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時事要點分析:1,《聯合早報》於澤遠:中國大陸為何推出重典反“台獨”?2,尹瑞麟:從中國智庫對冷戰末日景象描述說起;3,張建春落馬有何啟示?

2024-06-24 原文 #老楊到處說 的其它文章

今日時事要點分析:1,《聯合早報》於澤遠:中國大陸為何推出重典反“台獨”?2,尹瑞麟:從中國智庫對冷戰末日景象描述說起;3,張建春落馬有何啟示? ——

訂閱楊錦麟頻道,每天免費收看最新影片歡迎各位透過超級感謝支持我們的創作亦可通過PayPal支持我們:http://bit.ly/support-laoyang-------------------------------------華人社會大變將至,老楊堅持在亂局中繼續做好本份,為大家提供獨到而全面資訊,助大家一同分析時局,安身立命。為支持團隊運作,老楊特別為各位舊雨知音準備各種優秀產品,由頂級高山茶葉,到日常淺酎的紅白葡萄酒,一應俱全。最新推出老醬香白酒,百年在地窖藏,上思上想不上頭,懇請各方好友支持。歡迎掃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zhujiu30 或 微信qingtongtong100-------------------------------------#中國 #中国 #老楊到處說 #楊錦麟論時政 #楊錦麟1,《聯合早報》于泽远:中国大陆为何推出重典反“台独”?中国大陆司法和国安机关6月21日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对情节恶劣的顽固“台独”份子可判处死刑。一时间,“台独”顽固分子可能被判死刑成为许多媒体的标题。《意见》的主要内容是将“台独”行为纳入刑事惩治范围,对“台独”认定,诉讼程序,量刑指导等做了详细规定。大陆官媒新华社认为,在台海形势紧张动荡之际,这项依法打击“台独”分裂、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战略性举措,进一步充实了反“台独”、反干涉法律工具箱,回应了最大多数两岸民众的诉求与期盼,彰显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不过,《意见》显然不符合台湾方面的诉求与期盼。台湾官方回应称,北京对台完全不具司法管辖权,中共的法律与规范对台毫无拘束力,北京的做法只会挑起两岸人民间的对立。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公开表示,大陆对台湾没有司法管辖权。台湾舆论认为大陆此举徒劳无益,甚至“色厉内荏”,只会增加台湾人对大陆的反感。虽然大陆主流舆论强调《意见》彰显了大陆依法打击“台独”的决心,但也有声音认为,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下,《意见》恐怕只能停留在纸面,对“台独”的实际震慑效果有限。那么,大陆为何要在此时推出《意见》?《意见》是否意味着大陆长期以来的对台政策发生重大改变?《意见》的推出虽让人觉得比较突然,但实际上,根据大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印发的通知,《意见》早在5月26日就下发到各省级司法机关。也就是说,这份《意见》早在赖清德5月20日就任总统前就已完成制定,只等赖清德的就职演说。在赖清德发表“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演说后,大陆确认赖清德就是“台独”顽固分子,于是下发《意见》,并在6月21日正式发布实施。长期以来,大陆对台工作比较注重利益引导和政策调控。但事实证明,单凭对台经济优惠来遏止“台独”、争取和平统一的效果十分有限。不仅主张“台独”的民进党进入长期执政,就连国民党内部也对“九二共识”产生动摇,自认为是“中国人”的台湾民众越来越少。因此,大陆传统的惠台政策在内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武统的声音逐渐高涨,大陆调整对台政策势在必行。近几年来,中共制定并逐步完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其主线就是反“台独”、反干预、促统一,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在“总体方略”的指导下,大陆反“台独”的措施不断加码,从突破海峡中线到围台军演,对台湾控制的外岛进行巡逻执法,再到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的部分关税减让等。同时,大陆还制裁美国对台军售企业以及挺台政客,反制外部势力干预台海局势。在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发力反独促统同时,大陆自然也想到了对台斗争还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虽然大陆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反分裂国家法》,但这部法律只是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意见》的出台就是弥补反“台独”的法律缺陷,让《反分裂国家法》能够落地。《意见》明确了“台独”行为的具体罪状和构成要件,宣示依法惩处“法理台独”“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等分裂国家犯罪,惩治利用职权在教育、文化、历史、新闻传媒等领域推行“渐进台独”以及打压爱国统一力量等行为,还规定了依法终身追责、缺席审判等原则。其中,对“台独”行为最高可判死刑,这不仅比香港国安法无期徒刑的最高刑期更加严厉,也表明一旦大陆统一台湾,至少在“台独”问题上台湾必须适用大陆的法律,也就是“一国一制”。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认为,最高刑期可判处死刑的规定,体现了这次司法解释文件对“台独”的危险性判断为特别危险,配置死刑能够对“台独”顽固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令其追随者有所忌惮。《意见》是大陆依法反“台独”的制度里程碑,是大陆追求主场统一和运用法治方式掌控两岸关系主导权与主动权的积极表现。《意见》出台后,预期会有相关案例和司法审判,“台独”分子将面临政治前途和法律责任的严厉压制,两岸完全统一的进程将由此加速。为减少台湾民众的忧虑,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强调,《意见》从标题到正文都清晰指明,刑事惩治措施只针对极少数涉“独”言行恶劣、谋“独”活动猖獗的“台独”顽固分子,以及他们实施的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不涉及广大台湾同胞。不过,从目前两岸情势看,大陆落实《意见》的难度很大,尤其对台湾岛内的“台独”活动,不仅难以达到压制的效果,还可能给主张“台独”的人士挑动两岸对立、切断两岸经济文化联系提供新的借口。但《意见》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正在转向,预计大陆今后将更多的凭借实力打击“台独”,遏制外部势力干预台海,重新塑造两岸关系,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也更加暗淡。