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悖论

2019-12-23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企业能放轻它们在地球上的脚步吗?

发端于英国的「反抗灭绝」抗议运动 (Extinction Rebellion) 将气候激进主义传遍全球,而在近 50 年前,美国年轻人在 1970 年 4 月 22 日「地球日」这天就已经在这么做了。那时的年轻人比现在更加桀骜不驯,但同样感到「被蒙蔽和欺骗了」(本刊当时所言),因为他们从先辈那里继承的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地球。

他们最大的担忧和今天不同。他们警告称,无节制的经济增长和消费行为会很快耗尽地球上的资源。这种马尔萨斯式的担忧实则是误判。原材料从未接近枯竭过。如今,关注的焦点已经从短缺转向了过量——特别是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过去 50 年来,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一倍多,加速了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的安德鲁·麦卡菲 (Andrew McAfee) 则认为,这种担忧同样言过其实。他在新作《以少造多》(More From Less) 中提出,人类即将步入「物质见顶」阶段——尽管人们消费增多了,但企业在生产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一场聚焦物质过剩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已在生态社会主义者中声势再起,因此,这种主张提出得非常及时。遗憾的是,它过于简单化了。

麦卡菲在 2014 年出版了与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 (Erik Brynjolfsson) 合著的《第二次机器革命》(The Second Machine Age)。他在这本堪称技术乐观主义的「圣经」的著作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观点。这一次他收集了美国自第一个地球日以来资源使用情况的数据,并据此提出世界正在走出资源消耗型商品的「工业时代」。最新的计算机时代让产品更轻量化、使用的材料大大减少,这有望让经济增长不必再付出环境恶化的代价。

纵观美国经济的物质构成要素——金属、矿物、木材、纸张、化肥、水和能源等,的确可以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绝对用量都已在近几十年触顶,尽管同期 GDP 猛增。用麦卡菲的话说,从农场 (美国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是 1950 年时的四倍多) 到 iPhone (每一台都具备计算器、相机、录音机、地图和其他功能) 的万事万物都在逐渐「去物质化」。欧洲一些富裕国家的情况也类似。印度和中国可能也会如此。

两对因素造成了这种情况。首先是技术和资本主义,它们被指为工业化带来的诸多破坏的罪魁祸首,如今正在相互促进以实现去物质化。硬件、软件和网络让商品得以精简、优化,甚至被淘汰,就像谷歌地图让纸质的伦敦 A-Z 地图之类的东西变得毫无用处一样。自由 (尽管受到监管) 市场里的竞争推动企业使用更少或更便宜的原材料来降低成本。

麦卡菲认为,第二对因素加快了去物质化的趋势。公众意识和积极应对的政府正在帮助纠正自由市场的缺点,比如未能将污染成本纳入定价考量。全球环境治理正在改善——作者承认这种说法过于大胆,但即使在美国也并非完全荒诞不经,因为许多城市和州都在制定减排目标,与白宫那位首席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论调相悖。

麦卡菲对企业利用资源的关注令人耳目一新。太多时候,企业都被丑化成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者。事实上,自资本主义萌芽以来,企业生产的产品用料更少,成本也更低,因为贪求利润的老板们尝到了俭省的甜头。而从长远来看,没有哪家公司是靠挥霍资源而蓬勃发展的。同样,减排还包括减少每单位产量的电力消耗以及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用电有助于盈利。随着太阳能和风能价格降低,增加新能源的使用也有助于盈利。

不过,总体产量下降却是另外一回事了。作为麦卡菲核心论点的「去物质化」,其程度究竟如何?对这一点的质疑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杰文斯 (William Jevons)。他在 1865 年一篇题为《煤炭问题》(The Coal Question) 的文章中提出,对化石燃料更高效的利用势必导致总消耗量的增加。麦卡菲指出,美国煤炭价格下跌了,但近年的使用量却在减少,他因而自信地宣称:「杰文斯错了。」

且慢。西方国家一些所谓的去物质化可能是因为它们购买的商品更多是在国外而非国内制造的。麦卡菲认为这一点的影响微不足道。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尽管煤炭问题至少在美国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但它的现代版,也就是碳排放问题,仍是当务之急。

在杰文斯的论文发表近 150 年之后,捷克裔的加拿大科学家瓦茨拉夫·斯米尔 (Vaclav Smil,比尔·盖茨也是他的拥趸) 在他的著作中指出,随着商品用料变少、价格降低,市场对它们的需求就会激增,且如杰文斯所料,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2011 年手机的平均重量是 1990 年的六分之一,但数量却从 1100 万部激增至 60 亿部,全球手机的总重量也因此从 7000 吨增加到约 70 万吨。斯米尔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少」是「『多』的促成因素」。

实实在在的担忧

对企业而言,「杰文斯悖论」不止停留在理论层面。由于担心遭到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的抵制,企业正努力降低碳排放强度。只要这样做能降低成本,CEO 们乐于采纳,社会也能从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资源配置中获益。但如果这带来销量上升,企业对环境的整体影响可能就会随之增大。

企业不应该感到羞愧,人们也不应该要求企业力劝客户减少购买它们的商品——一些拿胶水把自己粘在伦敦多家公司总部门口的激进人士似乎就是这样要求的。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碳排放税或出台其他监管措施来提高消费价格,从而降低民众的购买欲。在此之前,公司都会设法卖出更多商品——因为大多数人都想要更多。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电梯:升级
  • 可汗精神
  • TikTok 定时炸弹
  • 6500 亿美元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