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席卷之后

2019-09-07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今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利奇马」,何以造成 56 人死亡、14 人失踪的惨重损失?

「利奇马」(Lekima),本是越南一种质软味甘的热带水果,但一场以它冠名的超强台风,8 月中旬自南向北为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 2019 年 8 月 14 日,「利奇马」共造成 1402.4 万人受灾,56 人死亡,14 人失踪,1.5 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 113.7 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 9.35 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515.3 亿元。

中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台风袭击,但如此凶猛的台风,并不多见。据财新记者梳理, 近十年来,仅有三次台风的死亡人数超过或暂与「利奇马」持平,分别是 2009 年的「莫拉克」台风造成中国台湾 628 人死亡,2010 年台风「凡亚比」造成 137 人死亡,2014 年台风「威马逊」造成 56 人死亡、20 人失踪。

事实上,今年的 9 号台风并不是第一个被命名为「利奇马」的台风,2013 年第 28 号超强台风同样叫「利奇马」。全球台风名称共 140 个,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中位于亚太地区的 14 个成员提供,按顺序轮流使用,其中包括人名、水果名、神话人物名等等。对造成特别严重灾害和人员、财产损失的台风,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名字从命名列表中删去,即「除名」,成为专有命名。

「利奇马」很可能因此被除名,但它留下的纪录却难以抹去:它是今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也是 1949 年以来登陆浙江台风中的第三强,仅次于 0608 号台风「桑美」和 5612 号台风;它是 2000 年以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第二多的台风,仅次于造成 631.4 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1323 号台风「菲特」;另外,「利奇马」在中国陆上强度维持在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滞留时间长达 44 个小时,其滞留时间为 1949 年以来第六长;其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 158.6,为 1961 年以来最大。

8 月 13 日早晨,「利奇马」减弱为热带低压,14 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14 日,中国气象局发文总结超强台风「利奇马」的「一生」:两次登陆我国,两次入海,最终在渤海缓缓结束。它登陆强度强、陆地滞留时间长、降雨强度大且极端性显著、大风影响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使华东及环渤海等地遭受严重风雨影响,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城乡积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滑坡等灾害。

这一超强台风带来的次生灾害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惨重的,正是它登陆的第一站——浙江沿海地区。

超强台风形成

「利奇马」的威力如此之大,并非没有被预见到。早在 8 月初,气象报告就显示,西太平洋上菲律宾以东和关岛附近洋面有两个热带云团活动形成台风胚胎。这便是后来的 9 号台风「利奇马」和 10 号台风「罗莎」。

8 月 4 日下午,西太平洋负责台风命名的日本气象厅正式宣布,位于菲律宾以东的台风胚胎加强成为今年第 9 号台风「利奇马」,日本气象厅预测,「利奇马」将会缓慢北上,可能在 8 月 9 日前后靠近中国东海海域,强度也可能逐渐加强。

从卫星云图上看,当时的「利奇马」并不强,它中心附近暴发出的强对流云团还没有完全覆盖底层环流中心。但由于它所处的海域纬度更低且海水更暖,水汽非常充沛,核心区附近大量对流暴发,此后逐渐发展为超强台风。在当时,中央气象台预测「利奇马」中心风力可达「台风」级。

台风的登陆强度是由中心最大风速决定的。按照中国台风等级划分标准,中心附近风力为 8–9 级的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为 10–11 级的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2–13 级 (32.7–41.4 米/秒) 的热带气旋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4–15 级 (41.5–50.9 米/秒) 的热带气旋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6 级或以上、风速大于 51.0 米/秒时为超强台风。

8 月 6 日,西太平洋上空形成了 8 号台风「范斯高」「利奇马」和「罗莎」三台风共舞的情形。而卫星微波扫描结果显示,「利奇马」中心的对流已经开始建立起一个环状台风眼结构,而台风眼的出现是台风发展成熟的标志,这预示着其强度已迅速升级。

