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踩刹车

2019-09-18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信用卡业务告别高增长,是部分银行主动调整和监管收紧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下半场,如何经营好存量客户,解决「共债」风险,是各家银行正在思考的问题

从房贷客户经理转岗而来,「85 后」赵琳 (化名) 目前是一家大行上海分行的信用卡客户经理,日常工作围绕着这家银行的「税费卡」(专门用于房地产交易税费支付的分期信用卡) 而展开。

作为最主要的获客渠道,赵琳的日常工作地点是在上海闵行区一家有合作的链家门店。「一般周末都会去,月末是最忙的时候,因为链家月末要冲量,那是签约最活跃的时候。」她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时这样说道。

但最近赵琳感觉到「税费卡」业务的受重视程度在下降,考核也不再像以前那么严格。「只要一个礼拜在那里做了五天,然后有一定的 (办卡) 量就可以,具体也没说要求一定办多少张。」赵琳说道。此外,从 6 月开始,该行「税费卡」的审核也变得更为严格,新增了要求提供房屋贷款审批通过的证明,以前并不需要。

「我们基本上已经不考核信用卡这块了,我现在主要重点是做零售理财、提供金融服务。」一家股份行上海分行的零售客户经理王强 (化名) 告诉财新记者。

赵琳和王强的感受,某种程度上是目前整个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的缩影。受信用卡渗透率提升、不良风险抬头以及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2019 年上半年,银行业信用卡业务的多项规模指标增速,均进入个位数时代。

央行近日公布的《2019 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上半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 7.11 亿张,环比增长仅有 3.04%;包括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内的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 7.23 万亿元,相较年初的 6.85 万亿元增长了 5.55%;而 2018 年,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的全年增速达到 23.33%。

作为信用卡业务的主力军,各家上市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半年报数据,也反映了这一变化。

据财新记者统计 12 家信用卡业务规模靠前的银行数据 (包括工行、建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交行、农行、中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2019 年上半年信用卡贷款规模的平均增速是 7.02%;而 2018 年下半年和上半年,这一数据分别是 13.06%、11.98%。

2019 年上半年,这 12 家银行中,建行、工行、平安银行、中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速都在 10% 以内;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增速虽然分别为 13.04% 和 12.8%,但较去年 20% 以上的增速也明显放缓;而交行上半年的信用卡贷款增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比年初下降了约 9.99%。12 家银行中,只有招行和农行的增速在 10% 以上,且逆势有所加快。

「因为现在已经达到了 7000 万张在册发卡量这样一个规模,再去盲目地追求规模扩张已经不太合适,我们之后会更加关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质量。」交行相关部门人士在回答财新记者问询时这样表示。

招行信用卡中心近期也称,信用卡行业已进入下半场,特征之一是信用卡正在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增长规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信用卡业务告别高增长,是部分银行主动调整和监管收紧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半年来监管层「点踩刹车」的动作频繁。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对财新记者表示,2019 年以来,对信用卡业务的监管明显趋严,要求信用卡回归消费本质,5 月还发文要求银行严格执行总授信额度「刚性扣减」等原则。

据财新记者了解,2019 年 7 月,银保监会股份制银行部召集各股份行零售条线的副行长开会,主要是因担忧潜在的「共债」风险,提示信用卡风险,要求各家银行控制发卡规模、科学甄别借卡人群、合理设置授信额度。「不是不让发卡,是要求风险较高的银行控制增速。」知情人士称,目前监管层主要担心前些年居民通过 P2P、现金贷、民间借贷等渠道拆东墙补西墙、多头借债,会与信用卡形成「共债」风险。

监管层态度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前几年信用卡业务快速膨胀之后的风险暴露;更重要的是, 信用卡已经成为住房按揭贷款之外,导致居民杠杆率和家庭债务水平持续快速上升的重要推手 ,已不能再听之任之。

告别高增长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

数据显示,过去近十年,信用卡贷款余额从 2009 年末的不到 0.25 万亿元,快速增至 2018 年 6 月末的 6.26 万亿元,年均同比增速 50%。而央行的数据显示,包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内的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在 2018 年、2017 年、2016 年三年分别增长了 23.33%、36.95%、23.63%;但 2019 年上半年,这一增速降至 5.55%。

