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鋼教授稱,中國經濟目前與七十年代的蘇聯相似,《經濟學人》最新一期文章認為:強力管控資訊 中國經濟恐重蹈蘇聯覆轍

2024-09-10 原文 #老楊到處說 的其它文章

許成鋼教授稱,中國經濟目前與七十年代的蘇聯相似,《經濟學人》最新一期文章認為:強力管控資訊 中國經濟恐重蹈蘇聯覆轍 ——

訂閱楊錦麟頻道,每天免費收看最新影片歡迎各位透過超級感謝支持我們的創作亦可通過PayPal支持我們:http://bit.ly/support-laoyang-------------------------------------華人社會大變將至,老楊堅持在亂局中繼續做好本份,為大家提供獨到而全面資訊,助大家一同分析時局,安身立命。為支持團隊運作,老楊特別為各位舊雨知音準備各種優秀產品,由頂級高山茶葉,到日常淺酎的紅白葡萄酒,一應俱全。最新推出老醬香白酒,百年在地窖藏,上思上想不上頭,懇請各方好友支持。歡迎掃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zhujiu30 或 微信qingtongtong100-------------------------------------#中國 #中国 #老楊到處說 #楊錦麟論時政 #楊錦麟許成鋼教授在多個訪談中,介紹了他對中國經濟發展制度基因的看法,他認為,中国经济近来曝出一连串糟糕的数据,多个部门密集出台各种文件,說明什麼? 许成钢教授认为,这是制度的问题“露了馅儿”,曾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制都一一丧失了,中国经济增速将长期放缓,就像70年代后的苏联一样。像七十年代的蘇聯一樣的觀點,最近在 英國「經濟學人」期刊也再度被提及,《經濟學人》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資訊遭強力管控,且高度集權的政治控制、「國家安全」優先,以及建立在「恐懼」上的治理文化,容易讓領導層仰賴的所謂內參系統趨於失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近日發表的文章提到,歷史經驗顯示,資訊的自由流通有助提升決策品質、降低重大失誤的發生機率,並促進社會演進、提升國家整體應對挑戰的能力。在1990年代晚期和2000年代,中國領導層曾試圖藉由「既部分開放、又維持控制」的治理方式避免重蹈蘇聯瓦解覆轍。隨著科技發展,部分「忠黨愛國」人士認為,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將有助為最高領導層打造一個高科技、高效率、全方位的「開明集權」計畫與治理系統,實踐蘇聯未能達成的理想。然而,「經濟學人」分析,現在的情況是,中國有可能如蘇聯一般,證明專制統治效能低落。「經濟學人」指出,為維持在政治領域的主導地位,蘇聯領導層無情管控、壓制各項資訊,最後連領導層本身都失去對真實世界的準確掌握。如今,中國經濟面臨類似的問題:經濟政策是根據什麼資訊擬定,而這些資訊有多可靠、準確、貼近現實?此外,政府到底知道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經濟學人」近日刊登一系列文章,分析中國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側重資訊流通和資訊品質對決策過程的影響,並對中共體制內的「內參」系統有不少著墨。根據文章,中國官方經濟數據一向不乏缺陷,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曾質疑它們的準確性。然而,近年情況持續惡化,包括數據相互矛盾兜不攏,導致美國財政部曾尋求中方官員解釋。部分資訊不僅發布頻率下降、經過「調整」,必須被「壓下來」的「敏感資訊」也越來越多,且向外界公開的內容有越來越與現實不符的趨勢。「經濟學人」指出,經濟越脆弱,就有越多資訊被壓制;即便是親官方的「權威人士」發表意見,若他們對資訊的詮釋未經官方肯認,也可能被迫噤聲。為避免領導層難堪,官方資料可以被公然扭曲。舉例而言,一名北京大學教授去年中公開提到,官方發布的失業數據未呈現有多達1600萬名青年因為放棄找工作而未就業,而若計入這些人,則青年低度就業的比例將超過46%。中國國家統計局隨後很快中止發布都市青年失業數據,直到今年初才開始公布經過「改善」的資訊。此外,官員似乎對控制各界如何討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較有興趣,而不是全面了解疫情和「封城」等疫情管控措施對經濟活動實際造成的影響。至於體制內各層機關的「內參」機制,「經濟學人」指出,雖然內參材料可以比公開發布的內容「強而有力」,但實務效果如何,不乏疑問。「經濟學人」提到,內參系統的資訊來源包括學界、智庫、媒體。例如新華社記者在大量生產吹捧官方、但新聞價值低落的公開內容之餘,私底下為「內參」撰寫的文章可能完全是另一種樣態。一名撰寫人告訴「經濟學人」,能寫內參報告是「榮幸」;要取得這項特權,必須通過激烈競爭。一名研究人員表示,他可以在內參報告就行政管理問題直言不諱,例如政府命令相互矛盾導致落實困難。另一名研究人員則說,內參材料有助官員從地方角度切入,理解不動產市場崩盤等重大問題。不過,「經濟學人」指出,取得資訊是一回事,官員是否能確實理解並善用資訊是另一回事。此外,難以判斷到底有多少內參資訊和「建言」能如實上達中共高層。內參報告作者可以自誇個人影響力,但目前不存在可靠資料衡量特定內參材料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內參機制的「潛規則」可以讓報告作者傾向「討好」當權者、讓他們開心。一名研究人員告訴「經濟學人」,他的分析越「正面積極」,就越容易被視為「好文」。此外,雖然他可以「自由討論」國家面臨的問題,他依然會小心不直接批評高層。透過內參機制流通的資訊也較難被客觀檢驗。「經濟學人」指出,在權力最高層以外的人無法得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讀了什麼樣的內參材料,以及他的反應為何。中國經濟政策的形成過程一向缺乏透明度,這在經濟成長強健、決策者態度務實時,問題不大。然而,當成長放緩、官僚系統越來越意識形態至上,缺乏品質良好的資訊就令人憂心。最終,不僅是外界,可能中國領導層自己也會霧裡看花、難以確定什麼是好決策。1,資訊嚴格管控之下,決策判斷失誤的發生率相應提高,尤其是一人獨尊,一錘定音的決策機制,這類舛誤發生率更高;2,內參機制曾經是決策者即時掌握第一手真實情況的消息來源管道,但內參不敢報導真實,或隱報瞞報,就不可能做到下情上達,上達的都是經過修改,粉飾,迎合揣摩上級的資訊,很容易產生各種誤導,誤判。3,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全然是內參管道不靈所導致,猶如許成鋼探討的制度基因問題,才是實質和根本。中國過去40年成就有目共睹,但在舊的制度基因基礎上,支撐“中國奇跡”的機制已失效。所謂奇跡指的是不可複製的現象。許成鋼認為,伴隨著民企的大發展與合法化,一些新的制度基因正在萌動之中。中國可以走多遠,走多快,取決於新的制度基因的產生與發展。但民營企業目前在中國的現實狀況,大家已經一目瞭然。4,七十年代的蘇聯,是經濟發展的巔峰狀態,但隨之而來的是發展停滯,停滯的原因是制度性的原因,專制統治效能低落,資訊堵塞,言路堵塞,決策失靈,只是其中一個因素。5,清代学者法式善说:“小才私智,可以备一官之用,然而国家利害安危大机括所在,非晓事之臣不能明其机微。”陈旧的体制反向淘汰的结果,往往只能使“小才私智”者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而很难使通达事理的“晓事之臣”脱颖而出。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