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包商银行

2019-12-02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年来第一家被监管接管的商业银行,市场关注的是,有限打破同业刚兑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明天系」核心金融机构包商银行,终被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

2019 年 5 月 24 日下午 5 点半,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银保监会决定即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同时,由建行负责托管业务,保持包商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

包商银行是中国 20 年来第一家被监管接管的商业银行。此前,1998 年,海南发展银行曾在关闭后被接管和清算。

包商银行是「明天系」旗下最早、最核心的金融机构之一。知情人士称,「明天系」直接、间接持有该行股份超过 70%,远超单一控股股东不得超过 20% 的监管规定。该行的董事长为李镇西,2008 年起担任此职至今,行长为王慧萍。2017 年 1 月底,「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肖建华归案,往日市场金主不再,盘根错节的「明天系」金融帝国开始被清算。在经历近两年的自救、处置无果的情况下,包商银行被接管,应是经过了有关方面缜密的计划与安排。

5 月 24 日下午,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答记者问,承诺包商银行的个人业务包括存款、贷款、个人理财等,均依法受到保障。

5 月 26 日下午,监管再度发布答记者问,称 5000 万元 (含) 以下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本息全额保障;5000 万元以上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由接管组和债权人平等协商,依法保障。这意味着,包商银行的交易对手出现了一定的风险敞口。随后进一步的信息表明,央行为这一风险敞口划定了底线,相关机构的损失可控。

多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迷信于城投信仰、央企信仰、同业信仰等各类「信仰」,惟独缺乏真正的风险定价能力和机制,在高收益面前,对交易对手的风险置若罔闻。此番包商银行被接管后,市场关注的是,打破同业刚兑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接管+托管」为风险兜底

5 月 24 日的接管公告称,自接管开始之日起,央行和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方面组建的接管组全面行使包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权。

根据公告,接管组组长为周学东。他目前的身份是央行办公厅主任,此前则是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接管组副组长为李国荣,曾在原银监会办公厅工作,后出任四川银监局副局长,现借调到银保监会城商行部任副主任。2018 年 3 月,李国荣曾带队到另一家被行政接管的问题金融机构——安邦保险集团——控股下的成都农商行,成立风险监测工作组,出任组长。

监管公告称,委托建行托管包商银行业务,由建行组建托管工作组,在接管组指导下,按照托管协议开展工作。

据财新记者了解,此前光大集团、中信集团也想「竞标」包商银行的托管业务,最后监管还是选择了建行。「建行已经派员在包商银行内部封闭工作了一段时间。」一位包商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5 月 24 日下午 5 点,全国各分行同时正式被建行全面接管,总对总、分对分、网点对网点,确实只有四大行才有这样的组织动员能力和人员储备,否则一下子派出好几十人,一般的机构都做不到。」

据财新记者从建行人士处了解到,建行托管组组长为新晋行长刘桂平,具体托管业务主要由该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廖林负责。

5 月 27 日,各地银保监局就包商银行事件对辖内银行传达监管态度。一方面要求各行排查持有的包商银行资产。据财新记者了解,有的地方局直接进场到个别可能敞口较大的银行,现场检查该行持有的包商银行资产信息。

另一方面,各地银保监局强调严禁金融机构哄抢包商银行客户等行为。比如,北京银监局发文称,近期监管部门发现,个别银行机构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通过非正当宣传和营销手段,借机抢夺包商银行客户资源;要求各机构「不得投机取巧、搞小动作抢客户、挖存款、搞串联」。据财新记者了解,这是因为事发后,北京地区出现部分大行的客户经理去包商银行网点门口抢客户、拉存款的现象。

有接近接管组人士表示,从接管后第一周的情况看,包商银行存款流失非常有限,市场情绪也趋于稳定。

对于同业负债,有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在 5 月 26 日下午监管部门答记者问发布前,就有机构找包商银行询问情况,当时包商银行同业部负责人曾口头承诺,将保证兑付本金,但利息可能损失 8 到 10 个基点。「虽然也有损失,但还是觉得可以接受。」但随后接管组发布公告,宣布 5000 万元以上需要协商解决,本息不能全部保障后,「机构就炸锅了」。

