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系房企「踩刹车」

2020-05-16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闽系房企的教训,各家企业都心知肚明

三四年前,一批闽系房企以「强扩张、快周转、高杠杆」的模式行走江湖,黑马频出。这些公司在福建完成原始积累,因看好行业发展,激进布局全国。

2015 年以后,多家闽系房企完成销售额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跃升。比如融信中国 (03301.HK),2015 年销售额仅 295.3 亿元,三年后飙升至 1218.84 亿元,晋级房企「千亿俱乐部」。

高增长、高收益,也可能意味着高风险。自 2018 年起,泰禾集团 (000732.SZ) 的现金流就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暂停拿地至今。号称拿地「飞虎队」的福晟集团亦在 2019 年下半年陷入困境,不得不在 2020 年初「卖身」给世茂集团。

「经济上行或者楼市繁荣时,快周转加高杠杆的战略,可以让企业迅速扩张。」在一家闽系房企主管财务的高管周强 (化名) 评价说,「当经济下行或者调控政策严厉时,企业就要赶紧『踩刹车』了。」

在这名高管看来,福建人崇尚「爱拼才会赢」,他们敢于冒险。「即使现金流出现问题,闽系的老板们还会去搏,直到搏不动了,才寻求并购或出售项目,断臂求生,以求东山再起。」他说。

「福晟和泰禾都是『刹车』踩得不及时,直接把车开到了悬崖边上。」曾在一家闽系房企担任总裁的张斌 (化名) 对财新记者说,强有力的楼市调控持续至今,从 2019 年下半年起,一批闽系房企陆续减速、换挡,转向追求稳健发展。

世茂房地产 (00813.HK) 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融信中国提出稳健增长,稳步降低负债水平;旭辉控股 (00884.HK) 也表示,将顺应国家「去杠杆、降负债」的要求。

当下又是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此前每逢资金宽松,都会有一批房企试图通过加杠杆来迅速扩张。部分闽系房企的崛起和衰落,为它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收割「地王」

2016 年 8 月 17 日,融信中国耗费 110.1 亿元,拿下上海静安中兴路「地王」,地价超过了融信中国 2015 年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当天另外两家闽系房企拿下了上海的其他两宗地块。闽系房企一时名噪天下。

这是融信中国在土地市场厮杀的开始。此后,在杭州、南京、苏州等地,融信中国频频举牌,被市场称作「地王收割机」。

这正是闽系房企在 2015 年至 2017 年的拿地缩影。一名粤系房企投拓部门人士对财新记者回忆称,彼时闽系房企「逢热点城市必进、逢土拍必来,来后必抢」,广深区域亦成为闽系房企的「战场」。

2015 年 12 月,泰禾集团以 7.99 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单价,拿下深圳宝安区尖岗山地块,刷新全国单价「地王」纪录。在 2014 年至 2016 年间,泰禾集团凶猛扩张,三年耗资超过 500 亿元拿下 27 宗土地,投资额超过同期 439 亿元的总营收。

泰禾集团广深区域一名前员工告诉财新记者,董事长黄其森曾明确要求,在广深拿地要不惜代价,要迅速站稳脚跟。在 2015 到 2017 年的两年内,泰禾集团就在广深区域 8 个城市布局了 11 个项目,总货值近千亿元。

2015 年 9 月,福晟集团成立项目并购团队,号称「飞虎队」,由董事长潘伟明亲自挂帅。「福晟拿地太凶了。」一名原福晟集团基层员工对财新记者称,当时公司内有句口号,「没有飞虎队拿不下的地」。

曾庆 (化名) 是 2016 年入职福晟集团总部的一名中层干部。他告诉财新记者,福晟集团从 2016 年起高强度拿地,一直持续到 2018 年。「到 2017 年最疯狂的几个月,我们每天都有项目落地。尤其在福州,抢下不少高价地。」曾庆称。福建省福州市是福晟集团大本营。

福晟集团高速扩张,在 2017 年借壳上市前达到巅峰。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福晟集团 2017 年新增货值为 3199.4 亿元,以增量排名,福晟集团位列全国第 7 名。当年公司的全口径销售额仅为 396.2 亿元,位列第 48 名。

2017 年,旭辉控股的表现更突出,以 1040 亿元的销量位列闽系房企销售第一。彼时国内银根收紧,但旭辉控股积极扩张,全年在土地一级市场拿地 36 宗,同比增长近 2 倍;拿地总金额和总建筑面积分别达到 457.5 亿元和 537.73 万平方米。上述三项数据皆位列闽系房企之首。

房地产行业讲究「规模为王」,销售规模越大,越容易获得融资。在张斌看来,闽系房企在福建发展空间有限,经过多年打磨,它们急于向外扩张,实现规模跃升。

「闽系房企这一轮扩张,来得比较晚。」周强对财新记者说,国内房企从创立到发展成熟的时间非常短,原始积累不足,若要冲击规模,「快周转、高杠杆」成为惟一路径。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