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飓风横扫全球

2020-04-14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低油价飓风来袭,全球原油产业链剧变:大型油轮价格暴涨,全球油罐遭疯抢;沙特、俄罗斯、美国等产油大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发生改变;全球油企不得不「勒紧裤腰带」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三周,这股猛烈的飓风已经席卷全球油气产业链的各个角落。

过去三周,原油早就比矿泉水便宜了。美国 WTI 原油期货价格在 20 美元至 35 美元/桶宽幅震荡;英国布伦特 (Brent) 原油期货价格变动区间则在 25 美元至 38 美元/桶之间,3 月 18 日 WTI 最低跌至 20.06 美元/桶,创下 2003 年以来新低。同日,布伦特最低跌至 24.52 美元/桶,创 2004 年以来新低。

欣喜若狂的是原油买家,他们迅即增加采购、预定油轮和储油罐。一些原油消费国也都希望趁此机会增加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这种狂热使得个别大型油轮运价一度暴涨 600%,全球原油储罐也瞬间被预订一空。

低油价也使得国内消费者获益良多。国家发改委 3 月 17 日宣布,自 3 月 18 日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 1015 元和 975 元,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国内第五次下调油价,国内多数地区汽油价格将进入「5 元时代」。以一台普通家用车 50 升容量来计算,加满一箱油大概可少花 40 元左右。上一个「5 元时代」还是在 2016 年 11 月,距今已有三年多。

几家欢喜几家愁。面对低油价,多家全球油气巨头不得不纷纷宣布削减资本开支,降低产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美国页岩油企业则遭遇重创,开始降低产量、关停钻井。同时,原油作为国际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低油价的飓风也波及到全球的股市和债市,相关概念股暴跌,不少美国页岩油企的债券则跌入「垃圾」评级。

飓风的始作俑者是沙特阿拉伯。该国在 3 月 7 日打响了全球原油价格战,主动下调 4 月原油售价 5 到 8 美元/桶,并将原油供应量提高 27% 以上。随后,中东产油国阿联酋、伊拉克、伊朗纷纷跟进降价,俄罗斯也随即宣布未来将提升产量。

迫使沙特作出此极端举动的原因是,新冠疫情重挫全球石油需求,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 OPEC 国家 (OPEC+) 本希望就进一步减产达成协议,减产保价,但最终 3 月 6 日谈判破裂。沙特希望通过降价增产,不仅抢占俄罗斯的原油市场份额,更希望可以抢夺美国页岩油企的市场份额,而目前这一趋势正在显现。

然而,飓风到底是喜是忧,核心问题是全球的原油消费需求。受新冠疫情暴发的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大幅减少,市场对需求端的悲观情绪不断加剧。3 月 20 日,能源咨询机构标普普氏发布的展望显示,2020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同比下降 320 万桶/日,并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利空的预测之一」。仅几日之后,3 月 26 日,国际能源署 (IEA) 署长比罗尔 (Fatih Birol) 公开称,疫情下原油需求呈现「自由落体」态势,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减少 2000 万桶/日,这意味着全球原油日消费量将大降 20%。

需求低迷叠加供给端过剩,使得市场普遍担忧会出现「泥沙俱下、玉石俱焚」的系统性风险。油价的底部在哪?跌入底部以后,会迅速反弹还是长期低迷?飓风过后,全球油价和油市又将何去何从?

全球油罐遭争抢

全球原油储罐正在经历争抢热潮。

多位仓储及原油行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目前中国库区基本已被抢完。「从南到北,现在不管在什么位置,只要靠近海边、江边,都没罐了。」一位原油储运公司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即使是远离消费市场的海南岛,甚至邻国韩国的油罐,已早被使用或者预定完毕。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3 月 25 日,中国港口商业原油库存 (除了国家战略储备原油库存和厂库)2945.3 万吨,总库容占比为 60.88%,部分北方港口库存维持在 80% 至 90% 高位运行。3 月 23 日至 27 日,中国港口商业原油库存呈现继续上涨趋势,刷新年内最高点。低价原油预计将在 4 月末至 5 月初陆续到港。

