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崩溃史:八次违约的国家

2019-10-10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新一届政府于 12 月上台时,全面违约将成定局

阿根廷崩溃史:八次违约的国家

在累积逾 1000 亿美元的债务后,几乎从任何方面看,阿根廷都朝向违约迈进。有人说距离违约只剩几个月。也有人说违约已经在少数债券上发生了。

即使对非专业的观察者而言,整件事也有某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个南美国家堪称一部在全世界少有对手的违约机器。

第一场违约发生在 1827 年,当时阿根廷刚独立 11 年。最近的一次发生在 2014 年。据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莱因哈特 (Carmen Reinhart) 介绍,这当中还发生过六次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违约。几乎所有违约都发生在繁荣期过后,其中最知名的繁荣期是 19 世纪末,当时,欧洲移民将阿根廷打造成了农业强国以及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而挥霍无度的开支,再加上狂热的外国债权人提供的便捷融资渠道每每令阿根廷陷入债务泥潭。

「从大的方面来看,阿根廷缺乏财政纪律,」华盛顿威尔逊中心 (Wilson Center) 的阿根廷项目负责人本杰明·赫丹 (Benjamin Gedan) 表示。 「他们想进口需要用美元结算的产品,于是就超额支出并借入美元,而由于经济封闭,他们又赚不到美元。这就构成了恶性循环。每次都是如此。」

下面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此前的八次违约,并展望一下随后可能的违约。

左图:1838 年,一幅「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yres) 旗帜的插图;右图:1828 年,伦敦的英格兰银行 (Bank of England)。

1827 年

1816 年宣布脱离西班牙取得独立后,阿根廷迅速向国际贸易敞开了大门。一些历史学家称 1820 年代初为该国的一段「幸福历程」,那是一段和平繁荣期,也是阿根廷痴迷于欧洲贵族文化的时期。但形势很快急转直下。阿根廷为筹措建国资金,开始在伦敦发行债券。1825 年英国央行加息后,阿根廷的债务压力陡增。两年后,阿根廷陷入违约。直到 30 年后,该国才重新开始偿还这笔债务。

左起:1905 年前后,阿根廷铁路在门多萨的施工现场;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达菲路的明信片;危机发生时的巴林银行高级合伙人、首位雷夫尔斯托克勋爵 (Lord Revelstoke) 的漫画像。下图:1880 年前后,维多利亚广场 (五月广场) 上的人群。

1890 年

19 世纪后期,阿根廷大举借债,用以建造铁路,并将布宜诺斯艾利斯建成了如今的国际都会。伦敦巴林银行 (Barings Bank) 积极投资了该国的铁路等公用事业。阿根廷南部也开始蓬勃发展,绵羊养殖业遍布巴塔哥尼亚草原,在火地岛,淘金者蜂拥至。但随着大宗商品泡沫破裂,蒸蒸日上的氛围也消失了。该国停止偿债,这触发了银行挤兑风潮以及总统塞尔曼 (Miguel Juarez Celman) 的辞职。同年 11 月,巴林银行濒临破产。四年后,阿根廷再次受到英国新资本的扶持,并摆脱了违约危机。

左上起顺时针:1951 年的牛仔和牲畜;1930 年,商贩拉车经过布宜诺斯艾利斯淹水的街道;1943 年革命期间五月广场上的一辆巴士起火燃烧;1930 年的乌里布鲁 (José Félix Uriburu)。

1951 年

20 世纪初,在大量的移民和外国资本的加持下,阿根廷成为了全球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但一战以及十年后的大萧条重创了该国经济。失业率和社会动荡激增。1930 年,军队发动政变夺权,阿根廷迎来了政治动荡期,20 年换了八任总统,该国也推出了进口替代政策,关上了经济的大门,这构成了违约的导火线之一。

左图:1951 年,胡安·庇隆和 Evita 向人群挥手;1948 年,胡安·庇隆的支持者在总统府前集会;右图:1955 年,人们脚踩胡安·庇隆的塑像;叛乱中被坦克和大炮损毁的建筑。

