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中国与小康的距离

2020-01-19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2020 年中国要成为「小康」国度,这代表什么意思?会成功吗?

<h1 .1ewmihs8ttc.1.0.0.1.0.0.0.1.1"="" class="page-title text-align-center" itemprop="alternativeHeadline"> 中国与小康的距离 </h1>

2020 年中国要成为「小康」国度,这代表什么意思?会成功吗?

China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2020 应该是黯淡的一年。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香港的动荡,加上台湾的总统大选可能会使「疑中派」再掌权 4 年,这些事情都将让中共领导人心情沉重。不过他们会努力不表现出来,因为 2020 早已被钦定为胜利的一年,中国应该要在这一年到达发展的关键阶段,并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于习惯将中国视为新兴超级大国、在财富和全球影响力赶上美国的世界而言,听上去是个令人惊讶的适度目标。但是对党来说,它意义重大,领导人会希望在这年年底前能够大肆宣扬。「小康」一词是由邓小平在 1978 年推动改革开放时,从儒家哲学中借用过来的词汇。小康社会意味着社会正朝向平等乌托邦的方向前进。邓小平相信,当时仍在世的那一代人,可望看到中国成为小康社会。

他用粗略的方法衡量小康这个目标:在 2000 年以前,中国的 GDP 和人均 GDP 要变成 1980 年的 4 倍。事实证明他非常正确。1995 年,中国的实质 GDP 已成长 4 倍;到 1997 年,人均 GDP 也达成了。然而,许多中国人依然没有感觉到小康,有将近 1.3 亿人处于绝对贫穷中。

因此,党设定了更高的目标:2012 年宣布,中国将在 2020 年以前完成小康社会的建设,GDP 和人均可支配所得将是 2010 年的 2 倍,而且没有人会低于贫穷线。

事实证明这并不容易。持续两位数经济成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官员们一直在努力达成较可持续发展的成长速度:一方面高到足以达成新的小康目标,但一方面又不会高到引发金融动乱。他们希望减少通过大兴土木来增加 GDP,而是通过发展人才来增加。

但疲软的全球经济让情况更加复杂,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也因此动摇。实质 GDP 要达到 2010 年的 2 倍,意味中国需要在 2019 和 2020 年都有 6.2% 的平均成长率。这将是艰难的挑战,连中国总理李克强都在 9 月表示保 6「十分不容易」。至于收入翻倍的难度就比较小,过去 10 年,人均所得的增速多半都超过 GDP。

消灭绝对贫穷则是最困难的。中国表示,城市已经消灭绝对贫穷,但问题出在农村。自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低于官方贫穷线 (年收入 2300 人民币,以 2010 年价格计算) 的农村人口,从 1980 年的 7.75 亿人,下降到 2018 年底的 1660 万人。但减少主要是因为经济高速成长,为来自乡下的农民工创造了城市的就业机会。但许多赤贫的人,根本身体虚弱到无法工作。这些人应该要领取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金 (亦即「低保」),却因为贪污腐败或官僚作业而没收到,也有许多人领不到足够的补助。

幸好,耍一点统计上的手段总会有帮助。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宣称城市里没有贫穷问题,是因为无论乡村或城市,都用一样的绝对贫穷标准来衡量,即使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较高。过去几年,官员们竞相宣布「国家级贫困县」(由中央政府正式分类的几百个县) 纷纷「脱贫摘帽」,不再是贫困县。政府也表示,到 2020 年底,中国将不再有贫困县。

中国官员的日常,就是为目标冲刺,或是窜改数字来看似达成目标。但这次跟小康有关的目标,让官僚们承受比平常更大的压力。因为党希望向人民展示,2021 年 (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以前,已经在方方面面都建成了小康社会。不过,2019 和 2020 年的平均成长率,可能都会低于 6.2%,这对党来说是个问题。因为中共希望能够在生日这一天 (2021 年 7 月 1 日),达成小康的目标。中共可能会含糊其辞,表示它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有些中国人还是会抱怨自己没有变得更有钱,也有许多人会抱怨自己与富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但乌托邦依然召唤着大家。到了 2049 年 (也就是中共统治 100 周年) 要实现的下一个目标,是推动中国跻身富国之列。到了那时候,党表示,中国将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跟往常一样,党会来定义这些词汇的含义。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