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2020-01-19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我们或会一边承认,万年文明之后,我们仍然是相当鄙陋的种群;一边承认,如果没有日益广泛的人际、群际交流,我们会比现在鄙陋一万倍

Vietnam. Train from Hue to Hanoi. Entering goods wagon.

Photograph by Patrick Zachmann

爱默生有著名的嘲讽旅行的一大段话:

正是由于缺乏自我修养,所以人们便疯狂地迷信旅游,把意大利、英国、埃及奉若神明。直到现在为止,所有受过教育的美国人仍然对旅游趋之若鹜。……灵魂决不是一个东游西荡的旅游爱好者。智者总是足不出户,如果有必要、有义务,叫他在什么场合离开他的住所,或者到外国去,他也毫无怨言,但他好像仍然呆在自己的家里,而且还用他的面部表情使人们意识到,他是在传播智慧和美德,像一位君王一样访问一个个城市和人物,而不是像一个得过且过的商贩或仆从。
请注意,我并没有武断地反对为了艺术、为了研究和慈善目的的环球旅行,只要人首先喜欢家居,并不指望通过旅游获得比他已掌握的知识更高超的知识而出国,那请他随便好了。可是,如果谁为了取乐,为了获得他手里没有的东西而旅游,那么,谁就在做脱离自身的旅行,而使自己混迹于老古董之中,即便是青春年少的好韶光,也很快就会腐朽老去。在底比斯,在帕尔米拉,他的意志和心灵,已经变得像那些城市一样,古老而坍塌。他把废墟带进了废墟。
对于傻瓜而言,旅游是最快乐的天堂。我们最初的旅程使我们发现:对我们来说,地方无关紧要。在家里,我梦想着:在那不勒斯,在罗马,我可以陶醉在美的海洋中,丢掉我的忧伤。我打点好衣箱,拥抱过朋友,登船航海,最后在那不勒斯醒来,旁边还是那严峻的事实,那个我原来逃避的、毫不退让的、同一个忧伤的自我。我寻找梵蒂冈和那些宫殿。我假装沉醉在景色和联想中,可是实际上,我从来就没有沉醉过。无论走到哪儿,我的巨人都陪伴着我。」(屠隆译文)

爱默生的哲学并没有一个完整体系,一个想法袭入心头,他的习惯是任其驰骋,不用体系来约束它。很多时候,他说话颇为随意,不过,看起来他对旅行的批评是认真的,因为同样的见解,发表在不只一个地方,比如他又曾说,美国文化终将吸引只是因为钱没地方花而外出旅行的人,让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因为事实早已证明,他们离家乡越远,离诚实也越远。

综其观点,第一,智者总是足不出户,除非是为了传播 (而不是学习);第二,引文最后一句,My giant goes with me wherever I go,「我的巨人」当指「同一个忧伤的自我」,亦即人生本质方面的重大问题,而那是无法靠出门旅行来逃避、来寻求解答的。

是吗?

首先,爱默生的挖苦,时能让我们共鸣。 我们自己,或多或少,都是这样的旅行者——不,旅游者,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在日常生活里制造趣味,便把指望寄托于异国他乡,好像那里的人,那里的生活,与我们有什么重大不同似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候——也许您没有,反正我有——忽然心生厌倦,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好像刚刚发现似的,自言自语道:「原来是这样无趣的一个人。」或者,若对自己不那么严厉的话,便说:「无趣的生活,把一个本来有趣的人也弄得无趣起来。」于是我们把雨衣牙膏什么的塞进包裹,上路了,满心相信换到另一种意味丰富的场景,自己也有趣起来。我们想象异地的闻所未闻之物,旅途中的奇遇,各种有意思的人,妙味横行的交谈,这些都是文学书里永远发生的,如果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就夸大遇见的每一种小事,使之符合想象。

CUBA. Havana. 2000. Old Havana.

Photograph by Alex Webb

于是,熙熙攘攘的,我们四处游逛。在每一个略有可观之处,更不要说那些「胜地」,挤满了我们这些无聊的人。今天夏天,因为修路,我从炉霍折而向南,走上了新都桥到成都这段著名的公路。「天呢,瞧这些人。」在我对面,由东向西,旅游者的汽车首尾相连,烟尘腾空,喇叭声震天动地。 几个小时里我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焦急而亢奋,服饰鲜明,车身上涂画着地图和豪迈言语。我大声嘲笑他们,而一时没有觉察我是在五十步笑百步。在他们眼里,我恰恰也是同样。我想,让爱默生瞧不入眼的,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吧。

然而我相信,世上的好事情,并不总是——其实大多数不是——生发于单纯的高尚动机。从古到今,络绎于道的人,揣着五花八门的心思,一大半是实际的,一小半是花哨的,还有的去抢劫,去杀人放火。但假如人类不是这么的不安分,假如大家都固守家园,哪里来的文明呢?唐人说得好,「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看一眼人类的观念史,再看一眼电视新闻,那里边有今人对同类的种种狭隘看法,以及伴随之的可怕作为,我们或会一边承认,万年文明之后,我们仍然是相当鄙陋的种群,一边承认,如果没有日益广泛的人际、群际交流,我们会比现在鄙陋一万倍。

圣奥古斯丁说,世界是一本书,如果杜门不出,则只读了其中的一页。回想上世纪 70 年代,闭目塞听的国人如我者,有多少荒唐的见解,只读了一页书,还是被篡改的,便以为世界不过如此;而在「改革开放」后,有了交流,各种弊见,便如积雪被太阳照了,渐渐消融。不管心灵多么受到禁锢,不管成见多深,不管当权者多么苦心积虑,人有一种能力,使自己所见现象越是纷繁混乱,越有机会接近事物的正解。所以不奇怪的是,我国古代的治民者,发自本能地总想禁止士民佚游,他们这企图,甚至有高尚的动机,但世界上许多坏事,都有着高尚的动机。

Havana, Cuba 2015. Book ‘Cuba, La Lucha’.

