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当选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韩国瑜承认败选

2020-01-12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蔡英文的得票数,也使她成为 1996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采取直选方式产生以来,获得总票数最高的候选人

Supporters of Taiwan President Tsai Ing-wen celebrate outside the campaign headquarters in Taipei on Jan. 11.

Photo: Sam Yeh/AFP

据新华社消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1 月 11 日举行投票,得票第二的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于晚间承认败选,这意味着得票第一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截至 1 月 11 日晚间 9 时,开票结果显示,现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态势已经明朗化,确定赢得其第二个四年任期。

蔡英文的主要对手、国民党提名的现任高雄市长韩国瑜则未能复制他在 2018 年 11 月创下的高雄选举「惊奇」,从 1 月 11 日下午 4 点投票结束、全台 1.7 万个投开票所同步进行点票起,韩国瑜的累积票数就一直处于落后蔡英文的状态。在台湾主要人口聚集区─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桃园市和韩国瑜自己主政的高雄市,蔡英文的得票率都领先韩国瑜。韩国瑜方面仅在传统的「深蓝」选区,包括农业县份苗栗县、新竹县,和位于东部的花莲县、台东县及作为离岛的马祖、金门领先。国民党在 2018 年的县市长选举中的优势,明显未能延续到这次的「大选」之中。

1 月 11 日接近晚间 9 点,韩国瑜在高雄的竞选总部露面,向支持者承认自己败选,并称是自己努力不够,辜负了大家的期待,韩国瑜还呼吁台下支持者不要激动,务必冷静。韩国瑜说,自己已向蔡英文致电表达祝贺并服从选举的结果。韩国瑜说,期待未来有个团结的台湾,并期许蔡英文带领台湾自立自强,让人民安居乐业。

在败选结果明确后,国民党主席吴敦义也宣布自己将辞职下台,国民党中央的其他副主席、其他主要干部也同步辞职负责,选后的国民党将暂时由「过渡小组」维持党务运作。国民党前主席、此次赴台南参选「立委」失利的洪秀柱在选后就直言,吴敦义要为败选负主要责任。

本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合格选民总数为 1931 万人,投票率预估突破七成,最终的票数统计结果预计将在 1 月 11 日深夜出炉。

但据岛内媒体通过具有人口样本代表性选区的观察以及以往经验对比,大多推定蔡英文和其副手候选人赖清德已经胜选。

截至 1 月 11 日晚间 9 点,蔡英文已以得票 812 万票、得票率 57.2% 的数据,领先韩国瑜的 548 万票、38.6% 的得票率。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仅获得 60 万票,得票率尚未突破 5%,低于此前民调机构的预期。宋楚瑜也在 1 月 11 日晚间近 8 点时率先承认败选。蔡英文的得票数,也使她成为 1996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采取直选方式产生以来,获得总票数最高的候选人,超过了马英九在 2008 年创下的 765 万票纪录。

另外,在同步改选的「立法院」席次方面,民进党的表现亦属亮眼,单独获得「过半」席次优势。国民党的「立委」席次虽比 2016 年稍有提升,但仍在一些指标性选区折损了部分政坛老将,败于民进党或其他绿营势力所提名的年轻新秀。颇受岛内民意关注的蒋介石曾孙、国民党提名的现任「立委」蒋万安,则在同样强打形象牌的民进党对手吴怡农挑战下,勉强赢得连任。而在绿营传统优势地区的台湾南部,民进党更在嘉义、高雄和台南等地,都拿下了当地所有的区域「立委」席次。

1 月 11 日晚间 9 点,蔡英文现身位于台北市北平东路的竞选总部,宣布自己当选连任,并向境内外媒体发表讲话,并强调希望两岸重启对话和协商,正视台湾民意,以和平、对等的方式处理两岸间的歧异。

蔡英文在记者会上称,自己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所做的承诺,不会改变。但两岸双方都有责任,致力于确保台海的和平稳定。

她还称,两岸的相互尊重及良性互动,才符合彼此人民的利益与期待。

选前最后一夜的 1 月 10 日晚间,蔡英文先后在高雄与台北两地出席群众造势晚会。蔡英文在投票前的最后一场演说中称,「这场选战是为台湾的年轻人的未来而打」。回顾自己近 4 年的任期,蔡英文称自己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调高基本工资、推动减税、扩大幼儿托育资源、推动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和台湾的经济结构转型等等,「尽管国际情势还在变,但我们壮大台湾的努力,从来没有中断过。」

在整场长达一年的竞选尾声,蔡英文还呼吁支持者在投票过后「不需要仇恨对方,因为明天过后,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家人、同事跟朋友」。

