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中心的北京新发地:亚洲最大农产批发市场的意外休克

2020-06-22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新发地和它打造的食物流通体系为北京市提供了 70% 以上的食物。首都的食物链毕竟特殊且重要,可以不惜打乱市场秩序,甚至举全国之力来优先保障这里吃喝无忧;但北京以外的地区呢?

Fears of Virus Resurgence in Beijing.

2020 年 1 月 31 日,适逢中国农历年正月初七,也是武汉因 2019 冠状病毒肺炎 爆发而宣告「封城」、全国上下进入「抗疫」状态的第 9 天。这天,位于北京丰台的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全体农商户收到一封署名董事长张玉玺的公开信。信中建议商户谨慎组织货源,以应对因疫情导致的蔬果滞销、价格跳水的现象;同时叮嘱大家严格洗手、戴口罩、勤通风,耐心「等待春天的到来」,取得「所有商户、职工、家庭无一人感染」的胜利。

彼时的张玉玺大概没料到,Covid-19 与「非典」(SARS) 不同,不会因春夏升温而彻底消散;而他更没想到,再过五个多月,新发地就将「复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悲剧,成为全国第二轮疫情的震中。6 月 11 日,已保持 50 多天未有本土病例的北京宣布发现了一例确诊患者,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新发地市场被认定为传播源头。随后,疫情迅速扩散,截至 6 月 21 日,北京累计病例已达涉及 10 个区的 227 例。在已公布的病例中,绝大部分与新发地有直接或间接的流行病学关联。

6 月 13 日凌晨,北京市政府做出新发地休市的决定。而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统计,两周内有近 20 万人曾去过新发地,这些人有很多从事副食、餐饮有关的服务业,各自的流动轨迹往往会形成新的聚集点,很容易发散并编织成一张庞大的病毒矩阵传播网,万一失控,后果可能不堪想像。这个在疫情爆发伊始、风险级别最高的日子里都没有停止运转的农产品副食交易中心,瞬间刹车熄火。

自 1988 年成立至今,北京新发地见证过无数大场面、自然灾害和特殊时期,在 SARS 带来的冲击中也毫发未损,如今却在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 休市之后对新发地进行的环境检测结论是,市场环境污染较重,建议公众弃食所有相关食物。 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的次子张月琳,即此前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在北京市政府的责令下被免职。

人们像是一夜之间重新发现了这个市场和它的历史——

副食王国和它打造的北京食物链

直到瘟疫将新发地推到了公众聚光灯下,很多人才发现,北京市内竟「藏」着这么一大片农批市场。有许多非北京网民在看新闻时,一度以为「新发地」是「新的疫情爆发地」的缩写。即使北京「土著」,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被称为北京市民「菜篮子」、「果盘子」的新发地究竟在哪儿。

与这种几乎在公众心目中极低的存在感所对应的,是新发地在北京乃至周边地区农产品副食供应体系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角色。北京市拥有 2000 多万人口, 农产品自给率不足 10% ;而 新发地和它打造的食物流通体系为这个超级都市提供了 70% 以上的食物

根据 2019 年 数据 ,新发地蔬菜和水果每日吞吐量各为 1.6 万吨,生猪 3000 多头,羊 1500 多只,牛 200 多头、水产 1800 多吨。在这里进行汇集和交易的食物,大约有一半左右用来满足北京,余下的供应河北京津冀地区,甚至辐射至内蒙古、东北等全国各地的市场。

在新发地,所有关于「菜市场」、「批发市场」的刻板印象都需要被打破。这是一片复杂而庞大的农副食品王国,嵌在北京南四环路与南五环路之间,原址为丰台花乡镇新发地村。1998 年 5 月 16 日,村民张玉玺和其他几位农民一起集资租地,将一块村集体土地包下来,改建成与村同名的露天农贸市场,是为新发地的雏形。

在一段后来的叙事中,这段历史被浓缩为「三个 15」:15 人、15 万元启动资金、15 亩地。在新发地其后 32 年的发展中,原先的 15 亩地稳健扩翻 100 多倍,变成今天 占地 1820 亩 (差不多相当于 180 个足球场) 、管理人员 1759 人、固定摊位 5558 个、定点客户 8000 多家的「亚洲最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同时,这里还拥有多处海外种植/养殖基地,甚至影响着中国整个北方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在农业副食从业者眼里,新发地是一个不能忽视、无法绕过的「传奇」。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

#Nei.st 的其它文章

--最新- -最早--
  • 一个「民族国家」的陷阱
  • 暂时断开
  • 隐藏的动机
  • 双社交网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