2,尹瑞麟:从中国智库对冷战末日景象描述说起具体地说,热核战将有可能从“相互确保毁灭”的相互抑制,转向“先发性地”摧毁对方所有或绝大部分进攻能力的大战略。新的认知对于分析核威慑有效性、维持大国间战略稳定性,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冷战时期,美苏长年对峙,剑拔弩张,但最终并没有酿成热核战,不少论者认为,这是由于双方都认识到核战是一场相互确保毁灭(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MAD)的战争,结果只会是同归于尽。在核武器诞生后的70余年间,除1945年8月美国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次使用核武器外,核武器再也没有在战争中使用。作为一种军事理论,MAD是指被攻击的国家即使只保留30%的核反击能力,亦足以向攻击方进行毁灭性报复。再者,核武的巨大毁灭力及使用后的长期破坏性影响,也使得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对它怀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极度恐惧。但在人工智能(AI)、精确武器和无人机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MAD理论和效果看来将面对另一场范式转移,颠覆这属于以往“既定核军事对垒下的稳定逻辑”。具体地说,热核战将有可能从“相互确保毁灭”的相互抑制,转向“先发性地”(pre-emptive)摧毁对方所有或绝大部分进攻能力的大战略。新的认知对于分析核威慑有效性、维持大国间战略稳定性,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位于北京的中国“首批高端智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英文缩写CICIR)不久前发表的《2024年全球战略与安全风险》报告就指出,美国日益具备“一次性同时摧毁对手全部进攻力量的能力”。该报告说,其“可行性是由于我们处身军事智能化时代,可通过智能感知,作指挥和调度”;报告书并警告,拥有先发全部摧毁对方的能力越大,敌对双方“在危机时越倾向于抢开第一枪”。中国担忧的现实基础被形容为中国“复合型国际战略与安全问题研究及决策咨询机构”的CICIR,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美军高官在2021年曾公开表态,在过去,感知得更快、决策得更快、行动得更快,是作战优势;但到今天智能时代,这都成为“作战必要性”。背后的战略思维是,军事智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攻防成本对比和协同进攻水平”,因而能抢先地、同时地、在极短时间内、全部或绝大部分地摧毁对手的反击力量,从而颠覆了“相互确保毁灭”的战略稳定逻辑。情况显示,CICIR对上述发展感到担忧,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不久前,美国空军大学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长达255页研究报告,盘点了中国火箭军的发展历程,以及披露其基地坐标、人员位置、后勤、指挥设施,以及上至司令部下至炊事班的详细信息。美国公布此报告,被认为是要显示已经掌握中国最具攻击力的火箭军的部署,可一举摧毁之,带有强烈恫吓意味。第二,在核对垒情况下,最具震摄力的军事资产是,载有核导弹的潜艇能不被察觉地驶近和潜藏在对方附近海域。地理上越接近越具震摄力,因为导弹发射后,可在短时间抵达预定攻击地点上空,难以拦截。这亦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重视围堵中国于第一岛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潜艇由沿海基地驶出太平洋时,必须经过的咽喉通道,是北面的日本海、台湾与冲绳之间的宫古海峡,以及台湾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巴士海峡。目前,中国潜艇通过上述航道被严密监视,位置一旦暴露,行程再没秘密。第三,今年以来,西方媒体报道,美国近半数核动力航母及附属战斗群多次云集西太平洋,无庸赘言,首要震摄对象是中国,其次是朝鲜;此外,亦有不少分析认为,此举是为了展示美国有能力在兼顾俄乌战争、应对红海地区跟胡塞武装(和伊朗)引发的军事冲突的同时,应对在台海和南中国海可能出现的战事。但美国将近半数的核动力航母聚集西太平洋地区,其阵型史无前例,目的仅是为了震摄?其假想的终极策略又是什么?第四,今年初,日本与美国签署一份购买400枚射程16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协定。日本政府透露,这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威胁,而美军方面也在3月开始就导弹的使用向日本自卫队提供训练。分析指,战斧导弹拥有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令日本的军事力量和美日军事协调能力大幅提升。此外,在防御导弹攻击方面,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月前成功拦截了200多枚从伊朗发射来袭的导弹和无人机,人工智能操控下的导弹防御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诚然,高智能AI在军事上的使用并非美国专利,CICIR报告又提到另一相关隐忧,即“互不相通的人工智能体系可能进一步放大安全风险”。报告称:如果片面强调自身安全,不顾共同安全,各自发展互不兼容、互不理解的军事智能体系,未来可能加剧大国冲突和危机快速升级的风险。这会是一道酿成全球性人道主义危机的风险。学懂从极端末日景象回望今天抢先地、在极短时间内、全部或绝大部分地摧毁对手核武反击力量的选项,是否过于遥远和杞人忧天?现实情况是,在俄乌战争中陷入困境的俄罗斯,已多次声言可能使用战略核武;此外,刚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的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也说,“谁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必将粉身碎骨、自取灭亡”,强硬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因此,人们须要认识到核武巨大毁灭力及使用后可能带来的长期破坏性影响,同时也要反问,在AI、精确武器和无人机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沉浸在冷战思维里,是否过时?是否要学懂从极端末日景象回望今天,尽早寻求应对之道,包括切实反思CICIR报告所指出的“全球性挑战纷至沓来,全球治理机制应接不暇”?(作者是香港时事评论员,前特区政府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3,張建春落馬有何啟示?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