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升级

2019-12-23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巨型并购和新技术可能让一家经久不衰的寡头屹立不倒

十九世纪发生的两次个人运输工具革命塑造了现代城市的形态。城市四处扩张依靠的是汽车。而如果没有安全快速的电梯,世界许多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也不会存在。如今道路上的车辆有五分之二产自全球四大汽车制造商,而电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还要高得多。前四大公司提供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电梯 (见图表)。这个市场很快可能还会变得更加集中。

进一步整合的前景要归因于蒂森克虏伯 (Thyssenkrupp)。这家陷入困境的德国工业集团在经历了多年的盈利萎缩和战略失误后,正在彻底重组,因而需要筹集资金。其电梯业务蒂森克虏伯电梯 (Elevator Technology,以下简称 ET) 的价值可能在 150 亿至 180 亿欧元 (170 亿至 200 亿美元) 之间,与蒂森克虏伯集团的市值 (包括净债务在内) 大致相当。集团计划出售该业务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看起来有不少公司愿意搭乘蒂森克虏伯的电梯。据称,在 11 月 8 日截止日前提出报价的包括一些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如 3G、黑石集团 (Blackstone) 和凯雷集团 (Carlyle)。另一电梯巨头芬兰通力 (Kone) 对 ET 觊觎已久。日本的日立公司很可能也出了价。

不管出价者究竟都有谁,它们看中的都是这个行业的上升期多过衰退期。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电梯市场价值 730 亿美元,而多年来电梯公司的股价轻松超过资本产品行业的整体水平。花旗银行的克拉斯·贝格林德 (Klas Bergelind) 分析,电梯业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其总营收中有一半为经常性收入。除了销售和安装新电梯的周期性业务营收外,还有维护和升级现有电梯的稳定收入作为补充。

后者看起来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花旗银行预计,未来几年,新电梯年销售额的增速将在 1% 左右。但仍有大量旧电梯需要维护,包括 2018 年安装的约 90 万台电梯,是十年前数字的两倍。其中超过 60% 是在中国安装的,尽管当地的房产热正在降温。

中国广阔的电梯维护市场也许会提供一个长期机会,帮助大型制造商经受住全球新设备销售放缓的冲击。相比新电梯市场,目前全球 1600 万台已安装电梯的维护业务远没有那么集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有一批小型竞争企业。但随着电梯变成联网设备,大型制造商可能会复制自己在新电梯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相比小型对手,它们拥有更充裕的资金来投资于新技术,实现实时远程诊断问题、预测及防范故障。

ET 将何去何从?若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蒂森克虏伯将迅速筹集到急需的资金,但这无法形成与其他电梯制造商联合所产生的规模经济。在日本国内市场强势的日立会视收购 ET 为跻身全球电梯巨头行列的机会。而正如另一家投行杰富瑞 (Jefferies) 观察到的,奥的斯 (Otis) 和迅达 (Schindler) 也不大可能会安于「置身事外」。

通力向 ET「示爱」的时间最久。如果两者联姻,缔造出的公司将有如其产品造就的摩天大楼那样一览众山小。两家公司在地理上互补:ET 在美国实力较强,通力在中国更具优势。整合两者的服务网络及研发等资源,每年可能节省十亿欧元。但是它们在欧洲的业务有重叠,这将引起竞争管理机构的关注。蒂森克虏伯可能更愿意选择监管风险低的交易。

世界最锐意创新的两大电梯制造商若连珠合璧,无疑会令建筑师们精神一振。ET 正在测试运用线性电机使电梯上下和横向移动的无绳系统 MULTI。通力已开发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便于电梯运行更长的距离,建筑物因而也可冲击新高度。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将再次令城市面貌焕发新姿。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字里行间寻幸福
  • 免税热土
  • 可汗精神
  • 物质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