高层看来,陈全国是个很用心尽责完成党国体制的人。

他本来党内地位其实也不高,只不过新疆问题被有了关注度,被推到台前,他退不退其实不重要。

当然政治斗争,也可以阴谋论推测,因为跟李克强的关系,本来是被调到国务院下属镀金当个副总理,但是被驳回劝退了。

但现在如果不进中委会,只能推测党内升迁到此为止,差不多到年龄退休,只会给个半退的闲置镀金,就差不多退休了。

1787: 涛哥被架走的原因成迷了, submitted on 2022-10-22 22:18:06+08:00.

—– 1787.1 —–2022-10-23 01:05:14+08:00:

我觉得不复杂,就是身体实在是不行了。

一开始可能胡觉得自己可以坐住,结果最后这一段已经没法靠自己顶住了,必须下去休息。

你看胡锦涛起来走路都费劲需要人搀扶,他坐椅子上晕倒或者失态问题更严重,他毕竟是前党魁。

江泽民不出席我觉得原因类似,就是身体状况已经差到无法维持体面了,出于党的脸面原因,党内可能不建议他们出席,而胡锦涛则应该是坚持出席,江泽民就不清楚了。

视频我反复看了几次,发现其实包括王沪宁在内,都不是要拦着栗战书。

现在我觉得是王沪宁的意思,更多是提醒栗战书还要开会,他起来会让旁边的人觉得事情很严重,其次胡锦涛有专人带领,他去掺一手不一定更好。

因为王沪宁看胡锦涛出事后,是全程注意力都在盯着的,除了故意板着脸没看胡锦涛的个别人外,包括习近平在内,离得近的都应该是突然发现胡锦涛身体出什么严重意外了。

我之前以为汪洋他们是一眼没看,但实际后来注意也是有看的,那这里不假设是有矛盾,单纯正常思考一个老人这个状态。

比较大的可能,应该是党内高层都知道,且见识过胡锦涛的病有多严重,很熟悉所以反应不大。栗战书和王沪宁反而可能是没怎么见过所以才紧张。

胡锦涛明显是有些糊涂了,知道还要开会,但是旁边其他人知道他不太行,得劝走休息,双方拉扯过程就比较明显,他状态肯定没法继续开会。

—– 1787.2 —–2022-10-23 01:32:39+08:00:

起身送人走可能也不符合党内规矩,尤其是其实完全有人手特地去扶的情况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干这个对他们内部来讲未必得体,所以王沪宁提醒了一下。

—– 1787.3 —–2022-10-23 01:43:38+08:00:

休息室肯定有备份的,着急的是让他去休息,胡锦涛还想强撑着开完,就算没有也肯定有人替他拿文件和私人物品,现场的人都不好劝。

党和国家领导人劝这件事不得体的话,全交给工作人员就说得过去了,尽管胡锦涛是前党魁,也不想走,但都看得出他强撑着是不行的,现场几个人话不多,估计对胡锦涛的情况已经知道,没啥好说的了。

—– 1787.4 —–2022-10-23 02:52:56+08:00:

老人逞能嘛,主观上不愿意走,客观情况必须走

—– 1787.5 —–2022-10-23 03:08:37+08:00:

如果他身体到时候真的很差,外部压力大,或者突然暴毙,出现政变可能性是不小的,不过这种事没法预测。

习近平我觉得就是要多做几届,不着急人才梯队换代,很多事情外人看起来不留后路,在他们眼里都是不觉得会有问题才这么做。

我觉得他第三任期会开始培育七零后到九零后的一些红三四代进入公众视野。

九零后可能早了些,但八零后到时候换届差不多成熟,中高层位置有限,只要习近平想多做几年,其实就不在乎人员换代,过去是因为每次人员换届,新人上来都可以扩大新势力对政权的掌控。

改革开放初期定的干部四化,可能到这差不多就只是变成程序而已了,不再具备实际意义,变成习近平有需要让你留任多几年也行,或者年轻点提拔上来也一样。

—– 1787.6 —–2022-10-23 04:05:41+08:00:

我一开始也以为习近平爱理不理,后来有镜头补充,习近平之前是特地照看了下,李克强也没吓到,内部应该都知道胡锦涛状况了,有的人见怪不怪。

—– 1787.7 —–2022-10-23 05:03:21+08:00:

如果胡锦涛体力坐都坐不住,随时会出现病态,趴桌子或其他无体力后的姿态,这样不得体旁边的人肯定建议他下去,老人逞能不就是跟喝醉了认为自己没醉一样么,胡锦涛如果当众出丑,对整个党的脸面都有损伤。

—– 1787.8 —–2022-10-23 05:28:54+08:00:

一群人全很严肃的坐着,就胡锦涛一个前党魁瘫在那好,还是看他撑不住了,请他为了党的面子休息好?就普通开会,一个公司老板瘫在桌子上也不成体统。

—– 1787.9 —–2022-10-23 05:33:01+08:00:

习近平就坐在胡锦涛身边,现在党魁总书记是习近平,最近距离负责安保的肯定是习近平的人。

逻辑上想就很容易明白,如果胡锦涛的人也被允许在附近,警卫局的人会不会考虑胡锦涛的人突然发难,只要考虑到这种风险,安保层面也有理由杜绝。

—– 1787.10 —–2022-10-23 05:41:00+08:00:

坐睡觉说明好歹还有体力坐住保持姿态,胡锦涛走路要人扶,椅子都有点坐不住,你看他坐椅子上还喘气呢。

—– 1787.11 —–2022-10-23 05:46:35+08:00:

胡锦涛主观不愿意是肯定的,但跟身边人带他走的动机不一定有关联。

你看他都没注意到栗战书拿他的材料给警卫,以为习近平的材料是他自己的就能看出来。
习近平摁住资料那个举动很直接,就像小孩拿东西被摁下一样,反应他都清楚胡锦涛的行为怎么回事,跟身边栗战书和王沪宁还特地侧身看了一下。

我感觉他就是身体不知名问题,导致不能履行前党魁职务了,我到更不清楚其他解读试图导向的目标具体是什么。

—– 1787.12 —–2022-10-23 07:07:02+08:00:

金正恩处理的是姑父张成泽,想政变换人,金刚上台权力根基不稳,当众办事给其他人看,但事先已经处死对方数个亲信,而且后续有说法指张成泽除了经济与核问题跟金不和,还想换人扶持金正男上位,导致金正男也被杀。

胡锦涛双裸退,习近平特地称赞,现在掌权十年,团派虽然明确已经失势不如从前,但也是除习近平派系外第一大党内团体,胡锦涛本人年老体力不济,过去跟习近平没矛盾还扶持他上位,现在也不产生威胁,也是他开绿灯习近平才快速掌权。

彰显权力,不是把朱镕基和江泽民这群人,无论身体状况全都强行摁在主席台前更好?高层有人有不出席的权力,就说明胡锦涛这个状态到现场是主观意愿。

羞辱李克强到是却有其事,两人经济工作有矛盾,本来可以剪掉的片段央视特别放出来。要羞辱胡锦涛找团派出气,习王栗三日为什么还特地关心,很多地方如果以羞辱为目的,都不合理。

我不反对有些人思考其他可能性,但得有一个合理的结果导向是用健全逻辑链阐述习近平的动机和收益,以及这个过程里解释与之相反的动作。

—– 1787.13 —–2022-10-23 07:59:44+08:00:

怎么我看到过的版本李克强和汪洋都往胡锦涛那看了?你看的什么版本?而且要是胡锦涛病情要是被熟悉的话,知道的几个人才会没什么太大反应。

—– 1787.14 —–2022-10-23 08:00:20+08:00:

就是因为属于非正常情况,才特地屏蔽避免提到这件事。

—– 1787.15 —–2022-10-23 08:46:30+08:00:

到底有没有习近平汪洋和李克强看胡锦涛这件事,这我就不明白了。

—– 1787.16 —–2022-10-23 08:50:19+08:00:

凡事要讲逻辑,就两点,看不看是否代表一切,以及李克强汪洋到底看没看,你看的版本和我看到版本,到底是哪里有区别,现在很多人喜欢给自己减轻认知成本。

—– 1787.17 —–2022-10-23 08:51:37+08:00:

奇怪了,为什么一个完全用英文的用户会出现在这里,这说明什么?

