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全球经济?

2019-10-14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尽管被制裁后的伊朗实力受到削弱,但伊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虽然生活在 2500 年前的中国古代,但已经深知不对称战争攻防术的精妙:面对强大的驻军或喷射战机,如何用小量军队或无人机出奇制胜。除此之外,他还深知切勿赶尽杀绝、给对手放条生路的道理,在兵法中留下了「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之说。

这些经验教训在伊朗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如其所愿,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伊朗的「极限施压」(maximum pressure) 战略已经极大地削弱了伊朗的实力,重创了该国经济。但是美国的制裁同时也让伊朗变得更加危险,山穷水尽的伊朗领导人非但拒绝回到谈判桌上,反而以非常规、令对方无从下手的方式展开了反击。

自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 2015 年签署、旨在遏制伊朗军事野心和核计划的伊朗核协议以来,伊朗及其同盟一直在暗示其发挥破坏作用的能力。他们在海上阻截油轮,扰乱石油运输航线,并不断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对伊朗的宿敌沙特发动攻击。9 月 14 日对全球最大炼油厂的袭击导致全球市场陷入恐慌,推动油价大幅飙升,众人纷纷指责伊朗是发动此次袭击的罪魁祸首,但伊朗对此矢口否认。虽然油价在接下来的几天出现下跌,但因为袭击暴露出全球能源供应中断的危险,从东京到纽约的全球市场乱作一团。

结果是伊朗占据了谈判的上风。面对特朗普、沙特和以色列联手逼其就范的压力,伊朗此番出手不但给对手一个下马威,还将世界经济据为人质。面对局势的升级,欧洲和亚洲一些厌恶冲突的国家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和经济利益拉拢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而一旦开战,其他可能被卷入战火的国家,比如阿联酋,则因为他们参与对伊朗的围剿而吓出了一身冷汗。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生院教授朱诺 (Thomas Juneau) 评论说:「这就是伊朗展示威慑的方式,伊朗国防纲领的核心支柱就是持续向外界发出信号,提醒美国及其地区盟国和伙伴,伊朗有反击的手段,而世界经济不堪一击。」通过此次袭击发出的强烈信号,伊朗在提醒其他国家不要忘记,战争代价是惨痛的。

这场针对全球最大炼油厂发动的袭击,不但造成沙特石油生产减半,全球能源供应减少约 5%,还引发外界对沙特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 (Saudi Arabian Oil) 能否顺利上市的怀疑,沙特阿美的上市被誉为史上最大的上市。此次袭击还证明了伊朗对不对称战争的投资有多可观。在沙特阿拉伯斥巨资发展常规军力的同时 (国防开支排在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第三位),伊朗却在也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投资了游击战等破坏力量。

伊朗的战略似乎奏效。随着美国从伊拉克退出,伊朗已成为该国最具影响力的外部势力。它在叙利亚和黎巴嫩拥有武装代理人,并通过他们在这些国家的政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威胁着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以色列等邻国。发生在也门的战乱加大了在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爆发大范围冲突的危险。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全面斗争中,这个拥有 3000 万人口、经济规模小于美国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 (Boise) 的贫困国家也门已沦为瓦砾。2015 年,也门冲突进一步加剧,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组织 (Houthis) 占领了位于也门首都萨那 (Sanaa) 的总统府,迫使政府下台。在沙特和阿联酋出兵进行武力干涉后,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冲突险些发展为全面战争,据联合国表示,战争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造成也门逾半人口陷入饥荒。从战略意义来说,透过胡塞武装组织,伊朗已经在沙特的后院站稳了阵脚。

开战伊始,胡塞武装组织就警告会对沙特的干预进行还击,对沙特本土发动攻击。事实上,正是胡塞武装组织宣称对 9 月 14 日的石油设施袭击事件负责。关于此次袭击还有其他一些说法:袭击是从伊拉克南部亲伊朗的地区发动的,还有说法称是从伊朗本土发动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Mike Pompeo) 已断然否认了胡塞武装组织的说法,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伊朗。但是这样的争论又有何意义?胡塞武装组织近来已从伊朗手中获得了越来越精良的武器。总部设在美国德州奥斯汀 (Austin) 的风险顾问公司 Stratfor Enterprises 的中东问题分析师霍索恩 (Emily Hawthorne) 表示:「拿代理人作挡箭牌避重就轻,避免自己受到报复已成为伊朗惯用的手法。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的伊朗已经把以战争相威胁作为化解危机的唯一手段。」

在还不清楚在袭击中受损的设施需要多久时间修复前,很难说此次袭击给经济造成的冲击有多么严重。沙特阿美已经承诺动用石油储备来保证对客户的供应,9 月底已恢复至每日逾 1000 万桶的产量。然而,即使产量完全得到恢复,油价也会因为沙特石油供应的脆弱性而加入新的风险溢价。人们不敢想像,再来一场袭击可能造成同样、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油价上涨打击了已经显示出疲弱迹象的全球经济。中国 9 月公布了自 2002 年以来最差的单月工业生产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 7 月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 3.2% 和 3.5%。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增长率降至 3.3% 或更低,那将是 2009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野村控股 (Nomura Holdings) 驻新加坡的全球宏观经济研究负责人萨巴拉曼 (Rob Subbaraman) 表示:「在全球经济同步下滑、许多地缘政治热点持续发酵之际,像这样的供应链中断事件来得真不是时候。」