在蔡英文赢得选举后,曾在民进党初选中挑战蔡英文的前「行政院长」赖清德也将成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然而,赖清德从手握庞大行政资源的「行政院长」历经一年的辞职、沉潜,转任并无明确职权的「副领导人」后,蔡赖两人要如何弥合初选期间的裂痕;另一方面,被普遍视为未来民进党接班梯队要角的赖清德,又会如何与其他民进党中壮世代的代表人物─如桃园市长郑文灿、「交通部长」林佳龙等人形成什么样的权力平衡?都将成为蔡英文第二个任期的岛内政情发展线索。此外,台湾现任「行政院长」、年过七旬的苏贞昌也因助选有功,有望继续留任现职一段时间。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选战,蔡英文竞选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 年 11 月民进党在岛内县市长选举大败之后,兼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为败选辞去主席职务;当时蔡英文的施政搭档、时任「行政院长」的赖清德也一度「割席」辞职,随后便在党内初选中摆出公开挑战蔡英文连任的架势。

然而,在蔡英文于民进党内不断强调,作为现任执政党的民进党如果撤换领导人候选人,无异于承认过去执政失败,将在接下来的大选中自失立场。虽然赖清德对蔡英文的挑战,受到民进党内外具强硬「独派」色彩的人士─包括保外就医当中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的支持。但其他民进党内的当下握有实权者─包括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被视为青壮派领袖的桃园市长郑文灿、「立法院长」苏嘉全、「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等,皆先后表态支持民进党继续提名蔡英文。

此外,蔡英文阵营及其外围支持者,在台湾社交网络上展开的密集、频繁的宣传声势,也让赖清德瞠乎其后,无力追赶。赖清德的民调虽然在正式参选前,一度被认为领先蔡英文的声势;但在 3 月间正式宣布参选后,赖清德反而背上了「突袭」党内同志、分裂民进党等指责,声势开始走低。最终,蔡英文的说词奏效,并在 2019 年 6 月中旬以较大幅度赢得民进党内初选,此后又在 2019 年 11 月劝服赖清德担任自己在这次选举中的副手,充分稳定了绿营固有群众的板块。

而在国民党方面,高雄市长韩国瑜在 2018 年 11 月意外赢得高雄地区选举后,一度成为国民党内人气最高的政治人物。然而,是否要挟势头上的民气,继续冲击地区领导人位置的抉择不断困扰韩国瑜。最后,韩国瑜在相对扭捏的态度下「被动参选」,随后在国民党内举办的初选民调中也赢过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鸿海/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国民党前主席朱立伦等人,并在 2019 年 7 月中旬被确立为国民党此次「大选」的候选人。

自决定参选以来,韩国瑜始终无法化解自己才刚当选高雄市长,旋即又动念牟取下一个职务的政治正当性争议;虽然韩国瑜不断重申,自己参选的理由,是自己当上高雄市长之后才发现高雄面临的种种困境其实是全台湾的问题,需要以台湾全局的施政来化解,还承诺自己未来若能当选,每周至少还会有三天留在高雄或台湾南部。然而,未能有充分时间做出实绩的高雄市政,反而成为韩国瑜竞选地区领导人的最大包袱。在本次大选中,韩国瑜在高雄市的得票率只剩 35%,不但大败于蔡英文,也不及自己在 2018 年 11 月在市长选举中创下的 53.8% 战绩。

在整场 2020 年大选中,韩国瑜虽然在选战末期请假参选,但并未宣布辞去高雄市长职务。因此即便竞逐地区领导人选举失败,韩国瑜仍然可以做满直到 2022 年底的高雄市长任期,继续拥有一方施政舞台。

不过,韩国瑜本次的「大选」表现不如蓝营内部预期,也使韩国瑜若欲在选后竞逐国民党主席职位凭添很大阻力。在 2018 年异军突起的「神话」消散后,以本次大选的败幅而论,韩国瑜若要在高雄这个传统绿营优势地区争取 2022 年的高雄市长连任,也显得挑战重重。

截至 1 月 11 日晚间 8 点,韩国瑜在全台的总得票数和得票率仅在 38% 左右徘徊,虽然略超过上届 2016 大选朱立伦惨败时的 31%,但以大幅落后蔡英文超过 200 万票的差距败选,距离台湾政坛标准的「虽败犹荣」,差距甚远。韩国瑜在岛内政坛的后势发展受到了明显制约。

相形之下,曾在 2016 年代表国民党参选而大败的朱立伦,在经历几年沉潜后,于「大选」最后阶段出任韩国瑜的竞选总部主委并频频替全台各地的「立委」候选人出力辅选,其 4 年前在选举半途主导替换地区领导人候选人洪秀柱所背负的党内责难,基本获得了「洗白」。