—– 1787.18 —–2022-10-23 09:22:04+08:00:

我观点不可能是为了服务他人情绪而提出,因为我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尤其是在这种更需要严谨的地方,有些人情绪里是希望“大的来了”,所以有这个迹象都会立刻附会上去,过早积极下结论。

所以我才要说,我不反对政治斗争观点,但现在这件事看,逻辑和反应上只能是如何如何。

胡锦涛主观不愿意走这件事是肯定的,这种背景下肯定是架走的,但起码胡锦涛到后面也接受了这件事,才跟习近平和李克强最后搭话。

提出我现在的观点不意味着我反对说政治冲突的可能,实际上我一开始看到视频部分也是这么以为的,觉得是习近平看都不看。

但为何王沪宁和栗战书那么关心,习近平本身也扭头去看,这些问题深入辨析后,我自我反驳这关都过不了,逻辑上无法解释,那只能是现阶段有什么说什么。

有人说架走胡锦涛是为了政治立威,那反过来讲,把不能出席的江泽民等人都摁在那不是更好么,而且我一贯观点就是胡锦涛身体衰老的很厉害。

我还记得前几个月有个人就跟我争,说胡锦涛一呼百应,可以结束习近平独裁专政,我大概就说一个老人衰老成这个样,独立自理都难。

—– 1787.19 —–2022-10-23 09:53:00+08:00:

毕竟习近平羞辱李克强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但现在这件事目前是没法验证的。

—– 1787.20 —–2022-10-24 03:06:10+08:00:

意见不同很正常,求同存异嘛,别的不担心,就怕我到时候遇到这样的被人肃反枪毙了。

—– 1787.21 —–2022-10-24 14:01:22+08:00:

政治上习近平不待见李克强是很明确的,也不会让团派影响自己施政,跟他们的政治联盟算结束了,但按理逻辑上没必要搞胡锦涛。

不了解中共政治状况和习惯会误判,团派跟习有矛盾是非常明确的,拿胡锦涛立威却完全没必要,会堂那群人的反应更多是没把他当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看待,开幕式连续三次都把胡锦涛放在习近平之后和常委之前,要拿下他就不会剪进去,也不会有习跟胡的互动。

作为团派前领袖,未来随着团派失势和病情加重,彻底被边缘化是必然的,但开幕式的政治待遇已经决定闭幕式上的不可能是安排好预演的。

而且是拍摄途径是非官方,后面官方又通过不同渠道解释胡锦涛身体有病,如果说是欲盖弥彰,那一开始就不会给人看到,只能是不小心被看到才成立,所以故意羞辱立威论站不住脚,逻辑不能自洽。

习近平不能又要推高胡锦涛位置,又要“不小心泄露”,还要特地去找宣发解释。只有当这件事是个非常隐秘不想外传的时候,才有必要刻意解释。

会堂里连官方的摄影师拍摄,他们都不避讳,知道外媒在场也无所谓,只能说明他们自己认为没什么好回避的,警卫拿文件还特地值了和看在场的摄影与记者给胡锦涛,包括栗战书等人一系列行径在我看来就是胡身体出问题顶不住。

因为都没把他当有自主行为能力等人,所以擅自收了胡的文件,胡去拿习的也被习不太礼貌地按住,要是安排好的,习不需要好像特地吩咐一样跟警卫交流。

给胡的名单不一样说要看,这个根本不可能,胡的名单不一样,其他团派都不一样么,就算会场能瞒住(何况开会好几天了),事前事后如果胡有能力发脾气责问习,习也根本躲不过去,要是担心大会上发作,直接不让一个需要被搀扶才能行走的老人出席就行了。

江也没出席,朱镕基也没出席,胡锦涛开幕式状态好一些,习近平坐下前特地扶胡锦涛,看胡锦涛坐下自己才坐下,栗战书也在旁边扶着,胡还特地都两面看了一眼,扶走胡锦涛的警卫也上来捏着椅子。

除非之后有新的证据和迹象,要不然太早下绝对结论然后划立场,不但是操之过急,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这种事根本不着急下结论,起码我是没下结论的,让子弹飞一会才对。

—– 1787.22 —–2022-10-24 15:59:13+08:00:

我觉得是两者都有,边缘化团派,但也不是彻底废除,因为二十大的主席团常委里有一些理论上应该被边缘化的人物。

党内大概分成无所谓的江泽民这种,也根本没能力管,还有就是骑墙派,过去江的一些幕僚,还有就是虽然不太赞同,但党更重要的一些人。另外一群就是肯定不会喜欢这种做法,却也无可奈何,温家宝、李瑞环这群就既明面公开不反对也不赞成做顺水推舟的事。

出席二十大是党员义务,没特别原因缺席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江朱不出席是身体原因,与会者不一定都认同习近平的做法。

团派要看之后工作安排,这个需要一两年。

因为现在常委肯定没人了,但国务院工作上是不是团派也一个没有,这个还不能确定,习近平也许是想把团派彻底变成打工人,赶出决策层,如果有这个倾向,之后我们可能陆续看到。

假设他们不抓人,说明只是政治联盟破裂,双方地位不再平等。

抓了一些人敲打,那就是对团派目前的魁首李克强等有意针对了。

我估计团派只剩下用不用,能用多少的选择,没太多自主权,因为决策层没有团派,意味着他们很难从常委任命一些关键领域的自己人接班。

只能是习近平任命你团派的人,至于怎么任命,团派已经失去话语权了。

要是说因为民众怀念早期那十年,并且的确引发了习近平的政治危机感,到时候团派的确可能会被肃清彻底摁死。

至少二十大我们确定一件事,团派在党内靠走程序的常规手段根本无法与习近平对抗。

—– 1787.23 —–2022-10-24 17:23:33+08:00:

有说法指出赵乐际的父亲赵喜民是习仲勋的老部下,那么双方可能从小认识,之后陆续有接触,并且习近平在读大学期间,赵乐际也在北京读大学,虽然不是同一所大学,却是同期工农兵大学生,都是四化发展的同期成员,跟薄熙来一样的红二代,陈云路线的受益者,出身就很靠近习近平。

1788: 马前卒在最近某期节目里的一段话,可以拿来解释中国社会的一些让人以为是惯性的东西, submitted on 2022-10-23 00:18:37+08:00.

—– 1788.1 —–2022-10-23 01:26:24+08:00:

农业转工业的红利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日本后昭和时期的蓬勃发展,国内改革开放早期的文化产业,很多地方都有凸显。

其实类似更小的经济体都有相应的情况,哪怕不是发达国家也有。

比如利比亚、叙利亚、阿根廷,这些国家早年都曾经通过销售资源或者劳动力,短期内获得了大量资金,生活水平一度不错,但是随着政权不愿意改革,这些红利很快就消失。

并且他们在市场里的位置被取代,国内的知识分子阶层外流,同时带走了技术以及社会的温和缓冲。

导致政权与基层国民直接摩擦,最后因为内斗不断失去发展起来的机会,导致他们这个失去人口和资源红利带来的转型窗口期

威权主义是一种社会生产秩序的结构体现,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多,驯化人口服从威权,追寻威权。

而中国虽然工业化很久了,但是人口太多,转型需要较长时间。

如果政府积极推动,转型可能会比较快,否则只能等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业化扭转人口中对社会秩序的主流看法,让自由化的价值观更有吸引力。

也即是说,社会制度实际是应社会生产力而变,一旦社会不能再用落后的软件生产,就会倒逼体制改革,但这里能不能继承窗口期继续高速发展,是个问号。

人口少,掉头快,人口太多,体量大,掉头很难。旧政权的门阀贵族换皮,然后慢慢磨损,就跟俄罗斯一样,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这种前提下,内部发生一次大规模动荡后,清理这种残余政治集团,可能对整个社会转型更有利。

我觉得国人最大的惯性幻觉就是社会能一直稳定,更详细的说是认为当下社会的制度,以及主流对制度的默不作声,带来的是和平而不是混乱。

所以可以看到国内对一切民运或群众运动都是否定态度,或者阴阳怪气的双标。

那么社会在调头转型时,付出的成本可能远远超出想象。

1789: 中共弄的这个隔代指定是不是很奇怪, submitted on 2022-10-23 04:15:17+08:00.

—– 1789.1 —–2022-10-23 05:25:01+08:00:

中共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权力交接流程。

唯一一次顺利权力交接就是胡锦涛上下台,而且上台也不完全,江泽民恋栈,只有胡锦涛是老实按规则走完流程的。

毛泽东是做到死,四人帮是被政变下台。

华国锋是政治斗争失势,但比较体面。

胡耀邦是被政变下台,正面搞倒有困难,直接不通知开生活会开始批斗。

六四直接军事政变,传统合法性消失,江泽民趁机上台,然后站稳。

结果到胡锦涛第一任期都不愿意放手,江的人还一直安插到习近平时代。

隔代指定本身就是个无可奈何的产物,邓小平在晚年虽然是党内唯一的婆婆,但是路线却十分别扭。

陈云不追求政治改革,也不主张邓希望的经济改革,所以陈云这面保守派别的矛盾小。

邓小平则是希望经济改革,政府和党务手下三个核心嫡系,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还有一大堆他自己嫡系的改革派,政治改革上全都跟邓相反。

到最后邓为了中共的地位,不得不亲手废除胡耀邦、赵紫阳,万里不入常,自己看好扶持的胡启立被废,结果江泽民就开始阳奉阴违,李鹏这样的经济上也倾向姚依林这些保守派。

导致邓小平不得不出来南巡,后来双方互相妥协,江泽民这样的见风使舵的人才肯改革到底,还废掉了杨尚昆。

整体来说,就是党务胡耀邦被邓小平自己废了,政务赵紫阳被邓小平废了,军队杨尚昆也被邓小平废了。

基本可以说,到现在邓没有任何直接政治理念被留下继承,进入两千年后经济改革也基本停滞。

中共内部的政治派系和理念,最后由陈云一脉完全胜出告终,邓小平只在活着时说了算。

一个是上海帮和李鹏这样的,虽然邓也认可,但仍旧不是他的嫡系,这群人一直过渡到2012年,贯穿整个胡耀邦时代,甚至习近平第一任期都有影响。

而习近平本身又是陈云提倡的红色江山红色子弟路线的最佳人选,大可以理解为上海帮的一些技术官僚,主要是为了给红色子弟接班过渡,管家角色一样能让陈云这群老人安心把权力交给他们子孙后代。