「利奇马」变强的主因是其所在海域的暖湿气流为它提供了充沛的海洋能量,从菲律宾以东到它所经过的台湾以东洋面,全程都是暖水海域。福建省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杨林认为,今年 8 月前,受厄尔尼诺影响,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势,抑制了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对流云团的发展。到了 8 月,副热带高压北抬,海温高、切变小、初始扰动等因素都为台风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央气象台 8 月 6 日预测认为,当时的强热带风暴「利奇马」可能在 8 月 7 日加强成为台风级,并且可能在 8 月 9 日加强成为强台风级别,「不排除未来有加强成为超强台风的可能」。当日,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关于做好防御第 9 号台风「利奇马」准备工作的通知》。

但「利奇马」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8 月 7 日 17 时,它加强为强台风级,23 时加强为超强台风。8 月 9 日 6 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今年第 9 号台风「利奇马」(超强台风级) 的中心今天 (9 日) 早晨 5 点钟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方大约 365 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17 级 (60 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 920 百帕。预计「利奇马」将于 10 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苍南一带沿海登陆,最大可能在浙江台州到乐清一带沿海登陆 (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4–16 级,45–52 米/秒)。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也于当日发布《关于做好第 9 号超强台风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称,「今年第 9 号超强台风 (「利奇马」) 正直奔我省而来,预计将于 10 日凌晨到上午正面登陆我省,并带来大风和强降雨」。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当日 12 时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8 月 10 日 1 时 45 分前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6 级 (52 米/秒,超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 930 百帕。此后,「利奇马」一路北上,经过浙江、江苏两省及黄海海域,于 11 日 20 时 50 分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第二次登陆。

受「利奇马」和冷空气共同影响,8 月 8 日至 13 日,山东、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共有 46 个国家站的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极端阈值,其中 19 个国家站的最大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统计显示,「利奇马」的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 158.6,为 1961 年以来最大。

在解释「利奇马」为何会带来如此巨大的雨量时,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向纯怡认为,「利奇马」的季风输入非常强,有越赤道气流把赤道地区富含水汽的暖湿空气输送到台风内部,让它的「水」力大增。

「利奇马」所带来的短时大量降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城市内涝、房屋倒塌等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伤亡损失最惨重的,是它登陆的第一站——浙江。

8 月 13 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矿产处副处长吴明通告诉财新记者,现在温州全市在对台风过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三再」工作——再排查、再检测、再评估,「这次领导要求很高,基层工作压力很大。以前工程完工领导签字就完了,现在是每个避灾点排查到位之后谁签字谁要长期负责」。

「比以往台风大多了」

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的数据,截至 8 月 12 日 10 时,「利奇马」致浙江因灾死亡 38 人,失踪 10 人。其中,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山早村 23 人死亡、9 人失联,温州市乐清市 6 人死亡,杭州临安区岛石镇银坑村 7 人死亡,台州市临海市东滕镇王家山村 2 人死亡、1 人失联。但据财新记者了解,12 日 10 时之后,伤亡人数又有增长。

「利奇马」8 月 10 日 1 时 45 分前后在浙江台州市温岭市城南镇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6 级。浙江沿海风力普遍有 12–14 级,部分沿海岛屿达 15–17 级;浙江沿海 10 级以上大风持续近 36 小时,12 级以上大风持续 20 小时左右,大风天气超长时间待机;风速最大为浙江温岭石塘镇三蒜岛 61.4 米/秒 (17 级以上),实测风速为登陆浙江台风第二位 (第一位:68.0 米/秒,0608 号台风「桑美」)。

温岭是台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其西南方是温州下辖的县级市乐清和永嘉县;北边是地级市台州。台风登陆当晚,温州和台州居民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一位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居民告诉财新记者,在台风登陆前一天,台州已风雨大作。10 日凌晨 12 时、1 时左右,他躺在床上正要入睡,听到狂风更为猛烈地吹打窗户,甚至连屋内的床都开始轻微摇晃起来。另一位住在 14 楼的台州市民回忆说,当晚他感觉床和整栋楼都在晃,风声很大,「像是有怪兽吹着口哨在敲我们的窗户」。