1956 年

1946 年,民粹主义强人胡安·庇隆 (Juan Peron) 上台,他开始推进企业国有化,重新分配财富,加大政府对经济的掌控。他和妻子 Evita 推出的政策将在阿根廷随后 70 年的约一半时间里占据主导地位。起初,他们刺激了增长,壮大了中产阶级群体。但 1955 年,胡安·庇隆被政变赶下台,阿根廷经济陷入动荡,偿债举步维艰。次年,军政府与债权国组成的巴黎俱乐部达成协议,避免了大规模的违约。

左图:1982 年,福克兰群岛斯坦利港,投降的英军士兵;1976 年,士兵在政变后守卫玫瑰宫。右图:母亲们举着在反独裁示威中失踪孩子的照片;1982 年,一名示威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捕。

1982 年

阿根廷「肮脏战争」(Dirty War) 期间,军事独裁者 (主要向美国和英国银行) 大举借债,以资助基础设施和国有工业的发展。该国外债从 80 亿美元飙升至 460 亿美元。随后,在 时任联储局沃尔克 (Paul Volcker) 的领导下将美国的基准利率提升至了高达 20%,以遏制通货膨胀,此举引发了整个拉美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大宗商品价格再次暴跌。27 个国家不得不重新安排债务期限,包括阿根廷和另外 15 个拉美国家。

左图:农产品摊主抗议通货膨胀。右图:竞选中的卡洛斯·梅内姆;士兵在罗萨里奥检查一家被抢的超市。

1989 年

1980 年代后期,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 (攀升至 3000% 以上) 的举措失败导致阿根廷在 1989 年陷入了又一场违约,胡安·庇隆党的领袖卡洛斯·梅内姆 (Carlos Menem) 则借此登上了总统大位。卡洛斯·梅内姆政府遏制了通货膨胀,推进了国企私有化,并吸引了外国直接投资,使该国经济在其上任后的第二个完整年份从衰退转为了两位数增长。尽管如此,由于卡洛斯·梅内姆无力控制支出,阿根廷的外债仍激增至了 1000 亿美元以上。到他下台时,由于失业率上升、出口受限及披索被高估,该国再次陷入衰退。

左上起顺时针:基什内尔;2001 年,示威者在五月广场上穿越烟雾和催泪弹;2002 年,一名女性走出银行,为防止暴力示威者破坏,银行竖起了金属屏障;2002 年的示威者与暴动者。

2001 年

当严峻的衰退进入第四个年头,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减少了三分之二,阿根廷人在「他们必须全部下台」的口号带动下掀起暴动。该国两周内更换了五任总统,并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家违约。价值 950 亿美元的债券被暂停偿付。基什内尔 (Nestor Kirchner) 及其妻子克里斯蒂娜 (Cristina Fernandez) 在 2005 年和 2010 年与债权人达成了债务重组协议。多数债券持有人同意接受 30% 面值的偿付价,但对冲基金富豪辛格 (Paul Singer) 率领的团体不肯退让,坚持要求全额偿付。

上图:克里斯蒂娜 (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 和辛格;下图:2014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抗议「秃鹫基金」的海报。

2014 年

阿根廷与辛格等债权人「钉子户」的法律纠纷久拖不决,引发了该国的又一次违约,只是这次的规模较小。克里斯蒂娜政府错过了一次偿付利息的期限,此前美国法官裁定,除非辛格的埃利奥特管理公司 (Elliott Management) 和其他所谓的「秃鹫基金」收回欠款,否则阿根廷将不得动用相应的资金。争端最终在 2016 年落下帷幕,新任总统马克里 (Mauricio Macri) 偿还了债权人「钉子户」的债务,阿根廷重获国际债务市场的准入权。

左上:费尔南德斯向支持者挥手。右上:8 月 12 日,马克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下图:8 月 30 日,玫瑰宫外的围栏。

当前的危机

如今,克里斯蒂娜似乎即将在玫瑰宫取代马克里,只是这次是作为她曾经的内阁首席部长费尔南德斯 (Alberto Fernandez) 的副手。两人在 8 月的初选中取得的压倒性胜利触发了披索、股市及债市的崩盘,并最终迫使马克里对货币交易施加管控,并呼吁进行债务重新安排。

马克里无力遏制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线,但危机真正的引子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当时,前总统费尔南德斯挥霍掉了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带来的意外之财,并通过政府控制的庞大网络和数据摧残了国家的经济。交易员认为新一届政府于 12 月上台时,全面违约将成定局。今天,该国的海外债券以低至面值 40% 的价格就能购入。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