所以邓小平从长远来说,政治上是个很失败的人,经济改革不可能不进行政治改革,胡赵都在改革过程里意识到这点,也反馈给他了,但邓小平经济观点与政治观点不匹配,最后导致一系列悲剧,然后被人摘桃子。

等过几个小时到十二点,他建立的领导人制度崩溃,基本可以宣告改革开放实质性结束。

—– 1789.2 —–2022-10-23 10:16:12+08:00:

习近平可能不会终身制,但会掌控实权到死,党内有足够权威和嫡系下属,可以跟邓一样不担任实际职务也能形成控制,具体要看状况。

因为身体变差了,肯定有工作没法那么多精力去完成,一线具体行政和到处跑是肯定要有人在习近平年纪很大时去负责的,最后再都交给习近平,他持有最终决策权。

再有他讲述的中共政治未来叙事,是包括红色子弟和红色基因,言下之意培育下一代红色子弟接班也是他的政治目标,只不过具体什么时候接班习近平说了算,不给你接班也得憋着。

—– 1789.3 —–2022-10-23 11:07:07+08:00:

这个问的好。

重点是要了解权力构成,实际上毛和邓,他们靠的都是实绩和威望,以及部分政治运动带来的威慑,形成一种集体话语权,因为当时政府根本没建制化,也就是说影响力是可以超越职位的。

这跟后来的建制化现代政府完全不同,胡耀邦开始现代化政府后,建制化了各种职务,从他们这一代开始,就都是被选上来的。

但本质还是元老背书,他们背后有一个决定一切事务的元老集团,这些元老的威望很高,可以跨级,不被建制化的政府约束传达命令。

这也是为什么说邓小平按当时情况,六四的决策实际是不合规的军事政变,军委主席给他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话语权,因为不可能整个军队都是你嫡系,但是能直接指挥嫡系,这是很了不得的能力,尤其是军队和官僚只认人不认职务的时候。

六四以后问题就很复杂了,胡赵时期,他们提拔一堆人,邓提拔一堆人,陈云姚依林这群也提拔一堆人,这群人拼在一起组成中共核心和干部预备役。

这就导致实际政治上的出身没有统一来源,派系繁多复杂,又在建制化政府下,没办法单独靠建军建国的威望去调动一些几十年在岗位上的老部下。

当时也没有这些几十年的老人会跟随老上司,因为这群人才上来没多少年,岗位建制化后,用的都是新人居多。邓小平想干部四化,背景就是建国前和早期那批人,在这中共政权里主导太久,一个人三四十岁跟老上司一起参与建国,一直当到改革开放退休,那这种人脉想一下多大的权限。

就不像干部四化后,一届一届不同年龄层运动式上位,这样每一届上来的人,实际能掌权时间有限,这也是换届形成规矩后,对人事安排有最大影响的一件事。

江泽民时期有李鹏和一堆邓时代的老人、年轻高干制衡,并且隔代指定后,胡锦涛还在后面,所以江的权力都来自于他在职务上的便利所提拔的人脉。

到胡锦涛接班时,江不想放权,可问题是跟他资历一样老的很多人还在,这群人就是约束,江就无法跟邓一样完全操控政治。

习近平上台权力有一个快速扩大的阶段,就是第一任期利用反腐打开的政治斗争缺口。这个现在没有非常具体全面的文献可以证实,但是普遍观点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薄熙来新四人帮搞事,被中央知道后,江和胡最后都开绿灯处理这群人,认为他们破坏了现在的既定党内秩序。

同时胡锦涛裸退,给习近平最大的人事任命权,另一方面习近平的一些人,比如栗战书,在上一届已经铺垫蓄力,并不是习近平上台后才纷纷提拔,他是带队晋升。

可以把江胡影响下的习近平第一任期大环境比喻为一个外朝,习近平那些没得到较高地位的嫡系是内朝,然后习近平靠反腐议题,把内朝的权限不断扩大,削减了外朝的干预。

打击周永康令计划这也是胡开绿灯的事,江的人事任命权年代距离太远,也不大好影响,尤其是你们开绿灯,我抓起来反腐,扩大化后他们未必是能反对的,有些官僚腐败一抓一个稳。

实际形成官僚派系的,主要就是那么几个大的核心,你把这些核心干碎了,下面很多人没法跨级联络更高层的人,很容易导致他们开始陷入孤立状态,就像把士官杀了,没有组织的士兵就群龙无首,威胁大大下降。

习近平来回反腐抓了很多年,逮谁都敲打。

而他具备一个其他人没有,或者有也不是很扎实的背景,那就是他是太子党,根正苗红的做事,高层内部讨论肯定是有话语权优势的,陈云强调红色江山红色子弟,许多现在的老干部反而是陈云派系下的产物,跳出来反对很容易被戳脊梁骨。

用一个可能不太适合现代情况的古代例子,就是韩馥跟袁绍。

从制度上利用名正言顺的反腐和红色子弟背景,趁着薄熙来等人打开的政治动荡快速抓紧机会,敲碎中共固有的权力网,胡锦涛裸退后加速了习近平权力扩大化。

反腐是个非常有利的事,因为正常大规模人事变动,无特殊理由,在现代建制化政府都要等换届才能安排,但是反腐可以名正言顺做事,尤其是太子党救自己家业

等扩大后,渐渐产生寒蝉效应,人们不敢出声,基于不敢反抗的权力也就落实了。但凡有人唱反调,立刻加以重刑处罚,无论身份,任志强就是例子

反腐运动后党内都原子化,不知道自己出头的结果,有谁能帮到自己,谁能罩自己,替人干脏活会不会靠山也倒了,权力就都被抓起来了。

—– 1789.4 —–2022-10-23 11:41:15+08:00:

这不好说,但毛泽东晚年其实也不大能控制住北京局面,尤其是周死后,人太老了大多无法有效掌控全局。

不过我觉得习近平如果聪明,会找一些政治运动和政策,把嫡系跟自己永久性捆绑在一起,就跟四人帮一样,四人帮是没退路的。

而且习近平跟江泽民这样的过渡性领导做大不同,他是陈当时指定好的红色子弟,习近平扩大红色子弟保江山,就是保他们,红色子弟如果上台,从出身角度讲,反的几率比技术官僚更低。

会不会死后有赫鲁晓夫就不好说了,这样的经验太多,我估计习近平会严防,尤其是国内的例子。

—– 1789.5 —–2022-10-23 12:46:17+08:00:

中国很难做到完全的闭关锁国,但会尝试,也就是所谓的控制,名义开放,但把控渠道。

未来不大会计划经济,而是国家资本主义,政府白手套办事,顺便有一些国企适当时候干预,白手套企业基本就是给政府打工的,会在必要时候执行政府命令,农产品市场之前猪瘟就这样干死好多农民。

习近平加速对我来说就是会把党搞垮,因为现在社会大众利益,与党政利益,开始背道而驰。

但党是建立在民众消费与生产基础上的,如果民众无法受益,党也没有办法延续。

短期有利于党的政策,有可能代表未来更深的伤害党的根基,也就是说短期稳固统治,反而可能缩短统治时间,瞎折腾的典型。

—– 1789.6 —–2022-10-23 13:44:03+08:00:

未来两三代人对宽松环境没有认知这个有可能,但出来革命也会有。

我对新政权出现的前提,都全部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中共的财政因为客观原因,必然萎缩,导致控制范围收缩。

这个收缩过程,空缺出来的社会管治权,就会被地方势力和一些异军突起的革命者接收,如果中共坚持不改革导致这种局面出现,其中可能就有新政权的建立群体。

不需要大部分人都反,只需要中共自己没钱管不住下面,需要收缩治权范围,让渡给他们认为靠谱的地方势力,双方维持一个平衡,直到地方有能力不听命令。

这个时候地方自己掌握财权,如果大部分人都是甘作服从这,是威权主义下更善于接收命令的那种人,给钱养活军队打仗,实际更顺理成章。

未来如果有内战和政权斗争,对大部分习惯服从命令的人来说,无论他是什么立场,真正斗争的只有少数参与政治的“主动者”在进行,社会的话语权也会来自于他们。

比较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主动者,可能是保守派,可能是改革派,大家通过获得资金,用于在服从者当众招兵买马,作为兵力资本去对峙或抗衡彼此。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其实不需要大多数人都一起反对,只需要你管不住,有少数人有能力有心思有资金,聚集到少数人,一旦获得一个地方的控制权,就有能力去招兵买马。

而不一定是全国所有人反抗,跟香港或六四一样大规模社运,逼中共给反应的情况。

其实比较勇的人,和比较木讷服从命令的人,社会上都一直有,中共基层管不住,前者会先冒出来非暴力社运(在前面国人好管的假设里这样的人是少数),如果不成功,可能就会激进化,开始占据或与地方势力合作混合进行组织武装化。

每一个人对自己生活所需,物质、精神和人格尊严都肯定有一条线,这条线你可以压,但不能在现代社会把它压没了,让原本不在意的人,开始在意和抱怨问题。

你换角度想一下,一个人可以没有救济金,可以没有交通补贴。

但是他的儿子不能没有学校,他的父母不能没有医生,他不能没有食物,政府控制越多产业,实际就是越多的把自己怼到民众面前。

主要缺的是串联空间,维稳控制网络和地理空间,要不然现在肯定一堆人直接小船开会了,目前这么做成本很高,那以后呢,恐怕不会永远都是这样。

—– 1789.7 —–2022-10-24 03:00:22+08:00:

