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后经济:复工
病毒后经济:复工
但并未复常
年景好的时候,顾长石的工作是说服各种企业投资临港,这个海风吹拂的自由贸易区位于上海的边缘,毗邻太平洋。但过去的两个月中,中国一直在抗击新冠肺炎,他的任务变成了保证人员和公司的基本生存。他任职的机构先是征用了两家酒店,用于隔离任何从疫区来到临港的人,然后开始向自贸区内陷入困境的公司提供有条件的现金补助。「补贴没有固定的限额。」他张开双手比划着说。
当中国在 1 月下旬进入封锁状态时,经济学家认为其增长轨迹将呈 V 字形。先是会急剧放缓,一旦病毒得到控制便会迅速反弹,就像 2003 年 SARS 在中国爆发时那样。放缓的部分他们是说对了。几亿人在家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星期。工厂、办公室、餐馆和商店都关门了,这些景象目前正在世界各地重演。多数分析师认为中国的经济在 2020 年前三个月萎缩,幅度或许高达 10%。根据官方数据,上一次收缩还是在 40 多年前文化大革命结束时。
关于迅速、强劲的复苏的预测则更具争议性。由于几乎没有发现任何新冠肺炎的新发病例,政府正试图让生活恢复正常。自 2 月下旬以来,领导人已经在四次政治局会议上宣布希望重启经济,但当大流行病仍在其他地方肆虐时,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恢复增长既要增加供应又要提振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派的官员强调生产而不是消费,自然会先考虑前者,即确保商品被生产出来。主要问题是缺少蓝领工人,其中许多人在封锁之前回老家过年,还没有返工。沿海的生产中心包下火车和大巴把他们带回来。
官员们夸口说一切几乎又恢复正常了。证券监管机构说,所有上市公司中有 98% 已经复工。一个计划委员会称,从机场扩建到天然气管道铺设,全国 89% 的大型投资项目都已开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 3 月 21 日宣称「机器轰鸣的中国工厂全力开工」。
现实并没有那么生机勃勃。任何措施一旦成为官方目标,就很容易发生扭曲,这种现象被称为古德哈特定律。多年来,这种现象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眼下这个例子里,对「复工率」的痴迷诱使人们做了手脚。据《财新》杂志报道,一些地方官员已要求企业粉饰复工率。为防范这种伎俩,中央开始检查用电数据。合理的下一步是什么?有些企业被告知让设备空转来消耗更多电。
预防新冠肺炎卷土重来的措施让中国制造业的重启愈发复杂。江苏省一家光缆厂的德国经理将他的工人分为十个独立的分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些分队在工厂、食堂及宿舍都是相互隔开的。他说,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但十分繁琐。企业对于把员工派往全国各地也心存警惕,因为某些地方仍然对外来者实行 14 天隔离。不论是乘飞机、火车还是汽车,城市间通行量仍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 (见下图)。如果有一个吱嘎作响的暖炉需要修理,视频通话的作用有限。
尽管如此,在供给方面,总体情况还是令人鼓舞的。大企业报告说它们已经全面投入运营。在中国生产了大部分苹果 iPhone 的富士康表示将在 3 月底前恢复正常生产。甚至许多小公司也状况良好。德国自动化公司伦茨 (Lenze) 的中国区总经理谢卫东表示,截至 3 月 20 日,除了一对夫妇仍留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心武汉 (武汉计划于 4 月 8 日解除封锁) 外,该公司的 260 名员工已全部返回上海工厂。
事实证明需求的复苏更加困难。这涉及到政府更难管理的两件事:全球经济增长,以及公众对疾病的忧虑。官员们曾希望工厂一旦复工,便能够抓住国外强劲的需求。但病毒在世界各地的狂飙猛进让这种希望破灭了。无锡市一家工厂的一位化学品主管说,「这里的一切都迅速开始运转,但是没有订单。」
中国可以稍感慰藉的是,与 2007 到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相比,它对出口的依赖已经减少。但如今国内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任何时期的出口,而这一块大幅收缩。毫不意外,当几乎每个人都被困在家里时,零售额急剧下跌。人们现在可以自由行动,但许多人仍然避开人群。商店和餐馆门可罗雀。新冠肺炎减少了人们的收入,所以似乎还很少有人愿意在大件上一掷千金。苹果门店 (在中国开张但在其他地方都关闭) 外排队等候的队伍具有欺骗性。苹果严格限制店内顾客人数,以确保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城市交通是中国消费状况的一个好指标,因此一些人很高兴交通又开始拥挤:道路拥堵已达到正常水平的约 90% (见图表)。但仔细观察一下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一些本来坐地铁通勤的人改用汽车,以减少与他人接触。在大城市中,地铁上的乘客人数大约少了三分之二。和往常不同的是,周末路上一点都不堵。一家豪华国际连锁酒店的中国区老板说,入住率是个位数。包文军 (音译) 在上海开着一家价廉味美的面馆,他说自己的收入下降了近四分之三。
嘿,小气鬼
消费要恢复,人们必须有信心。但他们没有。大多数省份都已经降低了紧急响应的等级。即使是受灾最严重的湖北也开始允许人们 (省会武汉的居民除外) 去外地。但焦虑非常普遍。除少数偏远地区外,学校已进入停课的第二个月。全国 11,000 家电影院中只有大约 500 家重新开放。政府加强了边境管制,因为许多旅客 (最新统计为累计 723 名) 从国外入境后病毒检测呈阳性。
中国过去常常迅速采取刺激措施来应对经济放缓,其为全球金融危机投入的巨额资金对世界的复苏至关重要。但这一次,中国一反常态地表现克制。英国承诺向企业贷款的额度占到了 GDP 的 15%,而美国正在制定占 GDP 近 10% 的一揽子支持计划。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财政措施 (主要是税费减免) 加起来仅占 GDP 的 1%。美国已将利率大幅削减至零,而中国几乎没有降息。
如此节俭又是为何?原因之一是中国无需复制其他国家的某些举措。以陷入困境的航空业为例,美国的计划包括 580 亿美元针对该行业的援助,而英国可能会直接持有其航空公司的股份。中国政府已经拥有该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有企业约占中国公司债务的四分之三。政府无需清楚说明自己站在它们背后,投资者知道这一点。西方国家的公司债券价格骤降 (反映出对企业偿付能力的担忧),而在中国只是稍有下跌。在临港自由贸易区,顾长石特别强调官方补贴主要针对私营企业,它们比国有企业更难获得贷款。
对于官员而言,最令人担忧的趋势是失业率急剧上升。2 月,城市地区的失业率跃升了近一个百分点,至 6.2%,创历史新高。而这尚未统计数千万仍然滞留家乡,等待经济回升之后返城工作的流动人口。因此,政府正在谨慎地推出一些刺激措施。3 月 20 日,它承诺增加对失业者的经济援助。
可能还会有更多救助措施出台。政府已经给了各省更多的余地来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建筑等。此类支出过去一直是中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基石。但现在它小心翼翼地推进,担心进一步释放这类支出会推高已经相当危险的债务水平。最重要的是,尽管把重启经济挂在嘴边,中国领导人对于尽快促进经济增长态度谨慎,直到他们确信商业繁荣不会同时带来疫情反弹。 「我们希望将风险降到绝对最低,不计代价。」顾长石说。经济复苏还可以等。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