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的抑郁症 - iYouPort

2019-03-28 原文 #iYouPort 的其它文章

社交媒体时代的抑郁症

  • 人类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一系列基本需求驱动的,了解这些需求将可以打开21世纪新现实的窗口。这些需求推动了当今最诱人的和最难以捉摸的社交引擎的核心  —— 社交媒体,它们必然会导致我们丧失权力的后果。

人类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一系列基本需求驱动的,了解这些需求将可以打开21世纪新现实的窗口。这些需求推动了当今最诱人的和最难以捉摸的社交引擎的核心 — — 社交媒体,它们必然会导致我们丧失权力的后果。

人类天生就是社会生物。这意味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潜力最好是在一个群体中发展而不是孤立存在,因为大脑将孤立视为一种死亡形式,大脑渴望在一些支持性的关系中建立与他人的桥梁。这种固有的需求促使我们发明了鼓励联系的社会结构,社交媒体平台是最新的形式而已。

尽管能够同时与世界各地的人联系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但也必须处理其他固有的动机,并带来无法扭转的黑暗后果。社交媒体即使扩大了人际关系,也同样放大这些黑暗后果。

人类永远倾向于根据他人来衡量自己 — 评估我们与其他人相比的进步。这种趋势有助于使培育的观念永久化,作为克服或追赶自然优势的一种方式。不过,如果总是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就会产生一系列其他动机,如果管理不善,其结合可能会带来麻烦的后果。

1、人类固有的倾向是希望感受到自己优越于他人、或克服自卑感。

2、其次就是我们想要被人看到的愿望 — 我喜欢称之为“名人基因”。我们都希望得到认可。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比较了其他人对我们的好感度。这可能包括比如我们的想法或个性与圈子中的其他人相比如何被接受。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会下意识地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来保持这种需求的满足。

3、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4、我们想要被爱。

5、我们希望成为核心小组的一员,希望被突出出来,至少是不要被埋没。

在旧的连接方式中,每次我们的圈子里都只能有少量人。这种连接的速度很慢,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这也限制了上述动机对人的社会和心理经历的影响范围。但社交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朋友,无论是否有密切关系,我们都能立即与他们通过在线体验联系起来。毫无疑问,这改变了社交动力学。

虽然社交媒体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平等的平台,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被看到和被听到的地方,一个民主化的地方,但是,我们很快发现硬币通常有另一面。当它袭击我们时,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实。社交媒体的伪装好像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社交不足,但最终却放大了这种不足。这种误判的实现引发了一系列情绪上的挫败感。

社交媒体让我们可以访问我们希望与之互动的人,但他们通常不会与我们互动;它给了我们成名的希望,但大多数人会嘲笑那些拥有自己可能梦想不到的名利的人;它使我们在同一平台上与其他人平等,但同样提醒我们,我们面对他人的自卑感;它让我们感到被接受却又孤立和疏远。社交媒体是一个悖论。

其中一个悖论就是面具心理学 — 我们突然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进入我们所戴的面具的角色,或者突然扮演一个新的个性,因为我们戴着面具。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面具。这种危险是社交媒体上的观察者无法区分面具和现实。

因此,当我们与人们互动时,虽然再提醒自己小心不要相信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一切,但我们同样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知道他们可能会使用滤镜晒照片、可能会站在不知是谁的名车面前拍照、可能会吹嘘不知道是不是去过的旅游景点 ……但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并点赞那个帖子,只因为它有超过300条评论和1000个点赞。这也为一个现实中害羞的人赋予了一个一键式的力量,他现在可以在推特上叱诧风云。

尤其是,当人们在线互动时,它会唤起复杂的化学反应 — 荷尔蒙 — 情绪。当我们试图在社交媒体上与某些人互动并且他们似乎没有回应时,没人知道究竟是我们被冷落了,还是他们在嫉妒。

这源于感觉平等或优越或被接受的简单动机。但这需要付出代价,即将到来的痛苦和恐惧,感受着与点赞和分享的瞬间收益完全不同的极大落差。然后内心的斗争就会增长。空虚继续隐约可见。我们不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那个人。这种空虚使许多人感到沮丧,他们现在寻求帮助。

在即时图片和过滤器的时代里,省略了进入单一摄影时刻的过程,与图片互动的人越来越难以对其有一个明智的意见,以及如何使用它与自己的生活相关。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成功似乎让人感觉很容易,因为我们与照片中的人没有真实的生活互动,这与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不同。这迫使其他人对生活产生偏见,就如骨感美女时尚杂志造成的社会效应。结果是,大多数人现在认为,为成功而努力是一项不值得的事业。

这些因素会导致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的人容易感觉疲劳、压力和抑郁。可能需要一套新的技能来处理这一新现实的生物和心理影响。无论如何,我们选择继续留在社交媒体,有一件事是清楚的:社交媒体是一个放大器,它在这个时代放大了人们的抑郁。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