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设增长目标之后

2020-06-06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就业、民生、脱贫等任务均隐含了对经济增速的要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更精准地直达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 而延期两个多月的 2020 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近两个月的一揽子宏观政策出台,但并未设定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

这多少超出市场的预期。尽管此前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等人曾提出这一建议,但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增长目标的设定可能更具灵活性,约束性下降,淡化增长目标而非直接取消,毕竟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惯例,他们担心没有这一目标,企业和官员会失去坐标系和努力的方向。

不过,今年不提经济增速量化指标,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无论是保住居民就业、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所言,GDP 增长目标客观上已融入在财政、货币政策等指标中。多家机构根据赤字规模和赤字率测算,政府预期的名义 GDP 增速在 5.4% 左右,但由于各方对 GDP 平减指数、失业与增长关系的估算存在差异,对实际 GDP 增速的估算从 1.8% 到 4% 不等。

与此前各方预期一致,一揽子宏观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赤字率首次突破 3%,拟按 3.6% 以上安排,规模高出 2019 年 1 万亿元,达到 3.76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限额增加 1.6 万亿元至 3.75 万亿元,此外还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1 万亿元。

出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的考虑,财政资金在使用上向地方倾斜。不仅增加的 1 万亿元赤字和 1 万亿元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而且特别国债中央还本 30% 并全额付息。不过,特别国债的具体用途、操作机制以及在地区间如何分配仍未明确。

为提高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强调「直达」。财政方面,提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货币政策则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瑞银投资研究部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对财新记者称,财政政策的直达,意在尽量下到更基层的财政主体,不是截留在省级,而是更多到达下面的市县。货币政策很难由央行直达某个层面,只能在第一个环节通过一些创新工具,比如再贷款等,鼓励银行给予中小企业或者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更多支持。

央行行长易纲将提高企业融资「直达性」的工具,界定为「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3000 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 1.5 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等,都包括在内。

隐含的经济增速

2020 年中国并未设定经济增速量化指标,虽然罕见,但并非首次,此前 2000 年、2001 年和 2002 年也均未提出年度增长预期目标。

李克强称,2020 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今年两会期间,包括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内的多位人士对此表示赞同,并建议此后都取消 GDP 目标。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他同时称,将着手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要提高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一方面是要给补充商业银行对低评级债务的风险溢价,例如优惠利率再贷款,「先借后贷」型再贷款等;另一方面是通过监管政策进行行为约束,要求商业银行完成相应信贷支持力度目标。

明明认为,还可以缩短企业融资路径,支持企业加大直接融资比重,通过货币政策定向支持低评级企业债券流动性、降低风险溢价,一方面是增信,另一方面是提高流动性。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