中央对地方加大剥削,其实是个死局。

古代跟现在不同,没有那么多公共开销要依赖地方,而且皇权不下乡,东南互保也只是大员掌控几个大城市与地区,很多地方都是自耕社区,对这种问题都是砌墙。

但现代不同,现代需要公共开销,中共光把沿海省份当血牛抽血还不行,因为事权不对等,大部分事都要地方办理,你搞太厉害,可能80%到90%都没事,91%就立刻因为连锁反应崩盘。

地方没权力,却什么都要做,办事得花钱养人吧,你中央把我们地方的钱全都拿走了。

哪怕说我不反你,但我也的确什么都干不了,只能躺平。

尽管中央是个威压姿态,但这种问题还是必须讲逻辑的,没钱你没法要求他办事,他也的确办不了。

所以其实不需要政治力量背书,有政治力量当然更好,但更多时候是中央慢慢发现管不了地方。

这种情况一般会是一两次危机后,地方有人吃螃蟹冒险不遵从政令,中央如果无法处罚,大家就有样学样不怕了。所以习近平上台后,到处搞纪委巡回小组,挨个地方敲打要求表态,反腐常态化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一旦有任何不服从的苗头就几十倍力量惩罚。

当然,故意不服从是一回事,可像前面讲的,如果是没钱,中央也知道,地方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躺平了,到时候地方再出现问题,就不是维稳能解决的。

反而可能因为一些地方维稳压力很大,地方会养贼自重(虽然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如果有必然是建立中央已经没钱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和安全自己负责,变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逻辑)

任何减少资金投入的举措,都可能导致社会本来的日子人变成反贼,这是经济吗啡以及公共服务两方面所导致的。

毕竟医疗教育不能丢吧,经济吗啡停下,很多人工作没了,也不行吧。

那就要持续砸钱,还要第三笔财政,用于维稳,第四笔财政用于债务利息。

地方公务员,尤其是教师和医疗人员,他们是编制内最好欺负的,没钱没枪没话语权,医疗人员可能地位更高,所以官方做法是对医保和耗材下手脚,还不敢太明目张胆欺负医疗系统怕大罢工和摆烂。

教师的话,其实整个教育系统,在六四后的体制内地位一直不高,原因都懂,本身就是被提防的角色,体制内的“编外贱民”,人少被控制,串联困难,但又离不开。

相对的,一些大城市其实是不愿意对出身和学历较高的公务员这么搞的,当然大城市对公务员的策略也整体比小城市好,主要是财政比较充沛,但骨子里的逻辑是近似的,因为政策来自于上方。

未来财政困境下,公共财政缩减,应该是这样:

编外人员(外包的一些服务)→教师→医疗人员→政府多余部门→政府非必要部门(环保什么的)→政府主要行政部门→公安系统→军警部门→军队

最后所有钱肯定优先保证暴力机关,但到这个程度政府下台和社会动荡已经开始进入周期,也就无所谓什么秩序不秩序了。

—– 1789.8 —–2022-10-24 03:24:08+08:00:

1.财政萎缩不可逆。

财政主要来源目前制度有两个,一个是企业和消费,一个是地方土地财政。

土地库存优先,市场刚需但能承担的人也有限,过去二十年消耗很多,哪怕未来有也跟不上财政开销增长速度。

企业升级需要的是更开放的政治制度,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目前政府目的是干死提供绝大部分就业的中小企,让官方扶持的白手套企业垄断。

如果继续经济放权,无可避免要走地方放权,进而被迫倒逼政治改革,中共其实就是不愿意接受这种结果。

赵紫阳他们派学者和干部八十年代到世界各地考察,已经判断出要走这样的路线中国快速发展后才能巩固经济果实,所以最后是政治分歧导致改革完蛋。

2.意识到问题其实不难,但立场决定不能解决。

这个用一个例子,帝制退环境是必然的事,革命党知道,复辟的也知道,但他们的政治利益都绑定在这种路线上。

就跟目前所有人都知道,经济想要继续发展,政府必须改革进行制度升级,才能带来产业转型和更好的公平经商环境。

但是这意味着必须放权,只要放权的,哪怕内部有人知道正确,他们也不愿意去做,因为执政目的就是垄断权力成为剥削阶级。

所以他们的补救方法,都是会绕开真正解决办法的一种拖延。

拖延的办法又可能加深他们积重难返的局面,比如经济吗啡-凯恩斯主义,或者继续大规模发债,然后面对滔天的利息。

要么继续干死民企,获得短期利润,但长期二十年左右他们的处境会更艰难。

就跟江青和华国锋都知道要改革,但右转市场经济,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哪怕陈云他们也知道市场化是有很大好处的,姚依林也清楚,可利益问题让他们很难站到这面。

本朝剩余寿命这个观点目前没变,因为他们有几个关键措施,是常委出来前就确定要走的。

其中一个是税制改革,前几年营改增是加强中央收入,更多地方税纳入中央分账高的范畴力,未来的税制改革是直接税,直接税对接个人,我估计能支撑财政增持至少五年到七年。

这个是可以判断的,但是像疫情这种突然打击经济的事,没法预测,突然冒出来那就是加速。

也就是说,中共经济发展好的一面,财政赚得到的未来钱,大体是可以预判到的,因为来来去去纸面就这些,可用工具很少。(不过民企可压榨利润这个还要看情况,不确定多寡,房企应该是快没油水榨了,互联网企业是当下风口)

但是可能导致经济停顿的事,随时都会突然冒出来,所以常委名单对此影响不大,因为都早有预判心里有准备了,得出的结论也早早基于此。

更多是感叹吧,改革开放正式结束了。

不过出来后还是能说一下的,李强接任总理,团派彻底滚蛋,意味着习近平对经济和国务院行政有直接话语权,没有任何阻碍。

参考上海和蔡奇对低端人口的驱逐,我估计政治运动和愚蠢的行政干预经济的恶果,来的可能比想的更多,上海与北京问题会日常化,所以整体我认为是在加速路上的。

—– 1789.9 —–2022-10-24 15:14:18+08:00:

改革开放就是当时社会走不下去的结果。

严打和改开前,也就是实际文革时,就是因为社会和政府近乎崩溃,出现大规模不满,以至于毛泽东都无法控制局面,才最终导致内部政治斗争激烈。

最后走向改革开放寻求出路,当时的民间不满情绪已经很明确了,出现大规模示威,四五运动和南京的三二九事件,都是在毛泽东没死时,出现在中国核心城市的民间政治性运动。

后来的学潮、六四,都只是这些社运习惯的延续。并且多地都有民众社运习惯,西单墙和傅月华领导游行示威,各地的学潮和私下结社是非常普遍的。

只不过经济改革、平反以及胡耀邦的开放作风,让这种情况没有加剧,也是为什么胡耀邦死后,民间反应那么大的原因。

因为经济和政治上的宽松让民间感到在改善与进步,平反让中共重新获得了凝聚力,所以当时结社的矛盾并未聚焦在针对当权派系上,一直到后来学潮和六四,才彻底结束了当时民间学生、工人、教师和市民阶级结社的习惯。

包括六四和学潮,还有前面几次事件,实际都是全国性的,只不过规模太小的就很少有人知道,我看很多地方县志或公安志,七八十年代不但犯罪多,结社和私自持有军火也非常普遍。(包括但不限于学社、宗教、邪教、建党、偷窃军火),满洲帝国道德会就曾经以“万国道德会”的形式在八十年代再次复活,试图通过宗教形式建立组织复辟。

改革开放带来的财政增长,扩大了解决问题所迫切需要的公安系统人手,并且有足够行政资源用于建立身份证系统。

以当时的核心重工业城市鞍山为例(理解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深圳、广州就行):

86年有军队士兵与工人结社,盗取军火希望抢劫银行伪装成劫案用作资金,被发现后打算逃到边境出国被抓。(再往后大规模学潮就不记录了)

85年有九宫道结社意欲建立新政权,范围扩大到辽阳、营口等地,但这个教追查应该是五十年代就被取缔了。

83年一个叫李崇盛的人到日本探亲,被国民党情报部门发展为下线,授中尉,在鞍山负责情报对接和发展组织工作(应该是战后在华日本人的后裔)

83-84年缴获枪支147支、子弹13124发、炸药1713公斤、雷管538个。

81年有一个从76年成立的“辽南独立大队”组织,成立了暗杀团,并且选择性爆炸破坏,目标是东北独立和推翻现政权。

80年上半年处理掉的反革命组织和犯罪团伙930个(包括一些黑帮和流窜犯组织,其他目的的组织也涵盖在内)

78年有“寿山万隆天主佛教”的组织,从黑龙江蔓延到辽宁乃至秦皇岛,鞍山一地就有七十多人,同年驻地军队军械库看守员用机关枪扫射看电影的士兵,造成九人死亡。(当年有个一批两打,就是批判四人帮,打击反革命和犯罪分子)

77年中华民族正义党建党,有很完整的简直,基本模仿中共,从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到军委主席、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后勤部长都有。计划抢劫银行获得经费,最神奇的是,还确定了革命纲令,有党旗、军歌、纪律,并且有单线发展的情报部门。

89年后就是通缉工自联和高自联成员,学潮和六四发生后有兴趣我再讲,实际立刻就有反应和有人武装起事了,还有六四前夕用汽车炸弹的。

综上情况,放到现在,相当于深圳每年都能破获一个武装革命或者有类似目的组织,官方其实花了很大力气才没有让这些问题持续做大(主要我觉得还是时代背景很难做大,当时人口流动和信息沟通很困难,且经济在迅速发展,所以非学社类的那种纯政治性组织没空间,也没群众基础,更无核心意识形态。)

