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日本人20年来最少,多重因素叠加
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持续减少。顶峰时的2012年达到15万人,但目前已逼近跌破10万人的水平,处于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受中日关系紧张和日系企业在中国业务的苦战等因素影响,今后也有可能继续呈减少趋势。
日本外务省的《海外日籍人数调查统计》显示,2022年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比2021年减少5%,降至10万2066人。假设2023年的同比降幅超过2%,在中国的日本人将自2005年突破10万人以后,约20年来首次跌破10万人。
这项统计以在留申报为基础实施汇总。由于也有日本人没有提交在留申请,因此实际在留人数可能更多,但呈持续减少趋势这一点没有变化。
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同年9月,日本将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中国全境发生反日游行,日系超市和工厂遭到破坏。由于对在中国生活的不安感增强,2013年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比2012年大幅减少10%。
之后也一直持续减少的趋势。最近几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产生影响。为了避免感染,许多日本人回国,远程向中国法人传达指示的动向也随之扩大。很多日本企业即便在疫情平息后仍维持着减少向中国派驻人员的状态。
眼下也是逆风不断。8月,由于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蓄积的处理水排入海洋,在中国引起广泛反对。中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在7月施行,因难以弄清执行标准,日本人的担忧随之加强。
“贵公司没事吧?”,自今年春季开始,被派驻中国的日本人一见面就聊起《反间谍法》话题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与此同时,日系汽车厂商在中国的困境也可能导致今后日本人的减少。2023年夏季,丰田和三菱汽车相继决定在当地合资公司启动裁员。
今后,日本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困境也有可能波及到相关产业。承揽汽车相关工厂施工的日本大型建筑企业的派驻人员表示:“真正打算在中国继续拓展业务的汽车供应商,估计10家里只有1家左右”。
由于各种原因叠加,日本人和日本企业对中国敬而远之的趋势正在加强。日本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派驻员工表示,很多企业都有一个共通的烦恼,那就是“没有希望在中国工作的年轻员工”。
尽管存在风险,但在拥有14亿人口、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的大国,对于企业的业务,仍存在巨大的商机。该如何面对中国、如何配置人才等?今后,日本企业可能会遇到更多这样的拷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上尚志 广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