「增速放慢的第一个原因是同业普遍面临的,就是获客难了,跟互联网公司一样,便宜的流量没了,人口红利没了,该覆盖的客群基本都已经覆盖到。」一家长三角地区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开发人士这样说道。

按照央行公布的《2019 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上半年末,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 0.51 张。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处于什么水平?海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姜超在 7 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与信用卡体系较发达的市场相比,中国当前的信用卡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在 2017 年底时,美国的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已达 3.21 张,韩国也有 1.93 张,日本这一数据在 2016 年已经达到 2.14 张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信用卡渗透率存在被低估的情况。「虽然数据上人均持卡数比美国等少很多,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又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不是信用卡的典型用户,如果把农业人口从分母里拿走,再把分子上非持牌机构的类信用卡产品如花呗、白条、微粒贷等加上,然后去和美国的渗透率比,其实已经没什么空间了。」一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业务负责人表示。

部分城市的人均持卡量此前已达到较高水平。按照央行之前公布的数据,北京地区 2016 年末的信用卡人均拥有量已达到 1.35 张。

前述信用卡业务产品开发人士则提到, 业内目前有一种观点是,信用卡现在的发展规模,跟国家整个的消费能力发展并不匹配,存在超前发展的情况

据财新此前报道, 在 2018 年包括信用卡在内的消费信贷高速增长时期,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曾呈现背离之势。2018 年上半年末,消费贷款的同比增速达到 21%,但同期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则回落至 9.4%,重返 15 年前的个位数增长。这表明,包括信用卡在内的很多消费贷款,并未真正用于消费,而是流向炒房、炒股甚至炒币

部分银行意识到了风险,开始主动收缩。一家四大行的信用卡业务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当前对分行的考核已经不再一定要求规模增长,甚至对发卡量有所控制。此前,银行对各分行不仅有发卡量考核,还考核大额信用卡发卡占比。「审批得更严格,过去基本上递材料初审过了就可以了,现在就不会很痛快了,有的股份行的审核通过率从 30% 降到了 15%。」

交行投资者关系部相关人士在解释上半年的信用卡贷款规模缩减原因时也提到, 在看到信用卡业务的整体风险有所上升后,交通银行一方面在准入标准方面更加严格,特别是提高了网络渠道、高风险区域的准入标准;另一方面是主动清退部分高风险的客户群,减少风险敞口

此外,据财新记者了解, 兴业银行内部也是从年初开始要求压降信用卡发卡量,要求收缩三分之一的规模,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风险抬头

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资产的风险已经开始暴露。

多家银行的半年报数据佐证了风险抬头。据财新记者统计, 半年报披露信用卡不良率数据的银行有 12 家,其中 7 家的不良率上升;上升幅度前三的银行是交行、郑州银行、浦发银行

其中,交行财报显示,上半年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从去年底的 1.52% 升至 2.49%,上升了 0.97 个百分点。按此计算,不良余额则从 76 亿元上升至 113 亿元。

截至 2019 年 6 月末,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小幅增长 63 亿元至 4396 亿元,但不良率则继续较快上升,从上年末的 1.81% 上升到了 2.38%,不良贷款余额则从上年末的 78.32 亿元上升到了 104.64 亿元。

中行信用卡业务的减值贷款率则从 2016 年开始一直在较高水平,2016 年末曾一度达到 3.45%。尽管过去几个季度连续下降,但截至 2019 年上半年,这一业务的减值率也仍有 2.24%。

一位不良资产行业的资深人士也感受到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上升。他表示,2019 年上半年接受银行委托的第三方电话催收公司的业务明显增多,催收成功后的分成比例也随之水涨船高。

