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将要想念英国

2020-02-11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英国已于 1 月 31 日正式脱欧,即使还有近 11 个月的过渡期谈判

Illustration: Justin Metz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焦急地看着手表,不断询问英国首相约翰逊 (Boris Johnson) 到了哪里。他们齐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Lisbon) 一座有着 500 年历史的修道院,在这里要签署一份里程碑意义的条约。

2007 年的 12 月,当时的英国首相是白高敦 (Gordon Brown)。有人听到时任法国总统萨尔科齐 (Nicolas Sarkozy) 用英语嘟囔着:「不能没有白高敦。」但是当各国领袖拿起笔时,白高敦还没有离开伦敦。白高敦没有露面并不是因为他反对这项条约。事实上,他的计划是尽快争取英国议会批准这项条约。他只是不想被拍到与各成员国领袖共同庆祝欧盟更加强盛的电视画面。所以他那天晚到了三个半小时,在一间小屋里签署了那份文件,此时此刻,其他国家领袖已扬长而去、共聚午餐去了。

这个小插曲折射了自 1973 年加入欧盟以来英国与欧盟国 家之间并不自在的关系。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的英国始终不确定该走进门里,还是走出门外,而欧盟似乎也不知道要如何让英国感觉更舒服些。最终,在 2016 年有机会以公 投形式表达去留时,52% 的英国人选择了脱欧。自此引发了一 场持续逾三年、与欧盟之间就脱欧条款进行的复杂谈判,与此同时,在英国议会内的纷争致使党派分裂,还引发了两场大选。尘埃终于落定:英国最终在 1 月 31 日离开欧盟了,但是在截至今年 12 月 31 日的 11 个月内,双方将进行可能充满争议的谈判,以便决定是否可以避免混乱地脱欧。

在欧盟权力中心,人们不断地问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英国?在欧盟大多数机构所在地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Brussels),一些官员认为英国从一开始就不该加入欧盟。英国是在六个创始国创建欧盟的 15 年后才成为欧盟成员的,期间曾两度遭到前法国总统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的否决。英国自己也认为与欧盟在文化上有太多隔阂:英国与美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其政治和司法体制也大不相同,许多人当初这样看,如今仍这样认为。2017 年,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 (Theresa May) 在意大利佛罗伦斯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或许是历史和地理的关系,欧盟对英国来说,从没有过像欧洲许多国家那种一脉相承的感觉。」

在欧洲大陆,特蕾莎·梅的这番话绝非瞬间的念头。但是在欧盟政治精英的心底,英国的离开始终是一个遗憾。虽然英国民众几乎从未被告知,但作为成员国,英国在欧盟始终扮演着一股中坚力量。

英国政治家们在谈到布鲁塞尔时一向言语刻薄,英国民众对欧盟的疑心也越来越重,尽管如此,英国外交官在欧盟一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的确,前有 1977 年成为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威尔士人詹金斯 (Roy Jenkins),后有帮助缔造了欧洲货币联盟和共同市场的欧盟关税同盟委员、前英国贸易大臣科菲尔德 (Arthur Cockfield)。

成为欧盟成员国以来,英国在欧盟内部一直作为对法、德两国的一股制衡力量;叛逆的性格让英国成了一些同样不安份国家的保护伞;其自由贸易的本性确保了欧盟没有被满脑子保护 主义的南欧国家所霸占。英国帮助缔造和支持的欧盟政策和法 案数量远超其反对的政策。多名欧洲官员怀疑英国早在 16 年前就萌生了退意,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恰恰是英国在欧盟的影响力处于鼎盛的时期。

在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 (Tony Blair) 任职期间,英国急切地希望成为欧洲的核心。2004 年 5 月 1 日,欧盟经历了自创建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来自前苏联的 10 个东欧国家加入了欧盟的阵营,而英国此前数年一直在努力促进这一进程。布鲁塞尔的影响力在一夜之间大增。随着欧盟张开臂膀,欢迎这些国家加入,法德两国经营的舒适俱乐部 (cozy club) 从此一去不返。

自此,英语不再只是英国代表团在欧盟优先使用的语言,来自这些新成员国的外交官和政界人士的工作也大多使用英语。在欢庆的同时,定时炸弹也已经埋下。如果说欧盟的生活中越来越能听到关于英国的一切大小事,在英国,民众对欧盟的感觉却是渐行渐远。

欧盟向东欧国家开放,意味着新成员国的民众有权在欧盟各国工作和居住。据英国统计局资料,从 2003 年到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的 2016 年,在英国居住的其他欧盟成员国居民数量从 150 万激增至 350 万人。这些人来到英国的农庄、酒吧,充当体力劳动者。伦敦对移民并不陌生, 但是面对传统社区突如其来的转变,当地人的不安远超过政治家们的预想。

反欧盟势力很快抓住了这个问题,就外国人的涌入给医疗和教育带来的压力频频发出警告。当最终有公投机会时,这些人选择了离开欧盟。将时钟从欧盟东扩向前推进七年,就到了欧盟官员视为英欧关系转捩点的一刻。2011 年 12 月 9 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洲也发生一场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欧元的命运悬于一线。

