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纯朴的对话

2019-09-17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不安定的,被动地卷入各种进程,貌似有可选择,其实身不由己

San Francisco El Alto. 1992. The bloddied hand of a man who scarificed a chicken to the gods during the Grand Ceremony at Nueve Sillas Gorge near San Francisco El Alto.

Photograph by Thomas Hoepker

甲:这次旅行中的故事,我已经向你讲了一些。还有两件事,分别发生在两个山村,是我感触很深的。

乙:愿闻其详。

甲:有一天,我们从公路上望见对面山坡上有个小村庄,石头砌的房屋,高大的老树,远远看去也赏心悦目。有条修得很平整的岔路通向那里,我们便过去浏览。消磨了愉快的一个小时,待离开时,司机不小心压死了一只小鸡。我们准备赔偿,但那鸡的主人,说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价钱——在我看来,足够买两只成年的凤凰了。刚刚争执几句,我们已经处于半个村庄的围攻中了,许多人扛着锄把赶来,女人们激动地叫嚷,几个半大孩子举着石块做出砸车的姿态,村官一边假意相劝,一边说着各种威胁言语。我印象尤深的,是一位半小时前还笑容满面的年轻母亲,这会儿抱着孩子,冷冷地看着我们,仿佛我们倒是一群强盗。最后我们只好向这个不可理喻的村庄认输。你说,还有比这更野蛮的事吗?

乙:这确实不大好。

甲:这是顶败坏心情的。不过两天后,我们又有截然相反的发现。路上贪看景色,到了月出东山,离计划中的宿处还远得很,而这段路坎坷难行,在白天尚可小心通过,夜里行车,就有点危险了。正慌张时,看见了温暖的灯光,便赶过去,来到另一个小山村。我们的用意,是想向村民讨些热水,或请他们帮我们加热一些食物,因为我们中间的一个人胃痛,不能再吃凉的东西了。至于过夜,我们是可以在车里凑合一下的。结果是,我们被请到屋里,面前有热腾腾的食物,酒,热情的主人;我们愉快地交谈,欢笑,晚上便睡在温暖的床榻上。次日早上离开时,双方都有些不舍呢。你说,还有比这更纯朴的地方吗?

乙:你们的运气真好。但为什么要形容其为纯朴呢?

甲:这里我说的「纯朴」,指的不是个人的某种心灵状态——纯朴当然是一种心灵状态,但那不是我今天的感想所在——我说的是一种风俗。在这样的风俗中,人们彼此的善意还未被欺诈和背叛扫荡无遗,互相的信任还未被复杂的政治或法律制度割裂、粉碎,利益的计算自然也有,但不至于统治一切,而纷繁混乱的经验还没有使简单的心灵完全迷惑。

乙:这是赞美,还是牢骚?

甲:非得作这种区别吗?

乙:我要赞叹你的用心,不过又有些疑问。你的故事,让我想起两句唐诗:「缘冈入涧投田家,主人舂米为夜食。」这确是每个旅人的梦想。行者背井离乡,置自己于陌生的处境,还有比热情的招待,更温暖人心的吗?

甲:是啊。

乙:但我们怎么知道,主人的招待,是出于纯朴的好客心呢?他也许希望一些信息的交换,他也许干脆就是个傻瓜,或者,他也许习惯于惧怕来自外界的权力。我们何以知道,他脸上的笑容是真诚的呢?比如写下那两句诗的张籍,是个身份高高在上的人,还带着童仆呢,「主人舂米为夜食」,何以一定是纯朴行为呢?

甲:在我说的事情中,你设想的这些因素并不存在。

乙:这个我相信。 我不明白的是,热情的招待,为什么在你心中激起的是赞美与感谢之情,而不是惭愧和不安?比如说,你在城市里,大概每天都会见到处境窘迫的外乡人,特别是农民,有几次你把他们请到自己的家中呢?你碰到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行李沉重,一手牵着个孩子,向你问路,有几回,你主动询问他们是否用过午饭呢?

甲:我特别不喜欢这种反唇相讥的说话。就算我是个十恶不赦的人,我的意见也不因此减色。

乙:是的; 我只是想指出你的观念中某种自相矛盾之处。你赞美的是一种你——以及你的朋友们——自己绝不想去尝试的生活方式,你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所有好处,却希望别人保留一定程度的原始,供你们观赏,在恰当的时候激发你们的高尚感叹。「言投爵里刺,来泛野人船」,有点高高在上吧。

甲:这个批评有点过分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难道是该责备的吗?还有,谁说现代生活方式就一定要付出某些不良代价呢,从别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那里,获得改进的启迪,难道不是积极的态度?

乙:如果仅仅是知行的矛盾,我就不会提起了。 我怀疑的是所谓纯朴的风俗,会不会只是我们对事物的片面观察所生的概念。比如说,只看见某种生活的安康,没看见它的苦难,只看见人们安于现状,没看见他们并没有充分的机会来选择生活方式。

甲:我想起来了,你是不相信有黄金时代的。

乙: 我请你回忆我们一起访问过的某个地方。第一次去时所见到的,美丽,安宁,像田园诗里描述的一样;十年后再去时,混乱,人心隔阂,房子拆了建,建了拆,我们便感叹那里被我们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污染了——然而同时,他们的生活,在物质方面,确是改善了。这是他们的选择。据我所知,人们在有机会时,都是这样选择的,要电冰箱,不要所谓的纯朴。

