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以大眾福祉為名的罪行──從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談起 | 高峰論壇系列
戰爭是以大眾福祉為名的罪行──從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談起 | 高峰論壇系列 ——
拍攝日期:2022/11/04主講人:熊宗慧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主持人:李欣穎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執行長)【高峰論壇系列九】「在死神的陰影下:戰爭的文化省思」第一場講者簡介:熊宗慧,文化大學俄語系學士、碩士,國立莫斯科大學語言系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副教授。著有《當酸黃瓜遇上伏特加》、《俄羅斯私風景:走過生活,讀過文學》;譯著有《索涅奇卡》、《您忠實的舒里克》、《包心菜奇蹟》、《夜巡者》、《阿赫瑪托娃抒情詩選》、《時間的奔馳:阿赫瑪托娃詩集》等。 講座摘要:十九世紀是戰爭的世紀,歐洲戰爭不斷,其中反法同盟與拿破崙陣營的對抗更牽動了整個歐洲局勢的發展,身在其中的俄羅斯帝國,一面和拿破崙大軍作戰,另一面又與鄂圖曼帝國進行持續性的戰爭,由是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始終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綜觀托爾斯泰的作品,檢視戰爭發生的緣由、戰爭的本質、戰爭與人的關係是作家作品的一大主題,作為克里米亞戰爭的親身參與者,托爾斯泰看待戰爭有別於史家,他堅持以藝術家之眼傳達戰爭的真實面貌,在小說《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蔑視天才的意志與軍事策略家在戰場上的作用,強調事態發展的必要規律性與人的情感因素對戰爭結果更具關鍵性,小說中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交錯,拿破崙、庫圖佐夫、亞歷山大一世、安德烈、皮埃爾、尼古拉皆栩栩如生,托爾斯泰透過這些人物描寫戰爭中人在意志、權力、不得不為和順勢而為等意念和情感之間的掙扎,也透過他們思索戰爭的意義來檢討戰爭的本質,正是這些靈動的人物架構出《戰爭與和平》中恢宏壯麗的史詩世界,小說家並無意調解他們彼此間深刻的思想衝突與矛盾話語,而是細膩呈現那個時空的現實,留給現代讀者的,正是要我們思索自己這個時空的現實處境——如何面對戰爭。►►臺大演講網Website: http://speech.ntu.edu.tw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ntuspeech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