8 月 23 日的浦发银行半年报业绩会上, 浦发银行零售总监刘显峰回应财新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信用卡不良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外部环境影响导致居民持卡人的收入下降,以及居民杠杆率上升的背景下,「共债」风险有所上升 ;同时,信用卡业务的特点就是高收益高风险,在过去业务较快发展后,有一定滞后性的风险开始暴露;此外,浦发银行调整业务增长策略,不良率分母项的规模增速变慢,也是原因之一。

中信银行在中报中亦坦陈,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一方面是 2018 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 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风险有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

「信用卡的不良贷款来源有几种情况:一是对公贷款或个贷可能出现违约,信用卡也连带违约;二是持卡人收入确实出现问题,信用卡申请的金额又太大,现在没有还款能力,就会出现违约;三是多张信用卡套来套去,最后套不上了。」前述不良资产行业的资深人士分析,由于信用卡对客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完全恶意的违约还属于少数情况。

除了行业面临的共性挑战,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位业务人士认为,浦发银行信用卡的风险暴露,与规模扩张时期客户群体下沉的经营策略也有关系。他介绍,在 2016 年、2017 年的规模扩张期,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网络渠道,曾是他们新增获客最主要的渠道来源

尽管部分风险开始暴露,但多数受访人士认为,由于门槛相对较高,且已经及时「点刹」,信用卡业务的整体风险并不严重。相较于有一定资质审核的信用卡业务,各类 P2P、非持牌互金平台的消费贷、现金贷,则被认为是不良风险爆发的重灾区。「信用卡持卡用户的资产质量肯定是有变差,但是比那些没有卡的变差的程度轻微多了。」一家信用卡代偿机构的负责人说道。

但是,风险情况并不透明的各类 P2P、消费贷、现金贷等非持牌平台的风险,有可能向信用卡等持牌机构的业务蔓延。「最大的问题是非持牌机构的边界不清,问题可能会传染。」前述股份行信用卡业务负责人说道。

「共债」风险的传导已有所显现。前述交通银行相关部门人士表示,交行上半年信用卡不良率的上升,是因为在关注到外部因素影响之后,交行采取主动的风险调整措施,导致有部分客户的风险提前暴露;而外部因素,主要就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染。

监管趋严

在信用卡业务风险暴露抬头之际,除了部分银行开始控制信用卡业务增速,监管「尺度」亦在收紧。

据财新记者了解,今年 7 月,银保监会股份制银行部召集各股份行零售条线副行长开会,主要是提示信用卡风险——个别银行信用卡增速过快,风险开始暴露,虽整体不良率尚未「爆发」,但不良率在持续增长。另有招行人士透露,从今年 6 月开始,地方银保监局针对信用卡业务开展了入场检查,「最近刚走」。

信用卡业务违规,成为近期监管处罚的重点。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 年 6 月底以来,上海、深圳、宁波、云南等各地银保监局,对银行信用卡、消费贷等个人零售贷款业务已至少开出 13 张罚单,最主要的案由是「未遵守总授信额度管理制度」。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资深人士表示,2019 年上半年对于信用卡业务要求从严执行信用额度「刚性扣减」的规定,对业务增长有所影响。

实际上,「刚性扣减」是原银监会的文件要求,即银行设定申请人所有信用卡账户的整体授信额度,授信上限要扣除申请人在其他银行已经被授予的额度,该额度可以通过央行征信平台统一查询。

北京银保监局于 8 月末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下称《意见》) 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统一授信管理,对客户名下的多个信用卡账户授信额度、分期付款授信额度、现金提取授信额度等合并管理,不得突破设定总授信额度上限,并将客户名下他行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本行授信额度合并管理。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相关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统一授信管理主要针对授信不审慎的问题,例如个别银行将信用卡分期额度和信用卡循环额度分开管理,未进行统一授信管理,实际上突破了整体授信额度,削弱了额度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

在加强授信额度管理方面,《意见》称,辖内银行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客户授信额度进行检查,同时合理设定临时额度的调升频率、有效期和时间间隔,单次临时调升额度不得超过一个账单周期。对此,北京银保监局人士表示,该要求主要防范单次调升临时额度时间过长、连续多次调升临时额度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部分大行 (例如中国银行)、股份行 (例如兴业银行) 调整了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预借现金业务透支金额全额计入当期账单的最低还款额,不再享有最低还款额待遇。