实际上,早在 2 月,中国原油仓储市场已经非常紧俏,这位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他所在公司的油罐早在 2 月初已经被订购完毕。彼时,春节叠加疫情影响,人口流动变少,大量航线被取消,需求端跟不上。国内炼厂只能关停部分装置,虽然有一部分产品投放市场,但最终大量卖不出去的成品油被存入油罐中,占据了大部分库存。

3 月 7 日,沙特阿拉伯开启全球原油价格战后,产油国至今没有减产迹象,又引来一波争抢热潮。「这十几天,各大贸易公司都在全世界扫库。」一位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称。他介绍,这段时期,油罐租金普遍上涨了百分之十几。

「现在原油价格这么低,接下来成交量会很大,所以仓储业非常火爆。很多客户来找我们,但是我们现在没有空余库容。」一位国内仓储行业人士也称。

全球各地的油库库容也处于高位。OPEC 在 3 月发布的月报显示,截至 2020 年 1 月底,经合组织 (OECD) 商业原油库存为 28.8 亿桶,环比增加 2200 万桶,较五年平均水平上升 1900 万桶;另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 最新数据,截至 3 月 13 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 (不包括战略储备) 为 4.54 亿桶,环比略增加 190 万桶,比五年平均水平高了约 3%。

一位接近大连港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沙特宣布大幅增产后的首个工作日,即 3 月 9 日,大连港面向市场的仓库就全部被租出去了。

「即使 (库容) 出来,也马上被人 (预) 订掉,后面跟着的客户也比较多。」前述储运公司负责人也称。而前来咨询的人「五花八门」,包括境内外贸易商、炼厂、供应商等。

实际上,在市场上扫罐的,以原油贸易商,以及 BP、壳牌等大型国际油气企业为主。一位接近大连港的人士解释,这些企业有资金优势,且长期浸淫在行业之中,对市场也早有预判。

吸引这些买家的,是当前原油价格近低远高的明显趋势,而且价差较大,当期市场远远供大于求,近期价格承压;但再往后推几个月,市场对疫情受控抱有希望,因此远期价格或将走高。在这一价格走势下,对买家来说,只要买进现货,在期货市场对冲,期货不断向后展期,价格可以越卖越高。只要能够承担囤油的仓储和现金成本,在期货市场操作得当,就可期望大幅获利。

目前,美国 WTI 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各自每月价差 (某月合约结算价与前一个月合约结算价之差) 已经达到 2 美元/桶左右。前述储运公司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价差在 0.6 美元/桶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咨询;价差到 1 美元/桶的时候,储罐已基本被抢光。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 (IHS Markit)3 月 26 日预测,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供给将过剩 740 万桶/日,二季度过剩将升至 1240 万桶/日。以此计算,上半年将过剩 18 亿桶,超过目前 16 亿桶的剩余储存能力。「届时石油产商将不得不进一步减产甚至停产。」埃信华迈原油市场主管 Jim Burkhard 称。

油运迎高光时刻

国际油价跌入谷底,原油运输却迎来瞬时「高光」。波罗的海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油轮原油运价指数从 3 月 9 日的 778 点,上涨至 3 月 17 日的 1516 点,短短数日上涨近 95%。

中东到远东航线超大型油轮 (下称 VLCC) 日租金最高曾升至 40 万美元,暴涨 600%;中东至中国航线的 VLCC 平均日收益由 3 万美元大幅上涨至 25 万美元;西非至中国航线,26 万吨货量 VLCC 的运价上升幅度超过 225%。

油轮运价飙涨的背后是油价暴跌后市场掀起的一波急运抢船行情。一位原油贸易商告诉财新记者,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 (2222.SE,Saudi Aramco,下称沙特阿美) 打响了第一枪,租了约 30 艘油轮将原油发运给其大客户,以释放库存,增加产量。

申万宏源交运分析师闫海指出,因为有沙特增产的支撑,其他货主较难联合打压运费,油价下降与供应增加促使贸易商和石油公司趁机购入原油。

「3 月 7 日至 13 日,中国也增加了买入量,主要是中石化集团,增量不多,大概 20 船,正常情况下每天有 150 到 200 船的原油发往中国。」上述贸易商表示,这些油将在未来两个月陆续抵达中国。

