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降价扩大,或引贸易摩擦

2023-12-12 原文 #日本経済新聞 的其它文章

中国出口降价扩大,或引贸易摩擦 ——

  中国的出口商品正在降价。钢材、汽车等主要产品的7成的单价下降。从中国经济来看,内需萎靡不振,企业在国外低价销售过剩库存的趋势加强。占全球产量份额较高的中国“出口通缩”具有缓解主要国家通胀压力的效果。但低价攻势也可能演变为新的贸易摩擦。

  

  中国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11月贸易统计(速报)显示,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增长0.5%,7个月来首次转为正增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出现了自2022年7月以来的首次增长。

 

  

  出口总额略有增长,但水平不高。部分原因是降价商品增加。在可以通过贸易统计速报计算单价的17个品类中,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品类占到71%。降价品类的比例从2022年秋季开始上升,2023年5月以后维持在7~8成的高位。

   

  其中,钢材价格下跌4成。以热轧卷板为例,东亚地区的交易价格(成本加运费)比3月的高点降低14%。中国国内堆积如山的钢材被运往海外,正在压低亚洲地区的流通价格。

  

  泰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显示,2023年1~9月中国产钢材的进口量为349万吨,同比增长23%。泰国钢铁企业Millcon Steel的首席执行官(CEO)Pravit Horungruang表示,“泰国当地的生产能力今后很有可能会下降”,表现出危机感。

  

  此外,中国汽车的低价攻势也推动了市场份额扩大。11月中国汽车出口额增长28%,单价却下降10%。物流相关人士表示,“在中国国内卖不出去的汽油车占出口的大部分,正在低价出口到中东和非洲”。

 

  降价还蔓延到产业结构的下游,家电降价了1成。在中国国内,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房屋销售停滞不前。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家具和家电从2月开始维持同比负增长,有分析认为,企业加快了去库存的步伐。箱包和鞋也降价了2成。

 

  除了中国内需不振之外,似乎还存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加剧降价趋势的一面。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正在以人民币贬值为助力,降低以美元计价的价格,以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西滨彻指出,“可能有助于缓解世界长期持续的通胀”。

  

  另一方面,中国的低价出口攻势有可能导致全球价格行情和企业业绩恶化。中国的粗钢生产占全球5成,汽车生产占逾3成。西滨认为,“还有观点担心,通过商品行情的调整,可能会对资源型国家的经济和资源开发相关企业的业绩造成压力”。

  

  中国过去作为“世界工厂”扩大贸易,在这个过程中,曾以低于行情的价格出口。2000年代以丰富而低价的劳动力为武器,促使手机等产品降价。

  

停泊在山东青岛港的集装箱船(Xinhua-Kyodo)

   

  在被称为“中国冲击”的中国经济放缓的2010年代中期,与此次一样低价中国钢材流入亚洲市场,导致全球钢铁市场降温。

  

  与此同时,中国产品的低价出口也有可能演变为新的贸易摩擦。欧盟(EU)已经开始调查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EV)是否借助补贴低价销售,违规阻碍竞争。

 

  印度则从9月启动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包括广泛用于纤维和造纸等的化学产品、拉链和卡扣等。越南的当地报道称,越南政府9月开始调查从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塔对国内制造商产生的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手伊织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