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小阳春」暗藏隐忧

2020-06-16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大环境剧烈变化,但政府不愿像过去一样依赖房地产「救市」,楼市走向因此扑朔迷离

中国国内疫情防控态势好转,房地产业迅速复苏,无论是土地出让还是住宅销售,市场都呈现供需两旺。

中原地产研究院发布于 6 月 1 日的研报显示,5 月,50 个大城市合计卖地 1.6 万亿元,同比上涨 12%。其中 27 个城市卖地超 200 亿元,49 个城市超 100 亿元,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从楼市成交面积看,一线和二线城市分别环比上涨 20.1% 和 35%。

货币政策宽松为市场注入了乐观情绪,将楼市推向「小阳春」。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 2019 年」。根据历史经验,但凡货币政策「放水」,地价和房价都会被推高。

对于这一轮楼市「小阳春」能否持续,业内的答案并不一致。支持者认为,住房需求只会因疫情防控延后,不会消失,市场已经重启;反对者认为,全球疫情尚未出现拐点,影响尚未真正体现,后市不容乐观。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持续衰退,中国市场难以独善其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半年后,资产价格下跌跨越国界,中国国内楼市均价罕见地大幅下滑。部分业内人士担忧,本次疫情对楼市的影响或将与 2008 年类似。

政府并不希望历史重演,「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楼市调控的目标。未来调控如何精准施策,能否对冲疫情影响,都将取决于全球防控态势。楼市走向因此扑朔迷离。

货币政策宽松

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国内货币政策迅速宽松。央行数据显示,2020 年前四个月,新增社融累计达 14.2 万亿元。这一体量比 2019 年同期多增 3.9 万亿元,比过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多增加 4.9 万亿元。4 月单月,社融规模增量为 3.09 万亿元,比 2019 年同期多出 1.42 万亿元。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每逢货币政策宽松,房地产都会获益,所谓「大河涨水小河满」。阳光城 (000671.SZ) 主管财务的执行副总裁吴建斌告诉财新记者,当下优质房企融资要比 2019 年容易得多。

债券规模率先井喷。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7 日,房企年内通过债券融资高达 3076 亿元,超过 2019 年全年规模的一半。其中 4 月单月发债 971 亿元,刷新最近几年的单月纪录。5 月发债继续高位运行。

融资成本也大幅下降。5 月 26 日,万科 A (000002.SZ) 宣布发行 25 亿元公司债,五年和七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 2.56% 和 3.45%,低于银行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 (4.35%)。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两个月,主流房企发债融资利率多在 2.2% 至 7.3% 之间,多家房企的短融利率低于 2%。比如葛洲坝 (600068.SH) 近期发行的 15 亿元 180 天超短融,票面利率仅为 1.4%。

银行贷款亦是房企融资的重要渠道。2020 年以来,央行三次降准,释放资金近 1.8 万亿元。这些资金急于投放市场。北京一名银行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经济尚未恢复,贷款需求正在萎缩。涉房贷款多有土地或房产抵押,对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竞争异常激烈。

「去年是我们追着银行借贷,现在是银行追着我们放贷。」一家龙头国有房企高管周强 (化名) 对财新记者说。

央行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投向房企的开发贷净增加 5500 亿元,超过 2019 年同期的 4300 亿元,环比增幅达 8.3%,创近三年新高。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