在温岭,有居民用木棍和人墙彻夜抵住大门抗台。温州洞头区的一位市民 8 月 10 日凌晨 3 点 46 分发在微博上的图片显示,他家 5 楼卫生间的窗户被台风整个「吹走了」,「听到着地后玻璃的破碎声我也安心了,至少没有砸到人」。在浙江绍兴,当晚也有市民家的窗户玻璃被吹碎裂。

由于地处沿海,温州、台州经常刮台风,但前述金清镇市民告诉记者,这次台风比以往大多了,「以往都是 10 来级,这次 17 级风,大多了」。他还称,以往台州也停过电,但这次台风导致台州大面积停电两天,「不仅电没了,网都没了,手机都没有信号」。

据官方统计,截至 8 月 10 日上午 7 时,「利奇马」共造成了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安徽地区近 288 万用户停电。8 月 10 日,浙江 3 座机场航班均大面积取消,高铁动车停运。

「利奇马」巨大的破坏力不在于风,而在于其带来的强降雨引起的次生灾害。 据温州市气象局和市水文站数据,8 月 8 日 8 时–10 日 17 时,乐清市面雨量达 344.1 毫米,居全省第一;永嘉面雨量达 234.6 毫米,台州 282.3 毫米。浙江全省共有 23 个站累积雨量超过 500 毫米,459 个站超过 250 毫米,其中位于仙居县与临海市交界处的括苍山站,测出了 829.1 毫米的最大值。而乐清市福溪站点最大 6 小时降水量在 8 月 9 日 23 时–10 日 5 时,达 516 毫米,突破当地历史纪录 225.5 毫米,为超 200 年一遇的降水量。

「利奇马」是个自带强大水汽的台风,温州市气象台副台长吴贤笃介绍,它登陆后由于受北侧高压对台风的阻挡作用,在乐清、永嘉上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停留,穿过乐清就花了 2 个多小时,导致乐清、永嘉两地持续受到强降雨。

「全部淹了,全部沦陷了。」乐清市大荆镇一位居民告诉财新记者,10 号凌晨,大荆镇开始涨水,一直涨到天亮,最高涨到三米多,「一层房子三米多,有的都淹到二层了」,全镇车辆都被泡了。

多位大荆镇居民表示,台风登陆前的 9 号上午,曾收到上游福溪水库当日将预泄洪开闸放水的通知。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12 日 10 时,乐清市因灾死亡 6 人。一位大荆镇居民告诉记者,他从街边的商贩闲聊中得知,乐清一个自然村一家 5 口被洪水冲走;另有大荆镇居民表示,该镇肖包周村有一位老人因为地势低来不及逃生被洪水淹死。

乐清市北部的智仁乡西滩村两位乡民向财新记者介绍,该村一处房屋倒塌致使一家 3 口死亡,「祖孙三代,分别 80 多岁、40 多岁和十几岁。其中一个被房屋压死,两个漂走了,后来搜救找到了遗体。」据乡民介绍,该处房屋建在当地河岸边,位于拦水坝下方,有地势差,台风来之前这一家曾拒绝转移到安置点,「正好水冲过来,水把下面的地基冲空了」。

台州下辖的县级市临海也积水严重。当地居民称,由于老城区排水系统不好,加上天台县和仙居县没有及时与临海沟通就直接排水泄洪,导致上游的水全部汇集到临海。台州府城位于临海市区,是古台州府治所在地,有 1600 余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 日下午,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加上上游洪水激增,灵江水位达到历史最高。短时激增的洪水涌上河堤,漫过望江门大桥,逼近与灵江一路之隔的台州府城古城墙。重压之下,城门外水深超出闸门承受能力,导致门栓断裂,洪水突破兴善门,滚滚而来的洪水瞬时涌入府城内,最深时达到 2.5 米的严重内涝。

