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势力
信贷势力
中国企业的全球行军也把它的银行巨头带向了世界
美国的银行家圈子出大胆的老板。2 月初,在曼哈顿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一家顶级银行的老板表示自己没有几个真正的对手——而且他们都只隔了几个街区。「美国的银行继续从欧洲银行那里抢夺市场份额。」亚洲几乎不值一提。「中国的银行已经基本上证明了自己没有能力向全球扩张。当它们买跑车和那些豪华招眼的酒店时,给人感觉就是不靠谱。」十几天后,美国第六大银行摩根士丹利宣布以 130 亿美元收购券商 E-Trade,这是自 2008 年以来华尔街的银行最大的一笔交易。
几周后,中国出口了另一种威胁。随着新冠病毒引发的投资者恐慌一发不可收拾,在 2019 年飙升了三分之一的道琼斯美国顶级银行指数暴跌了 50%。市场崩盘并没有把它们摧毁。但这类事件可能会导致传统银行自我隔离,从而加速中资银行在新兴市场中的谨慎扩张。而且中国正在开放自己的市场,希望在此过程中向新进入者学习技巧。
中国的银行已经十分庞大。它们的总资产现在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它们也在提供更多的跨境信贷——这是跨国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自 2016 年以来,它们向海外发放的贷款总额每年增长 11%。更令外界惊讶的是,它们也在资本市场的复杂世界中获得影响力。去年,中资银行赚得的投行业务费用比除日本以外的所有亚洲竞争对手的总和还要多三倍。它们在这个市场中的份额已从 2000 年的 1% 扩大到 14%。
势力决算表
在 2008 年雷曼兄弟倒闭前夕,欧洲的银行是跨境贷款领域的王者。跨境贷款总额从 2000 年的 10 万亿美元增加到了 2008 年的 35 万亿美元,欧洲银行占到了其中的 71%。但是,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元区危机迫使它们回撤。由于监管机构要求全球性银行持有更多净资产以备不时之需,其他地方的银行选择发行资本或保留收益。但欧洲的状况意味着其银行别无选择,只能削减资产负债表。它们砍掉了海外资产,出售或关闭了遥远的分支机构。如今,欧洲 (包括英国和瑞士) 提供了全球 31 万亿美元跨境贷款总额的 47%。
周期性事件很可能会进一步阻碍它们。银行的发展很难快过本国经济。在整个 2010 年代,欧洲增长乏力。而病毒危机正将 2020 年变成更虚弱的一年。在整个欧洲持续了多个季度的负利率正在下探新的深度。去年,欧洲银行的有形资产回报率 (ROTE) 降至 6.6% (投资者认为一般标准是 10%),受正利率和活跃的经济提振的美国顶级银行则给出了两位数。
欧洲还将受到结构性因素拖累。美国的银行从其庞大且统一的国内市场中汲取力量。它们还可以重新打包贷款,放到该国深厚的资本市场上出售来降低风险。这两点欧盟都不具备。其成员间的争执不休阻碍了建立银行业联盟的计划。哥伦比亚大学的艾琳·菲内尔-霍尼希曼 (Irene Finel-Honigman) 说,跨境合并会使欧洲的顶级银行更具规模,但在政治上很棘手。而融合资本市场的努力仍未完成 (并且被英国脱欧所削弱,因为它令欧盟和自己的主要金融中心分离)。
最大的问题在于欧洲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尽管有较大的跨境影响力,它们大多只是中间商,把美元从纽约运送到地球上其他角落。它们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发放的贷款多以美元完成。有些银行被无法提前收回的长期贷款锁定。然而它们并没有自然的美元来源,因此许多都是从短期货币市场基金借钱来筹措资金。这使它们受制于无情的合作方。瑞士一家银行的高管表示,许多欧洲银行在 2012 年受到打击,因为当时美国的基金害怕一些欧洲国家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直接把欧洲客户剔除了。
亚洲竞争对手正在填补部分缺口。日本的「超大银行」因为本国经济停滞而一直四处寻求收益。目前它们提供了全球跨境贷款的 16%,是 2008 年前占比的两倍。但它们的猛烈出击看起来很草率——蜂拥购入高风险的美国证券。东南亚的「超级区域联队」的崛起似乎更为稳健。咨询公司贝恩 (Bain) 的埃德蒙·林 (Edmund Lin) 说,它们避过了 2000 年代的危险操作,因此也没有后遗症。它们已经升级了自己的技术。充满活力的经济给它们注入了能量。自 2002 年以来,它们在亚洲地区的总资产增长了四倍,而同期那些国际银行的资产增长了一倍。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