其他例子还有很多,一些显示当时社会问题严重的普通犯罪就不列入了。

总体上来讲,当时社会哪怕在这种城市都非常动荡,但伴随而来的,是中共财政扩张后,大规模扩充军警部门,并且建立各类警校,建立完整检查制度的,在各类组织发展前就摁死。

社会和中共财政总体是在往上走,也是为什么这群人始终不能成事的一个关键原因。

如果财政和社会经济长期往下走,发生类似的事,你看下现在辅警为主的城市治安状态,过去人口流动困难,现在发达城市这种组织流向没法控制的小地方,信息和交通发达的背景下,猜猜会发生什么。

—– 1789.10 —–2022-10-24 16:46:20+08:00:

内部发行的05到89年地方公安志,较早期的这些不好收集,有些除了文献,还要多接触老人口述信息,互联网有的一些资料其实也足够了解,但检索可能会花很多时间。

社会肯定有具体逻辑,发生某些事总有原因,比如一个人不至死的罪八十年代被枪决,你好奇查为什么,发现有个说法叫严打,单说严打没人知道为什么,那么严打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是什么,从这两点入手找资料。

然后一查,发现严打是因为当时社会犯罪问题非常严重,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那么严重?再查,原来是文革后社会松动的现象。

跟着看文革结束前后的社会动荡,尤其是政治事件,对比时间线非常重要,经常会出席,本来看起来没关系,但是时间线对上后,居然是有联系的事。

因为我国现代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这段是几乎空白的,缺乏成体系的记录,还被人为干预,所以自己找资料拼凑出很重要,重点是历史过程本身是逻辑自洽的,就像上述的严打和改革开放一样,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来,总有原因导致,这样线索就多了。

—– 1789.11 —–2022-10-24 17:02:33+08:00:

其实这个问题随机性太强了,所以我也不敢给太肯定的意见,这些都是自己要判断的,我只能提供一些思考区域给你新思路,一定要灵活判断,不能把我的都作为判断标准,我也会犯错。

但具体要看你希望往哪方面发展,是想安身立命,还是想在未来如果国内十几年到二十年左右可能出动荡,自己也想出一份力这样的心态。

大体路线又分两者,润出去,你还可以回来参与社会动荡时的运动,也可以在外面生活的很好,但必须考虑润出去可能导致的阶级下滑。(润出去学历受不受当地承认就很关键。)

在国内也不意味着就没有较好的生活水平,不便利的地方都懂我就不赘述了,但在第一线肯定是能更多掌握未来社会的各类状况,你要确定自己能站得住才行。

所以其实分两条路四大类,润出去再回来参与,润出去做日子人。在国内参与,在国内做日子人。

正常情况我认为最好去沿海,产业发达对受高等教育的人需求肯定大,内陆也不是不需要,但能给你的资源可能不会那么多,因为地方的财政和决策权有限,他想给你一倍沿海的待遇也未必拿的出来。

但反过来讲,沿海因为人人都往那里挤,这意味着高学历也要承受内卷的压力,竞争肯定很大,可能也没法那么舒服,这就是官方的一种政策。

不想996肯定外企最好,虽然外企在撤离,但肯定不会全都走掉,体制内你进去,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在基层一辈子,另一个是因为你学历较高,有一定晋升可能,到中老年有到中层的可能。(但是体制内人事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从另一方面讲,体制内现在是香饽饽,但未来呢,大城市我想公务员还是可以发薪水的,至少比其他小地方强,但也肯定有个范围,你能不能保证说自己到时候肯定能靠能力混到这个范围里,哪怕政权不稳定,换新政权,也肯定有你养老金和收入福利在?

起码现在一些编外的,还有教师医疗系统人员是有被挤兑的情况发生,软柿子好捏。

再有就是你也看到了,疫情清零怎么折腾基层公务员的,如果发生冲突,你的工作有没有可能不是办公室坐一辈子,也会被调到前面干这些活,然后被民间的激进状况伤害到。

私企能当上中高层,卷的情况可能就比较少,中小民企会被普遍干碎,有是肯定会有的,但发展趋势目前是国家扶持大企业垄断,对中小民企不怎么搭理。

如果在沿海选,最好是上海、深圳这样的地方,因为混乱肯定是最后发生在这的,如果有大规模混乱和社会运动发生在这些地方还不能被遏制,那说明大的就真的来了,北京通常是不建议,政治核心,未来有冲突风险大。

—– 1789.12 —–2022-10-25 19:53:38+08:00:

白名单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白名单对他们自己杀伤也很大,更有可能是白名单加审核这种混合编制,完全无法翻墙除非物理上切断,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现有翻墙成本翻高一倍,可能就已经没法稳定翻了。

目前国内主要走国家资本主义,完全倒退回毛时代计划经济是不可能的,不过农村会有供销社和集体生产的影子出席,计划经济需要严格控制人口流动,人口停止流动土地财政和对大城市劳动力供给就会崩。

—– 1789.13 —–2022-11-06 02:13:02+08:00:

是必然事件,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都以为红二代是习近平这时候才上台。

实际李鹏那时候就开始了,李鹏本人就是红二代,习近平同期的年轻干部储备,平民官僚非常多,但是红二代也不少。

红二代内部也不是铁饼一块,也有改革主义者,但最后胜利的是保守主义。

在这点上,保守主义技术官僚和保守主义红二代是天然盟友,习近平零几年被确定接班时,党内还有很多老人活着,确保邓陈坚持的四个原则不变,江泽民本身也是李先念和陈云扶持起来的技术官僚。

比起李克强,也只会选习近平这样背景的,而且李克强有传闻争总书记的消息,更多应该看作团派的挣扎,但从历史来看,胳膊拧不过大腿。

人事权上团派一直是劣势,保守派的人事权在六四后就始终是最大优势,胡锦涛也不是那种喜欢折腾的人,本身还是以党的集体利益为原则工作,是个好人但不可能有掀翻天花板的责任感,是被体制驯化的官僚,这个赵紫阳也评价过了,认为温家宝改革意识要好些,结果全中。

—– 1789.14 —–2022-12-12 15:43:06+08:00:

江泽民推举红二代是个党内保守派路线问题,陈良宇有可能被推上去是个集团利益问题。

也就是说两者其实不矛盾,因为独立于保守派之外,江泽民的上海帮跟陈云那时候的上海帮,已经是两回事了,前者是他自己得势后拉扯起来的一个班底。

在党内也没法归类于保守派别,这个时候就要跳脱党内传统的改革与保守观念去看,更多应该去看执政派系之争。

因为江泽民在自己势力的政治利益上也是有私心,他能的话肯定想办法扶持自己人继续把持朝政,就跟胡锦涛扶持李克强一样,双方都希望在陈云这群老人定下的惯性下能让自己更有机会。

其实有不少人不同意陈良宇会有接班可能,认为年纪太大了等等。

但讨论政治必须考虑到一件事,那就是政治本身是可以不择手段获取胜利的。

他们哪管你什么七上八下规矩不规矩的,谁拳头大谁就说话算,只不过江胡时期没人能一口气独大。

无论是邓小平搞政变的枪指挥党,到江泽民本人的常委扩增,还是后来习近平修宪连任,都说明了只要做得到,情况允许就会来点狠活。

江泽民的上海帮固然是个利益集团,但是也跟红二代家族有很多利益瓜葛,陈良宇如果有可能被推上台,整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基本盘也还是他们的,就像红二代内部有的是改革派的后代,他们在这个圈子里就不得势,仕途是被排挤的。

最多靠身份地位在小范畴做一些宣传和学术上工作,比如炎黄春秋,这还是要靠一些老人们的保护。

所以能符合集体利益的,陈良宇作为江泽民集团的私利人选被推上去,但最终能保证太子党内的主导群体利益,就也能被接受,同理李克强上位也要接受这样的洗礼和制约,当然他们上台执政风格肯定是要跟现在不一样的。

因为习近平上台在我看来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江胡时期对社会政策的收紧,是出于功能性的做法,是基于党的建制利益,是按六四后定下的规矩办事,主观上他们没有非常刻意去挤压,红二代家族在幕后继续捞钱和保持贵族地位。

但习近平不一样,他是直接把红二代那套政治和贵族观念拿到了台前,跟行政系统对接,以此去改造建制。

对社会和政治的收紧,从过去是一种党的建制,变成了党的主观行动,因为过去有这种观点,也是跟实际执行脱节的,大量技术官僚充当前台,野蛮生长时期大家专心捞钱,我想李克强陈良宇上台,也会尽力寻求维持这种趋势。

可能会略收紧,因为后台也会反应剧烈到前台,如果前台执行不到位,可能就会出现换人的情况,但现实情况是江泽民和胡锦涛都做不到完全否定党内某个庞大群体推行的路线,个人利益上让自己人继续上位是好事,但显然他们也不会因此争到完全翻脸。

习近平上位直接把这种后台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搬到前台执行,区别只是早晚而已,李克强当总书记干十年,习近平薄熙来俞正声李源潮,这些红二代该进常委还是进常委,而且现实就算因为团派弱势,才让李克强变跛脚总理,也争取不到更多资源了,所以其实避免不了。

