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需要補課:賴清德的「互不隸屬」想起蔣經國最後的政治抉擇;周恩來生前說,台灣問題久拖不決對我不利 習近平無限制的任期內,台灣問題還會繼續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嗎?懸而未決之外,其他的可能性?

2024-10-12 原文 #老楊到處說 的其它文章

歷史需要補課:賴清德的「互不隸屬」想起蔣經國最後的政治抉擇;周恩來生前說,台灣問題久拖不決對我不利 習近平無限制的任期內,台灣問題還會繼續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嗎?懸而未決之外,其他的可能性? ——

訂閱楊錦麟頻道,每天免費收看最新影片歡迎各位透過超級感謝支持我們的創作亦可通過PayPal支持我們:http://bit.ly/support-laoyang-------------------------------------華人社會大變將至,老楊堅持在亂局中繼續做好本份,為大家提供獨到而全面資訊,助大家一同分析時局,安身立命。為支持團隊運作,老楊特別為各位舊雨知音準備各種優秀產品,由頂級高山茶葉,到日常淺酎的紅白葡萄酒,一應俱全。最新推出老醬香白酒,百年在地窖藏,上思上想不上頭,懇請各方好友支持。歡迎掃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zhujiu30 或 微信qingtongtong100-------------------------------------#中國 #中国 #老楊到處說 #楊錦麟論時政 #楊錦麟浮生齋筆錄難得一見有一篇談《蒋经国的复杂面》蒋经国的经历很是复杂,人也很复杂。哈佛大学一位教授称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无法归类。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二代”,受家庭文化熏陶,很早就接触到了政治领域。他是蒋介石长子,于1925年赴苏联留学,接受了苏式教育,一呆就是十二年。因表现优异,蒋经国成为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同时也是“指责蒋介石叛变革命”声明发表人。这十二年里,他受尽了磨难,开过飞机、当过骑兵、进厂工作、上山挖矿、甚至留宿冰面,最难的是经历残酷的斗争,他数次身陷险境,凭借着明哲保身的聪慧,得以逃脱。得益于此,他发展出了坚韧的耐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做事上也形成了一套特别的方法。在《蒋经国自述》里讲到,他到石可夫农村的时候,一开始农民看不起他,他就首先和农民中的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头交上了朋友。他说:“我知道要有群众的信仰,必须先和他们的领袖接近,在群众中发生影响,必须先影响他们的领袖〞。在苏联的这段学习、体验和经历对蒋经国后来的个人风格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回国后,他先是在赣州基层工作,他把在苏联学到的集体农场、集体民主、计划经济、强化宣传等这一套方法论用来进行他心目中的社会改造,留下了“赣南新政”等地方治理实验,并取得不错的效果,让他收获了好名声。客观来说,蒋经国之所以能这么做,和他是蒋介石长子的身份是分不开的,这个身份给了他无数的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才使得蒋经国摆脱其他地方大员所头疼的层层羁绊,放手搞所谓的“新政”。但随着当时国内风向的转向,这些治理实验都停了下来,蒋经国也就背叛了这份信仰,最终回归国民党....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蒋介石在喊口号中逐渐衰老,逐渐放权给蒋经国。他是威权体制的继承者,早期扮演着维持严格统治秩序的角色,另一方面,他又是台湾民主转型的重要推手。1970年代,他当了台湾实际上一把手,对美国体制熟悉,又关心民众。他保持着一贯淳朴作风,走遍全省三百二十个乡镇,每年下乡超200次。经常不打招呼突击访问群众家里,出行简朴,偶尔连随从也不带。蒋经国给外界的形象一直是踏实、努力、务实、勤政,蒋介石逝世那日对他叮嘱:“你应好好多休息”。他比老蒋更务实,以“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的决心推行各项改革。台湾民众对他的评价也很复杂,许多人怀念他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另一方面,又对他早期的种种打压政策颇有微词。蒋经国自己曾说过:“最近我看到历史上有一位成功的伟人说过一句话,他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人们赞扬我?’这一句话有着深刻的意义,不错,时常被别人赞扬,歌功颂德,并不就是你的成功。”1,他算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無法被最終遺忘的政治人物;2,在莫斯科孫逸仙大學,與鄧小平,烏蘭夫,傅鐘同學,這三人是他加入中共的介紹人;據夏征農回憶,他從蘇聯返回初,曾通過夏征農希望恢復中共黨員組織關係3,贛南新政,上海打虎,是曾經傳頌一時的業績,轉進台灣,早期的白色恐怖,他脫離不了歷史責任4,七十年代革新保台,勵志改革,訪美期間,黃文雄那一槍對他產生極大的刺激;七十年代末美麗島事件,他動了殺機,但沈君山冒死勸諫,沒有採取極端措施5,八十年代,江南命案,讓他下決心表示蔣家無後,民進黨的成立,也有他事先的精心策劃,網開一面,沒有永遠的執政黨,是他面對政治現實的坦然態度,廣西電影製片廠兩部抗戰電影,加速了開放大陸探親的進程,同年宣布的解嚴開禁,終結了台灣軍事戒嚴體制,啟動了政治民主轉型。6,在鄧小平,蔣經國步入晚年,兩位曾經的志同道合者,都做了不同的政治選擇,大陸的八九六四,和台灣的政治民主轉型,預示著兩條截然不同的政治路向宿命的必然。7,蔣經國之後的台灣,經歷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到了賴清德,政黨輪替成為常態,台灣的經濟實力,已與七十年代亞洲四小龍,也有質量上的提升和飛躍。政黨輪替已進入和平互動的常態。在國際大環境制約之下,台灣問題國際化的能見度逐步增加,主張台獨的政治勢力,接收了對中華民國的政治論述的話語主導權。8,中國大陸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四代領導人所面對的台灣,不僅僅只是歷史遺留問題,內戰狀態之下尚未解決的分裂狀態,事實上已經對大陸的統一訴求,提出了新的論述。這不是蔣經國先生生前就已經預見到的,但趨勢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路向發展新的選擇。兩蔣時代已經遠去,國民黨已成為在地的政治勢力,它要接受新的政治遊戲規則,主張分離和疏遠的世代逐漸成為主流民意,在習近平無限制的任期內,台灣問題還會繼續是一個問題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