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毛:刘鹤家族往事
刘鹤家族往事
--作者:马毛
未来中国经济的掌舵者刘鹤,他的经济政策主张值得关注,了解下他的背景,才知道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他?
1967 年 9 月 14 日,四川成都的造反派、红卫兵组织了 50 万人,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召开了文革中四川规模最大的一次批斗会。这次的批斗对象,是四川的领导班子 “ 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李井泉及其一小撮同伙 ” ,除了挂黑牌,坐喷气式外,被批斗的人还被押着在成都市区主要街道游行示众。
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刘植岩也在被批斗的十人之列。三个月后,他从关押地成都锦江宾馆 9 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终年 49 岁。
半个世纪后,刘植岩的儿子成为结束中美这场贸易对抗的重要人物:副总理刘鹤。
第一部分
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河北省昌黎县两河村的刘冠儒家生了个儿子。刘冠儒种地为生,靠务农挣下了一份家业,他给儿子起名为润春。因为润春表字雨楼,后人就多以刘雨楼相称。
虽然刘雨楼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有志于学问,但是刘冠儒并不看重读书,在十三岁时就早早给刘雨楼娶了妻子谢静宜,想要拴住他在家乖乖打理家业。刘雨楼对此十分苦恼,最后他的丈母娘见其志向远大,于是变卖了自己的田产,供他上了永平府中学堂及大清银行专修科。
四十年代的刘雨楼
在永平府中学堂时,刘雨楼的同班同学中,就有后来鼎鼎有名的李大钊。
从大清银行专修科毕业后,刘雨楼投身了金融业。先后在大清银行、中国银行、边业银行、农工银行、东莱银行供职,曾在大连、青岛、天津和北京等地任银行分号的襄理,乃至经理等。
后来刘雨楼因为得罪了上司而被迫离职。刘家后人回忆,上司曾向刘雨楼索要银库的钥匙,他认为不符合规定,开银库应该是有规定的人数一起去,所以拒绝。后来银行做投资,刘雨楼误判行情造成亏损,上司借此机会开罪于他,迫他辞职。
离开银行,刘雨楼在同学、国立北平研究院副院长李书华的介绍下进了研究院。先当会计课办事,后来又担任起代理庶务课长,兼代总办事处文书。
根据刘雨楼流传下来的日记,其秉性刚直,不趋炎附势,所以常遭排挤,多有情绪发泄在日记中。如: “ 研究院之事务方面,北平诸君如 XX 、 XXX 等,皆未能尽职。以李圣章之提携,直如一人得道,鸡犬飞升。而李润章(注:李书华,字润章)先生休休有容,不辨贤愚,是其高处,亦是其短处,偶触念及此,辄欲作不平之鸣,吾将老矣,与润章之私交公谊,不好不厚,倘遇不得已时,惟有一走了事,绝不愿再受 XX 等之排挤。 ”
第二部分
1918 年 2 月 7 日,刘鹤的父亲刘植岩出生了。刘雨楼育有儿女四人,长女刘植莲,次女刘植兰,儿子刘植岩,三女刘植荃,刘植岩是唯一的儿子。
刘雨楼的四个子女合照。
刘植岩是老共产党员。 “ 九一八 ” 事变后,尚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中的刘植岩,就与同学在学校图书馆墙壁上办救亡墙报,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
1935 年他和一些高中同学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 民族武装自卫会和 “ 社联 ” ,同年又参加了 “ 一二 · 九 ” 学生运动。 1936 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五区队队长。
刘雨楼知道自己儿子在闹革命,他曾在日记中写道: “ 欲写信给植岩,而其行踪似有离开晋城之势,十有八九不能收到。欲不写则心中不能搁置,惟有不管收到与否,姑写之寄之而已。 ”
抗战时,刘植岩先在平津流亡学生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后受组织派遣到孙殿英部从事旧军改造工作,任中共支部书记、工委书记。
1939 年,刘植岩奉命参加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 1940 年起,先后担任太岳区委宣传科科长、第一地委书记兼太岳区第一军分区政委,岳北地委宣传部部长兼屯留县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部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岳北地委书记、运城地委书记,西北局工委委员,太岳军区第十三军分区政委,晋绥十一地委书记兼十一军分区政委等。
1949 年 5 月,刘植岩被调回北京。先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后出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人事部第三局副局长、第一局副局长。 1952 年秋天,又被调到组织部任干部管理处副处长、干部管理处二处处长等。
刘植岩是中组部比较有名的 “ 笔杆子 ” ,他擅长写作与家庭氛围有关。父亲刘雨楼酷爱旧体诗,常在家吟诗作对,任职的国立北平研究院,也是民国有名的学术机构。刘植岩的大姐刘植莲毕业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英国文学系,后来化名雷妍成为沦陷区有名的女作家。
30 年代的刘植莲(雷妍)
受父亲和姐姐的熏陶,刘植岩也喜爱诗歌,文笔颇好。抗日救亡时,他就以 “ 上官橘 ” 、 “ 赵橘 ” 为笔名在上海《新诗》等杂志发表进步诗歌。
在 1936 年加入共产党前后,刘植岩写了一首《书怀》:
一种迷茫,一种需求,一种爱。 / 落日时黄金的叶子,暮春时的风,初秋的雨。 / 没有声音,没有思索,只有遥远的凝视。 / 或是行走,或是叹息,或是永恒的休息。 / 逝者如斯夫,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我独惆怅于美好的往昔,不觉日之迟暮了。 / 泛孤舟于无尽的溪流或仰首看一天风云憔悴。 / 在沉沉的寂静中,已显露出神明的启示。