一位油轮经纪人对财新记者表示,这一波油轮运价上涨其实是突发的一次性需求暴增所致,日租金 20 多万美元的运价并没有持续太久,目前回落至 10 万美元的水平,运价波动剧烈。

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显示,3 月 17 日后该指数一路下跌,3 月 24 日报收 1041 点,较前一日下跌 31%。日收益方面,中东至中国航线 24 日为 8.88 万美元,较前一日下跌 10.5%,7 日环比跌幅超 60%。

贸易商们认为,沙特在抢船的过程中催升了运价,西非到中国典型航线运费达到 10 美元/桶左右,中东到中国航线运费约 6 美元/桶,运费占到油价的三分之一,运价上涨到岸油价也会相应上涨。

上述油轮经纪人称,10 万美元左右的日租金对油轮来说已经是暴利,一般一艘船的总成本在 2.5 万至 3 万美元,扣除油费、港口费等支出,每天净收入在 8 万美元上下,在过去 30 年仅有 5 年能达到这种水平。

短期来看,油轮运价有继续维稳的基础,VLCC 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油价走低会刺激石油消费国原油储存的意愿,沙特增产的石油外运也需要再租订船舶。油轮的产能利用率已在高位,除了运输,在这波行情中,还有部分油轮被用作浮动储油。「油价暴跌,有些贸易商也会进行投机,租一艘船运载石油,在海上漂着,如果有地方有需求就能迅速开船过去,赚取价差。」上述贸易商表示。

招商局旗下招商轮船和中远海运集团下属中远海能是全球前两大油轮运营商,分别拥有 51 艘和 52 艘 VLCC,中东至远东为其原油运营的主要航线。船舶卫星定位数据显示,3 月 19 日招商轮船有 14 艘空载 VLCC 前往产油国,其中 12 艘前往中东、2 艘前往安哥拉。上述油轮的成交价格在 10 万美元以上。

「参与这一波抢油行情,也要靠运气。」上述贸易商告诉财新记者,「行情来的时候取决于在亚洲区域有多少艘船刚完成卸货等待租约,从卫星定位来看,招商轮船此次正好是船位好、空船多。在美国和非洲地区的船都是满载状态,中国到新加坡区域的空船多,可以去接货。」

尽管油轮运输逆势进入「高光时刻」,但国内外蔓延的新冠疫情对油市的需求打击不容小觑。多位贸易商认为在此次政治博弈之后,全球炼厂受疫情影响需求减少,原油储罐也被填满,未来油轮运力会出现过剩,而此后的再恢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

「全球消费崩塌,炼厂利润收窄,船东也不能竭泽而渔。」前述国际贸易商负责人对此解释。

市场份额争夺战

沙特、俄罗斯、美国三大主要产油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地区原油产量骤增,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区域产量不断减少,这一现象在全球原油运力和库容瓶颈下,更显突出。

沙特阿美宣布降价后,它租的约 30 艘油轮主要以欧美客户为主。「这一波抢船操作给市场的感觉是沙特在杀价格、清库存,为增产作准备。」上述原油贸易商告诉财新记者。多位原油市场人士也称,沙特旨在争夺俄罗斯和美国的市场份额,沙特原油在西欧、北欧和美国地区价格下调幅度最大,供应增量部分也主要运往欧洲和美国。

据《中国石油报》3 月 24 日报道,英国石油公司 (BP)、法国道达尔、意大利埃尼集团、奥地利 OMV 石油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等欧洲炼油商都已确认将在 4 月获得更多的沙特原油;为吸纳额外的中东原油,壳牌正在预订 3 艘 200 万桶的超大型原油运输船,可供至少三个月的存储。

目前,沙特原油出口量已连续两周保持较快增长。全球原油数据监控平台「hiCargo 海运原油」数据显示,3 月 9 日至 15 日沙特 VLCC 发货量环比大增 23.6%,美国 VLCC 发货量则环比骤降 65.3%,俄罗斯发货量环比下降 4%;3 月 16 日至 22 日,沙特 VLCC 发货量增幅进一步增至 45%,达到 800 万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但近期,沙特至中国 VLCC 海运抵港量却连续两周下降,3 月 9 日至 15 日的抵港量为 150 万吨,3 月 16 日至 22 日则降至 50 万吨。中国一家大型炼厂的原油采购部门负责人向财新记者解释,为防止倒买倒卖,沙特原油定向销售,只卖给大型炼厂,不卖给贸易商和小型炼厂,其所在公司与沙特签订的也是长约,价格即每月沙特的官方定价,没有新的现货可提。「我们生产型企业正常采购,平进平出,赚正常的利润,不去赌市场。」他说。