Photograph by Carl De Keyzer

孔子自己周游列国,提倡「友多闻」,同时又说,「乐佚游,损矣。」与爱默生一样,他在这个问题的态度是复杂的。真该有人问他老人家一句,如果大家不四处「窜访」,「多闻」何从而来?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次,人们自己画地为牢,成百上千年间沉于心智的黑暗之中,干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然而最后总能挣脱出来,并非是由于理性的引导,因为在那种时候,理性蒙尘,正信心十足,一股劲儿地将大家往深沟里带呢。是生活中各种不规则的事物,新奇陌生的现象,一两个疯狂的念头,几船外邦的货物,居心叵测的流言蜚语,以及,最重要的,人类不知厌足的好奇心,这些事情勾结起来,一点一点地拱,直到那用权力和陋见搭建的庞然大物,砰然瓦解。

爱默生的意见,中国人听着应该是耳熟的。印度和中国的哲学,对爱默生有些影响,但因为没有具体的证据,我们不知道在这方面是否有什么渊源。中国的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如何如何,朱熹解释说,「万物」不是万物之迹,而是万物之理,——那又何曾「皆备于我」来着?朱子的学生,理学家陈淳,有两句诗:「良心放则死,胡为乐佚游」,按他的说法, 咱们这些东游西逛的人,良心大大的坏了。

然而,朱子一派,还算是通人情,讲点实际的。陈淳曾批评陆九渊之学:「象山之学,不读书不穷理,专做打坐功夫。」你我之辈,不管在天堂还是地狱遇见宣称「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的陆象山,远远避之为妙,免得被他骂个狗血喷头,您想想,连朱子一派,在他眼里也不过是支离事业呢。陆象山有名言道:「道外无事,事外无道,舍此而别有商量,别有趋向,别有行迹,别有行业,别有事功,则与道不相干,即是事端,即是利欲,为之陷溺,为之臼窠,说即是邪说,见即是邪见。」也就是说,世界的至理,一切的真谛,人类的远大前程,原来就藏在自个儿的心里,要求真知,只需用慕道的 X 光自我照射,这叫道不外索;我们出门旅行,多读书,传闲话,上互联网浏览,且还访问境外网站,这叫道在迩而求诸远,结果便是利欲熏心,异端邪说,活该去监狱里反省。

约翰逊博士朴实地说,旅行可以「校正」想象力,与其终日而思事情是怎样的,不如拔起脚,去看看事情到底是怎样的。约翰逊以常识名世,果非虚誉。人坐在家里胡思乱想,才容易陷溺,才容易入臼窠而不自知。如果整天与概念为伍,便有危险,忘记了实际的现象,失掉对人事的同情,那才容易产生邪见邪说呢。当然,乐颠颠地冥想,有一个好处,是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得了,借用陆九渊的诗句,「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世界第一,战无不胜,石头打飞机,放之四海而皆准,等等。

SPAIN. Benidorm. From 'Common Sense'. 1997.

Photograph by Martin Parr

爱默生虽然说话随便,一生未曾陷溺于太过分的念头。他读了许多书,结识许多有见地的朋友,他喜欢同人交谈,而且,不管喜欢不喜欢,他经常旅行。从年轻时在康涅狄克河谷步行,到成名后的四处演讲,他走遍了美国。批评「把意大利、英国、埃及奉若神明」的爱默生,这三个国家他都去过,有的还不止一次。

第二次去英国,爱默生写了一大本游记。在第一章,他自宽自解地说,自己并不乐意去英国,也不太善于旅行,在长途旅行中就从来没舒服过,不过,既然接到邀请,自己恰有闲暇,且看书看累了,正需要点儿变化和刺激,那就去吧。

是的,那就去吧。旅行不需要巨大或高贵的动机,不需要完善的规划,尤不需要睿智的预见。为了卖东西,为了买东西,为了探亲,为了相亲,为了有以夸示,为了堵住别人夸示的嘴,为了到达,为了离开,为了解惑,为了解闷,哪怕只是为了节日公路免费,不上路心里难过,——只要您上了路,就加入了一种造福人类的光荣事业,何况,虽然不常发生,确有机会有利可图呢。

至于爱默生念念在兹的人生本质问题,如果在外面寻不到解答,在家里成就的机会更少。而且,那既是个人的问题,也更是人类的问题,如果真有解答的话,也一定是远在人类现有知识的边疆之外,只有不断地推进边疆,才有接近的希望。旅者自己虽无所得,对后代却有好处。

前几天摇滚歌手大卫·鲍伊病逝。他最有名的歌叫《太空疯子》,是嘲笑太空计划的。歌曲发表的五天后, 阿波罗十一号登月 。我们需要大卫·鲍伊,也需要阿波罗十一号,若为未来计,似更需要阿波罗十一号。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厚颜上黄山
  • 旅行与读史
  • 大道和小道
  • 失言与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