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視角:世界經歷了三次“中國衝擊”,中美的主導力將繼續,兩個大國的“韌性”,規定了今後地緣政治的發展趨勢,彼此“韌性”碰撞會產生什麼結果?中美關係/中國崛起/

2024-09-17 原文 #老楊到處說 的其它文章

新加坡視角:世界經歷了三次“中國衝擊”,中美的主導力將繼續,兩個大國的“韌性”,規定了今後地緣政治的發展趨勢,彼此“韌性”碰撞會產生什麼結果?中美關係/中國崛起/ ——

訂閱楊錦麟頻道,每天免費收看最新影片歡迎各位透過超級感謝支持我們的創作亦可通過PayPal支持我們:http://bit.ly/support-laoyang-------------------------------------華人社會大變將至,老楊堅持在亂局中繼續做好本份,為大家提供獨到而全面資訊,助大家一同分析時局,安身立命。為支持團隊運作,老楊特別為各位舊雨知音準備各種優秀產品,由頂級高山茶葉,到日常淺酎的紅白葡萄酒,一應俱全。最新推出老醬香白酒,百年在地窖藏,上思上想不上頭,懇請各方好友支持。歡迎掃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zhujiu30 或 微信qingtongtong100-------------------------------------#中國 #中国 #老楊到處說 #楊錦麟論時政 #楊錦麟介乎於東西方之間的新加坡,在李光耀時期,就已經有自己對世界戰略,地緣政治,地區發展趨勢的獨特見解。時至今日,這份李光耀政治遺產仍在持續發揮影響力。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論壇,只是其中的一個標尺。新加坡巡回大使陈庆珠 9月16日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思想之节庆”(Festival of Ideas)活动中一场以“历史终结时的中国冲击”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世界经历了三次“中国冲击” 中美的主导力之争将继续的看法。陳慶珠指出,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已历经三次“中国冲击”(China Shock),包括中国快速崛起、中美竞争,以及近年中国经济的放缓;中美对世界秩序主导地位的竞争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但两国都是具有韧性的国家,都不应被低估。第一个冲击是中国快速且势不可挡的崛起,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在经济上崛起,带来巨大变革,也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美国和欧洲从未料想到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工厂’意味着什么。最初这对每个人都有利,直到它不再对每个人都有利。”,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经济占比为例解释,中国GDP在全球占比在​1980年仅为2.7%,如今上升到仅17%,这就是中国带来的冲击。第二个冲击是中国崛起引发了中美两国自冷战结束以来未有过的激烈竞争。陈庆珠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关于世界秩序主导权的竞争,是结构性的。“无论美国选出哈里斯,还是特朗普(当总统),这场竞争不会很快结束。(不同的)只是会变得稍微可预期,还是完全不可预测。”第三次衝擊,是中國经济增长快速放缓和面对困难给世界带来各種現實問題。陳慶珠说,目睹过中国快速发展,在过去几年里,却看到了中国经济突然放缓、表现不佳,这让人感到震惊。一些西方分析人士研判,中国崛起到顶了,并认为中国会开始走下坡路。在经济放缓的当儿,中国也面临人口萎缩、老龄化等问题。陳慶珠認為, 中国并非没有希望,其发展模式正变化,比如一些中国二三线城市消费逆势回暖、人口增加、先进制造业和绿色经济取代基建和房地产等等,她強調指出, “我总说美国是个有韧性的国家,别小看美国。同样的,我也会说中国是个有韧性的国家,不要低估中国。当中国的增长再次加速时,人们会再度回流中国大陆、香港,因为世界、包括美国和欧洲,都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根據《聯合早報》的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关系助理教授何莉菁在同场论坛上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驱动力来自于内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对经济、社会和中共党内进行重塑(remake),以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和确保政权生存,这一目的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她说,中国的外交政策要确保中共合法性,以及确保世界对不同形式的政府都是安全的,“不仅仅是民主政府,还要确保世界对威权或独裁政府是安全的”。何莉菁分析,中国认为大国应主宰世界,并共同管理世界,希望有更大话语权、享有与其体量相称的地位;但她不认为中国寻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或企图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她说,中国希望世界能接纳它的崛起,并获得与美国同等的认可,“让威权体制能安全地被接受,让中共的合法性被认可,有存在与治理中国的权利”。何莉菁也指出,冷战时期,盟友和阵营显而易见,这反而形成了秩序和稳定,但世界很难回到那样的状态,现在的盟友和伙伴都是流动的,包括美国的盟友也与中国有深刻的经济联系。“这个新模式下的流动性和不断变化的联盟,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因为误解和误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1,不偏不倚的立場,對東西方的觀察,總體是站在新加坡自身國家利益之上,相對於歐美或中國的戰略觀察分析,新加坡的觀察角度比較抽離,提供給外界觀察地緣政治,以及兩個大國的發展戰略特徵,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這裡面提到一個關鍵詞,就是「韌性」,因為各自的「韌性」,陳慶珠認為,不要小看美國,不要低估中國,這對於所謂的東昇西降,似乎是一個提醒或勸喻,而我們似乎也發現,最近幾年,曾經喧囂一時的東昇西降,已經在公眾視野前消失了。「韌性」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如果中國現在的決策者和領導人不會因此犯重大的不可避免的顛覆性戰略錯誤,這個韌性的特點,也許還能有助於另一次撥亂反正的可能。3,何莉青對中國現時外交政策驅動力和目的性的解讀也頗有意思,她認為,中国外交政策的驱动力来自于内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对经济、社会和中共党内进行重塑(remake),以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和确保政权生存,这一目的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希望世界能接纳它的崛起,并获得与美国同等的认可,“让威权体制能安全地被接受,让中共的合法性被认可,有存在与治理中国的权利”。這一戰略意圖的勾勒,有助於外界對前幾年咄咄逼人「戰狼外交」策略的理解。4,何莉青談到,與冷戰時期不同的是,新的地緣政治格局,不會有始終如一的夥伴或盟友,“这个新模式下的流动性和不断变化的联盟,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因为误解和误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這個判斷是否成立,需要更多的戰略學者專家給出進一步的評估意見。5,何莉青認為,中共的目的性很明確,中国希望世界能接纳它的崛起,并获得与美国同等的认可,“让威权体制能安全地被接受,让中共的合法性被认可,有存在与治理中国的权利”。6,問題是,中共的主觀意圖,以及他的韌性與美國和西方的韌性碰撞,最終真的能實現與美國共同管理世界的主觀想像嗎?這是另一個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新課題。7,長達四十年依賴西方資金,技術,市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旦失去或大幅度失去外來的資金,技術,市場的持續不斷的支持,他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去實現大國崛起,與美國共同管理世界的目標嗎?這不是妄自菲薄,這是一個歷史關鍵節點需要認真面對,嚴肅思考的問題。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