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纾困民企一年检视

2019-11-23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曾被纾困过的企业,有些借力纾困成功上岸,有的还在负重跋涉。纾困政策不能忽视市场规律,金融机构不可偏离审慎原则

在中央最高级别民企座谈会的部署下,过去一年,一系列民企纾困政策和配套措施密集出台。在金融领域,央行「三支箭」的政策组合齐发,即银行贷款、市场发债和股权融资,合力支持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如今一年已过,其政策效果如何?

2018 年 10 月底,央行宣布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重新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CRMW),以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前景和技术竞争力的民企融资。2019 年 2 月,央行推出央行票据互换 (CBS) 操作,以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后者募集资金主要为充足银行资本金,以扩大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宏观政策方面,2018 年 12 月,央行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TMLF),以比中期借贷便利 (MLF) 更优惠的价格向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长期资金;今年 1 月和 9 月,央行两次全面降准共计 1.5 个百分点,净投放资金共计 1.6 万亿元;同时不断完善「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框架,并于 5 月和 9 月对特定的农商行、城商行定向降准。

政策的效果看起来立竿见影。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小微企业贷款户数 2047.5 万户,较年初增加 324.3 万户,增幅 18.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0.9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 1.58 万亿元,增速是 16.85%,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 8.15 个百分点;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6.8%,比 2018 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 0.59 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长期观察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渣打银行最新报告显示,10 月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仅略有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指数」由 9 月 50.0 的历史低位略升至 51.2,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现金盈余的改善;然而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指标进一步降至 53.3,为 2019 年初以来最低水平,反映出银行风险偏好仍相对较低,尤其是小型银行在中小企业授信方面仍面临资本金约束。

在债券市场,民企债券融资的恢复则是道阻且长。民企债券违约数量和规模在 2019 年继续上升。截至 11 月 6 日,今年已有 143 只信用债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为 1106.88 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其中民企债违约规模共计 826.37 亿元,占比 74.66%。

此外,去年各类机构轰轰烈烈设立的民企纾困基金,目前也趋于平静。根据证券公司向交易所报送的数据,各类主体投入的纾困资金合计约 5000 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成立的纾困基金规模合计 2900 亿元,不过这些纾困项目都集中在去年年底的两个月。

那些曾被纾困过的企业,有些借力纾困成功上岸,有的还在负重跋涉。根据深交所发布的《2019 年第二季度股票质押回购风险分析报告》,二季度证券公司向深沪交易所申报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违约的情形中,五分之一的违约金额是因为股东部分债务接受纾困后其他债务又发生了违约,说明其质押风险没有随着纾困完全解决。

「政策提倡支持民企,引发全社会对民企的关注,这是特别好的结果。」一位浙江省民企负责人如此表示:「但是不能忽视市场规律揠苗助长,金融机构也不可能不顾风险来帮扶民企,民企自身更不应该有依靠政府纾困的想法。」

支持民企这一年

2018 年上半年,青岛东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面临现金流困境,急需资金,然而由于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没有重资产可供抵押,没有银行愿意贷款。

「从 2017 年到 2018 年上半年,一直在找银行沟通贷款的事,但没有解决。」东卡环保财务总监陈希胜表示,由于该公司项目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后期才有收入,容易造成资金紧张。

同时,不少创投基金对该公司产生了兴趣,愿意入股,但这家企业又犹豫了:从企业长远规划考虑,他们希望引入更多行业内的战略投资者,而非仅仅是考虑短期收益的财务投资者。

两难之际,陈希胜了解到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的「投保贷」业务。不同于以往的「投贷联动」,「投保贷」更像是企业给予投资机构的期权,拟投资机构对企业的银行信贷提供担保,前期无需进行实质性资金投入,即可获得部分企业股权;如果贷款逾期,代偿投资机构可以按此前协议价格入股。此外,该业务对企业还有贷款利率贴息优惠。

「与『投贷联动』不同,『投保贷』不需要国家相关部委的试点审批,也非强制,是给银行、投资机构和企业另一种合作的选择。」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郝龙敬表示,在优惠的贷款利率、担保费率及贴息政策支持下,「投保贷」企业所需承担的融资成本仅为 3.18% 左右,远低于此前 7% 左右的水平。

「投保贷」是地方政府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创新工具之一。这一年来,在中央的大力号召下,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和创新产品,以帮助金融机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目前来看,主要的思路都围绕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解决民企小微抵质押物不充分以及小微企业「不敢贷」的问题。

