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卡车司机文化

2019-11-03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中国 3000 万长途司机默默无闻,少人称颂。来搭一次便车看看

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早上五点左右是最致命的时刻,一位运输业资深人士表示。危险来自长途货运司机。他们的车可能已经跑了几天,只在加油时停一停,此外就是按法律规定,每跑四小时休息 20 分钟 (但一天驾驶的时长不限)。黎明时分,一名长途货运司机为了提神,也许正在嗑瓜子,喝冷掉的茶。而和他搭伴跑车的人正在驾驶室内的卧铺上打瞌睡。为了让同伴睡个安稳觉,车窗可能是关着的。唯一的声音也许就是卫星导航设备发出的微弱音调。这些司机「就跟定时炸弹差不多,你不知道他们是醒着还是睡着了。」这位资深人士说。所以,他补充说,明智的旅行者在早上七点前会避开高速公路。

如果你听了这些觉得司机们有点不受待见,那么现实就更让人难过了。在中国,许多人对长途货车关注不多,所以也不害怕它们。中国 3000 万卡车司机至关重要,但他们却是隐形人。他们的苦干帮助中国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强国。如今中国正在推动一轮消费繁荣——中产阶级点一点智能手机就能下单购买从沙发到自拍杆的任何商品,而快递费用十分低廉。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一个巨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一个高科技物流业便建立起来。然而中国的卡车司机既没有从这种爆炸式的出行增长中收获名声,也没得到敬重。上世纪美国和西欧在经历类似的交通量大增时,流行文化将长途司机塑造成了民间英雄:健壮,沉默寡言,比起在工厂车间里听从工头的调遣,宁愿去直面暴风雪。好莱坞制作了以卡车司机为主角的电影,他们满嘴俏皮话又令人心碎,比警察和其他权威人物智高一筹。乡村歌手灌录了向他们致敬的歌曲,例如 1975 年的大热歌曲《车队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特朗普当选总统不久后便邀请卡车司机作客白宫,还钻进一辆大卡车里大按喇叭,好好立了一把不羁的蓝领人设。

相比之下,中国的统治者对藐视权威的独行侠态度警觉。今年快过年的时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问候了骑着电瓶车的快递小哥,将他们完全作为一个群体给予夸赞,眉开眼笑地将他们比作「勤劳的小蜜蜂」。

近期,43 岁的卡车司机刘成兵 (Liu Chengbing,音译) 从北京发车,前往沿海城市嘉兴的一家化工厂,本专栏作者请他载了自己一程。他回忆说,上世纪 90 年代,司机的地位相当高。虽然他们大多数人只受过中学教育,但工资很不错。如果他们自己买一辆卡车再去拉生意,比如在工厂发名片,日子可能还更好过。现在干个体户变难了。利润在萎缩,回头生意都流向了物流公司。2018 年 6 月,长途货运司机群体利用社交媒体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活动,表达对油价、低收入,以及类似优步的少数配货应用主导了市场的不满。

刘成兵有时会带上妻子一起出车,让她帮忙导航、停车、张罗吃饭和算账。这种安排很常见。和许多农民工一样,刘成兵住在中国东部,离杭州不远,他 16 岁和 12 岁的儿子跟祖父母一起住在四川的农村。他一个月可以赚一万多块。因为他专门运送危险品,所以至少工作时长是受限的,夜间驾驶更是被禁止。当被问到为什么货车司机在中国电影里当不上主人公时,他哼了一声,调整了下穿在身上缓解背痛的护具说,「我在厂子里装货的时候,保安对我简直是呼来喝去。你说我们是啥地位。」快到北京以南的沧州时遇到了交通堵塞,刘成兵总算有时间到路边快速小解,再抽根烟,找一小块儿空地像耍功夫一般踢踢腿。他没和附近的司机聊天。回到驾驶室后他解释说,卡车司机都不是特别善于交际。不过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例外,司机们在上面分享哪里堵车、哪里东西好吃、哪里旅店干净等信息。包括部分女司机 (每 25 名长途货运司机中大概有一名女性) 在内的一些货运司机已在视频分享应用快手上收获了粉丝。刘成兵不担心无人驾驶卡车来抢饭碗。「开小型车的也许会担心。」他沉思道。但如果是他开的这种拉着一罐硫酸、贴满了警示标志的大卡车,「那还是需要一个大活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去年发布了对该行业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71% 的司机拥有自己的卡车,通常是通过大量举债购置的。绝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地区,已婚并育有子女。平均而言,司机们每 20 天见一次家人。当被问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去开卡车时,近 96% 的人回答「不」。

粗犷的、中国特色的独行者

瑞典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 (Scania) 驻北京的高管何墨池 (Mats Harborn)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西方式的「卡车文化」,其中包括将卡车司机誉为「英雄」的驾驶竞赛。这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销售昂贵的进口卡车——它们燃油效率高,从长远来看相当划算,但要合理驾驶才行。而在另一方面,何墨池看到了一个更广泛的需求:帮助中国发展出一个安全、先进的运输业,而不是一个受产能过剩困扰的「狂野东部」产业。

另一家瑞典公司沃尔沃卡车的黄强表示,进口卡车的买家多是大型物流公司,这让它们的司机在同行中有了炫耀的资本。他认为,进口卡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比如装载了小设备,能察觉驾驶员昏昏欲睡并自动刹车) 也许有助于解决这个行业里长期存在的招不到人的问题。说这番话时,他正站在广东一场沃尔沃驾驶比赛的赛场边。参加这场比赛的选手邵攀攀 (Shao Panpan,音译) 全年都行驶在连接苏州和哈尔滨的同一条路线上,从南到北距离超过 2300 公里。单次车程耗时四天,他和一个搭档轮着开车,途中无休。他喜欢这份工作,不介意一连几天与人共用一辆车。「搭伙跑车就像结婚,得好好相处,还得做出妥协。」他说。尽管如此,夜以继日地开车仍然很艰辛。「我们的身体损耗得比别人都快。」这并不会换来别人多少感谢。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口红经济」众生相
  • 小微贷款的另一条路
  • 自主之路
  • 冉冉升起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