无论上面技术官僚保守倾向,还是红一代还活着的老人,红二代退休的李鹏等,还是八十年代选的干部储备里红二代的数量,从上到下都在维护这个路线,有改革观稍好一些的技术官僚上台,在这些人面前也是弱势的,起码我目前认为不会改变红二代上台的趋势。

—– 1789.15 —–2022-12-12 17:59:32+08:00:

江泽民是个投机者,他并没有具体的政治路线,跟邓小平和陈云都不同,因为他原本就不是作为有自主立场的接班人培养,所以他上位后谁影响大就听谁的,并且遵从集体和党的建制。

个人追求利益,但他还有政治上的本来面貌,本质上江泽民是偏保守的,能接驳市场经济不意味着改革派,跟芮杏文等的不和传闻,以及学潮里保守化的反应都看得出,哪怕不考虑陈云,他也是党内一贯偏保守的作风,所以才能被选接班。

而不单纯是因为有陈云在背后推动,因为江本身就是偏保守,这更多是政治作风问题,而不是他有自己的政治路线要保守,跟胡锦涛一样,也是政治作风保守。

因为给他什么就接什么,实际可以看得出江泽民的执政理念并不清晰,六四后上台了,改革派失势,他的改革就停滞甚至开倒车,邓小平出来南巡就又转向了。

意图结束改革开放这个要看语境,当时还是后来江泽民本身,都提过两种改革开放观。

在这里有两个语境,一个是陈云等传统左派认为的,现在推行的改革开放是要把中国全面西化,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开放。

另一个是坚持走特色社会注意的改革开放,维护四个基本原则。

如果乍看下,会认为邓小平跟陈云其实是完全一条路,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对吧?

但是陈云这群人并不傻,他们很清楚社会的生产方式与运作制度,决定了社会本质,而不是名义属性,也就是说邓小平强调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与维护四个基本原则都不假,在政治上他们在这点意见一致。

可回归到改革开放观的本质,两者是完全相反的,陈云追求的改革开放,只是从六七十年代回归到宽松点的鸟笼经济,而不是全面放弃社会注意走向市场化。

陈云反对这样动底子的事,希望扭转过来,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因为邓只在政治立场上跟他统一,这就导致党内有两种改革开放观。

说全盘西化,其实就是指市场化,因为人人都知道邓当年反右,政治上不可能砸自己的饭碗,经济制度就是党政的法理主要来源,共产党共产党,要搞计划经济上台,现在不搞了,对党内外法理问题怎么解释,这就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来由,说白了就是文字游戏。

—– 1789.16 —–2022-12-12 18:37:04+08:00:

江泽民的问题从哪可以看出来。

最典型的就是姓资姓社的争论,六四后党内政治争议其实平息了,应该没那么多幺蛾子才对。

那这时候党内再起的一切对市场化改革的针对,其实就显然是针对改革本身,而不是党内派系问题了,属于骑到邓脖子上来。

当时主要矛盾在于旗帜和路线争议,经济工作本身则是李鹏主导要求保稳,但是邓希望的是保增长,逻辑上李鹏说法没毛病,但实际是通过保稳来减缓改革增长速度,到后面没办法靠保增长来带动,就开始依赖债务经济了。

而中宣部部长王忍之,他不可能不经过党务最高层的江泽民就去以中宣部部长身份发表社论,几乎就差指名道姓的说了。

邓小平因为要推行社会主义的市场改革,所以处于一个模糊地带,他对此的发言也是说我们认识不清醒不清楚之类的搪塞,为市场化改革做解释。

然后王忍之六四后公开以宣传口首长身份出来打脸说:“社会主义不清楚论’是一种嘲弄马克思主义,糟蹋共产主义政党,向正在开拓通往社会主义之路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广大群众大泼冷水的理论。”

没有胡赵挡刀,这批判就是针对邓小平去的,宣传口是党务工作,江泽民89年接班,但是王忍之从90年初开始,一直骂市场改革到年末,也没人管。

王忍之是什么人,胡乔木的人,跟邓力群这些一起,都是党内保守左派的前台。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在于,90年时邓还没打算上纲上线,只是也找前台发文批驳。

但是91年李鹏到上海,就开始指责有人提出市场经济,说原来就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现在又冒出来一个什么市场经济,把本来统一的思想都搞乱了。

那这个前提是什么?在邓看来就是六四目的就是为改革开放铺平政治基础,结果我当坏人,你们这面就来享用成果,连市场化都给我踢掉了?

所以邓到91年口吻就开始改变,早期还只是通过皇甫平这样的渠道,找前台的几个改革支持者争论,但是91年开始逐渐升级变成论战,成为政治理论的拉锯。

然后中途有个细节很关键,江泽民要求删除过姓资姓社的内容,有人拿这一点作为江泽民支持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说辞,但反而证明一件事,江泽民近两年的时间都有能能力直接管理宣传口主政左派对市场经济的攻击,偏偏到邓开始明确不满发力了,才来收敛。

接着就出现了邓小平找赵紫阳复出,甚至当总书记都可以的这件事,总书记只有一个,如果江泽民干的好好的,支持改革开放,邓小平是不会用赵紫阳这个有风险的老嫡系,要求也不多,就是认个错,要求政治上跟邓小平站齐。

解万英自杀也反应一点,他早不自杀,晚不自杀,非要南巡到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而他当时主笔,上对接驳江泽民党中央的中宣部时,偏偏是《求是》攻击市场化改革最激烈的时候。

而在此之前,争议要点就是不能不清楚,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跟邓小平希望模糊化,好为社会主义政党背景下推行资本主义市场化做铺垫完全相反。

说白了,邓小平这个在党内其实不好说出来,所以要模糊化,结果非有一批人要揪着不放必须说清楚,江泽民在89年后近两年时间里,对此是默认纵容的,到后面邓的反应开始大了,才开始收敛。

胡耀邦执政时,党务上因为靠近八十年代的文革遗风,左派人士的攻击更凶猛,市场改革也刚起步,没实效去打脸,但都胡耀邦在党务上管住给挡下了,唯独在六四后左派又卷土重来。

田纪云和邓本人南巡前后的发言,虽然没点出姓名,都是都瞄准江泽民和李鹏。

经济改革是实质性在当时停滞了,左派在江泽民保护下也开始重新进行论战,直接攻击邓小平本人的观点,尤其是一些文章,是要经过中宣部到中委会这些核心管理机构,李鹏能公开说出那种话,态度就很明确了,江泽民此时管党务,你想一下他纵容左派笔杆子的目的何在。

其实看下邓小平对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说的话就一目了然了、

他开头第一句就是:“你拿出笔来记下我的话。我有几点意见请你转告北京“

这就是典型阴阳怪气了,他找江泽民就一句话传唤约地点时间的事,非要南巡到地方了才让地方省委去告诉北京,直接看邓小平的原话,说的非常严重,连续好几次强调北京。

—– 1789.17 —–2022-12-12 19:09:13+08:00:

保守有不同语境,所以我这里说的容易出现理解歧义。

一个是左派倾向的保守派。

一个是政治行为保守,这是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范畴。

江泽民是政治行为保守,遵从左派倾向的保守派意愿和路线,胡锦涛也是政治行为保守,但遵从的是邓的右倾市场化改革,不像胡乔木万里田纪云这样左右分明。

都是政治行为保守,但是底色不同。就像市场经济改革的语境里,陈云、华国锋、毛泽东,都是保守左派,原教旨社会主义的观念里,陈云提出鸟笼经济,允许一定市场调节,就是在模糊化社会主义。

江本身肯定是不希望单纯做过渡性角色的,所以才搞保留职务以及扩大常委的做法,但胡温能上台,说明邓时期留下的派系立场惯性很大,两股势力夹杂下去,江自己也做不了主。

还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本人监督到97年,最后邓的名字也写入党章,乔石、李瑞环、尉健行、朱镕基这群支持改革的老人也活的长久,田纪云和万里也是盯着,就变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按规矩办事是江胡时期遗留下来的制度惯性。

陈云路线具体是什么,不是说单纯回到计划经济,这是他的希望的倾向,但也放弃了,哪次都争不过邓,这就让邓路线跟陈云路线主要变化来自于子弟人事对政权的干预。

陈云路线是希望红色江山红色子弟,党内很多保守派的老人,他们最后接受市场经济成为主体,知道无法扭转,就更加转向支持这一点,这些人的子弟或者支持的子弟里,有很多都是直接在江的手下被提拔和安排接班。

这样的背景下,红色子弟群体广大,既可以有团派的人,也可以有江的人,甚至只靠这个政治身份处于一个模糊地带,双方其实都有太子党出身的人,就算江胡能站稳脚跟通吃,红二代依然占据一个重要的政治构成,甚至不排除扶持的派系继承人本身就是红二代,比如李源潮曾经一度有传闻过的说法。

所以说这个人想结束改革开放的主要问题,不是这个人跟陈云和胡乔木邓力群有一样的左倾思想观念,而是他的行为和立场上有这样去靠拢过左派,这是不需要人教他逼他,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邓不满逐渐升级,最后公开化,破例南巡了,就开始拥护改革开放,这就是政治上的投机,摇身一变从放纵支持王忍之批判邓的改开理论,到后面南巡后跟反对市场经济的李鹏一起拥护,完成了立场转变。

江是个灵活的人,他默认的反应可以是倾向于保守派,也可以主动参与改革,但如果有制度和集体惯性,他也可以去做市场化改革,赵紫阳时期他就负责这个,从这个背景就不能说他不会去做。