8 月 13 日上午,财新记者沿江滨中路前往台州府城,沿途灵江河水水位已经下降,但道路上仍然到处都是堆积的淤泥,众多环卫、市政及志愿者正在清理,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鱼腥味。台州府城古城墙上仍能看到洪水留下的水位线。兴善门外游客中心的展示招牌埋在泥土当中,三层小楼四周都有黄褐色的泥土痕迹,屋内电器损毁、旅游展示用的古城模型被冲毁。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洪水最高时漫进了二楼,离天花板只有几厘米。「水是从外面冲进城墙的。」她说。

台州府城内的清污工作也在继续,在兴善门瓮城往紫阳大街的一处城门堆了不少白色的沙袋,有清理人员将其装车后运走,紫阳街两边路面有免疫人员在进行喷洒、消杀,街道两边楼层有居民在晾晒衣物,商铺店主在清洗街道,擦拭门窗。

在紫阳街上经营成衣店的朱显成 (化名) 介绍,10 日下午一两点左右水就漫过了第三级阶梯直逼店内。另一家经营玉器的商铺店主告诉记者,洪水围城后没多久兴善门的门栓就绷断了,洪水随即倒灌入城。她提供的视频显示,12 点半洪水已经突破兴善门,城内水位达到了小腿高度,临街的店铺开始进水。她称,自己在此开店十几年,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朱显成说,见洪水突破城墙,他首先想的是把店里的服装转移到楼上,跑第一趟时水位才到脚踝,第二趟刚下来已经有膝盖高了。此后水位迅速升高,「不到一分钟水涨到了一米五六」,身高一米七出头的他不得不放弃店铺,自己游泳逃生。「200 多套衣服被冲走,一次就损失五六万。」他说,第二天回来时一楼店铺堆了 20 多公分淤泥,清理了一天才勉强能下脚。「临海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完全没想到这次会这么严重。」朱显成说。

到 13 日上午,临海市区街上洪水已退,路边车辆不少都满身泥沙,倒地的树木已被清理,街边商铺开始逐渐恢复营业。多位出租车司机称,临海街面上大部分车辆因洪水浸泡而受损。

水淹山早村

死亡人数最多的惨剧,发生在台风登陆后的三小时后,一个暴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的山村。 据官方通报,8 月 10 日凌晨 5 时左右,温州市永嘉县山早村一山体因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滑坡后堵塞了河流。在 10 分钟内,山洪最高水位涨到 10 米,该村约 120 人被洪水围困。因溪水上涨太快,部分村民来不及撤离到安全位置,堰塞湖又突发决堤,造成人员伤亡和失联。

山早村是岩坦镇景泉村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已有上百年历史,常住人口 120 余人。卫星地图显示,该村位于一个狭长的 V 形河谷中,村庄沿溪而建。谷中溪流属于楠溪江的上游,途经山早村的河段与村同名,是为山早溪。山早溪在村庄上游由两条小溪汇流而成,整体呈西北至东南流向,但在即将出村时变为西南至东北流向,拐弯处左岸聚集了大量民居。徐飞飞家就在拐弯处,这里是本次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徐飞飞接到母亲报信时, 洪水已经漫过了她家的三层楼房 。8 月 10 日当晚,她母亲恰好去隔壁村走访亲戚而逃过一劫,家里只有早年间出过车祸导致「脑子不大好」的父亲徐文成一人。一名本村的亲戚在清晨 5 点多逃到自家楼顶时看到消失在山洪中的徐家,这才拨通了求援电话。

早上 6 点多,徐飞飞收到了亲戚发来的现场照片,水已经退了一些,隐约还淹着一楼。「我那时还想,我爸要是聪明点说不定已经跑掉了。」她告诉财新记者,10 日上午 11 点,她回到家时看到的却是从下游抬过的一具具尸体,自己家三层楼房披满淤泥,窗户全部破损,半个卷帘门耷拉着,屋里的家具、电器不知所踪,一楼父亲的卧室里堆了四五十公分厚的泥沙。