那天深夜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为捍卫欧元,欧盟希望起草一项应急条约。但前英国首相卡梅伦 (David Cameron) 严重误判形势,他要求在条约中加入保护英国金融服务业的条文。未能如愿以偿的卡梅伦在凌晨 2 点 30 分否决了整个条约。尽管卡梅伦可能给英国留下强硬的印象,但欧盟却将了他一军:其他成员国最终起草了一份与上述条约效力等同的政府间协议。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其他一些国家领导人怒不可遏,直到今天,与英国的关系仍然恶化。一位欧盟官员说,在后来重新协商英国成员国地位时,那次事件中留下的坏印象让卡梅伦丧失了主动权。在卡梅伦行使否决权时,英国在欧盟权力中心已经成为一 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布雷尔领导的工党成员艾嘉莲 (Catherine Ashton) 曾出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是欧盟委员会的二号人物。英国前驻欧盟委员会官员福尔 (Jonathan Faull) 当时出任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专员,负责起草欧盟银行 业的救助方案。另一名英国政治家鲍尔斯 (Sharon Bowles) 担任影响力极大的欧洲议会经济委员会主席。

在伦敦,曾就读于欧洲学院、能讲多种语言的克莱格 (Nick Clegg) 担任了英国副首相,欧洲学院是欧盟许多高级官员的培训大本营。但这也是英国在欧盟最辉煌的时期。随着卡梅伦在脱欧公投前和欧盟讨价还价,双边关系快速恶化。

到 2019 年约翰逊出任首相时,他阻止英国外交官参与欧盟重大会议外的所有会议,称他们需要把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其他国家的官员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难以置信:在那些明明受邀参加的会议中,英国官员却在走廊里打电话给其他国家官员打探消息。

连接所有这些事的一条主线是英国的媒体。英国首相个个都渴望在报道中塑造好的形象。在欧盟官员看来,在推动英国脱欧的进程中,英国小报的作用超过任何其他因素。自 1980 年代起,英国的报纸就充斥着法国阴谋论或德国一统欧洲大陆等等八卦。在现任首相约翰逊于 1990 年代任《每日电讯报》驻布鲁塞尔通讯员时,他开创了一种让读者讥笑、讽刺或害怕欧 洲妖魔鬼怪的模式。他的一位继任者形容自己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娱乐」。

2016 年英国公投后的第二天,一名因为抨击布鲁塞尔而声名大噪的记者认为,自己被一心想要脱欧的杂志老板利用了。政府的政治顾问也常耍这种把戏。面对英国媒体潮水般的负面新闻以及英国政界对欧盟的诋毁,布鲁塞尔毫无还手之力。

布鲁塞尔的官员至今对英国的外交服务赞誉有加,数十年来,英国一直在从中斡旋,撮合对手化干戈为玉帛,在强权面前直言不讳。即使在脱欧谈判的第一天,欧盟在公关上抢占先机之际,谈判的画面显示欧盟代表前面堆着厚厚的各种文件,而对面的英国代表则赤手空拳,欧盟在私下里承认他们以为英国外交官会耍许多小把戏,但事实并非如此。

参与谈判的欧盟 官员表示,特蕾莎·梅政府已经乱作一团,以至于欧盟常需要牵头制定英国退出的方案。据知情人士表示,欧盟首席脱欧谈判代表韦安德 (Sabine Weyand) 私下抱怨称:「英国看上去像是把 脱欧外判给了我们。」

如果欧盟更努力,能够把英国留在欧盟吗?在 2011 年彭博伦敦总部发表的讲话中,卡梅伦呼吁欧盟进行全面改革, 允许部分国家与欧盟保持更松散的关系。尽管卡梅伦的观点在欧盟内部得到了一些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就表达了类似观点,但是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政策朝着这个方向转变。

在与特蕾莎·梅的顾问闹翻后,罗杰斯 (Ivan Rogers) 在 2017 年辞去英国驻欧盟大使一职,他私下承认,早在 2013 年,英国就可能脱欧。尽管他批评的对象大多是英国政客,但他认为,欧盟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称在涉及英国的问题上,欧盟依然被「自满、厌倦和战略短视」所蒙蔽。

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说明欧盟为何会失去英国。包括下面这些例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Margaret Thatcher)1980 年代的福克兰群岛战争,白高敦在 1990 年代劝说托尼·布莱尔不要加入欧元区,十年后卡梅伦决定将保守党撤出默克尔在欧洲议会的最大党团,以及在脱欧公投前后特蕾莎·梅夸大了默克尔做出妥协的意愿,凡此种种,都让英国民众与欧盟渐行渐远,让英国政治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没有什么是注定的,甚至在 2019 年 12 月英国大选之前,一些欧盟官员和一些英国官员仍寄希望于约翰逊会发起二次公投,将第一次的公投结果推翻。差不多在白高敦独自签署条约的整整 12 年后,英国首相再次缺席欧盟峰会。会议的时间是 2019 年 12 月 12 日,这一 次,约翰逊有了更好的借口:大选夜。就在欧盟其他国家领导人辩论至深夜之际,几名英国高级外交官和数位来自友好国家的官员,聚集在布鲁曼广场的一处房屋里,这里位于布鲁塞尔的一处时尚街区,距离峰会所在地大约三公里。他们带来了红酒和饼食,围坐在一部手提电脑旁,观看 BBC 选举夜的直播。晚上 11 点,当票站调查预测约翰逊将以多数票获胜时, 屋子里一片沉寂。就这样了,他们知道大势已去。在那一刻,英国真的离欧盟而去。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