目前,中国炼厂普遍偏向购买中东及俄罗斯「乌拉尔系」的中质和重质含硫油。前述国际贸易商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截至 3 月 22 日,含硫油中,以乌拉尔原油和阿布扎比 Murban 原油的价格优势最为明显。

沙特降价之后,阿联酋、伊拉克等 OPEC 成员国随之等跟进,大幅降低售价,如阿布扎比 Murban 轻质原油比阿曼中质原油还便宜,一般而言,轻质原油价格本应更高。

俄罗斯也在大幅降低原油售价,且亚太地区运距短,更受到偏爱。俄罗斯公司因受美国制裁,原油结算对银行是一大挑战,折让力度很大,据俄媒报道,俄公司交付给西北欧的乌拉尔油价跳水至 18.64 美元/桶,创 18 年新低。

对中国大陆市场而言,美国原油性价比越来越低。能源咨询机构阿格斯 (Argus) 文章即显示,由于运费增加,东北亚地区对美国原油的购买兴趣正在消失,甚至连此前美国原油大客户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炼厂,现在都在考虑供应量大、稳定、价格更优的中东油。

如果低油价持续,多位市场人士认为,这给实现 2019 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的相关约定会带来一定难度,即 2020 年至 2021 年从美国新增进口约 524 亿美元能源产品。除此,前述国家贸易人士也指出,当前从美国进口原油还存在关税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市场也比较踌躇。

低油价本是许多国家增加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大好时机。3 月 27 日,标普全球普氏亚太船运与运费高级主编 Pradeep Rajan 介绍,原油价格暴跌后,中国在现货市场预定油轮,在中东、西非、美国、俄罗斯远东等产油区大量扫货 (jump massively)。「2020 年 2 月至 3 月中国进口原油大增,可见正利用当前的低油价填充战略石油储备。」他说。

标普数据显示,2020 年 1 月,到达中国港口的原油有 299 万桶,同比减少 83%;2 月突增至 1339 万桶,同比增加 116.5%;截至 3 月 23 日再增至 1385 万桶,而 2019 年 3 月全月仅进口 2.7 万桶。

能源行业咨询机构 Woodmac 在 3 月 23 日的一篇文章预计,2020 年,中国原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有望达到 11.5 亿桶。文章称,早在 2014 年油价暴跌之后,中国已大幅增加原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2014 年至 2019 年,中国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从 2 亿桶增加至 9 亿桶。但截至 2019 年年底,这些储备已占据了约 70% 仓储能力。这意味着当下,中国虽然可以增储,但增储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美页岩油企受重创

「受疫情影响,以及国外产油国有意破坏石油市场,美国油气厂商正在面临潜在的灾难性损失。」美国能源部长丹·布罗伊莱特 (Dan Brouillette) 3 月 19 日公开表示。

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勘探开发投入和钻井数量已出现下滑。美国页岩油著名生产商西方石油 (NYSE:OXY)、马拉松石油 (NYSE:MRO)、EOG 能源 (NYSE:EOG)、Parsley 能源 (NYSE:PE) 将资本开支下调 20% 至 50%,力度较大的如富矿溪能源公司 (NYSE: BCEI) 将资本开支下调不再安排新的钻井工作。

对于油气公司,为维持产量不递减,每年需花费巨额投资于产能建设、寻找储量,砍掉资本开支可快速大幅回收现金流。产量衰减极快的美国页岩油企业更是如此。

钻井数据统计公司 Enverus 数据显示,3 月中旬以来,美国油气钻井数持续降低,从 3 月 16 日的 813 座降低至 3 月 25 日的 739 座,十日内关停了 9.1% 钻井。

