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期吸引外資舉措為時已晚,遲來的吸引外資的政策宣示太多,已造成“承諾疲勞”,低落的信心仍難以獲得明顯提振 中國經濟/外資流失/信心危機/ 中美關係/

2024-09-12 原文 #老楊到處說 的其它文章

北京近期吸引外資舉措為時已晚,遲來的吸引外資的政策宣示太多,已造成“承諾疲勞”,低落的信心仍難以獲得明顯提振 中國經濟/外資流失/信心危機/ 中美關係/ ——

訂閱楊錦麟頻道,每天免費收看最新影片歡迎各位透過超級感謝支持我們的創作亦可通過PayPal支持我們:http://bit.ly/support-laoyang-------------------------------------華人社會大變將至,老楊堅持在亂局中繼續做好本份,為大家提供獨到而全面資訊,助大家一同分析時局,安身立命。為支持團隊運作,老楊特別為各位舊雨知音準備各種優秀產品,由頂級高山茶葉,到日常淺酎的紅白葡萄酒,一應俱全。最新推出老醬香白酒,百年在地窖藏,上思上想不上頭,懇請各方好友支持。歡迎掃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zhujiu30 或 微信qingtongtong100-------------------------------------#中國 #中国 #老楊到處說 #楊錦麟論時政 #楊錦麟近日,中國官方發布了最新版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其中的限制措施從31條減到29條。负面清单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对外资的反向管理。简单来说,除了清单中列明的限制和禁止外资投资的领域和行业,外国投资方都能不受限地进入。清单列出的条目越少,外资受限的程度越低。虽然这次只是删除了两条,但对于制造业领域的开放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两条限制删除后,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就能享有与中国企业一样的待遇。所以当天好些中国媒体在报道中,都打出了“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的标题。除了这则消息,中国官方星期天也宣布,允许外资在北上广深、天津、南京、苏州、福州及海南省设立独资医院。这次开放的八个城市是中国较富裕的主要城市,海南则是近年来重点发展医疗旅游的省份,这些地方未来对外资医院的需求不会小,有学者形容,对外国医疗机构来说,这可能是一片“蓝海”。新加坡《聯合早報》楊丹旭在專稿《迟来的“清零”》認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一直是最受外资青睐的市场。但感兴趣归感兴趣,外资要到中国做生意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容易。中国各地多年来在招商引资上不遗余力,但外资要进去总会面对很多困难:完全陌生的市场、截然不同的法律环境、文化上的水土不服等等,外资在中国市场还面对好些“内外有别”的不合理对待,例如外资股比受限、无法参加重大项目的投招标。这些年与外商聊到在中国做生意,这样的抱怨太多,听得耳朵都快长茧子;一些外商在私下甚至公开场合都会提到,中国高层一再重申对扩大开放的宣示,让他们感到“承诺疲劳”。雖然官方这些年也在努力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创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前面提到的负面清单不断压减,就是一个例子。公开资料显示,从2017年至今,官方已经六次修订这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17年时清单上的限制多达93条。但楊丹旭直接了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改变是否来得太迟了?不少外商反映,还是得再观望观望,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和投资环境让人感到很没有把握。楊丹旭指出,这是很多外国投资者现在的普遍心态。中国欧盟商会今年5月发布的一项商业信心调查显示,只有13%参与调查企业把中国列为未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跌到了201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经济学人》杂志最近也在一系列对中国经济的报道中形容,“中国正遭遇信心危机”。制造业和医疗领域的开放新政宣布后,有分析认为,官方是试图通过这些办法,来扭转当前外资下跌的颓势。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今年二季度反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直接投资负债”录得负148亿美元(196亿新元),意味着流出中国的直接投资多于流入。这是1998年有这项指标的记录后,第二次出现负值。中国商务部数据也显示,今年首七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了29.6%。《经济学人》的文章称,只有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外国直接投资才出现过如此急剧的下降。现在令人担忧的是,与金融危机时相比,外商对华投资的决策矩阵变得更复杂,已经不是简单地看市场是否开放、进入门槛高不高、营商环境好不好,它们还有很多新问题要关切,例如中国经济是不是到顶了,还能不能带来可观回报?地缘政治的风险是不是在加大,要不要防止潜在的技术禁令或关税壁垒?从疫情期间的经验看,是不是该分散供应链风险,找一个中国以外的后备市场?結論是:中国目前面对的稳外资挑战非常复杂,也相当严峻,小幅度增量式的开放可能已经不足以为低落的信心带来根本性提振。1,中美關係的持續惡化,西方對中國製造業和產業鏈,供應鏈的去風險化或明裡暗裡的脫鉤趨勢,影響和牽制了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進入,即便中國製造業和某些產業領域仍保持一定的優勢和競爭力,外資對中國市場的裹步不前,踟躕再三,很大程度是基於這個原因;2,理論上,製造業方面對外資的進一步放寬限制,尤其是允許外資度假經營醫院,對外資是有吸引力的。但顯然目前的投資環境以及營商環境比之以疫情之前,也出現了若干變化,不確定的因素明顯增多,外資對中國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增加了更多的觀望態度,這一點毋須諱言。《经济学人》杂志最近也在一系列对中国经济的报道中形容,“中国正遭遇信心危机”。這會讓人回憶起溫家寶當年說過的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提醒。3,外資準入獨資醫院,這是一個商機,也是一片藍海,理論上,台港兩地的私家醫院會有躍躍欲試的衝動,但也有跟進的評論说,所謂的外資獨資醫院,很可能會促使莆田系醫院,先後跑到英屬維爾京群島,馬紹爾群島等避稅天堂,註冊一堆連公司,再回大陸註冊一堆外資獨資醫院,莆田系等民營醫院換一張皮回來,而這些外資獨資醫院被納入醫保定點醫院之後,國家醫保基金這塊「唐僧肉」就可以合法實現「國際化」。這當然是一家之言,但聰明伶俐的國人,還有啥事幹不出來?4,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今年二季度反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直接投资负债”录得负148亿美元,意味着流出中国的直接投资多于流入。这是1998年有这项指标的记录后,第二次出现负值。中国商务部数据也显示,今年首七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了29.6%。《经济学人》的文章称,只有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外国直接投资才出现过如此急剧的下降。信心危機是突出的問題,即便開放更多的清零和准入,還是先想方設法解決信心問題,再論其他。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