对于市场担心的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冲击,监管首先是摸底。5 月 27 日,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要求,基金公司自查并上报持有存续包商银行资管产品情况,包括持有主体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等)、持有形式 (资管计划、数量、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 等信息。据财新记者了解,公募基金持有包商银行的债权产品有限,但基金管理公司的专户仍持有不少包商银行的高息债权,一时间也面临潜在赎回压力。

5 月 27 日,接管组、托管组开始与 5000 万元以上大额债权人协商,并依据新的协议按照不同保障比例,安排到期兑付资金。其中,对公债权人先期保障比例不低于 80%,同业机构不低于 70%,其余部分允许继续保留债权,依法参与后续受偿。

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到 5 月 28 日下午,在前述初步受偿方案的基础上,同业债权和对公债权的处置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5000 万元到 1 亿元的同业负债保障本金;1 亿元到 20 亿元的同业负债,兑付不低于 90% 本金;20 亿元到 50 亿元的同业负债,兑付不低于 80% 本金;50 亿元以上的同业负债,兑付不低于 70% 本金。

多位包商银行交易对手告诉财新记者,前述受偿方案从 5 月 29 日开始陆续签署、确权,由金融机构与包商银行接管组、托管组自愿协商。

这意味着,包商银行的同业债权本金被保障的范围进一步明确、兜底,所涉机构的损失有限、可控。接管组此举及时消除了市场对包商银行事件的非理性恐慌情绪。

从「非银之友」到「同业炸弹」

包商银行并非上市银行,近年来却成了同业市场的「网红」,被称为「非银之友」——当中小机构在流动性承压时,总是能找包商银行借到钱。因此在 5 月 24 日被接管当天,网上还出现了一篇债市机构感谢包商银行的「神文」。不过情势很快急转直下。

包商银行出问题并非新闻,如前所述,至少已有两年之久,而且包商银行 2017 年、2018 年年报均未披露。这原本已经是清晰的信号。但两年来,包商银行靠同业市场高息续命至今,价格一般要比同业高出 100 到 150 个基点。

据财新记者了解,高息利诱之下,包商银行的交易对手多达 200 家,敞口最大的是徽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贵州省联社等这样的中小银行机构,持仓均近百亿元甚至更多。多位中小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对于银行而言,持有同业存单规模在 5000 万元以下的情况很少,经常一笔就是上亿元的规模。

财新记者梳理近几年公开信息可见,包商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一直较高,这包括线上同业存单和线下同业存放。自 2010 年来,包商银行的线下同业存放业务活跃,占同业负债 70% 以上;自 2015 年同业存单上线以来,包商银行大量发行,其应付债券科目从 0 突增 400 亿元,推动总负债规模快速扩张。

据包商银行在同业市场披露的数据,至 2017 年三季度末,该行同业存放较 2016 年末增长 1 倍,多达近 2000 亿元,应付债券 (主要是同业存单) 规模近 1000 亿元,推动该行负债表扩张至 5437 亿元。

包商银行 2019 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显示,截至 2018 年 9 月末,该行总负债 5034 亿元,其中吸收各项存款 2293 亿元,同业负债 (含同业存单) 为 2211 亿元,逾 40% 的占比超过监管规定的三分之一。据 Wind 统计,在该时点上,包商银行同业存单存续规模为 720 亿元,这也印证了包商银行线下同业存放业务规模更大,成本也更高。

跟同业市场息息相关的是票据。有资深票据业务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市场估算包商银行承兑的票据规模近 700 亿元。一位大型物流企业财务负责人对财新记者指出,根据同业交换的信息,晋中银行和山西清徐农商行对包商银行的票据贴现为数十亿元;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也是贴现大户,规模也在数十亿元。

5 月 31 日下午,财新记者从多位包商银行交易对手方了解到,对于包商银行票据,存保公司将全额保障 5000 万元以下 (含) 的承兑汇票;5000 万元以上,存保公司提供 80% 的保障,剩余 20% 的票据权利由包商银行协助持票人依法追索。

按接管组要求,这些票据兑付的前提是在承兑汇票到期后,由包商银行要求出票人付款。出票人足额付款的,包商银行将保证金全额退回出票人;出票人未足额付款的,不足部分从保证金扣除。保证金如有剩余,退回给出票人,保证金不足部分,存保公司委托包商银行依法追索。

这意味着 5000 万元以上的票先打八折,由存保公司保底,其余部分由包商行继续向出票企业追索债权,简化向票据前手方追索的连环程序。根据保证金比例和实际追索情况,决定最终缺口,存保基金将分担部分损失。这样处理,更能保证持票人的的基本利益,实际风险敞口和市场震动效果均较低。

