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安邦如何玩转「钱经」

2020-03-21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安邦的主业不是保险,而是投资

「四大金主」

「我们投资的重点是金融类资产和地产。金融资产,如银行、证券、信托公司,最好要有控股权,至少是大股权或重要股权,曾经有地方银行想转让百分之几的股权,我们没兴趣,因为没意义。地产项目里,看好商业地产、写字楼等,要求是整片整栋的,地段也要好。我们要买的项目,最好能 20 亿元一单起步。」

2015 年 1 月,一位来自安邦保险集团的人士,这样对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他们的「投资理念」。

似乎是为这句话做「注脚」,香港联合交易所近日披露,在 2015 年 1 月 20 日,安邦保险再度以均价每股 9.367 元买进 2.52 亿股民生银行 A 股,斥资约 23.6 亿元。其累计持股量已上升至 52.47 亿股,持股比例也由 18.35% 进一步增加至 19.28%。

这使得安邦的持股比例远远超过第二大股东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不到 5% 的股权。

不仅是民生银行, 2014 年以来,安邦在中国股市上,堪称大包大揽。截至 2014 年三季度末,它还是其他 8 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第四季度以来,安邦至少又在招商银行、金地集团、金融街等股权上,进一步大规模增持。

安邦旗下的这些上市公司,主要分为两类:银行和房地产企业。倘若安邦没有将这些股票售出,以 2015 年 1 月 26 日收盘价大致估算,这些股票的市值,总计高达约 1300 亿元。

在国外,从 2014 年 10 月至 12 月,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安邦先后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比利时保险公司 FIDEA、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股权。

如此「凶猛」,安邦的钱,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安邦系」上上下下涉及的企业,以百家计,非核心人士很难估算其总体规模和经营情况。其中,安邦保险集团直接所辖 (控股或相对控股) 的企业,共 10 家。

10 家公司中,四家才是重心所在。一位安邦保险集团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四家——安邦财险、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和成都农商行。」

最大的利润源

安邦财险又是三家保险公司的重中之重。

安邦财险的年报显示, 2013 年,其营业收入 154.32 亿元,同比大增 199.11%;净利润 34.40 亿元,激增 214.73%。其净利额,在中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中居于第一位。

2013 年,安邦财险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保险业务收入 48.85 亿元,投资收益 45.25 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61.67 亿元。

最大的增长点,来自「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多达 61.67 亿元,同比暴增 778.49%。

多位保险业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在业界曾引发过较大争议。

具体来看,在 61.67 亿元里,交易性金融资产亏损 22.64 亿元;但投资性房地产收益,这一年中高达 84.32 亿元—— 2012 年,没有这项收入。

这意味着,借助于对其拥有的「房地产」估值的调整,至少在年报表现上,安邦财险 2013 年坐上了全国产险公司的「头把交椅」。

此种做法因有「粉饰」嫌疑受到争议,一家国内保险公司中层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以房地产等不动产估值的调整来做账目,业内各家保险公司或多或少都有,「别太过分,大家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安邦这种『玩法』,就有点夸张了。」

2015 年 1 月 26 日,中国保监会披露了 2014 年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情况。安邦财险原保费收入是 51.35 亿元,同比下降了 21.00%,在 43 家中资保险公司里,下滑一位排到第 15 位。同期,全国财产保险的总收入,则是增加了 15.29%。

「理财险」数据之谜

2014 年,安邦人寿发展极为迅猛,根据保监会 2015 年 1 月 26 日公布的数据,安邦人寿的原保费收入高达 528.88 亿元,同比 2013 年,剧增超过 3700%。

这个数字,与保险业大佬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数千亿的规模相比,依然差距巨大。但分地区来看,在北京,安邦人寿保费收入排名第二;在上海,安邦人寿更是高居第一位。

如此成绩,令人称奇。

包括安邦保险集团内部人士在内的数位受访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安邦人寿依托银行等渠道,大力销售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结果。

但这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并不相符。因为保险理财产品的收入,往往计入一项名为「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2014 年,安邦人寿的这项数据为 90.16 亿元,同比增长仅为 9.86%。