官方通报称,8 月 10 日 5 时 30 分左右,被困人员向岩坦镇请求救援,岩坦镇向县防指报告山早自然村发生满水情况。县防指立即组织救援力量赶往现场救援,但由于道路中断、光缆中断、高速封道,导致 6 时 30 分至 8 时期间,岩坦镇处于通讯失联状态。救援力量于上午 8 时左右才得以进驻现场开展救援善后各项工作,共计 300 余人全力开展搜救。

8 月 12 日上午,财新记者在现场看到,山早村房屋几乎全都有被水浸过的痕迹,窗户几乎全部破损,汽车被掀翻,一些木质结构的房屋整栋倒塌,一栋混砖结构的房屋失去了半边墙体,大大小小的石块满地堆积。现存山洪水位线最高的来自徐飞飞家对面一栋约 15 米高四层楼房。该户居民毛理芹说,当晚她和两名家人逃到楼顶时水位仍在涨,最终跳向屋后的山坡,爬到高处才得以逃生。

水是在极短时间内涨起来的。毛理芹回忆说,当天凌晨 4 点刚过,丈夫起来到一楼上厕所,约十分钟后她听到楼下「哐当」一声,丈夫被压在了门下。那时她从二楼往下看,水位刚过河堤,等她转身准备下楼时却发现水已经渗了进来,房间门内外都打不开了,她对门的儿子也是同样状况。这时,丈夫刚好逃出来,又跑到四楼拿铁锤砸门将毛理芹母子二人救出。「等砸完门,水已经快漫到头了,我们只能往楼上跑。」毛理芹称,从开始涨水到漫过四楼整个过程不到 10 分钟。

受灾最严重的民居还不是此处。沿山早溪拐弯处再往下百余米,即村口的位置是本次灾害最初的事故点——诸永高速高架桥。财新记者在现场看到,高架桥跨山早溪河谷而过,而塌方的地点刚好位于河谷左岸高架桥承重柱所在的山坡,大半个山头都凹陷了下去。

一名在现场的当地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山体滑坡的泥土在高架桥下堵住山早溪河道,与两侧的河谷形成了短暂的封闭区域。其间上方来水不断增加,导致整体水位陡然上升,水淹上方的山早村。水位不断上升,最终导致高架桥下堵塞的滑坡体决堤,随后山洪很快退去。

财新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山早村因灾死亡的 20 多人中,绝大多数是因水位上涨太快来不及逃走而被冲走或淹死的。

而在高架桥下游五六十米处曾有 一栋三层楼房,目前已全无踪影,黄褐色的泥潭中隐约能看到曾经的地基 。该户居民徐成忠称,他们家可能是滑坡体决堤后直接冲击的第一户人家,家里五名亲属全部遇难,等他赶回来时「房子已经不在了」。但人们并不清楚,这栋房子是被山体滑坡的泥石流冲垮,还是被后来决堤的洪水所冲走。

8 月 12 日中午 12 时许,65 岁的山早村村民徐文成终于被搜救人员发现。一床分辨不出颜色的被子将他裹住,埋在厚厚的污泥之下。他没有离开太远,就在自己的卧室里静静地躺了两天半。据官方通报,截至 13 日 15 时 30 分,该村死亡人数已达到 29 人,3 人失联。

「预料不到的自然灾害」

不仅当地村民,就连官方也对这次山早村山体滑坡深感意外。8 月 12 日下午,在山早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永嘉县副县长周俊武称,这是一起「预料不到的自然灾害」。「预料不到」指的是灾害发生前,当地在此处采取的预防措施与事后的后果并不对等。 对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官方起初称是堰塞湖决堤,后改称台风登陆带来的特大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山洪暴发。

据此前官方通报,8 月 9 日晚 9 点之前根据相关安排,山早村仅转移了 8 人。 财新记者注意到,8 月 9 日 12 时,温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启动防台风 1 级应急响应后,曾要求各地要组织力量对各类危险区域进行再排查,特别是对海塘外、非标准海塘内、小流域山洪灾害易发区、病险水库山塘下游、地质灾害隐患点、各类危房工棚、迎风房屋、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不能确保安全的,要在 9 日下午 5 时前完成人员转移工作。

