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2022年中国经济回顾:扼住经济的“封控”大手放开,如何重回正轨

2022-12-14 原文 #BBC 的其它文章

[Chinese] 2022年中国经济回顾:扼住经济的“封控”大手放开,如何重回正轨 ——

2022年中国经济回顾:扼住经济的“封控”大手放开,如何重回正轨

4月封城期间上海空荡的街头。

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

4月封城期间上海空荡的街头。

新冠疫情最初两年,严格的防疫政策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好处——在全世界饱受疫情侵扰之时,中国在内部维持了大致正常的经济秩序,国际订单涌向中国,促使2021年出口大幅增长21.2%。

然而,2022年,剧情发生反转。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来袭,全球大部分地区选择与病毒共存,放宽限制措施,中国依然严把防疫关口。

“清零”防疫政策的选择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代价。中国总理甚至认为比疫情刚爆发时的情况还严重。这么说并不夸张,2020年受到冲击虽然大,但在一季度后就迅速恢复大致正常,而过去一年,从春天到冬天,疫情反复,封城更是此起彼伏。

尽管中国政府不断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方案,但有网友形容,“掐着脖子的手不松开,怎么用药都不会好”。中国经济信心的全面恢复,几乎全部取决于这只手何时松开。

然而入冬之后,这只手在一两周的时间内迅速放开,也让经济在岁末走上一条坎坷但更有希望的复苏之路。

春季:上海封城,影响外溢

2022年,对中国经济而言决定性的一天发生在3月27日——上海市宣布分区分批“封控”,一直被外界视作防疫模范生的中国最大城市,也没能抵抗住奥密克戎。

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上海太重要了。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全产业的四分之一都在上海,这里几乎囊括整个半导体的完整链路,以至于华为的余承东称,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香港中文大学一份研究折射出这场封城的经济代价,该研究用月度城际卡车流量变化来推算各个城市的实际收入变化,以展现封城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推测,如果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实施封城两周,对当月全中国GDP的影响大致在2个百分点左右,若根据去年数据测算,这场封城的损失约为1900亿元,其中约有7%是来自于当地封城对其他城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封城期间,上海将一个会展中心,改造为能容纳4万人的方舱医院。
图像加注文字,

封城期间,上海将一个会展中心,改造为能容纳4万人的方舱医院。

就在上海封城之际,一则邻国的经济数据在中文互联网引发讨论,越南3月出口创纪录环比大涨,对比深圳,其一季度出口总额超出深圳多达277.5亿美元。其中3月份的数据差距更大,几乎是深圳的两倍。

虽然不少分析指出,越南是人口近亿的国家,深圳则是常住人口1750万人的沿海城市,但深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领头羊,并在近30年来傲居中国内地城市外贸额的首位。

这组数据令网络舆论惊讶之余,也在讨论中国防疫的代价。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罕见发表言论称中国的“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续。

中国并未改变“清零”的严格防疫政策,并在多个高规格场合继续重申“清零”的重要性。

然而,挽救经济开始变得愈发紧迫。5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这场会议参与官员众多——从中央部委,到省、市,乃至区县一级,有媒体估计参会官员可能超过十万。

会议上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描述也出乎舆论预料,李克强称,当前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他要求各地在助企纾困上政策能出尽出。

标普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库季斯(Louis Kuijs)表示,在疫情封控中,如果企业不能扩张或人们不能花钱,那么向经济注入资金并没有什么意义了。

夏季:此起彼伏的封控

6月1日上海解封,让不少人舒了一口气,也开始努力修复二季度损失的经济增长。

可稍有喘息,疫情再次来袭。

整个夏天,各地旅游回暖明显,国内游大幅回暖。到了七八月份,海南、西藏、新疆、青海、云南等多个旅游大省,不断出现疫情,相继实施静态管理,一度导致大批游客滞留。

旅游大省的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四川、广东、河北、辽宁和贵州又爆发疫情。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
视频加注文字,

中国海南旅游城市三亚实施全域静态管理,突如其来的封城让不少旅客猝不及防。

此起彼伏的封控已经影响跨国企业对中国的信心。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发布调查显示,近六成(58%)受访在华美资企业已下调2022年度营收预期,超过一半(52%)的企业表示在华投资计划被推迟或已计划减少投资。

该商会主席华刚林(Colm Rafferty)表示,企业们“站在隧道尽头却看不到光”,若是中国现有防疫措施持续,跨国企业会评估全球其他地区作为替代。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邢自强在报告中表示,不断实施的封控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那就是中国将遏制疫情放在优先于经济的地位,对防疫策略的调整可能会推迟。

7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仅增长0.4%。完成全年5.5%的增长目标,几乎无望。

中国大量二三线城市在轮番风控中度过这个夏天,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提醒,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格外值得担心,从统计数据上看,企业经营收入下降明显,小企业主受到防疫措施的冲击更大,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可能在突如其来的严格封锁中不得不关门停业。

秋季:更多封控与“二十大”

