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有独角兽的血

2019-10-29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它处于濒危境地了吗?

对于那些希望从私募投资天堂转向公开市场招募资金的大型初创企业们,投资者也有话要说:把自己经营得好一点之前,离华尔街远一点。

与 1980 和 1990 年代的债券市场相比,如今分析师、基金经理和其他投资者对所有上市新股有着高度警惕。当年的债券投资者看到通胀迹象时,就开始抛售债券,结果是在联储局还来不及采取行动前,就推高了利率。如今的投资者则是对仍巨额亏钱的独角兽企业 (指估值逾 10 亿美元的初创公司) 投以怀疑的目光。他们还质疑那些所有权和股权结构复杂的公司,因为这会削弱普通投资者的投票权。

有时公司的创办人甚至无法在公司走向上市的过程中幸存;Uber 的卡拉尼克 (Travis Kalanick) 和 WeWork 的诺伊曼 (Adam Neumann) 就在外界对其管理能力的严格审视中,被赶下了台。

结果是独角兽企业在华尔街斗过你死我活。WeWork 是经营共享办公室的巨兽,其母公司 We Co. 取消了原定的首次公开募股 (IPO);而老牌艺人经纪公司 Endeavor 也是如此。彭博报道称,Airbnb 可能会尝试另一种直接上市的途径,即不走常规 IPO 途径,在不发行新股的前提下,允许其投资者可直接在市场上买卖 Airbnb 的股票来获利。

We Co. 已经变成了铩羽而归的独角兽典型。「WeWork 原计划的 IPO 变成了一场人尽皆知的惨败,这其中显示出投资者恐怕不再愿意为超快速增长付出高昂代价了,」俄罗斯投资银行 Renaissance Capital 在一份综述第三季市场走势的报告中写道。

这绝不是唯一的失望案例。诸如 Uber、Lyft 和 Peloton Interactive 等公司进行了 IPO,但股价却远低于初始发行价。追踪过去两年 IPO 上市公司股价的富时复兴美国 IPO 指数 (FTSE Renaissance US IPO Index) 在 2019 开年时表现强劲,跑赢大市,但如今已较 7 月时的高位下跌了 15%。

由于近年来规则出现变化,拥有多个股份类别的公司已不能被纳入标普道琼斯指数有限公司 (S&P Dow Jones Indices) 所营运的指数,在富时罗素 (FTSE Russell) 系列指数中也面临限制。高盛 (Goldman Sachs) 的数据显示,这一变化影响到的公司中,包括了 2019 年 10 家最大 IPO 中的 7 家,包括 Chewy、Lyft 和 Pinterest。不能纳入重要股市指数,意味着这些股票将被大多数投资者所忽略,这些投资者占了国家互惠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一半以上资金。「将管理层与自己的股东隔离开来的作法,是要付出显著的长期代价的,」由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师科斯廷 (David Kostin) 领导的高盛股票策略师写道。

最近的市场和经济趋势也产生了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战和弹劾调查,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部份倒挂,以及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正在萎缩等,导致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这对于让投资者买入 IPO 新股而承担大量风险,尤其是买入一家无利可图的公司股票而言,绝非理想的事情。标准普尔 500 指数 (S&P 500) 中第三季表现最好的领域是公用事业、房地产和消费必需品公司,它们以股息收益率高或业务相对安全稳定,而不是以一鸣惊人的增长和颠覆而著称。

部份投资者还指出了私募与公开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在私募市场上,独角兽企业享受着看似无休止的现金供应,且估值已开始有泡沫化迹象。而在公开市场上,对商业模式的审查则更为严格。

私募市场上那么多的资金又是从何而来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埃文斯 (Michael Ewens) 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芝加哥校区的法雷门萨 (Joan Farre-Mensa) 最近共同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理论。他们指出,1990 年代放松金融投资业管制的努力,特别是美国国会 1996 年通过的《国家证券市场促进法》(National Securities Markets Improvement Act),降低了部份消息披露要求,使初创企业更容易筹集到资金。这项法律还增加了基金公司按《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Company Act) 的要求注册之前,可允许参与该基金的投资者数量。两位作者表示,这些放松管制措施的结果让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大门洞开,公司可以在毋须通过 IPO 筹集资金的情况下,更长久地保持私人持有,并成长到更可观的规模。

当然,股市往往是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者寻求变现的最终目的地。尽管有更多持怀疑态度者会认为,这是因为商业周期正在老化,而股市中的获利窗口似乎正在关闭。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一群估值过高的独角兽,试图在投资者心态已趋保守的股市中推销自己—投资者如今不愿意对雄心勃勃但缺乏利润的公司进行押注。美国对冲基金 Chilton Trust 的股票投资部门联席投资总监福斯特 (Jennifer Foster) 说,尽管公开市场上有大量资金在追逐投资,但还有更多的决策者在对证券进行分析。「对商业模式的审查—对于充满活力的股市而言,存在此类对话和提问是健康态势。」

在有些人看来,We Co. 上市案所反映出的,绝不仅仅是一家有着一位古怪创办人、其上市招股书到处充满危险信号的古怪公司。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策略师威尔逊 (Michael Wilson) 认为,该公司的 IPO 失败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89 年杠杆收购联合航空 (United Airlines) 一案的失败,标志着由垃圾债券驱动的 10 年杠杆收购热潮的终结;AOL 与时代华纳 (Time Warner) 的合并预示了互联网泡沫的终结;而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在 2008 年收购倒闭的贝尔斯登 (Bear Stearns),则标志了世纪之交的财政超支的终结。「所以如果这也是转捩点事件的话,我们将要结束的是什么? 」威尔逊问,「在我们看来,是无利可图之企业获得大量资金的时代结束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