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两个主要作战方向-打破俄乌战争战略平衡的关键

2024-09-11 原文 #自由亚洲电台 的其它文章

专栏 | 军事无禁区:两个主要作战方向-打破俄乌战争战略平衡的关键 ——

专栏 | 军事无禁区:两个主要作战方向-打破俄乌战争战略平衡的关键 乌克兰第24机械化步兵旅的士兵,于8月17日以BRM-1K装甲侦察车向俄军开火。
路透社图片
由于乌克兰战争对台海局势有某种示范效应,我们这期节目就来关注一下俄乌战场的最新发展。目前俄乌两军出现两个不同的主要作战方向。乌克兰从北部苏梅(Sumy)地区对俄罗斯境内库尔斯克州(Kursk)发动奇袭,俄罗斯则把作战重心放在南部顿涅茨克州由乌军掌控的重要城市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或称红军城)。双方各有盘算,得失之间有可能打破整个战局的战略平衡。
 
调动其他战线俄军

86日乌军跨界对俄罗斯境内库尔斯克州(Kursk)发动奇袭。这种另辟战场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Oleksandr Syrskyi95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独家专访时给出了答案。他说,在基辅发动奇袭之前,俄罗斯一直计划从库尔斯克地区对乌克兰发动新的攻势。言下之意,乌克兰是先发制人,堵住俄罗斯从乌克兰东北方进犯的可能。

瑟尔斯基在专访中概述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一、阻止俄罗斯利用库尔斯克作为新攻势的发射场;二、转移焦点并调动其他战线的俄军;三、在东北边境建立一个安全区(或称缓冲区),防止俄军跨境炮击民用设施;四、俘虏战俘并提高乌克兰军队和整个国家的士气。他相信这次行动取得成功,把战场转到敌人境内,让敌人经历乌克兰人每天的遭遇和感受。

这是迄今对乌克兰跨境奇袭最具权威性的说法。其中,广受关注的是,乌克兰另辟战场,是否吸引了顿巴斯(Donbas)地区的俄军,并减缓俄军在南部波克罗夫斯克的强大攻势?瑟尔斯基指出,莫斯科已将数万名军队调往库尔斯克,其中包括一些最精锐的空降突击部队。但他没有说明这些援军从何而来。

瑟尔斯基坦言,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周边地区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个战略城市过去几周一直是乌克兰东部战场的重心。如今,乌军成功阻止俄罗斯在那里的进攻。他说,过去6天,敌人没有向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前进1米。说明乌军的策略正在发挥作用。这些可从近日俄军炮击的数量和进攻强度都有所减缓而得到印证。

然而,最近几天情况有变,俄军上周日宣称已经控制距离波克罗夫斯克仅有10 公里的村落。消息人士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克兰军队已从那里撤退。一些长期关注俄乌战局的军事专家,并不看好乌克兰奇袭行动所带来的效果。

《基辅独立报》(Kyiv Independent95日引述芬兰开源情报分析机构黑鸟集团(Black Bird Group)分析师帕罗宁(Pasi Paroinen)的话说,乌克兰大胆奇袭的时机非常值得怀疑,特别是在乌东战线一个关键城市正在恶化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说,跨境奇袭是以牺牲波克罗夫斯克的安危为代价。乌克兰从这些地区抽调多个营级部队来执行这项高风险的行动。

战略上出现误导?

帕罗宁同意美国军事专家科夫曼(Michael Kofman)和罗布·李(Rob Lee)最近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发表的论点,乌克兰的跨境攻击削弱乌东地区原本摇摇欲坠的前线,估计可能有1万至15千名士兵被调走,包括乌军的一些精锐部队都参与这次行动。帕罗宁表示,乌东防线被俄罗斯猛烈进攻所突破的速度,将显示对整个战局带来严重后果。

法国一家国际新闻频道法兰西24France 24]94日报导称,乌克兰的跨界袭击,并未影响俄军围攻波克罗夫斯克的行动。意大利智库维罗纳国际安全研究小组(ITSS)的俄罗斯事务专家考克斯(Will Kingston-Cox)警告说,库尔斯克的入侵似乎在战略上被误导了。这次奇袭取得象征性的胜利,但是对顿巴斯的战局影响不能过于乐观。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客座研究员卡茨(Mark Katz95日在美国《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网站发文指出,最近有报导称,莫斯科已向库尔斯克增派3万人部队,主要从顿涅茨克州(Donestsk)战线以外的地区抽调而来,可能是阻止乌克兰扩大攻势,而非把乌克兰军队完全赶出库尔斯克州。卡茨认为,若南部战局恶化,基辅也许被迫从库尔斯克州撤军,应对俄军在乌东战线的攻势。

截至目前,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州的行动尚未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它对全线战局带来多大影响,是否能够打破整个战争的战略平衡还言之过早,犹待观察。

完全吞并顿涅茨克州

接着来看,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为何把作战重心放在南部顿涅茨克州的波克罗夫斯克呢?

