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或退

2020-05-07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不仅是衰退风险,更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秩序。过去几十年不断升级的全球化浪潮,有可能在这场疫情之后大规模退潮,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又一次全球大萧条?

人类会再次迎来一场全球大萧条吗?就像上世纪 30 年代的那种。现在看来,全球大衰退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了。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对全球经济发出了最悲观的预测,认为 疫情 将造成自 1929 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 4 月中旬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IMF 表示,随着整个世界陷入大封锁状态,随之而来的经济活动崩溃的规模和速度是我们一生中未曾经历过的。IMF 预计,假设多数国家的疫情和必要防控行动在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2020 年全球增长率将下降到 −3%。这比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情况糟糕得多,2009 年金融危机时全球经济增速为 −0.1%。如果今年疫情持续更长时间,2020 年全球 GDP 可能进一步滑落。

1 月中下旬,IMF 还预计今年的全球经济会出现反弹,大概增速为 3.3%,还不到 3 个月,IMF 对全球经济的展望就发生了惊天逆转,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想象。

中国在 1 月份暴发疫情之后,当时国际上普遍预计疫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只是带来产业链上的混乱,对经济的冲击只是短期和局部性的,所以 IMF 当时预计全球经济会比 2019 年更加乐观,对 2020 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也给出了 6% 的预测。

但是接下来的疫情发展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疫情很快就扩散到全球,在中国疫情平稳之后,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迅速「沦陷」,而更让人意外的是,美国也没能抵抗住疫情的侵袭,继欧洲之后成为疫情暴发最严重的国家。截至 4 月 19 日,美国的确诊人数超过 70 万,死亡人数超过 4 万。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一旦美国疫情暴发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对全球经济就将带来超出想象的冲击。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就已经出现衰退迹象。今年年初,美国经济学界的讨论重点是美国会不会进入衰退,到了现在,讨论的重点已经变成美国经济会衰退到怎样的程度,甚至会进入大萧条。

疫情到底会对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呢?作为先打了上半场的中国,已经率先给出了一份初步答案。4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数据,GDP 大幅下滑了 6.8%,而去年同期 GDP 增速为 6.4%。从 6.4% 的增速转为下滑 6.8%,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力有多大可谓一目了然。IMF 对中国经济全年的预测只有 1.2%。幸运的是,中国用两个月时间初步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但在全球范围内,疫情还在升级,很多国家还处于刚刚暴发的阶段,即使不考虑后续的反弹,仅仅是控制住第一波疫情,就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作为当前全球疫情的重灾区,美国经济会遭受多大的冲击呢?由于美国疫情升级只是近期的事情,很多关键经济数据还没来得及公布,不过,以美国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还是可以看出当前美国经济受冲击的严重程度,那就是失业率。

按照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3 月底的那一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为 300 万人。美国在次贷危机期间,每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大概是 70 万,这也就意味着,疫情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过了次贷危机。而到了 4 月初的那一周,领取失业金的人数达到了 660 万人,一周之内翻番。美国劳工部预计,4 月份美国将有超过 2000 万人失业,失业率超过 15%。这大致是什么概念呢?过去几年,美国的失业率大概保持在 3.5% 左右,15% 的失业率意味着美国的失业数据已经爆表。在 30 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失业人数大概是 1400 万,现在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大萧条时期。而 2000 万失业人口只是截止到 4 月底的预计,如果疫情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失业人数可能还会上升。

按照奥肯定律,失业率上升意味着经济增速下降。以美国的历史来看,「二战」之后,美国出现过两次失业高峰,一次是 2009 年次贷危机,美国的失业率是 10%,当年经济下滑了 2.5%;再上一次失业高潮是 1982 年的滞胀时代,当年失业率超过了 10%,经济下滑了 1.5%。这一次美国的失业率飙升到 15%,经济又会下滑到怎样的程度?