中信期货 3 月 25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页岩油产量将很快迎来拐点。截至 2020 年 3 月,美国原油产量 1300 万桶/日,其中页岩油产量 906 万桶/日,为全球最大产油国。2019 年行业整体已经融资困难,资本投入开始下降,产量增速已有所放缓,预计 2021 年产量增速将转负。

比减产更严重的是,美国页岩油企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

3 月 18 日,西方石油遭遇信用评级下调,评级机构穆迪将西方石油评级从投资级 Baa3 下调至投机级 Ba1。西方石油发行的债券,也随之被调低至 Ba1 级,在穆迪评级体系中,Ba1 级及以下债券,即俗称的「垃圾债」。

信用评级下调后,西方石油债券价格暴跌,收益率暴涨。西方石油 2022 年 4 月到期的债券,3 月初收益率不到 2.5%,3 月中旬升至不到 12.5%;而截至 3 月 20 日,收益率已经超过 30%。

西方石油只是一个缩影,美国主要页岩油厂商的债券收益率短期内大幅上涨。截至 3 月 20 日,页岩油厂商切萨皮克能源 (NYSE:CHK) 2022 年 4 月到期的债券,收益率已超过 165%,3 月初在 40% 左右;绿洲石油 (NASDAQ:OAS) 2022 年 3 月到期的债券,收益率已超过 120%,3 月初在 20% 左右;响尾蛇能源 (NASDAQ:FANG) 2024 年 1 月到期的债券,收益率接近 13%,3 月初不到 3%。

另外,西方石油的股价也遭遇腰斩。截至 3 月 27 日,较 3 月 6 日油价暴跌之前,西方石油股价已跌去近 60%。违约风险更高的阿帕奇石油股价跌去近 80%。

过去十年,美国页岩油行业迅猛发展,使得美国原油产量猛增,由原油净进口国一度变为原油净出口国。这背后,是美国 1 万多家页岩油及相关企业,这些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往往高于传统的石油生产国,页岩油的产量衰减非常快,只能靠不断打新井,维持企业的运行。这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是,靠银行贷款、企业发债、上市等手段融资,不断实现新增投入。

经过多年技术革新,页岩油开发成本已大幅下降,即便如此,这一非常规能源目前的成本仍相对较高。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美国页岩油全成本约在 45 美元到 50 美元/桶,优质的页岩油企业才能做到 30 多美元/桶。3 月 9 日以来,美国多家页岩油上市企业已将盈亏平衡油价降至 30 美元至 35 美元/桶,但这仍高于当下的国际原油价格。

「油价是压垮金融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位离岸市场交易员说,油价暴跌后,整个金融市场从前期偏理性的估值调整,直接到了触发流动性危机,股债双杀。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进一步指出,美国 55% 到 60% 的投资级债券为 BBB 级,这些低级别的债券市场中,页岩油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所占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债券再降级至垃圾债,将导致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叠加疫情带来的需求下降,大量公司财务状况将恶化,信用降级风险将加剧。

垃圾债是美国资本市场一个巨大的泡沫。「在石油价格战和疫情的冲击下,这个泡沫可能正在破灭,市场的发行甚至一度冻结,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3 月 17 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发文指出,油气债暴跌仅是第一步,石油价格战更可能演化为一场持久战,由此可能带来一些次生伤害,如美国原油行业被出清、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泡沫破裂、企业的投资受到普遍和广泛的打击等。

信息提供商标普全球普氏 (S&P Global Platts) 在 3 月 19 日的文章中提醒,以美国公司为主的独立油气厂商,债券违约风险正在提升。根据其模型,未来一到五年,西方石油的潜在违约或者破产风险达到 12.9%,这比十天之前的预测高出 2 倍。违约风险较为明显的两家页岩油生产商美国诺贝尔能源 (NASDAQ:NBL) 和阿帕奇石油 (NYSE:APA) 的概率达到 26% 和 18%。

面临危机,美国页岩油厂商正在寻求自救。西方石油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Vicki Hollub 介绍,西方石油也通过衍生品对冲风险、锁定价格。根据近日的公告,响尾蛇能源、先锋自然资源 (NYSE:PXD)、赫斯公司 (NYSE:HES) 等油气公司均表示已对 2020 年的产量作了对冲,可短期应对低油价。