永嘉县外宣办副主任池张成解释称,台风来临前,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地的人员已全部转移,而山早村也不是当地的地质灾害点。 「平时这条溪流较宽,之前下雨排水没有出现过问题。」他说。走访中多名村民亦称,1949 年以来山早村从未遭遇过这么大的山洪。另一名永嘉县委宣传部人士称,对非地质灾害点的低洼地区,是按 50 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转移的。山早村村支书徐文海则表示,当时先移选的是「那些住在河边、近的地方的危房,看起来有点危险的」。

财新记者查询《永嘉县地质灾害防护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发现,岩坦镇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主要集中在山早溪的下游地段,离山早村距离较远。「不稳定斜坡」与「重点巡查区」中有一处位于山早村辖内,但并非此次滑坡事发点。

据永嘉新闻网报道,2019 年 6 月 28 日,永嘉县委副书记、县长林万乐曾至岩坦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回头看」督察,其中包括岩坦镇大学村双合岩双合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大学村、双合岩均位于山早村下游地段。

不过,山早村多位村民称,除难以预料的天灾因素外,他们认为造成重大伤亡或多或少存在人为因素。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指称,高架桥底下发生山体滑坡或与架设高架桥时埋设的排水渠有关,这条排水渠的出口即在本次塌方的山体边上,他认为长期排水或将影响当地的土质。公开信息显示,诸永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于 2010 年 1 月 7 日,迄今为止已通车运营了九年多。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教授项伟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修建高架桥和山体滑坡关系不大,一般建设高架桥都会提前勘测规划。从现场图片来看,这次山体滑坡后,高架桥的桥基看起来也依旧非常稳固。他认为是短时间内突降特大暴雨,加上村庄建设在狭窄的山谷里,过于靠近溪流,导致短时间内洪水涨得过快。

永嘉县委宣传部一名人士回应称,永嘉的大部分村庄都是近水而建的。「我们处于山地,建在山上山体滑坡容易有危险,建得矮遇到洪水又有危险,但我们这里没有平原,有平原也是稻田,或者是原来储备发展农业的。这个事情对于我们很痛心,但是这个其实就是一个自然灾害。」

也有村民指称,流经村庄的山早溪多段河道有变窄的情况,左岸公路向河道内拓了两米左右。他们认为,这些因素或对本次灾害有一定影响。

永嘉县政府官网信息显示,2016 年至 2017 年的工作计划均提到了正在推进建设的岩坦镇山早溪上游段河道治理工程。 山早村支书徐文海对山早村上游在施工也予以确认,他称上游的部分河道往内压缩了一两米。

财新记者走访发现,山早溪流经山早村的河段约 30 米宽,河堤高约 3 米,其在村庄内河道弯曲,上游多个河段中大大小小的砂石占了近三分之一乃至半条河道。对此,项伟称,因为上游水流量小,流速缓,下游流量大,流速快。 从经验判断,灾害多容易发生在下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也多在下游。 河道曲折会影响洪水下泄,大块石头也会影响。高架桥下施工的砂石,因方量有限,影响较小。

在 8 月 12 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新记者问及本次灾害是否与诸永高速高架桥建设以及山早溪河道施工有相应关系,但主持发布会的副县长周俊武被工作人员临时通知「有紧急事项」,而后离开了会场。事后永嘉县委宣传部人士回应称,具体是否有关需要相应专家进行评估,但他们认为高速建成已经快十年了,如果有影响的话是在建成的三年以内影响最大。「随着时间越来越久,植被的增长对山体的加固是越来越强的。」

14 日,永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财新记者,该局对山早村的救援工作已经停止,现在在灾后重建,该村受灾原因目前定性为「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有关高架桥建设与山体滑坡的关系,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是专业单位,不是很清楚」。

No More.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