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章晋: 现在,让我们一起听真正的故事

1989-06-04 作者: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现在,让我们一起听真正的故事


--作者:黄章晋

除了阿城的小说,近年我未读过任何小说。因为我的媒体职业经验,让我越发形成一种强烈偏见,任何人的想象力都无法与上帝相比。能见识到各式各样的人,听到各种故事,对我来说,是十多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我第一次知道真实故事的魅力,是童年时父母一位老领导在我们家聊天,他遮遮掩掩聊到早年经历时,我一下觉得相比他的故事,当时广播剧《叶秋红》、《林海雪原》之类索然无味,原来,他因为历史问题在文革中被打倒,竟然是曾在金门战役被俘。

而当时与我们家交往特别密切的湖南老乡,后来自费出版了自传《换骨记》,我才知道这位笑眯眯而不肯多言的老先生,从镇反幸存到宁夏、新疆服刑的经历,远比我从父母那里零碎听到的要丰富得多。我以前只知道他是曾国荃的后人。

等我想起来要整理记录他们的故事时,他们都已去世。

再后来,我听到更多今天的故事,有些即使是发生在我的朋友当中的故事,在我看来,也远比小说更精彩。譬如,有位朋友曾被某央企分配到中东国家工作,遇到施工人员被当地部落扣留,他懂阿拉伯语,被派去谈判交涉,他与那些扣押者一同礼拜一同聊天,很快谈判和解。

另外一位朋友则是在挣到人生地一桶金时被绑架:他从一个熟人那里听到一个生意消息,竞标成功,那位熟人希望介入生意,但他担心那人会偷工减料破坏信誉,宁愿把利润大头奉上,于是他被绑架,睁开眼时,桌子上摆着一排刀斧。但他居然说服了绑匪,而那单生意,他把全部利润给了熟人,但他靠这个机会赢得了口碑和信誉。

还有一位朋友八十年代末挣到的第一桶金竟然是因为一通电话。当时钢材紧俏,他为了一笔钢锭和型材的交易,不管不顾地直接给某钢铁公司老总直接电话,他后来才从那个老总那里知道,这个交易如此顺利,是因为老总听到他电话中第一句「喂~您好」,就当即决定成交。

--当时中国有电话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电话中如何与陌生人如何交流。而他父母是高级教授,家里有电话。那位老总说,他是第一次听到陌生人在电话中的问候竟然会如此亲切自然,而且声音又如此年轻,好感顿生。

促使我想做一个真正关于故事的产品的,则是一位做餐饮的维吾尔族朋友。我曾对他做过很详细的采访记录,但发现整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知该发在什么地方,并且,媒体现有的文本,也无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种故事的魅力。

他在我眼中是一个真正的传奇。因为家里穷,他 13 岁就被父母托付给同乡去上海倒纺织品,他很快学会汉语,并发现全国粮票是门真正的生意:当时全国粮票在新疆是一块钱一公斤,上海才三四毛钱一公斤。

1979 年底到的上海, 81 年回到新疆。他生意最大时,同时雇了 40 个上海本地人为他收粮票。两年多时间,他挣来的钱分给家人后,自己还剩 3 万多。他后来的经历就更是一部无数精彩故事的合集。

我在做传统媒体的这些年,遇到过当年在冲突中被苏联俘虏的解放军幸存者的故事,遇到过在巴基斯坦经商期间,发现雇佣的司机居然参加过圣战的故事,遇到过解救流浪儿的志愿者故事,遇到过财富被一把火烧光推着板车上街东山再起的故事……

许多故事非常平凡,但在亲历者讲来,却格外动人。我相信,只有一种能让亲历者自己讲述的形式,才能有效传达这种故事的魅力,我早就厌倦了传统报道讲述故事时无处不在的编辑视角,可惜我一直无法找到更合适的形式。

直到遇到我的同事寇爱哲。

寇爱哲多年来一直在做广播节目,对语音节目极为痴迷,他一直在摸索寻找一种最能打动人的语音产品,有一天,他给我听了一个他尝试剪辑出来的语音故事,那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一位广东姑娘被网上认识的所谓男友骗去搞传销。

传销实在是太常见的新闻了,以至于如果看到文字报道,我根本没有兴趣打开看,但是,当我听到这个姑娘亲口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我的注意力立即被牢牢抓住,虽然录音效果不好,虽然她带着浓重的广东口音。但我立刻被带入她经历的场景,呼吸和心跳不由自主被她的声音控制。这就是语音和亲口讲述的魅力。

是的,让亲历者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是直接讲给我们听,讲述者的呼吸、情绪、情感都通过声音直接传递给我们--这都是以往媒体形式中无法做到的。

转自《大象公会》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