为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多地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例如,以小微贷款闻名的浙江台州,在 2019 年更新了其小微贷款「利器」——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截至目前,这个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了金融、公安、税务、法院、国土、社保、市场监管等 30 多个部门 118 大类共 3.15 亿条信用信息,对全市 60 万家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建档,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立体的企业信息。

受台州的启发,其他地区也陆续建立了类似的信息共享平台,但尚未有一家如台州这样打通部门之多、涵盖数据之全。

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副科长罗时贵介绍,该信息共享平台由台州市财政保障运营,不向金融机构和企业收费。原始数据以政务数据的名义采集,不存在法律障碍。在跟银行正式对接之前,企业负责人会收到短信询问,是否授权银行获得自己的数据,企业授权后银行方可接触到这些数据,且时效只有三天。

为了解决民营、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多地展开无形资产确权,推广各类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和动产融资。例如,台州、青岛等地推广专利权质押贷款,有些地区开始探索活猪抵押贷款等。

不过一位人民银行地方分支机构人士表示,专利评估涉及解密,就算是拿给专门的专利评估机构做,在目前商业保密制度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本身也不愿意多次解包专利。此外,国内专利本身比较混杂,银行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来判断专利的价值,也仍存疑。

对于各类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有城商行人士坦言,目前不好做,因为没有处置押品的先例。「我们行质押专利更多是一种辅助增信的作用,其实我们都没有考虑清楚如何处置押品。但是退一步说,就算是固定资产质押,银行处理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此外,为了解决小微企业「不敢贷」的问题,一些地方也大力发展首贷扶持。例如山东德州开展「首贷培植」计划,建立银企对接平台,要求银行主动接触有融资需求、但从未贷过款的企业。截至 9 月末,德州市金融机构累计走访、建档培植企业 1143 家,通过培植获得首贷企业 1023 家,累计贷款金额 8.84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政府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只是停留在尽量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层面,但问题在于是否科学评估了小微企业的实际信贷需求,「一窝蜂」给小微企业贷款,有没有过度放贷的可能?

「当前信用评价体系下,小微企业贷款资质低,更容易被银行排斥;然而,一旦小微企业被银行接纳,小额度的贷款需求更容易获得满足,甚至过度饱和。」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最近在浙江地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4% 的中小微企业认为其贷款需求得到部分满足,完全满足贷款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有 52.7%,另有 10.5% 的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超过了企业主认为的贷款需求数额。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财政贴息或通过政府担保等兜底措施,鼓励银行对小微、民企放贷。

「目前政府的做法是通过政策导引、监管规制『强迫』银行投放,但并不能覆盖银行因此产生的损失。」中国小微信贷机构业务创新合作联盟发起人嵇少峰表示,当下的政策举措虽然能解决一时之需,但如果不配套长期、科学的救助政策,银行未来对小微的投放态度很可能会转向被动。

对发债融资的企业,地方政府的支持包括协调债权人展期、债转股等。但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指出,发行人即便得到政府这些手段的支持,对债券持有者可能未必是好事;若地方政府认为企业经营、就业的重要性大于再融资信用,政府可能会支持发行人采用展期和债转股等对债券持有人利空的方式以维持经营。

「这些帮扶行动要经历一个经济周期来考量。」一位江浙地区城商行行长表示:「一切都不能偏离审慎这个原则。」

银行发力小微贷

在政策导向和监管激励之下,一向不爱做小微企业生意的大行,也大举进入这个领域。

10 月 21 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披露,至 9 月末,五大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52 万亿元,较 2018 年末增加 8148 亿元,增幅 48%,整体超额完成五大行全年增量计划,只用了三个季度就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长 30% 的目标。

除了增加信贷投放规模,《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持续压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2019 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进一步指出,「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 1 个百分点。」

携资金成本优势的大行,打起了价格战。祝树民表示,2019 年前九个月,五家大型银行平均贷款利率是 4.75%,较 2018 年全年平均贷款利率下降 0.68 个百分点。而整个银行业在 2019 年前八个月的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 6.8%。

财新记者了解到,对于新增民企、小微贷款,大行的平均利率基本上都在基准利率附近,低于其整体新增贷款平均利率。建行德州分行行长王夫顺介绍,目前该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均执行基准利率的 0.9 倍,新发放普惠型个人商业用房贷款利率均执行基准利率的 1.1 倍,同时也下调了快贷类产品的定价标准。工行公司业务部高级营销专家胡广文表示,在工行今年上半年新发放的贷款中,普惠类贷款的平均利率,低于全行平均水平。

