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婚姻的配方

2020-07-15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维护幸福的婚姻,意味着在婚姻的初期阶段耐受幻觉的破灭,在婚姻的不同阶段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显然需要多重能力

配制篇

无论是绿茶+蜂蜜+柠檬,还是红茶+牛奶+珍珠,要制作一杯让人心满意足的夏日茶饮,需要对的比例、对的温度、对的次序。就像在婚恋中人们寻找那个「对的人」,把他/她当作婚姻配方中最重要的一味。不过,幸福婚姻的配方可能比这要更多。它至少包括一点缘分、两个合适的人。

缘分

相遇需要缘分,缘分需要创造。英国一位未婚的学者彼得·巴克斯在 2011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的文章,利用估算外星高级文明的 Drake 方程,把英国人口出生率、女性比例、地域、年龄段、教育水平、彼此吸引的可能性等参数代入,估算出自己遇到潜在对象的概率是 0.00034%。既然遇见潜在对象的概率这么低,那就更不能坐等幸福来敲门,而是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增加相遇的机会。在相遇的渠道上,未婚男女不应该为自己设限:通过相亲认识的对象,并不一定乏味;通过网络认识的,也不全是骗子。研究人员发现,活跃的社交行为增加遇见爱情的机会,而其中通过交友网站见面约会是最有效的,可以提高 17% 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仅仅在交友网站上注册是不够的,有效使用交友网站还需主动出击。在网上似乎总是遇到骗子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自己太被动。我们对某大型婚恋交友网站的数据分析发现,会员中超过 70% 的人相当内向,而比较外向的会员则不足 10%。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不是内向者的行为风格。只有自己走出习惯的被动模式,主动向感兴趣的对象打招呼,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交友创造好的缘分。

对的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需要明智的选择。有些人会因为择偶过程中的不顺,无奈降低标准。这样做可能带来许多隐患,降低自己未来对配偶、对婚姻的满意度,也损害自我价值感。一个值得参考的正面榜样是艾米·韦伯,她在 TED 演讲中告诉大家,在经历了一些惨不忍睹的约会后,她并没有像家人建议的那样放低标准,而是理清了自己看重的 72 项择偶标准,例如信仰、工作态度、育儿观念、休闲爱好、体重等等,建立了一个计算公式:对方至少要达到 700 分,才与他通信;达到 900 分,才与他见面;超过 1500 分,才考虑投入感情。事实上,她在执行的时候略微降低了一点儿分数标准。但借助这套方法,她成功找到了合意的爱人。由此看来,择偶过程中秉持现实的高标准并没有错,建立家庭、共度人生这件大事值得慎重。需要调整的是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所有的标准既高又不可妥协,最终会导致标准之间的交集为空。就像故事里一个人走进婚姻介绍所,在每一项择偶条件上都有两扇门可以选择,据说在门后是符合条件的未婚女子。貌美如花或相貌平常,温柔体贴或性格普通……他总是选择推开条件最好的那一扇门,一扇门又一扇门地推过去,最后他回到了大街上——符合全部优点的对象是没有的。如果一个人择偶时无法放弃不切实际的标准,常常是因为内心对自己价值的怀疑,需要一个脚踏五彩祥云的理想对象来证实自我价值。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