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升起的新星

2019-11-02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中国的制药业正在不断壮大

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位于北京的园区熠熠生辉,拥有一个资金雄厚的科研实验室该有的一切:用来测试它化合物库里的 50 万种化合物的筛选设备、有一万种动物的动物实验区,还有原辉瑞中国区负责人、去年到百济神州负责国内业务的吴晓斌。扩张的迹象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基因和细胞疗法等前沿疗法领域。自去年以来,研发这类药物的科研人员增加了将近一倍,还有更多人正在加入进来。曾经的办公室改造成了全新的实验室。

成立于 2010 年的百济神州用不止一种方式凸显出中国制药业的快速变化。9 月 5 日,纽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指控它夸大销售数据。这是外界对制药业不信任的体现。这个行业久有质量低劣、不正当经营的恶名——却也是它应得的。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百济神州否认存在不当行为。投资者似乎选择相信其说法:其股价在因指控骤跌 17% 后已收复了一半失地。

市场的乐观情绪无疑受到中国制药业巨大前景的推动。2016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2018 年医药销售额达到 1370 亿美元,在短短六年内翻了一番。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价值为美国的四分之一,预计到 2030 年将上升至美国的一半。大部分增长将是来自国内而非国外的制药企业。同时,过去一直在生产仿制药供应国内市场的中国公司将越来越多地向全世界出售创新疗法,比如百济神州正在开发的那些。

中国的药品监管日益并轨国际标准,促成了制药业改头换面。2015 年,中国以美国的做法为蓝本,开始加快药品审批流程。针对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正在与西方标准接轨。政府宣布实施新规后,约有 3000 份仿制药的批准申请被撤回,淘汰了许多不靠谱的公司。自 2017 年开始,药物依据国外临床试验的结果就可在中国获批上市。

与此同时,2015 年开始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压低了仿制药虚高的价格。据估计,每年因此节省下了 300 亿美元用于购买更贵的药物,如最新的抗癌药。现在,大约有四亿中国人的医保可以报销此类药物。

中国的制药公司正在药物研发以及科研队伍上投入大量资金。大批理科毕业生,包括毕业于国外顶尖大学和在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实验室遇到「玻璃天花板」的海归,正在加强中国在医药创新方面的优势。2013 年以来,有约 25 万名海归回国后在生命科学领域工作。

医药业很「嗨」

国内蓬勃发展的高端药品市场也为高端制药商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乐诚铎 (Franck Le Deu) 称之为「寒武纪大爆炸」。咨询公司 ChinaBio 的数据显示,2018 年,对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达到 170 亿美元。大部分资金来自中国国内。入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医药基地 (中国最大的医药基地之一) 的公司超过 1000 家,约为十年前的十倍。

生物科技占中国整个药品市场的比例仅为 12%,是全球平均水平 25% 的一半。大多数中国公司还很年轻,尚未盈利,但它们成长迅速。今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生物科技公司 IPO 中,中国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共融资 16 亿美元。为与纽约和伦敦的证交所争夺明星创业公司,港交所去年放宽了上市规则,允许尚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

尽管中国公司在发展之初通常是获得授权在国内市场销售已获批或处于研发后期的外国药品,但它们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药品研发项目。乐诚铎说,现在的中国制药公司从一开始就有面向全球的抱负——紧盯利润丰厚的美国市场。有几家公司正在美国和欧洲开展后期临床试验。2018 年,中国公司启动了 26 项多区域临床试验,而 2013 年只有四项。百济神州正在开展 60 多项国际临床试验。由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国首个本土抗癌药物正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2017 年,中国在重组患者免疫细胞的抗癌新疗法上的临床试验数量超过了美国。

目前,在中国研发的高端药物大多是模仿现有疗法的「仿制药」或「改进药」。在创造出具创新作用机制的药物方面只有零星的突破。研究公司盛博的何珊表示,在中国的大学研究实验室 (在西方国家它们是生物科技创业公司的孵化器),将基础科学研究转化为疗法的努力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开始与欧美抗衡只是时间问题。美国临床研究委托公司百瑞精鼎 (Parexel) 的李昌 (Chang Lee,音译) 估计,三足鼎立的格局可能在 2030 年之前就形成。

中国的医药创新可能会给西方的高价新药造成压力。一些生物科技公司的先进药物的售价比西方同类产品低 70%。瑞士药品委托制造商龙沙 (Lonza,即将在上海开设新工厂) 的首席执行官马克·芬克 (Marc Funk) 坚称这「并没有牺牲质量」。

习近平希望快速推进中国制药业的全面改革,这是他争取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一部分。一位中国制药业的高管表示,和许多改革一样,政府实施制药业全面改革的主要动机是维护社会稳定,因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质问为什么那些对他们的病情很有效的药物在美国能用,在中国却无法获得。去年,根据一名白血病患者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热门影片《我不是药神》上映两周后,总理李克强敦促监管机构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

未来的发展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一个担忧是大量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涌入了癌症治疗领域。一旦它们开始发布后期试验的结果,就会发生一轮洗牌。就像在任何竞争激烈的市场一样,一些药品刚开始销售便会折戟。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两家公司出现问题后,中国投资者可能就会彻底逃离生物科技领域。中国医疗保健领域的大投资方启明创投的梁颖宇说,关于生物科技产业的运作方式,投资者仍有很多东西要学。他们对最先在香港上市的一些生物技术创业公司估值过高,结果就看到它们股价下跌。和黄医药科技、再鼎医药,还有百济神州等领先的中国公司已经在拥有经验丰富的生物科技投资者的纽约或伦敦上市。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选择这样做。

成败难测

第二大隐患是中国脆弱的制药基础设施。尽管许多临床试验场所都符合全球标准,仍有一些未能达标。免疫疗法比传统药丸和注射剂中的小分子化合物更难制造,因此出现问题批次的风险更大。习近平或李克强等施加的政治压力可能会促使企业和监管机构走捷径。乐诚铎说,与成熟的西方市场不同,只要出现一次质量丑闻就可能破坏整个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信誉。

在一个发展中经济体里,复杂的产业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这种成长的痛苦。如果制药企业能够经受住这些痛苦,药物就将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中国式卡车司机文化
  • 自主之路
  • 我行我「速」
  • 前路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