同业市场冲击波

包商银行被接管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5 月 27 日),其直连账户已经被停掉,质押式回购、同业存单交易等均被暂停。此举有冷冻市场之意。5 月 28 日晚,有关方面提示,对于市场关注的包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的质押式回购业务履约问题,双方可正常履约。一位交易员告诉财新记者,从 5 月 28 日的市场情况看,在当天上午 10 点半后,明显能够发现大机构开始融出资金,中小机构的头寸平得比 5 月 27 日早很多。

接管组也承诺,包商银行 5 月 24 日后发行的同业存单和票据均保障本息。这意味着被托管后的包商银行有国家信用做背书,实际信用评级已上升,也并不缺流动性。之所以继续滚动发行同业存单,是为了业务的延续性。据包商银行 2019 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该行计划当年发行同业存单共 800 亿元。

不过,本周的市场反应有所滞后。多位交易员告诉财新记者,5 月 28 日,包商银行对计划于次日发行的同业存单向市场询量,1 个月期限的利率 2.75%、3 个月期限的利率 3.3%、6 个月期限的利率 3.5%、9 个月期限的利率 3.5%、1 年期限的利率 3.75%,均略高于同等 AA+评级约 20 个基点,虽不复往日高息,但一度没有募集到足够的资金。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是「打了个寒颤」。

5 月 31 日晚,包商银行在中国货币网发布 2019 年第 113 期同业存单的发行公告,计划发行量 10 亿元,期限六个月,参考收益率 3.25%。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有关方面没有进行窗口指导。最终平安银行认购了 4 亿元,内蒙古金谷农商行、鄂尔多斯城商行、内蒙古自治区联社认购了 4 亿元,苏州银行认购了 2 亿元,显示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此前包商行被接管的信息公布后,整个同业存单市场一度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一级市场发行明显放缓,二级市场交投寡淡,不同评级主体的加权发行利率均有所上涨。

根据中金固收的统计,包商银行被接管后的第一周,特别是周二 (5 月 28 日)、周三 (5 月 29 日)、周四 (5 月 30 日),同业存单实际发行规模均不到计划发行规模的一半,分别为 44%、46% 和 40%,明显低于前一周 (5 月 20 日–5 月 24 日) 的 85%。此外,整体发行利率上行,5 月 28 日、29 日平均加权票面利率为 3.2115%、3.2751%,明显高于本月其他交易日。而在二级市场,部分个券收益率上行十多个基点。

目前中国同业存单市场规模超过 10 万亿元,是商业银行负债的重要来源之一。2019 年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共计 7.4 万亿元,其中 6 月到期规模 1.72 万亿元,为到期高峰。华创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屈庆表示,通常情况下,同业存单需要滚动发行,不断借新还旧,从而保证机构的流动性充裕。而如果存单发行受阻,净融资持续为负,那么同业负债依存度较高的银行流动性就会有收紧压力。在存单发行大幅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未来存单到期压力将导致同业负债依存度高的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

市场还关注,包商银行事件是否会在债市引发连锁反应。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指出,监管对于包商银行债权的处置政策,似乎释放出打破银行刚兑的信号,中小银行同业存单一时间成为烫手山芋;由于多数货币市场基金的同业存单持仓较高,货基的赎回压力也有所增加,因此导致流动性紧张的金融机构或将被迫抛售利率债。

尽管包商银行案暴露出部分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以及引发部分市场情绪波动,但是从央行一系列的操作,可以看出其稳定市场的决心。从 5 月 27 日开始,央行连续四日逆回购操作实现资金净投放共计 4300 亿元,这在非节假日和季末的月末较为罕见,平复资金面波动意图明显。

此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大体呈现先紧后松的状态:从 5 月 24 日至 5 月 30 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 1 天利率 (DR001) 下行 55.24 个基点,7 天利率 (DR007) 小幅上涨 3.67 个基点。

交易对手风险警钟

「『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被抓都两年多了,还跟包商银行有这么多大额资金往来的金融机构,难道自身风控没有问题吗?」有中小券商合规部人士评论道。

