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kcat在2022-12-05~2022-12-11的言论

2022-12-07 作者: Spinkcat 原文 #Reddit 的其它文章

1911: 👂🏻👂🏻想听听各位real友的看法, submitted on 2022-12-05 00:53:05+08:00.

—– 1911.1 —–2022-12-05 03:53:12+08:00:

容易脱离实际,是看起来似是而非的一种过滤器,刚开始接触社会和政治容易被兜住,要是停在这个步骤就习惯了,形成思考舒适区,作为政治立场和取向的依托,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死胡同,这就是过滤器的意思。

大体是那种,当你对未来中国走向产生疑惑和不解,就有一个解释来到你面前,它可以作为你入门思考的开端,但是当社会现实,要求你从人的日常生活,社会怎么运作,经济怎么处理,到底该选择在哪里作为终点,都需要考虑。

一旦具体化到很详细的问题时,就没办法提供解决办法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些整合好的观点,其实只是纯粹的政治取向,而不是一种解决方法,会忽略人的主观看法,淡化客观现实的惯性。

不考虑任何政治上的问题,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可能随便一个地方人口流动、户籍身份、经济结构的问题推演下去,就会出现逻辑无法自洽的情况,也就是说不考虑任何“应不应该”,它都可能无法执行下去。

我觉得有时候是本末倒置了,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寻求独立是迫切的,那如果独立反而可能导致生活更糟糕,还有没有这个必要呢?

会有人因为先入为主,已经建立了一种政治取向,因此会坚定执行,我也不反对去做,但试错成本,走了很远最后发现是错的,问题就很严重了,这个成本虽然肯定不是我来承担,可民众要承担的话就背离初衷了,当然多数时候民众还是更务实的,到了那种程度,票长在脚上。

1912: 他真的一直知道大家在膜😭气度爆杀噗噗, submitted on 2022-12-05 10:27:28+08:00.

—– 1912.1 —–2022-12-05 19:28:43+08:00:

蛤丝永远记得他

—– 1912.2 —–2022-12-05 19:52:13+08:00:

AI配音可以永生

1913: 这是什么意思呢?, submitted on 2022-12-05 17:46:56+08:00.

—– 1913.1 —–2022-12-05 20:02:01+08:00:

默认原本胡锦涛可能不是必须为江泽民送行,所以用了个”也“字

1914: 这个站位有啥讲究 护法位是涛涛吗?新闻联播很有意思 室内的时候镜头第二个给了涛涛,但旁白把他名字空过去了, submitted on 2022-12-05 20:30:56+08:00.

—– 1914.1 —–2022-12-05 21:29:08+08:00:

重点注意错了,应该想一下,中共最核心的人员,全都聚在一个画面里,就是这里的一两百人。

整个政权向下传达命令的决策层,以及幕后的家族主要成员,大多齐聚于此,比二十大更具私人性质,这样的画面下次出现估计要胡锦涛去世了。

1915: 这转弯速度我是佩服的, submitted on 2022-12-06 13:09:29+08:00.

—– 1915.1 —–2022-12-06 17:38:02+08:00:

“破案了,是江总书记垂帘听政,坚持清零三年怕自己死,现在他死了,习大大拨乱反正,开始全国进行解封运动,为过去三年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十一月末各地聚集的学生和民众跟七六年的四五运动一样,是出来拥护习大大的。”

—– 1915.2 —–2022-12-06 17:39:44+08:00:

就像文革一样,很多人撑不住是没盼头,实际上根本没必要自寻短见,如果那些自杀的人知道文革十年,可能宁肯咬咬牙也会活下去,只不过对于当时他们来说,全社会都是如此,风头还正盛,属实是容易陷入绝望。

1916: 我都替你爷爷感动, submitted on 2022-12-06 23:56:05+08:00.

—– 1916.1 —–2022-12-07 04:04:51+08:00:

远看以为一条狗,近看一瞧还是胡主编

1917: ChatGPT 对鲁迅的认知可能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submitted on 2022-12-07 16:28:32+08:00.

—– 1917.1 —–2022-12-07 19:30:45+08:00:

这是活到建国后反右时期的鲁迅

1918: 高盛开始预测2075年:中美印将是前三大经济体, submitted on 2022-12-07 21:44:37+08:00.

—– 1918.1 —–2022-12-07 23:43:05+08:00:

未来世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新式产品越来越多,需求本身在不断被扩大,对人口单体的消费能力需求也越来越高,我想这是主要增长点,但中印的人口过多,很难迅速转型,可能回处于一个中长期的过渡阶段。

而人口多但人均消费能力强,意味着中低端消费品的市场庞大,如果局部人口能匹配到发达国家近似的消费能力,才有可能带动更高的内需消费增长,否则本国这部分人口要么享受高价的进口高质量产品,要么承担消费不足的需求问题,被迫选择润出去,或者留在内部成为改革的压力来源。

—– 1918.2 —–2022-12-12 16:34:27+08:00:

国内在迫切需要内需时,沿海地区发达化的人口作为消费主力不能承担这份重担制造需求,从而把市场导向国内的话,就会导致发达人口用高价买外国市场产品。

要么就会出现不怎么能买得起国外的高质量产品,但是国内的东西质量又特别差,不用也没钱去享受国外产品。

变相等于生活质量下降,因为国内非发达地区市场的生产质量与消费水平,不足以支撑起一个跟国外市场竞争的程度,那发达人口人数多的话,就意味着外部进口需求大。

但是外部需求大,国外产能是有限的,追求生活质量时,对国外货物需求会比实际进口的多,那进口价自然会上涨(主要是加工产品,原材料可能更便宜)

反过来,很多发达国家内部市场的供需稳定,都是源自于让大多数人口能生产本地所需,在技术和质量进步后,获得相对国外产品价格、质量一致的产品,有优秀的还能出口,这样才能维持生活水平。

也就是说是这样一个模型,如果不能建立内需消费社会的话。

10单位发展中人口-生产低质量的产品

2单位发达人口-需求高质量产品

外部市场生产1单位高质量产品

发达人口的需求与外部市场的产能是2:1,价格自然高涨

但追求高质量生活又是基本需求,而国内不能满足这点,发达人口想要生活质量就必须承受,你不承受赚钱就没意义,你承受就要付出高于其他发达地区的成本。

当然实际不可能一点高质量产品都没有,还是有的,但肯定不足够消费,现在社会环境更多是没到那个地步,重要还是做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因为内需上不去生存不下来,形成恶性循环了。

所以在本国享受不到合理物价带来的高质量生活的知识分子、中产,普遍都选择润了,这也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良性结构应该是:

8单位发展中人口-生产低质量产品

2单位发展中、近发达人口-生产、需求高质量产品

2单位发达人口-需求高质量产品

外部市场生产和输入1单位高质量产品

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本地的质量、文化和使用习惯都比外来产品更有优势,数量价格上也是,可以不断把发展中人口带向发达化,形成滚雪球。

而不是好不容易本地出来发达人口,结果他们累积足够后,发现本地不行,跑路到其他国家消费,那本地积攒这么多年,没发展起来的人怎么办?

需求是非常难培养的,高质量产品附加值也高,1单位高质量人口的需求,可能养活3-4个单位的发展中人口高速累积财富。

所以资金外流,人才外流,这些发达人口因社会制度与政治因素外流,对国内的长期经济发展损害比想的大,因为人家不在你境内消费了,你境内无论税收还是企业营收都赚不到这笔需求。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