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友好

2019-11-24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日本公司近年在中国蓬勃发展。能持久吗?

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五年后的 1977 年,电子产品制造商宫越 (Miyakoshi) 成为第一家获得共产党颁发营业执照的日本企业,开始在中国生产卡带录音机。2017 年,中国大陆约有 3.2 万家日本企业,总投资 1170 亿美元,是在华投资最多的外企队伍之一。去年,它们向中国地区投资近 110 亿美元,比 2010 年增加了一半,与美国长期停滞不前的投资额已相距不远。东京一位基金经理杰斯珀·科尔 (Jesper Koll) 估算,日本大型上市公司的海外利润中有 17% 来自中国。

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从未如此融洽。去年,中国官员赴日访问了松下、佳能和丰田公司,与高管见面,想吸引他们的企业进驻新的自由贸易区。一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出席了一个有 1000 名商界人士参加的论坛。安倍访华期间,两国宣布了 500 个合作协议,总额超过 180 亿美元。然而,尽管看起来一团和气,对于在华日企来说,这也是一个异常微妙的时期。

第一个原因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业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日本公司很好地应对了这一转变。这一次它们没有自信过头——上世纪 80 年代它们的自负让它们在狂热进军美国时吃了不少苦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许多日本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了亚洲成本更低廉的地方。日本服装制造商优衣库是撤离到东南亚的日企之一。

与此同时,许多撤走生产线的公司已成功地将自己变为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中国购物者喜欢优衣库制作精良的服装。他们厌倦了本国生产商的安全丑闻,更喜欢朝日或吉野家等日本品牌小吃和饮料,或者小林制药生产的医药用品。日本消费品公司花王最近开始生产仅针对中国市场的妙而舒纸尿裤高端系列。今年夏天,丰田汽车向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投资了六亿美元。宫越公司现在改卖房地产,不卖卡带录音机了,它的全部销售额都来自中国。日本大型酿酒公司三得利的老板新浪刚史说,中国对日本产品的消费量已经「走上了一条只升不降的不归路」。

日本商品不仅吸引了中国消费者,也吸引着中国企业。4 月,丰田同意将电动汽车技术出售给中国低排放汽车制造商奇点汽车。6 月,它先后宣布与中国科技公司宁德时代及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合作生产电池。2015 年,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决定在北京郊区建立中国最大的水培蔬菜工厂。为了寻找合适的技术来调节苗室温度和无土蔬菜水培床,它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以色列和荷兰。最后它选择了三菱化学。这家日本公司已帮助京东等企业在中国建立了近 20 家工厂,目标是每年破土建设 10 家工厂。

其他国家的企业进军中国遇到的障碍,日企也都遇到了。东京的老板们和西方的同行一样,也抱怨这里的规则模糊不清又变来变去、税收制度偏向中国企业、法院不可靠、知识产权被窃。但是,和美国或欧洲相比,日本的政府和行业组织或许为它们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和独立政府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sation) 雇用了知识产权专家来协助企业。日本广告公司在中国开设了分公司,以帮助日企针对当地口味开拓市场。几年前在中国遭遇挫折的日本电商巨头乐天 (Rakuten)5 月在大连设立了研发中心,如今这座中国沿海城市已入驻了约 1500 家日本公司。

尽管日本企业近年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但它们仍必须谨慎行事。一则出于历史原因。2005 年,日本对历史教科书的修订引发争议,被认为意图粉饰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导致中国发生反日运动,抵制日本企业。2012 年,两国就钓鱼岛问题 (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实际为日本控制,但中国主张有领土主权) 发生政治争议期间,丰田和本田的经销店以及松下的一家工厂都曾遭到纵火。

日本并未弥补自己在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这令中国人不满。面对这种情绪,日本企业的应对已经有所进步。当年三菱综合材料 (Mitsubishi Materials) 等企业曾强迫中国劳工在日本的矿井中工作。三年前,三菱甚至罕见地正式道歉,并设立了赔偿基金。但是,中国人的怨恨积蓄已久,如果中国的自信继续以强硬的民族主义表达出来,反日情绪还是很容易一触即发。

左龙右鹰

另一个原因是中美竞争的影响。日本与美国地缘政治关系紧密,与中国是邻邦,日本企业长期以来两头受益。中美两国是许多日本企业最重要的市场,它们的供应链在这两个国家纵横交错。而当两个超级大国陷入从贸易到技术等方方面面的争端时,这种优势似乎越来越像一个诅咒。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更加依赖中国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因而更难放弃中国市场。日本企业游说组织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 (Keidanren) 的原一郎说,要日本在其最大的邻国和首要战略盟友之间做出选择将是「一场噩梦」。 随着地缘政治不断冲击全球化贸易,这种选择可能终将无法避免。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