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地理:难以描述的诱惑

2020-05-22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的地质构造、举世无双的高度,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和科学家投身珠峰的环抱

1964 年 5 月,中国登山队科学考察队工作者施雅风 (中) 等跨过危险的冰桥,到希夏邦马峰的冰塔区进行考察。

众山之王

打开地图,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海拔 8125 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开始,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海拔 7782 米的南迦巴特峰,沿着几个国家的国境线画一条弧线,便是绵延 2400 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海拔超过 8000 米的 14 座山峰均孕育于此,其中最为高大的一座便是珠穆朗玛峰。

这是不折不扣的巨峰之乡,仅在珠峰周围 20 公里范围内,便分布着 40 多座 7000 米以上的高峰,其中 4 座在 8000 米以上。距珠峰约 80 公里的遮古拉山口,一般认为是从北面观看珠峰群峰的最佳位置。在 2005 年中国科学家组织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综合科考中,队员刘勇勤在日记中为我们记录了眼前的景象:「车转到山垭口,一片雪山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不自觉地惊呼,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从东向西如仙女般排列着,雪白而婀娜地耸立在瓦蓝瓦蓝的天际。」

人们对珠峰的向往,首先来自它无与伦比的高度。长期以来,珠峰一直是喜马拉雅群峰中那座被标为「第 15 号峰」的山峰。直到 1852 年的一天,在英属殖民地印度,测量局一位名叫拉德哈纳士·锡克达的测量员,带着自己三年汇总结算的结果,冲进局长办公室报告「第 15 号峰」的海拔为 8839.8 米,为地球最高点时,珠峰才在群峰之中脱颖而出,真正进入世界探险者的眼里。

「一旦珠峰被确认为地球的最高点,那人们决定登上它就只是时间问题。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于 1909 年到达北极、罗尔德·阿蒙森率领挪威探险队于 1911 年抵达南极之后,被称为『第三极』的珠峰便成为陆地探险领域中人们最苛求的目标。」登山家乔恩·克拉考尔在他那本广为人知的著作《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中这样写道。

对研究地质构造的学者来说,如何解释在青藏高原南缘涌现如此众多的巨峰,同样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电影《攀登者》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块鹦鹉螺的化石,告诉学生这块化石是登山队员在 1960 年登顶时发现的。虽然这一情节属于虚构,但现实中,确实是来自珠峰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引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最初的关注。

1964 年,中国科学家施雅风、刘东生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 5700–5900 米处发现高山栎化石,这比当时所知的高山栎生长地带海拔 2500 米高出 3000 米,因而推测自上新世 (距今约 530 万年) 以来产高山栎化石的希夏邦马峰北坡至少上升 3000 米。这也是中国学者对喜马拉雅山脉隆升问题所发表的最早与最重要的观点。随后,在珠峰附近越来越多的古代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证明至少在 4 亿年前,这里仍处在一片深海之中。

在美国历史频道拍摄的系列纪录片《地球的起源》关于珠穆朗玛峰的剧集中,牛津大学地质学家迈克·赛尔 (Mike Searle) 像侦探一样,带领人们了解喜马拉雅山脉崛起的秘密。喜马拉雅山脉崛起的大致图景可以描述为:距今约 8000 万年前,印度板块脱离位于南方的冈瓦纳超级大陆,在接下来的 3000 万年间,向北漂移 6400 公里,在约 5000 万年前,撞向亚洲板块。板块撞击的巨大力量,使交接处的岩石形成巨大褶皱,并在断裂之后沿着断面产生位移,整个喜马拉雅山区都可以看到这种岩石因挤压折叠成形的地质结构。造山运动的第二步,是一个叫「河道径流」的过程。印度板块岩层被推至地表深处,融化为密度较低的花岗岩后,再次被挤出地壳,构成山脉主体。

作为世界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仍在继续,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方不停移动,冲向亚洲大陆下方,珠峰仍在不断升高。经过复杂的计算,考虑到珠峰每年近 2.8 厘米的侵蚀速度,科学家得出结论,珠峰每年仍以 6 毫米的速度上升。

「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后,成为全球隆升最快的区域。珠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形成了冲撞后的最高点,也成为全球最高点,受到最多关注。」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尽管对于喜马拉雅山脉隆起的动力机制如康世昌所言,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但关于造山运动的具体细节,珠峰的隆起时间与速度,仍是一个在研究中不断推进的争议话题。

2017 年,中国学者丁林等发布在《地质学》(Geology) 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不同于古新世 (距今 6500 万–5300 万年) 就具有高海拔特征的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从晚古新世 (距今约 5600 万年前) 的 1000 米左右缓慢生长至早中新世时 (距今约 2100 万–1900 万年前) 的 2300 米,此后才在 500 万至 700 万年间快速隆升,达到现今高度。

珠穆朗玛峰,摄于 1900 年。

冰川博物馆

无论是在登山探险者还是在科研工作者眼里,珠峰南坡的孔布冰川、北坡的绒布冰川以及其间绚丽多姿的冰塔林,都是最为引人的景观。

乔恩·克拉考尔在书中特别写到穿越孔布冰川时那种令人惊怖的美:「当黎明洗尽天空中的黑暗,支离破碎的冰川呈现出一幅三维空间的美幻景色。温度是零下 14 摄氏度。我的冰爪嘎嘎吱吱地踩在冰川的表面。沿着固定绳,我漫步穿行于林立着晶莹剔透的蓝色石笋的迷宫。陡峭的岩石拱壁与从冰川两侧挤压下来的冰结合在一起,高高地耸立着,像邪恶之神的肩膀。由于环境的吸引和体力的消耗,我开始沉浸于攀登的乐趣之中,有一两个小时竟忘记了恐惧。」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