因为他跟胡乔木邓力群这群人不同,这些人捏着鼻子都做不下去,他们政治立场骨子里就反对,所以江泽民不会跟解万英一样自杀,或者跟其他左派一样哭天撼地,因为那不是江泽民的固定政治立场,不绑定他的政治生命。

—– 1789.18 —–2022-12-12 19:55:16+08:00:

可以这一点大致理解,邓仍然希望市场改革能持续推动社会和行政进步,当然这跟他希望中共永久执政,其实是互相矛盾的,因为他还希望未来社会可以发展的更好,但又能明白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互相拖累,所以邓的观点是矛盾的,他的一些发言里有“相信后人的智慧”的逻辑在。

陈云没有这种纠结和包袱,用一切办法保证中共执政地位,经济不行了控制经济,人靠不住就世袭,新闻法用不上就不要用,虽然六四下决定的是邓,但陈云在这条路上选择的下限和长期祸害更糟糕

江泽民走陈云路线,一个是人事上的拥护,一个是早期靠拢陈云的计划经济路线,支持党内左派攻击邓小平改开理论在党内的定位(另外一个回答有说),不过后者最后包括陈云都斗不过邓,所以放弃了,党章敲定总路线,社会发展不可逆,江就成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书记。

更长远的区别是,邓在给香港承诺后,继承邓路线的团派,在政治总保守的背景下,曾经给香港选举开过绿灯,江泽民时期则是试图推行二十三条,当然这个时期制约多,纯度还不够,到后面习近平上来纯度爆表,直接就推翻承诺了。

—– 1789.19 —–2022-12-12 20:44:45+08:00:

邓没公开表态过未来是不是就可以放权,他的意思是一定要抓住,但反复表示五十年后中国如何如何,我想在他构思里,到时候未来是中国发展了,变得更好了,就可以找到一条中共存续与发展并存的道路,至于是什么他也不清楚。

他自身是铁定不愿意让中共在他这一代出问题,也厌恶西方的民主制度。

不过从邓对未来的理解,给香港的承诺,以及后来胡温对香港开绿灯可以看出,有一定可能邓是希望把香港作为大陆的试验田,过去是经济试验,现在是政治试验,香港可能就是找到他自我矛盾的一个突破点。

邓承诺,胡温执行,习推翻,如果让我判断,我认为邓是能意识到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不允许在这一代发生,其实也变相等于承认未来还会发生,但更远的他也管不了,不喜欢归不喜欢,历史潮流趋势他应该是明白的,只不过也想办法让中共在经济发展的背书下续命更久。

他能意识到市场化改革,政治上迟早要出问题这关键点,反资产阶级自由化除了本身就认同之外,还有很大包袱来自于他反右,拨乱反正有的涉及到他的没给平反,导致拨乱反正如果作为他自身的党内政治法理基础,会显得双标,所以于情于理都不会松口。

不过从赵紫阳这样公开反对邓的决定的人,也被找过复出,只要认错就可以。

要不然赵紫阳如果复出,邓应该不会不考虑到自己死后,赵再给自己来个三七开评价,顺便给六四平反,要不然还找他复出干什么,胡耀邦的死也是意外,下台了但人还在。

再参考香港问题上的做法,说明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邓的个人政治需求,大于价值观需求,所以说邓是个复杂的人,他在六四问题上就该被捶,后续的坏影响遗毒今日,可能让他成为历代最糟糕的领导人之一,但是深究的话,邓的确是希望中国发展的,没有他对改革开放市场背书,也很难坚持走下去,在很多问题上邓也是灵活的。

陈云和习近平这样的,就非常简单了,一条路走到黑,如果假设说六四政变是邓在自己活着时保护自身政治利益的特殊手段,那陈云路线到习近平就是把这种手段常态化,变成阶级矛盾了,经济增长带来合法性的说辞,在胡温时代也基本告终,惯性延续了几年,2015年后开始暴露。

也正是那时候开始,全国的管控和政治干预开始加速,习近平也逐渐整合完内部版图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合法性外衣开始褪色,民族主义和大国叙事逐渐成为主流。

—– 1789.20 —–2022-12-13 17:54:00+08:00:

我一般看数据多和文章多,书籍看的太杂了,很多记不住,所以其实我是个不爱读书的人,不是科班出身,自然谈不上专业,更多是吸收消化后自己转述理解。

推荐的话,入门比较方便的有《政府职能、事权事责与财权财力 :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财权事权划分的理论分析》

或者《分税制、地方财政自主权和经济发展绩效研究》、《中国土地财政增长之谜———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增长的策略性》

不同视角辩证看的话,楼继伟也写过一篇《1993年拉开序幕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

陆铭的《大国大城》也谈到了扭曲之手和一系列对劳动力迁徙自由、地方制度的问题,很适合入门,比一些学术性过浓的更有可阅读性。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 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其结构》这些就属于可阅读性比较差的了。

—– 1789.21 —–2022-12-16 06:31:50+08:00:

财务问题有延后性,政府明显不想公开化,但是民间全都感受到很大压力了。

执行和决策过程我认为一大三小,大背景是财政问题,三个小的是第一二十大结束了,第二草台班子拍脑袋办事,第三社会运动加速。

他们草台班子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以前聊到过这种情况,但国内普遍在认为上面还有能力下大棋,实际上资源有限导致政策捉襟见肘才是实际情况,完全到了走一步看一步的程度。

十一月末社会运动开始后,头两天是完全没有有效的跟进措施,许多信息反应招募人手都是临时性的,地方基层警务力量根本追不上社运的形成速度。

之后消散了,马上就又撤掉,对这种防社运警惕这么死的政权,做出这种前后都过度夸张的行为,说明前面是草台班子的体系问题大了,后者是地方资源不足够无限期维持提防社运。

这就符合过去我常说的一种情况,威权维持社会的基本条件是资源集中优势,能制造寒蝉效应,恫吓每个个体不要联合,否则一旦失效,威权对突发事件因为长期压制实际也没有多少经验,而寒蝉效应失效,导致维护成本瞬间暴涨。

可寒蝉效应失效,往往也是伴随资源集中优势的消散,因此也是雪上加霜的。

各地没统一步调,上面可能下达的行政命令不明确,是为了避免政治威信受损,转嫁社会矛盾所指的一种方法,要不然明确说了是中央统一调度,靶子就全集中过来了。

—– 1789.22 —–2022-12-17 06:50:48+08:00:

党内除非政变,或者习近平死了没来得及安排,他身边的“赫鲁晓夫”来拨乱反正,否则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可以看到习近平权力基础非常稳固,又不像建国后的政策失败有许多派系林立,毛要维护地位也要拉一派打一派。

接班目测要等二十一大才可能看到了,我对习近平权力体系大体就两个看法,要么干到死,要么至少连任三届后,开始垂帘听政培育下一代,前者可能性较大,如果他没身体状况的话。

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十几年会有一些现在是三四十岁的红三四代,逐渐进入政坛,到时候他们近四五十,刚好作为青壮年干部储备,习近平肯定是要考察很久才能下决定。

1790: 各位还相信gc主义吗?, submitted on 2022-10-23 04:58:54+08:00.

—– 1790.1 —–2022-10-23 06:00:00+08:00:

共产主义是一种技术推动的产物,不能是人为设计的,必然是技术带来生产力变革后的结果。

就跟民主制度不可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实现,一切古代所谓民主,跟现代民主也不一样。

生产力到了,工业化上线,资本主义登场,君主制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威权共和制上位,最后过渡到现代民主,其实不负责,争取一步到位是错误的。

每一代左派累积一小步,伴随技术进步,最后可能在一百五十年到两百年不等的时间里实现共产主义。

1791: 慢放分析胡锦涛离场视频,说一切正常和健康原因离场的人要怎么解释这些细节呢?, submitted on 2022-10-23 06:22:48+08:00.

—– 1791.1 —–2022-10-23 09:00:04+08:00:

1792: 胡要看的文件内容是什么?, submitted on 2022-10-23 08:12:52+08:00.

—– 1792.1 —–2022-10-23 09:57:26+08:00:

有人说名单不一样,胡认为自己被忽悠了,不过文件应该早就看完了,坐在那也有时间反应。

栗战书的照片里是一开始注意到胡什么事,然后有人来带胡走,栗战书拿了胡的文件交给随行,胡反手去拿习近平的文件,被习近平一下摁住。

习近平摁的这个举动非常快且熟练,并不太尊重老人,没把胡当有行为自主能力的人让他碰,看到行为不对就立刻进行矫正,根本没有说“您拿错了”的意思。

包括随行负责人员的动作,直接收了胡锦涛的眼镜,把胡锦涛拽起来,我觉得这些动作的行为逻辑是一致的。

—– 1792.2 —–2022-10-23 11:09:24+08:00:

习近平跟李克强不睦是早有的消息,还特地让央视播李克强被刘鹤戏耍恶心他,当初地摊经济出来后,宣传和行政部门也是往里压。

不过习近平和栗战书的眼神交流我觉得只是点头示意,把老胡送走了没出意外,都知道他那个状态不行。

—– 1792.3 —–2022-10-23 11:13:58+08:00:

坐在那有一段时间,要看应该早看过了,离开前台到后面也会看,除非永久性把胡给软禁,要不然肯定是会有人事前事后透风。

1793: 比现有的胡锦涛退场视频略早的当场的一段录像, submitted on 2022-10-23 10:05:29+08:00.

