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是故乡 难离弃

2020-01-09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离开的和留下的都痛苦

IRAN. Tehran. September 2006. Photograph by Thomas Dworzak

德黑兰是一座没有常态的城市。

40 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吃麦当劳、泡酒吧,青年男女手拉手逛街。1979 年伊斯兰革命 (Enghelābe Eslāmi) 后,酒精和所有娱乐活动都被列入禁令,电影院被烧毁,女人被罩上黑头巾,男人被推上战场。八年的「两伊战争」(Iran–Iraq War),飞毛腿导弹 (Scud) 一度如每日例行的焰火一样,点亮德黑兰的黑夜,激起人们的尖叫。

之后二十几年貌似安稳的日子里,女人们戴着黑头巾低头行走在以战死者命名的街道上,男人们或失业或在下班后无处可去。电影院重建了,却看不到一部完整的外国片。青年男女在街头牵手要赌上锒铛入狱的厄运,公开亲吻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伊朗总统选举引发的暴力冲突,德黑兰再次几近破碎。

这座城市的人们注定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他们在泡吧的年代用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 (Pahlavi dynasty) 的卖国暴政;在禁酒的夜晚用私人派对躲避巡警的视线,喝自家酿的酒、脱掉头巾跳热舞;在被各种国际制裁包裹的时期,他们自己做薯条和汉堡,买盜版碟看未删节版的好莱坞新片;更有一连串被警察熟知的名字,即使不断出现在监狱在押人员的名单里,只要有机会,便迫不及待地喊出自己的声音。

对德黑兰人来说,也许打破禁忌才是生活的常态。

IRAN. Teheran. 1979. Southern district.

IRAN. Teheran. 1979. Southern district.

Photograph by Gilles Peress

黑头巾、黑袍、黑袜子……一个德黑兰女人疾步行走在城南的街道上,黑袍遮住了她的体态、表情、步伐和几乎所有的女性特征。
照片拍摄于 1979 年,那一年的德黑兰充满了自由的幻想,巴列维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 逃往国外,流亡 15 年的霍梅尼 (Ruhollah Khomeini) 接管政权并建立伊斯兰政府。数万名德黑兰人涌上街头,载歌载舞,街上的汽车同时打开大灯并鸣笛,雨刷插上鲜花,街道上洒满欢庆的糖果,巴列维父子的铜像最终被推倒……
30 年后,同样的街巷,人们涌向通往自由广场的街头,抗议总统大选结果,用血肉之躯对抗警察的枪弹,用手机向外界传递被封闭的信息,曾经的精神领袖霍梅尼的画像被当众撕毁……
比这种激情更让人唏噓的,是风暴落潮后这个黯然的黑色背影,提醒着人们在梦想与现实、承诺与欺骗之间的距离。

IRAN. Teheran. 1979. Southern district.

IRAN. Teheran. 1979. Southern district.

Photograph by Gilles Peress

黑头巾、黑袍、黑袜子……一个德黑兰女人疾步行走在城南的街道上,黑袍遮住了她的体态、表情、步伐和几乎所有的女性特征。
照片拍摄于 1979 年,那一年的德黑兰充满了自由的幻想,巴列维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 逃往国外,流亡 15 年的霍梅尼 (Ruhollah Khomeini) 接管政权并建立伊斯兰政府。数万名德黑兰人涌上街头,载歌载舞,街上的汽车同时打开大灯井鸣笛,雨刷插上鲜花,街道上洒满欢庆的糖果,巴列维父子的铜像最终被推倒……
30 年后,同样的街巷,人们涌向通往自由广场的街头,抗议总统大选结果,用血肉之躯对抗警察的枪弹,用手机向外界传递被封闭的信息,曾经的精神领袖霍梅尼的画像被当众撕毁……
比这种激情更让人唏噓的,是风暴落潮后这个黯然的黑色背影,提醒着人们在梦想与现实、承诺与欺骗之间的距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