美国政府也正在谋求为企业提供帮助。3 月 19 日,美国能源部公告,将斥资 26 亿美元购买 7700 万桶美国本土原油,填充满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SPR),当日招标购买其中的 3000 万桶,但截至目前采购资金并未落实。此轮招标重点针对中小型美国石油生产商。能源部副部长马克·梅内兹斯 (Mark W. Menezes) 解释称,中小型石油厂商在此轮危机中遭受的打击尤其严重。

不过,一位美国页岩油行业人士向财新记者解释,美国页岩油企业由于前期缺乏资金,会以期权的形式将未来的原油产量卖出,以锁定未来收入获得银行贷款。不过,一般企业最多提前一年作产量对冲。「超过一年,风险就太大了。」他表示,如果低油价持续到年底,或将出现破产潮、并购潮。

全球油企「节衣缩食」

低油价「寒流」来袭,沙特、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巴西、中国等几乎全球石油企业开始节衣缩食。

沙特阿美首当其冲,将 2020 年资本开支下调 28 亿至 78 亿美元,降幅 8% 至 23%。

俄罗斯企业中,民营油企卢克石油 (Lukoil,PINK:LUKOY/MCX:LKOH) 将 2020 年资本开支减少了 15 亿美元。「如果油价长期低于 35 美元,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将在 2022 年到 2023 年之间开始下降。」卢克石油副总裁 Leonid Fedun 表示,受当下沙特原油增产压力带动,俄罗斯石油产量从 4 月 1 日起会有小幅增加。

除了美国页岩油企业,加拿大油砂也是行业中的高成本代表。由于开采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加上消费价格暴跌,按照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00883.HK/NYSE:CEO/TSX:CNU,下称中海油) CEO 徐可强的表述,「整个油砂行业都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时刻」。油砂产品以西加拿大重质原油 WCS (Western Canadian Select) 为基准计价,一般低于国际主流原油期货价格,目前 WCS 仅在 11 美元/桶左右。加拿大最大的油气企业加拿大自然资源公司 (NYSE:CNQ) 已将资本开支削减了 27%,员工薪资普降 12% 至 20%。

国际石油公司也不能「独善其身」。目前,五大国际石油公司中,壳牌 (Shell,NYSE:RDS.A)、道达尔 (Total,NYSE:TOT)、BP 已经明确表示 2020 年公司资本支出将下调 20%。雪佛龙 (Chevron,NYSE:CVX) 和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NYSE:XOM) 也已在研究资本开支削减事项。据路透社报道,埃克森美孚推迟就莫桑比克 300 亿美元 LNG 项目作出最终投资决定。

即便如此,3 月 16 日埃克森美孚的信用评级已经被标普由 AA+下调至 AA,理由是高杠杆、2020 年业绩预期疲软,现金流不足以应对分红和资本支出。标普对雪佛龙的展望则由稳定 (Stable) 下调至负面 (Negative),理由为油价在 25 美元至 30 美元/桶时,雪佛龙的债务将是息税前利润的 1.5 倍。

IHS Markit 亚太区上游研究副总监朱坤锋称,此次国际油气公司的做法或可参照 2014 到 2016 年低油价时期的情形,公司举措包括减少资本支出、通过技术和流程创新降低成本、剥离效益不高或与发展战略不相符的非核心油田,同时积极寻求向新能源转型。「国际油气公司减少支出将会加剧全球原油产地的分化,这些企业在上游投资变得更加谨慎,更注重成本和风险的控制,有限的油气投资或将加速向周期短、成本低,或是能形成规模效益的区域集中。」

一德期货总经理助理佘建跃补充道,签订产品分成合同 (PSA) 的项目会更受低油价影响。在这种合同模式下,当前油价只能覆盖作业成本,没有石油份额与资源国分享收益。中国、印尼、巴西、安哥拉、西非、尼日利亚等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合作项目。「目前来看,这些资源国只能收到一些地租,拿不到更多的油气产量了。」