大行之所以能给小微贷款如此低廉的定价,主要得益于多项内部政策倾斜。工行德州分行行长王鹏表示,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定价,工行主要从几方面支持:一是对小微普惠口径贷款实施内部转移资金定价 (FTP) 优惠 25 个基点 (BP),并按最高 60BP 补偿定价让利损失;二是降低经济资本计量,对小微贷款设置 75% 的经济资本调节系数,可减少风险资本占用。

大行的低利率,吸引了不少中小企业。不少受访小微企业主都表示,尽管大行一般只接受抵押贷款,且审批贷款时间较长,额度也不如当地中小行,但由于大行的贷款价格有绝对优势,仍然偏向找大行贷款。

在常熟银行一位小微贷客户经理看来,大行的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我们本来会引导借款人的有序还款意识,然后培养理性的借贷习惯,财务也更健康,逐渐降低贷款利率。但是『空降』的大银行大幅降低小微贷款利率,一下子打破了客户对我们多年的信任,客户会说『原来你这家银行骗了我这么多年』。」

一位城商行高层也对财新记者表示,大行入局小微贷后,确实给市场定价带来了影响,也挖走了不少培养多年的优质客户。

问题在于,小微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大行的低利率能否持续?「如果国家政策在,我们就能坚持下去。」农行台州分行党委书记杨柳斌表示,大行有社会责任,也跟中小行获客来源不同。

胡广文坦言,大行入局小微贷,也是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在风险管理上、管理精细化上,可能不一定有中小行那么好;但 (我们也) 逐渐在摸索,如何既能控制住风险,又能服务这些贷款需求。」

「随着国家对小微信贷的重视及传递给银行的政策性压力,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一股脑把小微信贷的增量押到了不动产抵押的客户上了。」嵇少峰指出:「技术进步无从谈起,基本都是风控底线的大幅度下调。」

实际上,对于小微贷款,除了低利率,更重要的是风控技术和经营机制。中国民营经济重镇浙江台州,有三家深耕小微信贷多年的城商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和民泰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贷款重抵押品,这三家银行主要以发放信用贷款为主,各自有针对小微信贷的一套独特技术。

例如台州银行引入德国国际项目咨询公司 (IPC) 微贷技术,小微信贷投放依靠客户经理及银行内部评价体系对客户的了解程度,以信用、保证类贷款为主,户均贷款三四十万元,不良率不到 1%。泰隆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中则看重「三品三表」(三品即产品、押品、人品,三表即水表、电表、财务报表)。

新入局的国有大行也意识到,小微信贷需要一套技术做支撑。建行德州分行人士对财新记者介绍,该行主要对小企业采用信贷工厂技术,纯线上操作,一笔业务从申请到放款只要三天。另据财新记者了解,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小微贷款也是采用这个技术。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晓明此前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信贷工厂模式讲究流程和规模的集中,讲究效率,比较适合大型银行。

「小微贷款不仅是个技术,或说技术只占很小的部分。更重要的是需要银行经营、管理形成一个体系,银行人、财、物考核都围绕小微来运作。」一位小微贷款资深人士表示,这一体系包括前期如何做市场调研,如何做客户细分,如何选定客户对象、再做规划,如何实施规划,找怎样的人为这些客户服务,如何培训员工,如何考核,怎样制定风险容忍政策等;此外,还要兼顾如何提高服务效率,如何控制外部信用风险、内部道德风险等。这些都需要整个银行体系的配合。

台州银行发展规划部总经理助理王海燕对财新记者表示,随着台州小微信贷越来越出名,各类银行纷纷来台州设点,也从台州银行挖了不少才干,但是台州银行的小微业务依然多年稳居前列。「因为小微信贷已经深入银行的整个体系中,前中后台都围绕小微贷款紧密配合,这是我们的文化,不单单只是一个技术可以解决的。」

「跟大宗、零售板块一样,金融同质化在普惠领域同样存在。」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徐震表示,普惠金融部成立之后,该行决定普惠金融、小微金融要坚守本行特色,要和公司一体化转型,立足大客户,主要解决传统供应链项下很难解决的问题。