9月1日正是中国的中小学生们开学之日,但当天成都市宣布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成为上海之后又一座实施封城的两千万级人口大市。

成都的经济体量约为上海的一半,人口相差不大,成都常住人口2100万人,比上海的2500万人少。但成都是重要的西南中心城市,枢纽意义重大。2021年成都的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011.7万人次,居全国第二。

其次,成都作为消费重镇,刚刚经历了限电停工的危机,紧接着又进入封锁状态,对于居民消费而言,经历两重打击。

上海封控以来,舆论愈发期待,在秋季召开的中共“二十大”结束后,严格的“清零”政策会告一段落,开启逐步放开的步伐。

但在“二十大”前,中共党报《人民日报》连续三日刊登署名“仲音”的评论员文章,强调“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中共二十大召开在即

当10月份的“二十大”正式拉开帷幕时,听众首先注意到的是习近平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指中国“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至此,根据BBC的统计,从3月到10月,中国已有152个地级市遭到部分或全面封锁,影响人口超过2.8亿,但这其中有114个城市是在“二十大”临近的8月到10月被封锁的。

首都北京几乎是唯一没有进行全面封锁的主要城市。北京居民们半开玩笑地观察到,北京通过在必要时封锁全国其他地区来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严格“清零”,中国无疑控制住了疫情蔓延,保证了低死亡人数,但随着代价越来越大,舆论的天平正在倾斜。

冬天:抗议与突然放宽

另一个决定性时刻发生在2022年11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

由于乌鲁木齐自8月10日以来大部分地区都因疫情持续被封锁,中国社交媒体上,许多民众质疑封控措施是否阻碍了救援进行,并对此表示愤怒和不满。中国官媒报道则表示,发生火灾的吉祥苑小区为疫情低风险区,居民可下楼活动。

然后,几个月来持续酝酿的不满,在火灾后突然爆发。乌鲁木齐街头爆发抗议,11月27日晚抗议活动蔓延全国,为中国近年来所少见。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
视频加注文字,

乌鲁木齐大火发生后,反对新冠防疫封控的抗议蔓延中国各地。这是中国大陆民众对国家罕见的愤怒情绪。

这轮抗议活动后,长期坚持严格“清零”的中国政府,在几周的时间内迎来快速转向。

2022年12月7日,中国国务院发布针对新冠疫情的“新十条”,允许无症状或轻症人士居家隔离,要求保证药物供应及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并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健康码等。12月13日,还下线了最主要的疫情监测工具行程码。

然而,扼住经济的“大手”突然放开,经济反而可能受到短期冲击。

12月9日,首都北京的街道异常安静,尽管北京取消乘坐地铁公交出示核酸阴性证明的限制,但周五晚上本应是高峰期的时候,地铁许多座位都是空的。

一些企业甚至不愿跟随政府指引而放弃防疫限制。比如,连锁火锅品牌海底捞,还要求其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企业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位北京最大商超的高管表示,“我们商场和酒店的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阳性。”这位高管说,该商场仍在营业,但不得不把剩余工作人员分成两组,分批上班。

12月6日,防疫政策突然放开,北京一家空荡餐馆里只有一位客人用餐。
图像加注文字,

12月6日,防疫政策突然放开,北京一家空荡餐馆里只有一位客人用餐。

三年来对疫情的持久焦虑,让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没有想象中那么快。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一个国家在感染病例快速上升过程中,尤其是在老百姓对感染还有一定恐惧的情况下,对当期经济的冲击不能低估。”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认为,中国需要相当长时间来适应与病毒共处,消费活动可能要在3到6个月后,才能恢复到“类似于正常的状态”。

“因此,中期来看,即便‘清零’政策的转变将使大多数企业受益,但它并不能立即缓解(经济困境),未来几个月仍将非常具有挑战性。”

然而,放宽限制对消费信心的提升立刻显现。中国的旅行订票网站“携程”和“去哪儿”称,防疫放宽消息一公布,前往三亚、哈尔滨等城市的机票搜索量猛增了七倍,许多人希望在农历新年假期前后来一趟久违的旅行。

摩根士丹利分析,短期内经济增长可能不理想,但明年春季增长将有所改善,更有意义的反弹将出现在明年下半年,2023年全年增长估计能达到5%。

中国在今年设定了5.5%的增长目标,但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预计能实现3%左右的增长。

“封锁意味着人们不能旅行、不能消费、不能工作,”美世全球财富和投资业务总裁努祖姆(Rich Nuzum)说,“这样说可能不太人性,但对GDP而言,封锁的影响比病毒的影响大得多。”

仲量联行(JLL)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则提醒,重新开放可能会给中国带来通货膨胀的挑战,需求激增,特别是家庭消费加速恢复,而在确诊病例快速上升过程中,劳动力、生产和供应链会受到短期干扰。

专家们总体上对开放后的中国经济保持乐观,虽然短期可能受挫,但长期将“有意义地”复苏。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
视频加注文字,

中国新冠防疫松绑“新十条”实施一周,北京民众在重拾自由之际也在经历着一些乱象。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