除了公司经营效益下滑,各国国家石油公司还需考虑在经济衰退的威胁之下,如何保证国内油气产量和支撑国内经济发展。

Woodmac 分析师 Max Petrov 指出,对亚太地区的国家石油公司而言,虽然便宜的油气进口价格和下游业务会舒缓公司的现金流压力。但面对受损的上游业务,其不会像国际油气公司或者美国页岩油公司一样,立即快速、大幅的下调资本开支。Woodmac 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国家石油公司的原油完全成本平均值在 50 美元/桶以上。

「国家石油公司需要在经营决策和国家任务之间平衡,比如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 (Oil and Natural Gas Corporation) 已经宣布他们不会调整 2020 年资本开支。中国『三桶油』在削减支出方面也很艰难,因为它们还需要承担提振经济、保障就业的任务,可能的减少开支的方法是推迟开发国际项目以及减少分红。」Petrov 指出。

有增储上产任务的「三桶油」如何平衡仍待观察。3 月 20 日,国家能源局再度强调能源安全,并表示要督促企业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如果低油价持续时间再长一点,「三桶油」或再次进入寒冬,现在重点应放在增储上,同时深化改革,继续降本增效,「作好过苦日子和穷日子的思想准备」。

标普报告显示,即使按照 40 美元/桶的价格,预计中石油和中海油能盈利,而中石化的上游业务将遭遇亏损。根据中海油的披露,公司 2019 年桶油成本在 29.78 美元/桶。

3 月 25 日,中海油宣布将大幅下调 2020 年计划产量和资本支出。不过其对国内外的业务进行了区分:2020 年海外项目方面将进一步控制投资强度,调减海外产量目标;同时国内新增投资提高国内产量,目前国内项目仍「总体上按计划实施」。

怎样的未来?

国际上,欲调停原油价格战的声音不断。七国集团 (G7) 呼吁产油国保护市场稳定,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甚至称,美国「极度」想跟产油国合作,美国得州铁路委员会专员也表示要考虑与沙特共同减产稳定油价。得州贡献了美国约 40% 原油产量,而该委员会负责监管当地油气开采。

目前,这还只是多方的愿望。多位人士认为,如油价跌破油气企业不计资本开支的实际开发成本 (包括人工、运输、仓储等运营成本),很多油企将被迫停产。

正常情况下,低油价会促使资金离开上游,市场自动平衡供应。但当前,疫情最不可控,需求端才是决定因素,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沙特与俄罗斯之间仍没有软化迹象。多位人士也指出,这场沙特、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市场份额之争更像是一场有预案的行动,不会轻易结束。前述国际贸易企业负责人认为,沙特在低油价下也损失巨大,但如果不出现明显胜负,沙特不会收手,双方势必要打到精疲力尽才能谈合。

虽然沙特坚持降价增产,但由于疫情导致的全球需求疲软,疯狂的采购潮有回落的迹象。路透社 3 月 27 日报道,由于下游需求大崩塌,沙特在欧美寻找买家正在变得越发艰难,已有不少厂商在减少采购,要求延缓交货。

「从历史上的石油价格战来看,价格不打到双方认输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双方心理价位是打到 30 美元/桶,那结果一定会打到 20 美元/桶。」一位国际原油市场资深人士称。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富景筠认为,短期内要看美国对低油价的应对能力。目前,美国对市场波动反应很快,已经开始减产。未来是否会出现破产潮,还需要继续观察。

史上第二次原油暴跌事件出现在 1997 年,其后油价甚至跌入 10 美元/桶的谷底。此后 1998 年至 2001 年,石油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兼并重组。

佘建跃认为,美国市场不允许垄断组织的存在,也不能随意干预行业,这匹脱缰的野马难以被拴住。未来几方博弈仍非常微妙,他认为,美国不会在垄断问题上妥协,俄罗斯也不会让步;反之,沙特仍需要美国的保护,安全诉求强烈。只不过,沙特当前骑虎难下,未来或许会接受与美国之间的协商。

而在一位大型炼厂高层看来,价格降到如此之低,没有一方是真正的受益者,最终价格会反弹,因为即使价格在 40 美元/桶,沙特也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富景筠认为,油价最终还是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程度,以及疫情对石油市场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前没有疫情,价格战打来打去,有了需求就增产。现在疫情直接把需求打没了,对手没了。」前述国际原油市场资深人士也认为,「需求不回,疫情不止,油价不升。」

Related

肆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