以美国如此高的失业率来看,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到底是衰退还是萧条?经济学界对衰退有比较清晰的定义,那就是连续两个季度 GDP 负增长,以此来看美国经济衰退基本上没有悬念,而到底何为萧条,经济学上并无明确定义,毕竟,人类真正面对的大萧条并不多见。经济学有个冷笑话,如果邻居失业了就是衰退,自己失业了就是萧条。以美国当前的失业率来看,失业的显然已经不仅仅是邻居了。

最可怕的是,没人知道这场疫情何时能真正结束。按照业内人士的普遍预计,即使第一波能够控制下来,随着将来管控措施放松,疫情再度反弹可能是大概率事件。疫情的这种特点,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就是,无论将来是否真的会出现反弹,出于谨慎原则,即使第一波疫情暂时得到控制,经济活动的复苏程度也会比较有限,如果将来真的出现第二波反弹,经济活动将不得不面临再度停摆的痛苦。美联储官员就警告,美国经济可能会面临长达 18 个月周而复始的停摆。

从疫情的最新发展来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除中国初步控制住了疫情外,大部分国家都还处于增长期,在欧洲,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死亡人数都已破万;日本虽然在疫情早期控制得不错,但是进入 4 月份以来,包括东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到 4 月 16 日,日本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印度和非洲等医疗条件相对较弱的地区,疫情开始出现恶化的迹象。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规模较大的发达经济体,还是增速较快的新兴经济体,都无法避免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全球经济自然会大幅减速。

而更糟糕的是,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之中,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之中,这就意味着,即使部分国家的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经济复苏的程度也会比较有限,因为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造业中间品的获取,相当部分都需要其他国家供应,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即使产品线能够恢复,还要面临下游需求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在美国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全球很多国家的需求都将凭空消失。全球大衰退甚至大萧条并不遥远,悬念只在于会持续多长时间。

如果疫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明年的全球经济应该会大幅反弹,按照 IMF 的预计,2021 年的世界经济可能会实现 5.8% 的增长。但问题在于,明年的经济反弹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以及今年的低基数效应。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将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注定无法长期持续,在刺激手段消退之后,全球经济又将何去何从,这才是决定全球经济未来的关键。30 年代大萧条时,罗斯福上任之后推行大规模刺激政策,美国经济在短期之内出现反弹,但是随着美国逐渐退出刺激政策,美国经济增速迅速放缓,尤其是 1938 年更是被称为大萧条中的大萧条,也被称为「罗斯福衰退」。直到「二战」爆发,大量的战时需求才真正拯救了美国经济。

全球化会退潮吗?

新冠疫情以远远超出人们预期的速度高速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是因为当前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程度,国与国之间大量而频繁的商务、旅游、教育等活动,为疫情的快速扩散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从当前全球的疫情地图来看,很多疫情重灾区都是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地区,比如美国的纽约州、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大巴黎地区、意大利的伦巴第大区等,这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全球化对疫情的推动。

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当前很多国家都开始对境外人士入境、甚至本国人出境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封国」,曾经的地球村,现在已经在事实上分割成一个个孤岛。为了应对疫情出现的全球封锁,只是地理上的隔绝,还算不上真正的全球化退潮,随着疫情对经济带来冲击,甚至可能迎来世纪大萧条,真正的全球化退潮才会到来。人们对全球化带来疫情快速扩散,只是对全球化最表层的担忧,而更深层次的恐惧在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全球化的风险暴露无遗。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陷入麻烦,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经济上的各种保护主义将加速抬头。由于疫情带来生产能力下降,市场供给不足,有些国家为了优先保护本国需求,会对自身具有优势性的产品限制出口,这种保护主义在国际社会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也更容易实施,近期很多粮食大国宣布暂停粮食出口,就已经是很明显的逆全球化之举。对于那些粮食供给不足的国家,过去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才能满足本国需求,一旦国际市场关闭,这些国家将会面临轻则价格上涨、重则粮食严重短缺的危机。

更糟糕的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更多国家还会将其他国家的产品挡在门外,限制别国产品进入,这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伤害。

1929 年美国股市崩盘之后,经济大萧条的迹象初显,美国在 1930 年推出了一份关税保护法,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这份法案对海外商品大幅加征关税,平均价税幅度高达 18% 以上。尽管当时美国国内的反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国际上多个贸易伙伴也明确表达了关切,但是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还是通过了该法案。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全球不满,很多国家开始强力反击,提高关税,减少进口配额。这一次贸易保护的结果,使得全球贸易急速萎缩,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大萧条,19 世纪以来的那一轮全球化高潮就此陷入停顿,这一次全球化大规模退潮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重新缓慢恢复。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