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会不会来?新基建能拯救经济低迷吗?

2020-04-13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专访陆铭

2018 年 8 月 23 日,北京朝阳区一个建筑工地。

摄:林振东/端传媒

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0 日,全国各地发行专项债券 10233 亿元 (人民币,下同),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另据新华网 报道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下称「新基建」) 投资计划正加速推出,预计年内投资规模将达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多省近日向居民发放了数以亿计的消费券,涉及餐饮、零售、文娱、旅游等多个领域,以期提振经济、刺激消费。

就在 3 月 16 日,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1 月至 2 月的经济数据,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 2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24.5%。三项数据下滑均超过两位数,且创下历史新低 ,可见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曾以四万亿投资计划提振经济。这一回,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经济低迷,新基建、消费券会成为提振经济的有效方法吗?端传媒就相关问题请教了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他的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曾出版《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以下是端传媒和陆铭的对谈。

端传媒 (以下简称「端」):对比 2008 年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推出号称「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此次疫情期间,「用基建托底经济」的做法是否会再次发生?

陆铭 (以下简称「陆」): 启动基建来拉动和刺激经济增长,这不是「会不会」的问题,中国大陆已在这样做了,只不过今天的做法和 10 多年前相比,存在一些差异。

第一个差异体现在经济总量上,大陆今天的经济总量比 08 年大了很多,所以 这次政府加大投资的力度肯定远超上一次

第二个差异体现在结构上,更注重一些新兴经济领域,比如新能源、新材料、5G、充电桩这些领域。

最近这两年,尤其是 2019 年,大陆在土地户籍、城市发展模式这些问题上有过很大调整,比如 2019 年 12 月,开始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到 500 万的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再比如现在非常强调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非常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

当然,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也要有相应的户籍制度的改革。这样一来, 人口流动和集中的趋势自然会加强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经济学上有个很简单的理论,叫「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就是说对高收入群体来讲,如果你给他发消费券。他把消费券花了以后,会减少自己现金消费的数量,这样的话,这个消费券几乎就没用。

但对于缺钱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消费券产生的效果或许是,你发他一块钱,他就增加一块钱的消费;发 100 块,他就增加 100 块钱的消费,基本上不会有替代现金支出的这个现象,那么它的「乘数效应」就会更大一点。所以我个人主张发消费券时,要多针对低收入群体。

端:3 月 24 日,江苏省南京市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电子消费券,三轮共计摇出 67 万笔消费券,在 5 天内带动消费近千万元。你怎么看摇号抽消费券的决定?

陆: 发放消费券干嘛要摇号? 我还真是搞不明白了。

每个人都发消费券,这很正常,大家都一样,而且这是有道理的,等于说你平常是纳税人,现在我返税给你。有人还主张去退 2019 年的个人所得税,我觉得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提议和作为纳税人的义务是对等的。

不过退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其实是反向激励,它想补贴的是富人,而根本目的不是去补贴穷人,所以我反对这个政策,因为它跟消费券刺激消费的机制和初衷是相违背的。 这就是前面我讲到的,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长会递减。

摇号这个行为在任何情况下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如果纯粹为了控制发放的总金额,你完全可以给每个人发少点,如果都用摇号的话,只会产生更多的不公平,而且这等于把政府的公共政策变成了一个随机彩票。

换句话来讲,就是 看上去抽奖或者摇号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是为了更广泛的公平,但其实这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并且影响社会的价值观

Related

肆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