「到最后,小微信贷市场一定是分层的。」泰隆银行行长王官明表示:「中国现在不缺银行,需要的是分层分类的服务。」

被「救」民企现如何

「纾困本来是政府的帮扶行为,却被市场认为是个黑帽子——『被纾困的企业』。」谈及一年前的纾困,浙江民企星星集团总裁蒋亦标有些无奈。

2018 年 11 月 19 日,上市公司水晶光电(002273.SZ) 收到了当地国资、台州农银凤凰金桂投资合伙企业 (下称农银凤凰金桂) 的一笔 7.32 亿元投资,这笔钱用于购买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民营企业星星集团持有的 7300 万股水晶光电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8.46%,转让价 10.03 元/股。

彼时,跟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一样,由于上市公司股价骤然下跌,星星集团深陷股票质押旋涡。此次农银凤凰金桂支付的转让对价,主要用于星星集团解除股票质押;交易完成后,农银凤凰金桂成为仅次于星星集团的二股东,但与星星集团为一致行动人。

在 2018 年的民企拯救潮中,这是典型的国资纾困民企模式。在农银凤凰金桂入股水晶光电的四天前,台州市国有独资金融控股平台——台州市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发行了一笔 5 亿元的「纾困专项债」,募集资金全部归集在台州市「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专项基金」中,农银凤凰金桂是其中一只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当地优良 A 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化解股权质押等流动性困难」。

一年后的今天,水晶光电股价涨到 15.9 元/股,农银凤凰金桂账面收益率超过 50%,而同时期 A 股上证指数仅上涨 13.65%。因此对农银凤凰金桂而言,这无疑是笔回报丰厚的投资;对星星集团而言,国资背景的资金解决了其流动性的燃眉之急;对于帮助投资方和融资方牵线搭桥的当地政府,这个项目的成功也提供了典型案例。

蒋亦标表示,当星星集团发现有股票质押风险时,已经在市场上找好应对方案;这时当地政府主动找上来,认为该公司基本面较好、大股东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符合企业纾困条件,将其纳入纾困企业名单提供给金融机构,后来金融机构从名单中挑选了该公司。

然而,接受纾困的信息被公开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却让蒋亦标始料未及:有些金融机构将星星集团归类为「被纾困的企业」,开始压债、减少信用额度,前后被压缩贷款 5.5 亿元左右。

2018 年 12 月,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CRMW 重出江湖,地方政府又找到了星星集团。然而在 CRMW 发行过程中,发行方要求省级政府出具担保函,而省政府将这个要求下放给市政府、市政府又下放给区政府。「要惊动三级政府来担保,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负债成本,也违背了发行信用债的本意。」蒋亦标说,星星集团多方权衡之后决定放弃这次 CRMW 发行。

在星星集团的案例中,虽然企业在接受纾困过程中遇到一些未能预估到的插曲,但更关键的是解决了暂时的困难,加上自身不断产能去化,目前债务、经营状况逐渐稳定。与之相比,另一家被纾困的典型企业东方园林(002310.SZ),则没有那么顺利。

2018 年 10 月起,东方园林作为遭遇困境的民营企业代表,是北京地区的纾困典型。北京证监局曾召开东方园林 23 家债权人会议,要求不得强制平仓、不得冻结股权,危机初现的东方园林得以暂渡难关。

然而此后,东方园林的处境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善,甚至每况愈下。2018 年 12 月,一直坚持不转让股权的东方园林实控人、控股股东何巧女、唐凯夫妇,按照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九折的价格,将合计 5% 的股权转让给了北京朝阳区国资委旗下企业,转让价为 10.14 亿元;2019 年 7 月 30 日,何巧女夫妇再度转让 5% 股权给朝阳区国资委,后者变更为东方园林的实控人。

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北京朝阳区国资委接管了东方园林的财务,然而深陷债务困境的东方园林离正常生产经营尚有距离,欠薪、裁员时有发生,在职员工仍有部分工资延期未发,而公司的新业务则转到了何巧女另外成立的新公司里。

「企业是自己的,真正出风险的时候政府能救你多少?能救你到哪个地步?」蒋亦标认为,民营企业纾困,关键还是要看自己。

「当初政府鼓励我们剥离经营性资产去上市,之后鼓励我们去发债,出了问题又鼓励我们接受纾困。」另一家浙江省被纾困企业负责人直言,政府不用想怎么救民企,而是创造更便利、更公平的发展环境来支持民企,例如去杠杆的宏观政策制定之后,地方政府应马上排查辖区内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适当引导,而非等到企业出现困难时再去拯救,道德风险大,效果也未必佳。

No More.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康得新救赎之路
  • 健康险增长背后
  • 难防宫颈癌
  • 与癌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