同业市场的兴起,源于 2009 年「4 万亿」刺激计划之后的货币政策收紧,企业融资从表内信贷转向影子银行,银行同业业务蓬勃发展。2013 年年中,光大银行无法当日兑付兴业银行一笔 70 亿元的拆借资金,央行有意进行同业业务的压力测试而袖手旁观,而市场一度陷入「钱荒」。此后央行虽出台文件,意在规范同业业务,岂料同业业务模式变化多样,中小银行在京沪两地设立同业机构,同业投融资活动再度成为中小银行的扩张引擎。

包商银行被接管以后,同业刚兑的神话开始被打破,使业内开始关注交易对手风险,这原本也是题中之意。

「市场没有被吓坏,只是暂时影响了同业存单的发行和募资。但大家目前比较关注的是,谁是下一家?」一位私募机构投资经理告诉财新记者,对于包商银行被接管,业内均预期监管层在各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从实际政策看风险也损失可控,所以包商银行案本身未引发太多的市场波动,「但此事一出,大家纷纷开始关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状况,这就造成一些资产结构、风险程度可能与包商银行类似的中小银行,开始被市场警惕甚至抛弃」。

另据财新记者了解,一些商业银行要求对手方出具「不持有包商银行债权」的安慰函,否则就威胁赎回;一些机构在短期压力下「不得不」出具了「玩弄文字游戏」式的安慰函,为今后埋下法律纠纷的隐患。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业内比较关注一些中小银行的风险,因为这类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包商银行相似,负债端主要依赖同业资金,资产端则是非标等长久期资产占比较高,一旦同业存单市场募资有问题,资产端来不及调整。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小银行的 2018 年年报「难产」,也加剧了市场对这类潜在问题机构风险的担忧。据 华泰证券固收张继强团队统计,截至 2019 年 5 月 27 日,有 20 余家银行延迟披露年报,主要是城商行和农商行,大部分原因是审计工作尚在进行;其中,H 股上市的锦州银行(00416.HK),于 4 月 1 日、5 月 14 日两次公告延迟披露年报。

中小银行的交易对手风险问题早就不容小觑了。据财新 2018 年 8 月报道,监管趋严之下,部分农商行不良飙升,资本金明显承压,大幅突破监管要求的下限。当时就有分析师提醒,要高度关注交易对手风险,市场对此预期不足。「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不仅面临表外刚兑的打破,表内刚兑打破预期亦在增强。」兴业研究固收分析师徐寒飞表示,这将增加同业风险的传导,需要特别关注交易对手风险。例如,在同业存单发行中,AA 级以下存单主要由农商行发行——122 家发行主体中,农商行占了 103 家,且主要分布在山西、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区,未来此类区域的经济环境或将继续影响这些银行的资信。

尽管从数据上分析,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有目共睹,但在包商银行被接管前,市场依然存在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同业业务的刚兑信仰,漠视交易对手风险的现象客观存在。以包商银行为例,2018 年包商银行的同业存单评级已经是负面,但是彼时该行的质押式回购及同业存单业务照做不误,并且因为明显高于市场水平的超高价格,而受到了不少机构的「欢迎」。

「打破刚性兑付、让市场机构更关注交易对手风险也是好事,否则市场就真的失灵了。」有机构人士表示,常年来,中国金融市场迷信于城投、央企、同业等各类信仰,缺乏真正的风险定价能力和机制,在高收益面前,可以对交易对手的风险置若罔闻。

一位资深金融市场业务人士亦对财新记者表示:「今后再跟信用情况不是很好的金融机构打交道时,需要更审慎地评估,不能只靠牌照信仰。」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覃汉则表示,包商银行事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必然。从背景来说,是金融管制切换到金融深化;从爆发原因来说,是中小金融机构脱离监管导致风险积累,最终风险有所暴露。

不过,在市场开始担心交易对手风险的同时,也谣言四起,投资者需有效辨识。首先,问题金融机构被监管是相当罕见的行为,是在其他重组、处置方式均告无效的情况下,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后才会实施,短期内很难再有其他商业银行会被接管。据财新记者了解,市场所担心的恒丰银行、盛京银行、锦州银行等,地方政府均表示有注资计划,或表示有需要就注资。

另外,为了维持市场信心,解决对某些中小银行的恐慌情绪,预期央行会适时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还可以采取定向 MLF、定向降准等多种方式来缓解流动性问题。

当然,风险偏好低、承受能力弱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应该远离那些高风险机构,这也是包商银行被接管传递出的明确信号。

No More.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