「除非有很大一部分『理财险』收入计算在『原保费收入』里,而不是算作『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否则难以解释保费收入会增长那样快。」一位保险公司中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一位来自安邦保险集团的人士也称,「什么样的收入属于『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监会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导致统计口径不一。」

安邦旗下三家保险公司的这两项数据相加,共为 746.96 亿元。

对此,一位安邦保险集团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实际上不止这些, 2014 年,我们的总保费收入远远超过了 1000 亿元。」

缺口何在?上述人士介绍,有一部分重要的理财产品收入,没有被保监会所统计或披露。那就是安邦财险每年卖出的「理财险」,「这是安邦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这是因为: 2008 年股市暴跌,众多投资者转向风险较低的保障型理财产品等因素,保险公司「理财险」大卖,至少有十几家财产险公司推出这类产品,当年 11 月 20 日,保监会出台文件,强力整顿。

安邦上述人士称,当时安邦花费了相当大的努力,才保住了销售理财险的「牌照」。目前在市场上,能够销售「理财险」的财产险公司,仅有几家。但 2013 年 4 月至今,保监会只公布各寿险公司的理财险销售数据,没有公布财产险公司的这方面情况。

保监会一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财产险公司的这类产品,跟寿险公司卖的类似产品不一样。财险公司的产品,周期短,销售金额占比小,因此保监会对这类产品没有重点关注。在「我们的内部统计系统里是没有这一模块的,也就是说,不具备公布这项数据的基础」。

该官员还表示,这两年,安邦在国内外市场连续大手笔投资,「据我们了解,他们的资金,主要来自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其次是股东的自筹」。

生命线

为什么安邦财险的理财产品,可以如此大卖?

数家受访的保险公司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热销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销售网点多,尤其是在银行渠道卖得非常多。其二,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较高,有吸引力。

一位安邦保险集团的人士也承认,「理财险这块,利率最高的是安邦和生命人寿了。同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拓展理财险的销售业务,力度是别人没法比的。最后,就是胆子大,只要有钱来,我们就敢收、敢要——其他保险公司可能不敢,因为这些钱是需要『刚性兑付』的,周期不长,利率更高。」

上述人士称,迄今为止,开出高利率的安邦,从未出现过兑付违约的情况。

此中原因,「一是,资金在不断滚动,比如今年收到的理财险,还去年的账;二来,通过银行里的『协议存款』、『委托贷款』,获得略高于『理财险』利率的收入;第三,就是在股市上, 2014 年安邦的盈利相当可观,浮盈 15%–20%。我们把握这次牛市非常准,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了市场的风向标。安邦买什么,其他投资者就跟进买什么。」

这种模式也引来同行的议论,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评论安邦,「他们的主业不是保险,而是投资,其资产规模远远大于保费收入,这种运行模式在全国数百家保险公司中十分特殊。」

从投资看,安邦成为前十大股东的 9 家上市公司,主要又分为两类,银行和房地产企业,这占了 7 家。

有接近安邦高层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之所以重点投资这两类公司,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估值偏低,而又盈利情况良好、分红稳定,且股价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

同时,房地产类公司,还是安邦所急需的合做伙伴。「安邦这些年的另外一项重要投资,就是囤积了大量的土地,没有能力开发这么多。」

至于对银行股份的增持,对安邦的意义更为重大。

「大比例参股乃至控股银行,可以影响银行的战略、策略,让他们帮助安邦销售出更多的保险,更多的理财产品,保证我们的资金源源不断,且规模不会变小——这至关重要,这是安邦的生命线。」

不过,尽管安邦顺利成为招行和民生的大股东,但要顺利入主董事会,尚需要银监会批复。

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的发起人股东条件有详细规定,其中十二条第八款:「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 50% (合并会计报表口径),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除外。」

安邦究竟有多少净资产,能否达到这一规定,外界不得而知。如若够不着股东门槛,其对这些银行的大比例持股就只能算是纯粹的财务投资。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