现年 59 岁的朱立伦,在韩国瑜气势大挫、国民党现任主席吴敦义、副主席郝龙斌等亦须为败选负责下台的党内局面下,因而获得了相对有利的战略位置。

按照台湾选举制度规定,在投票前 10 天,任何政党或民意调查机构就不能再发布任何民调数字,否则属于违法。

因此,选举最后阶段的情势较显诡谲,出现了「两个阵营都觉得自己能赢」的气氛。曾有消息称,民进党中央选前对地方党部下发的评估数据为「蔡英文能够超过韩国瑜 200 万票」;而国民党内部则评估双方的差距将追得非常近,曾传出最多只会输 5% 等说法。有接近韩国瑜的国民党内人士选前称,韩的追赶能否告捷,处在「要翻 (盘) 不翻之间」。事后证明,民进党中央的估票颇为精确。

在选前最后期限发布的几份调查数据都显示,蔡英文都以超过 40% 乃至接近 50% 的支持率强势领先韩国瑜,但由于韩国瑜此前公开抨击民调机构遭民进党「收买」,并呼吁自己的支持者抵制民调、操作「盖牌」策略,政坛一般认为韩国瑜的民调遭到低估。

直到选举最后几日,民进党方面仍不敢掉以轻心,纷纷呼吁支持者向周遭亲朋好友以短信、电话等方式「拉票」。而在社交媒体上,各个阵营也有不少支持者纷纷撰写自己做出政治选择的理由,试图感染和影响自己的人脉圈,普通民众在 FB 等社交网络上公开表态氛围之热烈,远超往届选举。1 月 10 日投票前一日傍晚起,台湾主要城市的高铁、火车和长途客运站,也涌现大量准备回到原籍地投票的人潮。

在 2020 年的这次大选中,年满 20 岁以上的合格选民共有 1931 万人,实际投票率估计将落在 65% 到 70% 成上下;而在年龄分层方面,则以 40─49 岁的 374 万人最多。29 岁以下的年轻选民则有 312 万人,这一群体也被视为蔡英文的「票仓」。

从 2019 年 1 月开始,蔡英文就不断通过境外议题和渲染来自大陆的「威胁感」,将自身包装为台湾「现状」─包括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守护者」。这一操作自 2019 年夏季以来尤烈。这也使得蔡英文在选举过程中虽历经博士学位是否为真的争议、专机遭安全勤务人员用于偷渡私烟等负面消息,但仍不断将选战主轴,拉回对自己有利的激化两岸关系等议题。

2019 年 12 月 31 日,在本届「立法院」开议会期的最后一天,蔡英文要求占席次优势的民进党党团,通过在岛内具有高度争议的所谓「反渗透法」,规定凡受「境外敌对势力」的「指示、委托或资助」,在岛内捐赠政治献金、从事竞选活动,或就涉及两岸、涉外和安全、防务等议题进行游说者,均需入刑。

一时之间,这项 11 月份才仓促提出、未经朝野审慎讨论直接交付表决的法案,也在岛内掀起「绿色恐怖」之讥。但该法案最终仍在国民党党团退席弃守的情势下,轻易获得「立法院」通过。

在公共政策方面,过去近 4 年蔡英文的部分民生、财税类施政,也有助于她获得选票。蔡英文上台后,将岛内的法定最低基本工资,从 2017 年的新台币 2 万元 (约人民币 4600 元逐年调升至新台币 2.38 万元 (约人民币 5490 元),涨幅约五分之一。

此外,最近一年来中国大陆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也被蔡英文在竞选中形容为「台湾的机遇」。

蔡英文的竞选文件称,「2018 年美中贸易战爆发,对亚太经贸及产业供应链带来冲击,但对台湾则是契机」。蔡英文阵营认为,过去 20 年,中国大陆「磁吸」了亚太地区的制造资源,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甚至货币战的影响延续,「未来 20 年,制造资源将从中国大陆外移、金融资源将从香港释出的趋势已不可逆」。

蔡英文阵营称,从今起必须把握机会,吸引产业与资金回台,扩大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或移转到东南亚,打造新供应链并开发当地的内需市场。过去 4 年内,包括微软、Google、Facebook 及 Amazon 等,也宣布在台湾设立研发与创新中心

受惠于跨境资本回流,自蔡英文 2016 年 5 月上台以来,台湾经济经历了连续 14 季的正增长,2019 年第三季增长率达 2.99%;自 2017 年 5 月起,台湾股市重新站上具有心理指标意义的 10000 点,并维持不坠至今,台股加权指数与 2016 年相比涨幅约达四成。这些经济数据,也被蔡英文当局用以作为替自身助选的注脚。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