对于那些原油产量远超出消费量的国家 (如伊朗) 来说,油价飙升给经济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对于美国来说,油价带来的冲击则是好坏参半。油价上涨让消费者多掏腰包,但德州这样的产油地会因为投资增加而受益,页岩油生产商可能借机扩大产量。此次袭击中受损的石油设施都是用来加工轻质或超轻质原油的,而美国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 (OPEC) 以外此类原油最主要的供应商。总部设在维也纳的能源顾问公司 JBC Energy 在 9 月 16 日发布的报告中称:「这意味着美国页岩油产业将直接受益,预计未来数月美国的原油出口将急剧上升。」

但是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这样的涨价再糟糕不过。因供不应求引发的价格上涨可以通过加息为需求降温,但是要应对因供应中断引发的价格上涨却没有这么简单。更何况,对于消费者来说,油价上涨会增加他们的支出,加息只会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这等同于伊朗将其国内面临的部份压力向外界释放。自特朗普开始对伊朗实施制裁以来,伊朗货币大幅贬值。为稳定汇率,伊朗政府强行调整汇率、停止个人外汇兑换,但因为黑市力量猖獗,结果事与愿违。到 2018 年 9 月汇率贬值最严重时,伊朗货币里亚尔 (Rial) 较年初贬值了 70%。

进口商品价格飙升,为保护外汇储备,政府停止了一切非必需品的进口。以往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已不见踪影。在德黑兰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展示土耳其和欧洲服装品牌的商舖已是空空如也,其中一些已经改成餐厅。原本不该受到制裁影响的主要药品也变得稀缺,原因是代理这类药品的外国公司不敢再冒险与伊朗贸易。

欧洲方面一直试图缓和这一紧张局面,此次袭击似乎让欧洲更有理由从中展开斡旋。为避免危机升级,法国总统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一直主导着让各方回到谈判桌上的努力。此次袭击过后,在谈到幕后磋商时,马克龙办公室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斡旋还将继续。一名顾问表示,放弃斡旋努力会让伊朗内部、也会让美国内部的强硬势力得逞。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官员表示,德国政府一直支持马克龙的外交努力。这名官员表示,德国对迄今为止包括沙特在内的各方为避免局势升级而做的努力感到满意。许多官员在对此次袭击进行谴责时刻意避免提及伊朗。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 (CDU) 国会党团副主席瓦德普尔 (Johann Wadephul) 转而对特朗普提出了批评:「极限施压不是政策,局势已经变得一天比一天危险。」

袭击发生后,特朗普的表现忽而强硬,忽而摇摆,他在袭击第二天发推文称,「美国已蓄势待发」。但在之后的推文说,美国如今已经成为能源净出口国,此次袭击对美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他在推文中称:「美国不再需要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在那里的油轮也没有几艘,但是会帮助我们的盟友。」

即使不曾有幻想,特朗普不愿让美国卷入另一场海外战争的表态也可能让伊朗感到心安。特朗普在 9 月 18 日曾发问:「我们在伊拉克的行动是如何收场的? 」此外,逊尼派的宿敌沙特既无意愿也没本事动武可能让什叶派领导的伊朗感到些许安慰。尽管将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8.8% 用来扩充军备,靠苏丹雇佣兵在前线作战的沙特一直没能击垮也门的胡塞武装组织。此次袭击也暴露出沙特无力捍卫自己的疆土。

若是没有美国的撑腰和保护,沙特断然不敢和伊朗这样凶悍的对手开战。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FPRI) 的中东项目主任施泰因 (Aaron Stein) 表示:「美国不承认伊朗有任何筹码,所以才会一直被伊朗牵着鼻子走,而伊朗已经算准美国不会干预和推翻伊朗政权,所以才这样有恃无恐。经济上,伊朗会经历些磨难,政权却安然无恙,这也让他们在间接对抗中占据了上风。」

如果局势就这样发展下去,特朗普一直夸口的谈判技巧将受到考验。在退出奥巴马签署的伊朗核协议后,除了想狠狠教训一下伊朗,特朗普没有做其他任何准备,重启谈判只会让他处于尴尬境地。他已将身为强硬派的博尔顿 (John Bolton) 革职,由国务院特使奥布莱恩 (Robert O’Brien) 出任国家安全顾问。但就算特朗普和伊朗真能够坐到一起,他能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吗?

美国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 高级研究员、前美国驻阿联酋大使丽芙 (Barbara Leaf) 称:「沙特阿美石油设施遇袭后的 48 小时里,特朗普一直模棱两可,无论以外交还是军事方式,美国会不会对袭击做出强烈回应,在特朗普任期的剩余时间里,这个问题将一直萦绕在美国政府的心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