对此,前述大行人士表示,这同样是落实监管要求,主要是控制信用卡资金流向,防止客户套取大额现金,违规用于投资或买房。「一些客户将名下各家银行信用卡提现金额汇集起来,一个月只还一点点钱勉强维持,大部分钱用于炒股或做其他用途了。」他表示,现在的规定就是这期提现借的钱,下期就得全额还了,不能拖着。

在信用卡分期业务风险资产分类标准方面,《意见》称,不得对单个交易拆分风险资产分类,出现逾期时,应以最长逾期天数确认该笔交易的风险资产分类结果。「拆分风险资产分类,是部分银行将信用卡分期业务按照每期还款金额进行风险资产分类,出现单个交易不同期数的还款金额分别处于不同的风险分类。」北京银保监局人士表示,以最长逾期天数确认该交易的风险资产分类结果,有助于风险充分暴露,从而提高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动性。此外,《意见》还强调,辖内商业银行不得对已办理分期的透支余额再次办理分期,主要是为防止延缓信用风险暴露。

除了银行端,近期个人客户端也出现一些违规操作,例如有所谓的「维权人士」在微信群、QQ 群进行虚假宣传,谎称其具有「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资格,可代理消费者处置银行信用卡债务。

近期,广东银保监局对此发出风险提示,指出这不仅干预了消费者还款计划,而且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形式有:一是收取高额佣金,代理人往往收取消费者未还款金额 10%–20% 的佣金;二是增加了还款费用,上述操作一般以拖延偿还信用卡欠款的方式进行,从而导致消费者需承担逾期滞纳金及罚款;三是个人征信会留有不良记录,形成信用污点,对消费者后续申请银行贷款、买房、买车、就业等造成负面影响。

广东银保监局提示个人消费者:一是不应轻易向陌生人泄露个人资料,防止被非法使用;二是正确用卡理性消费,以免产生还款纠纷;三是如对银行卡账务有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沟通;四是发生纠纷要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存量时代如何应对?

进入存量时代,如何更加有效地经营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各家银行正在思考的问题。

对于规模增长,基本上各家银行已经都不太会去考虑 ;如何经营好存量客户才是重点,包括怎么维持好权益、留住客户,怎么通过各种活动、产品去刺激用户刷卡、消费。有消费额才有手续费,后续也才会有银行更看重的分期收入。」前述信用卡产品开发人士表示。

交行相关人士也表示,信用卡是交行零售业务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仍会十分重视,但未来会更加精细化经营,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挖掘存量客户的潜力,同时在面临 Fintech、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时,主动地去变革创新。

他表示,相较于过往的规模指标,未来信用卡业务会更加重视卡均消费额、活卡率、高学历高质量客户占比、贷息本金率等衡量信用卡业务质量的指标,同时也会更加重视包括不良率、逾期率等资产质量的指标,在贷前审批、贷中管控、贷后催收等环节加强风险管控措施。

招行信用卡中心提到,信用卡的下半场,招行信用卡将同时从内外部寻找制胜点。一位招行相关部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招行从产品、活动、渠道开始,就固定目标客群,目标客群的信用卡申请通过率没什么问题,但非目标客群则是一进来就被拒绝掉了。「招行看重年轻、有学历的客户,所以我们为什么在星巴克做活动,因为星巴克的人群符合我们的目标客群。」

对于「共债」风险,前述股份行信用卡业务负责人建议,重点关注非持牌机构,应该尽快建立合格放贷人制度,而且把持牌和非持牌机构都纳入总授信额度刚性扣减的框架内。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仍在正常运营的 P2P 平台将全面接入征信系统。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 P2P 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整治办组织辖内在营的 P2P 网贷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

此举较此前仅局限于上报部分失信人信息更进一步,将进一步打击「老赖」和「逃废债」现象,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多头借贷的「共债」风险。

No More.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为什么没去黄山
  • 印尼迁都
  • 避辩士之舌端
  • 时间就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