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当之无愧的“小江户”

2020-12-22 原文 #日本経済新聞 的其它文章

川越,当之无愧的“小江户” ——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黎儿:日本从关东,甚至到关西,只要是曾如江户般繁盛或是让人感受到江户时代气氛的地方城市都称为“小江户”,如川越(埼玉县川越市)、佐原(千叶县香取市佐原)、下野国栃木宿(栃木县栃木市)乃至甲斐国甲府(山梨县甲府市)、近江国彦根(滋贺县彦根市)等,但代表选手非川越莫属,因为川越打响了“小江户”的名号,让摇摆派如原称“小京都”的栃木市也改打“小江户”的招牌,川越从历史或现有景观等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小江户”,不仅跟江户的关係很深,也保留非常多的江户风情,是其他地方所不及的,也才会每年有660万国内外观光客涌到!

川越古色古香土藏造建筑每年吸引660万人来观光(刘黎儿摄影)

川越所以是“小江户”,首先离江户很近,距离东京不过30公里,不仅江户时代有河岸船的船运与江户连结,至今也关係密切外,其实最主要的是保有许多在东京已经失去的江户时代的建筑物等,川越的象征是从仲町起约400公尺长的道路两旁土藏造(外壁是漆喰土壁的仓库)及涂家造(建物外部涂成厚重的土壁,从外面看不见柱子等,是防火建筑)的美轮美奂的古老建筑林立,市街北部7.8顷的地区被认定为重要传统建物群保存地区!


川越还有另一个标志是400年前当时川越藩主酒井忠胜所建的16公尺高的木撸钟楼,反覆因火灾而烧毁或重建,现在的钟楼是第4代,1893年(明治26年)的川越大火后重建的,虽然不再是人力敲钟,而改成机械运作,但从江户时代起耸立而且依然为了这个老街报时,让人感受到江户时代的氛围,报时是当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因此每次火灾最先修建的就是钟楼!

川越钟楼从江户时代就一直为居民报时(刘黎儿摄影)

这个地区其实跟江户时代东京京桥地区几乎一模一样,但现在京桥地区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如果来川越的确可以看到江户的模样;其实都是江户的职人来建的,也才会跟江户无限接近,其实从江户时代起就盛传“世间有无数小京都,但小江户非川越莫属!”的说法!

1893年的川越大火,烧掉三分之一以上的商业建筑,当时只有一处在1792年建大泽家是土藏造的建筑无伤,因此从江户找了很多职人来新建了许多土藏造建物,川越的土藏造特征是厚重感荡漾的黑色漆喰,这就是所谓的“江户黑”,这是因为江户时代武士屋敷是白色外壁,商家为了避讳而採黑色外壁!

不过川越在战后也有许多土藏造建物遭破坏、拆毁,幸好1973年许多年轻的商店主人成立了“川越藏之会”积极活动,让川越人对于藏的价值有所觉醒,努力修复整备,终告以历史城市而获得现在的繁荣!


川越还能自傲为小江户的是另一个理由是江户城内建物的一部分现在移筑到喜多院,这其实是称为“小江户”的原点,喜多院里的客殿、书院以及库里是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从江户城红叶山搬来的,这是因为宽永15年(1638年)的川越大火也把喜多院烧的仅剩山门,家光因为当时住持天海大僧是德川家三代恩人,因此马上下令修复,连自己的御殿都让出来!

川越的喜多院里有德川家光诞生的房间(刘黎儿摄影)

也因此喜多院内现在也还有“德川家光诞生的房间”,天井有81张的天井格画,色彩丰富;后方还有一间非常宽大的厕所,据说家光如厕时四角有4人守护,也就是观察他的健康状况,但在8眼监看下大概很难顺利排泄吧!

喜多院里还有家光奶妈春日局的化妆室,天井低矮,原来上面还有一个密室,据说是会商密事的房间,也传说是她折磨女中们用的房间;她被认为是江户大奥的关键人物,也跟松平信纲、柳生宗矩一起支持家光,也敢于跟朝廷交涉,其实也是一位女性政治家。


川越的仙波东照宫跟日光的东照宫、久能山东照宫并称为三大东照宫之一,从此也可以看出德川家跟川越的密切关係,也是川越非常江户的因素之一!

川越的土藏造建筑是为了防火,窗子是平时开放,火灾时紧闭(刘黎儿摄影)

川越藩是被受幕府重视的城下町,除了御殿移筑外,也有松平信刚,柳泽吉保等江户幕府重臣及亲藩藩主等担任藩主;自古以川越为据点的豪族河越氏在镰仓幕府时代也氏有力的御家人,原本就跟江户氏同族,也因此在室町时代就有太田道灌在川越城与江户城之间建了川越街道来连结川越与江户,可见自古以来川越与江户原本就有相当特殊的关係,川越街道到现在也很活跃的一条大路!

川越因为是不折不扣的小江户,才会跟镰仓市、日光市都被认定是国家级的历史都市,文化财数量也相当惊人,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渊源与保存,也衍生出许多小江户产品,如“COEDO(小江户)啤酒”或是西武铁道也有“小江户”特急,也有最能表现昔日江户天下祭模样的川越祭等!

因为川越很珍贵地守住了江户,也让所有人到川越才能看到江户,让人觉得川越跟江户关係,宛如春日局跟家光的关係,川越可以说是江户的奶妈般,称为“小江户”都还有点委屈呢!

刘黎儿 简历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在多家报纸杂志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等撰写专栏;书写对象包括日本政经社会议题、都会两性关系、职场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乃至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35册;小说则有《棋神物语》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