在乌克兰发动奇袭后的第6天(812日),普京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做出基本判断,认为基辅试图通过库尔斯克州的行动改善其未来的谈判地位。因此,这不是威胁莫斯科的决战性军事行动,而具有试探性质,也许普京看出乌克兰围魏救赵的意图,而不为所动,反而加快对乌东地区的攻势。

至今,普京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或发布戒严令,而是尽可能淡化乌克兰的入侵规模并防止国内恐慌或强烈反应,说明克里姆林宫不愿采取更大规模的措施应对库尔斯克州的局面。至少目前的形势是如此。

法国国际新闻频道《法兰西24》报导称,沿着乌克兰东部广阔的战线,俄罗斯军队一直在夺取领土,深入顿涅茨克州的波克罗夫斯克市,该市是乌克兰乌东前线部队的重要补给和增援中心。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乌克兰战争分析师格雷塞尔(Gustav Gressel)指出,只要俄军离该城市够近,就可以对乌克兰的供应链造成严重破坏并对乌军造成打击。

意大利智库的俄罗斯事务专家肯斯顿-考克斯(Will Kingston-Cox)认为,俄军一旦夺取波克罗夫斯克,可能会迫使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地区更广泛地撤退。这显示该市战略地位之重要。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波克罗夫斯克是一个重要的供应枢纽,多条公路和铁路线交汇于此。如果这座城市沦陷,俄罗斯将顺利染指顿涅茨克州北部的广大地区。普京已明确表示,他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对顿涅茨克州的全部吞并。其目的不仅从名义上,更从实质上支解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为此,普京不可能为换取库尔斯克的失土而做出让步。

军事专家基本上一致认为,如果俄军到达波克罗夫斯克,乌克兰可能会为这座城市进行数月战斗,从而将其变成一场人力消耗战。然而,考虑到秋季泥泞天气即将到来,一些专家怀疑俄军能否在年底前攻占这座城市。

俄军近日攻向波克罗夫斯克。图为乌克兰无人机拍摄该城市以东俄军遭炮击画面。(Reuters TV/68TH SEPARATE JAEGER BRIGADE 'OLEKSY DOVBUSHA'/Handout via REUTERS )
俄军近日攻向波克罗夫斯克。图为乌克兰无人机拍摄该城市以东俄军遭炮击画面。(Reuters TV/68TH SEPARATE JAEGER BRIGADE 'OLEKSY DOVBUSHA'/Handout via REUTERS )

牢固全盘战局战略平衡

从目前的形势看,普京颇有战略定力,任凭库尔斯克州风吹雨打,仍咬定既定作战方针,以波克罗夫斯克为突破口,意图一举吞并整个顿涅茨克州,牢固全盘战局的战略平衡不被打破,为日后谈判营造最有利的条件。

乌克兰则以有限资源对俄罗斯境内发动奇袭,果敢而具有灵活性,但是毕竟战争资源不足。诚如瑟尔斯基在专访中所言,俄军在航空、导弹、火炮、弹药数量上,以及在人员、坦克、步兵战车方面都具有优势。这些迫使乌克兰人在运用战争的方式上变得更聪明、更有效率。不过,当战争资源匮乏到临界点时,聪明和效率往往欲振乏力。

显然,目前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州的行动,并未对普京造成太大影响。若要产生实质上的恫吓效应,或说能够触动进而打破整个战局的战略平衡,乌克兰必须要有更积极性的攻势作为。

法国军事专家蒂特尔曼(Xavier Tytelman)日前接受乌克兰国家通讯社(Ukrinform)采访时指出,西方国家必须允许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对称攻击symmetrical strikes),也就是使用西方提供的远程武器,深入俄罗斯境内进行打击,否则乌克兰将失去战略制衡能力。目前俄罗斯距离边境前线200多公里的空军基地,仍处于安全状态,显示乌军在库尔斯克州的打击范围非常有限。

蒂特尔曼也注意到乌克兰无人载具设计师的巧思,这些无人机能飞到2千公里远的距离并击中目标,但携带的炸药有限,不足以对俄军的指挥所、碉堡、桥梁和地下弹药库进行有效打击,而这需要炸药重量超过100公斤的弹头。由此更加凸显乌克兰亟需使用西方国家提供的远程导弹,才能对俄军的后勤和作战潜力产生战略性影响。

如此一来,普京会不会因为逼急了而动用核武器呢?

排除使用核武器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9月初在与英国秘密情报局(MI6,军情六处)局长摩尔(Richard Moore)举行的座谈会上表示,普京夸张的核武威胁不应该吓倒西方,言下之意,西方不要为此过分担心。中情局曾评估普京可能考虑2022年秋季在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伯恩斯针对此事曾与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局长纳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联系过。换言之,美俄双方就核武问题是有沟通渠道,局面不致完全失控。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指出,普京释放核武威胁的言论,是阻止西方对乌克兰提供安全援助中例行信息行动的一部分,而不是俄罗斯准备使用核武器的一个指标。因此,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概率基本可以排除。今后需要关注的是,俄乌两军谁能在两个不同的主要作战方向上,扭转整个战场局面,才是关键所在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