甲: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简单就好了。

乙:是啊,比如说,你是否想到,你的两个故事,其实可以是一个故事,你们进入的两个村庄,可能是同一个村庄。

甲:我有点糊涂了。

乙:我的意思是说,你们遇到的好客的村庄,与心怀敌意、排外的村庄,可以是同一个村庄,也就是说,一个村庄的人,在遇到某一些事情时,可以是乐于助人的、「纯朴」的、高尚的;在遇到另一些事情时,又会是不可理喻、气势汹汹、野蛮而毫无道德感的。

甲:你接着说。

乙:纯朴有两种:一种可称为开明的纯朴,另一种不妨叫做封闭的纯朴。后一种的最根本原因,是经验的稀少,前一种相反,只有拥有丰富的经验,然后有所超越,以简驭繁,才有望达到。这里说的是个人的心灵状态,至于风俗的纯朴,前一种据说在有的地方有部分的实现,不过我行履有限,还没有亲眼见到过,后一种倒是见过不少,听说过的则更多了。

因为缺少对外部事物的经验而保留的纯朴,是脆弱的,特别是在新旧世界遭遇的时候。在历史上,来自新世界或拥有更复杂丰富的政治和商业活动的世界的旅人,写过无数的记录,一半是赞美古老风俗的纯净,口吻多如怀念过去的好日子,另一半是气忿忿地谴责当地人的野蛮,这其中固然有成见造成的偏狭,理解力的失败,或有为扩张制造舆论的心思,但也不能否认,他们叙述的一些事情是真实的。在我们赞美其为纯朴的风俗中,明显地有更多地依赖暴力、更少运用理智的情况,至于几乎没有「人类」的概念,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等,倒在其次了。

甲:你说的貌似成理,却缺少分析。何况,我知道 许多智力超群的人,都曾赞美简单的生活方式 。在我国从老子以降,例子多得不可胜举,欧洲的情况我不太清楚,或许可以追溯到色诺芬,对文明的腐坏,也是心存戒惕。你也喜爱的蒙田,便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论这个话题。他说, 我们把不合自己习惯的东西称为野蛮,除去这个,在那荒野中的部落里,没有什么是不开化的或野蛮的;我们败坏了自己的品质,这才是真正的野蛮,而大自然母亲的创造总要胜过人工,野果一样的「野蛮」,其品质的美好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极少受到人类思想的熏染,仍然接受十分原始的纯朴,自然法则仍然对他们起着作用,他们如此纯洁,我们却未能更早地了解他们,我们在这些部落上体察的事实,胜过一切臆想美好人生的虚言浮语,超过了哲学的想象与追求。」这就是蒙田说的。

乙:那我也可以引用狄更斯,你也喜欢的作家。 狄更斯说,如果我们能从「高尚的蛮人」学到什么,那就是要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所谓「高尚的蛮人」,其美德是人们杜撰的,其福乐是我们的幻觉,其高尚更是胡说八道——我当然也不很赞同狄更斯的激烈,只是借此来说, 引用别人的话,意义当在借用其出色的表达,而不是借用其权威 。蒙田对部落状况的形容,出于自己的想象;他借此表达的理想,接近于当代人说的原始主义,从古至今是强大的思潮,但我并不赞同。 文明社会的腐化是有目共睹的现象,文明社会同时发生的欣欣向荣也是有目共睹的现象,是相信在我们的内部蕴有自我更新的意志和能力,还是把希望寄托于其他地方,比如更原始一些的组织形态或某种古老记忆,大概是分歧所在。一个哀叹自己对事物的麻痹、被欲望折磨着的中年人,或许会说「还是当孩子那时好啊」,但除非他不想长大,有办法不长大,他迟早还会来到这个时刻,如果他是有勇气的人,他会想办法解决眼下的问题,而不是做些彼得潘的梦。

那些你愿意用纯朴来形容的小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同更大规模的社会一样。他们迟早也要面临我们在这里天天面临的问题,区别只在于,他们更加缺少准备。我们经历过的一些痛苦,他们或还没有经历,这并不使他们更加幸福,而只是更加脆弱;我们曾经陷入的泥沼,他们也将陷入,多半会陷得更深,就像我们一开始那样。你心目中的纯朴社会,被不那么纯朴的、广大而先进的外部世界包围着,如果要对抗,他们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而所谓纯朴这样的概念,在我看来,只会鼓励他们自高自大,发酵对外部世界的敌意,所以,与其赞美他们的古意盎然,不如大大方方地说,来吧,和我们一起堕落吧。

甲:真是美妙的呼唤。不过你的话暗含着这样的主张, 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之间作出先进与后进之别,而在我看来,这只是自命先进一方自己的粗暴看法。你们重视的礼乐,在别人耳中,未必有那么动听。说到底,不同的人或社会重视的事物不同,这是千真万确的。

乙: 作为价值观,也许是粗暴的;作为历史观,未必是粗暴的。

甲:咱们的讨论使用的概念太多了。回到这次旅行,我曾见到一位老太太,撑着拐杖,坐在房前的台阶上。同行的人中有一位晕车,在路边呕吐,老太太笑眯眯地瞧着,那样子,好像一生中瞧过很多呕吐的人。对比之下,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不安定的,而且被动地卷入各种进程,貌似有可选择,其实身不由己。如果不谈社会,只谈个体的话,你也许会同意,当代的生活方式对个人的威胁太大了。要是没有他山之石,比如古典著作,比如异态的生活方式,某些特殊的个人,我们几乎没有力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呢。如果四周没有简单的心灵,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贪婪呢。

乙: 谢天谢地,人类是贪婪的,不然,我们还都在纯朴中无所事事呢。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性本爱丘山?
  • 焦躁
  • 闪亮生长
  • 我之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