在 1937 年的第 1 期《新诗》上他也发表过一篇《喟》:
是大雾中旅人的来临吗
在那被阳光照成橘色的迷雾中
他吹响了一支芦苇
像火焰 红的 黄的
燃烧在薄暮的森林中
幻异地诉说忧愁的故事
著名音乐家、指挥家李德伦是刘植岩在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班同学。他曾回忆,上中学时刘植岩就在读诸如现代派、象征主义、新感觉主义等方面的著述。 1947 年夏天,李德伦在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会议碰到刘植岩,当时刘植岩正在读的书是罗曼 · 罗兰的小说《约翰 · 克里斯朵夫》。
在中组部,不少文件、报告、社论都出自刘植岩的手笔。例如《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关于处理党员干部历史上被捕被俘后所犯的各种错误的意见的报告》,《中央组织部给中央的工作报告》等等。
第三部分
1958 年 7 月,刘植岩被中组部下放到云南,任昆明市委书记、云南省委常委。 1961 年西南局成立后,他先后任组织部部长、秘书长、书记处书记等。
尔后文革席卷而来。
“ 文化大革命 ” 开始后,刘植岩被任命为西南局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在炮打西南局的口号下,大批学生冲击西南局机关,出面接待应付学生的,主要就是刘植岩。见过他当时接待学生的人回忆,刘植岩个头很高,口才好,讲话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 “ 学生本来是来闹事的,但被他的讲话折服,他讲完后都拍手,跟着他呼完口号后,就回学校去了。 ”
不久后,刘植岩被打倒了。他被定性为刘少奇、邓小平、安子文推行 “ 反革命修正主义干部路线的大谋士、大帮凶。是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忠实爪牙。 ” 遭到一波又一波的批斗和迫害。
安子文是刘植岩多年的老领导,抗战时期,安子文是太岳区的党委书记,刘植岩就在他手下工作,得到安的赏识。新中国成立后,安子文任组织部长,刘植岩也在组织部工作,仍是他的下属。 1956 年,在安子文的推荐下,刘植岩成了中组部唯一的处级干部八大代表。
在刘植岩的罪状中,有一条为 “ 保护高级知识分子 ” 。肃反时,安子文领导的组织部准备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 “ 肃反控制名单 ” 。把中央机关和各省市上千名有问题的高级知识分子列入名单,进行保护,不准批判。这个名单,就是刘植岩领导的组织部二处负责搜集整理的。这后来成了安子文和刘植岩的罪状之一。
另外一条罪状,是他保护过刘少奇。
原东北局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李纯六搞了一份材料,说有一个叫刘少犹的人在东北搞地下工作时叛变投敌。李纯六认为, “ 犹为奇误,刘少犹就是刘少奇 ” 。刘植岩当时在组织部二处,派人到东北进行了调查,并对李纯六进行了处分。刘植岩说: “ 刘少奇没有到东北去过,一直是在南方工作,李纯六完全是造谣胡说。 ” 这成了他的另一条罪状。
资产阶级分子、破坏文化大革命、修正主义、黑干将、鼓吹刘邓这些帽子,都扣在了刘植岩头上,不止一次批斗、挨打。在当时的一份造反派小册子中写道: “ 以李井泉、刘植岩为首的西南局,不是承认错误 …… 对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下的这一滔天罪行,我们必须彻底清算! ” 这本小册子中,甚至还有他的 “ 供词 ” 。
1967 年,刘植岩被关在锦江宾馆 9 楼参加学习班, 12 月 12 日,他穿着一件黑色呢子大衣,从 9 楼纵身一跃,自杀身亡,这一年他仅 49 岁。
第四部分
那一年,刘鹤 15 岁。
他毕业于著名的北京 101 中学,这所学校是在革命老区创建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 1951 年,经周恩来特批从河北张家口迁至圆明园南侧,生源多是高级干部子弟和烈士孤儿。
1969 年刘鹤到了吉林下乡插队,第二年参军,三年后退伍回北京无线电厂做了一个工人,后来转为干部。
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刘鹤成为文革后中国首批大学生,在人大读工业经济系。他曾在 2008 年撰文回忆: “30 年前我们以惊喜的心情迈进大学,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 ”
1988 年,刘鹤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2 年至 1995 年,刘鹤留学美国,获得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学位。
作为学术型官员的刘鹤,一直都不够闪耀,在成为副总理前,普罗大众对他知之甚少。那时候在美国人眼里,刘鹤更一直是那种普通的文职官员。直到 2013 年 5 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Tom Donilon 在北京参加中美高峰会晤时,最高领导人指着他说: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此后,美国人才开始把刘鹤当作中国的重要经济顾问。
早在 1989 年,刘鹤作为国家计委产业政策司产业结构处经济师,就发表了一篇《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的总体思路》,提出倾斜地充实社会资本,为直接经济活动和外资流入创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加强市场的组织化,有重点地改造存量资本;全力支持创汇产业。今天看这种思路,很有远见。
多年后,刘鹤成了副总理。在刚刚休战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刘鹤作为特使,主持了和美国的多轮谈判,最终化解了贸易战。
转自《雪球》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