—– 1793.1 —–2022-10-23 11:31:36+08:00:

警卫为什么拿文件,对着外面的摄影师和记者指一下和抬头,应该是他给胡锦涛说了什么是跟外部注意他们有关的

1794: 涛子被架走的小分析-得病和被迫架走本就不冲突, submitted on 2022-10-23 10:11:47+08:00.

—– 1794.1 —–2022-10-23 10:27:39+08:00:

带胡锦涛走的人,也是开幕式扶他进来的,可能也是十九大扶他进来的人(外观发型太像,不够清晰不好判断)

胡锦涛不是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架走,实际这个人就是专门给胡锦涛配的。

央视给胡锦涛在开幕式三次镜头,每次都在习近平之后,其他人之前。十九大时会有一些动作和眼球转动,二十大时完全呆滞,跟被人打麻药了似的,才五年时间就感觉比十九大老很多,头发一下也白了。

—– 1794.2 —–2022-10-23 11:16:28+08:00:

我觉得胡锦涛身体已经到不能履行职责和勉强履行之间,胡本身还是要坚持的,所以最后带胡走看起来不体面,实际上真想要搞他们拔氧气管也得钉在椅子上。

1795: 讨论一下昨天发生的事情,应该有两个要点:1. 那份文件到底什么情况不让胡去拿,2. 架走胡的到底是谁的人?如果是习的保镖那原因就没那么简单。因为他戴了口罩我是真的分不清到底是胡的工作人员还是习的侍卫。之前栗就在跟胡因为文件的事情开始捣鼓什么了,栗和王差不多算是带哄的不让他看文件,并要让他走,图片仅供参考,整个过程我想至少有两分多钟。基本上所有人都很冷漠。, submitted on 2022-10-23 10:57:42+08:00.

—– 1795.1 —–2022-10-23 11:23:09+08:00:

看开幕式能发现这个人是开幕式给胡锦涛专门配的人,可能也是十九大同一个人,不过他们都跟克隆人一样,区别没意义,只能确定开幕式入场就有这样一个人搀扶胡锦涛进来。

1796: 润蛆羡慕吗?墙内点个麻辣烫外卖用完红包还不到20,骑手迟到还赔钱,国外行吗?, submitted on 2022-10-23 11:04:40+08:00.

—– 1796.1 —–2022-10-23 14:17:19+08:00:

不到20是多少,15以上国内就算贵了吧

1797: 人名单,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08:01+08:00.

—– 1797.1 —–2022-10-23 12:10:58+08:00:

应该是蔡奇左二、李强右三、李鸿忠右一,最左面像胡春华

—– 1797.2 —–2022-10-23 12:12:06+08:00:

不对,应该是李希和丁薛祥

—– 1797.3 —–2022-10-23 12:19:58+08:00:

2年前做的预测习的新人全猜到了,不过团派彻底落选,胡春华没有进入,韩正变过渡,习派跟团派的蜜月期可以彻底告结束,原本团派入常国务院行走的资格也不给,但还要看之后国务院具体人事安排。

—– 1797.4 —–2022-10-24 03:40:27+08:00:

学习和传播观点,让反贼有集体共识,能慢慢形成一个有体系的现代意识形态,为未来社会变革蓄力,可以待时而发其实比徽章更有用。

1798: 中共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单,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08:55+08:00.

—– 1798.1 —–2022-10-23 12:21:55+08:00:

改革开放正式结束。

—– 1798.2 —–2022-10-23 12:51:41+08:00:

邓建立的领导人制度,以及留下到现在唯一的遗产团派,都彻底完蛋。

习近平三连,团派无人入常,未来会全面门阀化。

—– 1798.3 —–2022-10-23 13:56:40+08:00:

这个是没变的,不能朝鲜化的原因是物理上的,因为我认为中国太大了,需要的就业和物资,国内无法满足,朝鲜是靠中国输血才没内爆,中国十几亿人朝鲜化买东西的外汇都不够,社会没法运转。

其实现在这个结果已经有预料到,我一直都是作最坏打算的,不过正式发生了,还是会感慨一下,之后也说明我们这一代人要再接再厉,到时候总会有机会让我们出力,让国家走上正轨。

—– 1798.4 —–2022-10-23 14:39:15+08:00:

他不明白那更好

—– 1798.5 —–2022-10-24 02:32:52+08:00:

这几年都是在排挤外部资本,想进也进不来,外汇管制后很多外资汇利润出去都困难,允许外资进入但限制比例,并且要求成立合资公司提供特供版本方便党委控制。

—– 1798.6 —–2022-10-24 03:50:22+08:00:

习有红色江山红色子弟的典型红二代观念,并不是一个类似江那样过渡性见风使舵,金钱利益在决策权重力极高的政治角色。

他对中共政权的定位有清教徒式的要求,无论什么政策都是巩固以他为核心的红色贵族政权为目标,不会把政权当作资产一样按需卖掉,不会因此放权或分权给企业,相反会扶持国企白手套,建立一体化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 1798.7 —–2022-10-24 12:47:06+08:00:

我说的不是要建设,而是第二个任期已经完成的客观结果,行政首先需要他自己嫡系,红二代他自己就是,其他的红二三代早早就在岗位上了,未来只会是红四五代陆续登场。

国家资本主义已经非常明确,近十年对外企没有任何进一步让渡政策,对中小民企干预增多,大量加插党委,行政干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外汇大规模管制,以及营商政策大规模开倒车,扶持白手套企业,这已经决定外资不可能随意进入,且国家资本主义明确。

1799: 这次政治局名单没有一个听床师猜对了,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31:04+08:00.

—– 1799.1 —–2022-10-23 13:23:03+08:00:

我2年前试着推测了,但还不如不推测,唉。

1800: 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非常委委员脱产学历一览,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38:12+08:00.

—– 1800.1 —–2022-10-23 13:21:32+08:00:

读书无用论集大成之作

1801: 关于七常委 我有一个好消息 一个坏消息,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39:00+08:00.

—– 1801.1 —–2022-10-23 13:20:16+08:00:

对加速人都是好消息。

1802: 全面倒车时代到来,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40:25+08:00.

—– 1802.1 —–2022-10-23 13:19:43+08:00:

就差被活摘了

1803: 习应该是达到中共权力的顶峰了吧,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44:41+08:00.

—– 1803.1 —–2022-10-23 13:18:14+08:00:

民望没到,政治上到了,毛活着时虽然有能力搞别人,威望也最高,但不是唯一的。

毛时代派系很复杂,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汇聚到一起建立政权,之后斗来斗去。毛到临死前,有点控制不住局面,周死时已经有人借题发挥攻击毛,甚至直球喷毛了。

中共现代政府出现后,建制化让山头讲资历,技术官僚轮流更替为主体。

结果江派上海帮果然成历史过渡性角色,邓改造的团派试图作为改革开放主体延续。

还是被陈云推的红色子弟给夺舍了,这个结果2年前也预测到了,以为至少应该有一到两个在常委做小,不过没想到输的这么惨,胡春华就差被活摘了。

人民领袖已经完全公开化,之后是日常化,再来就是伟大领袖了。

—– 1803.2 —–2022-10-23 13:54:06+08:00:

有,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代,再苦再难也要这一代在人口彻底老龄化之前解决。

习近平一直拖着,到时候再打内战还是更替政权啥机会都没用,他加速踩油门,内战还是其他形式社会变革到来,起码还能抓住最后的机会改革,让中共至少部分地区进入发达国家状态。

1804: 总理这个称呼在中国从此掉价了, submitted on 2022-10-23 12:49:23+08:00.

—– 1804.1 —–2022-10-23 13:03:10+08:00:

下届叫李弓,再下届叫木子,最后一届叫木弓

—– 1804.2 —–2022-10-23 13:07:46+08:00:

也代表国务院彻底失去相对独立的工作权,国务院变成完全的附属品,习近平以后要是想出什么操蛋政策,以前李克强哪怕被夺权好歹能挣扎下,现在李强得卖十二分力,习近平要求房子不降价,李强就得让老百姓补差价买,看着吧,好日子在后面呢。

1805: 看了下政治局委员名单,感觉未来唯一的希望就剩下军工系了,这些人学历高能力强,主政地方的时候风评好,对小学文化的包包来说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包包要完成一键四连的伟业必须在未来几年将这些人拿下, submitted on 2022-10-23 13:38:14+08:00.

—– 1805.1 —–2022-10-23 14:05:51+08:00:

你想一下这届谁选他们上来的。

1806: 真没想到,汉语居然是这么亡的, submitted on 2022-10-23 14:05:06+08:00.

—– 1806.1 —–2022-10-23 14:14:54+08:00:

团灭双关,能用赶快用,到时候搞不好就违禁词了

1807: Any idea when is the next version of Valve Index headset?, submitted on 2022-10-23 22:18:04+08:00.

—– 1807.1 —–2022-10-23 23:46:31+08:00:

The SteamOS desktop terminal will be officially released in Q1 next year. In November this year, Qualcomm released the XR2 Gen2. In June this year, eMagin completed the proof-of-concept of the 4K monocular Micro OLED prototype device. It is said that the XR2 GEN2 will be released in the third to fourth quarters of next year. And the XR2 GEN2 information shows that the XR device supports 4K monocular, obviously everything is not a coincidence.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