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阴影下的中美脱钩前景——有所缓和还是加速分离?

2020-07-24 原文 #Nei.st 的其它文章

在疫情的放大镜下,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奇怪的连体婴儿,各自要往不同的方向走。或转圜,或恶化,两个可能性截然相反,但理由同样充分

2020 年 3 月 12 日纽约,一个人戴着口罩坐在纽约时代广场。

Photo: Gary Hershorn/Corbis via Getty Images

在三个月前,世界经济的最大挑战还是中美脱钩。而今天,中美脱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只能算得上是「第二大」麻烦了。席卷全球的 2019 冠状病毒疫情,牢牢占据了市场和政府的全部注意力。中美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对于贸易战,乃至中美的脱钩进程,又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会负增长吗?

中国二月份公布的官方制造业 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是 35.7,而非制造业 (主要是服务业) 的 PMI 则为 29.6。普通读者并不需要太熟悉中国的统计数据,根据历年数据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两个数字已经「低到坑里」,均为史上最差表现。简单来说,PMI 指数高于 50 意味着预期扩张,反之则为预期收缩。二月的数据显然已经超出了历史浮动的范围,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下坠,幅度都已经超过了 2007–2008 金融危机时的最坏表现。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历年数据。

图:端传媒设计部

疫情在全球的错峰爆发,重击了中国经济两次。中国疫情爆发时间点近春节,大量工厂季节性停工,本身是出口生产的淡季。对于依赖中国工厂的跨国公司供应链来说,如果大部分中国地区在一季度能够走完疫情从爆发到平复的曲线,在二季度恢复产能,那么供应链的冲击不会太糟。

但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种糟糕的组合。国内疫情爆发让春节期间本应活跃的服务业近乎全部停摆,消灭了内需;国外疫情在 3 月的大量爆发则会让欧美经济停摆,中国好不容易回到工厂的工人们,可能要面对减少的订单。

2 月的数据基本上意味着,一共占经济比重 95% 左右的制造业 (第二产业) 和服务业 (第三产业) 在当月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这时回过头去看 2019 年底,那一场关于中国经济是「保 6」还是「保 5」的争论,让人有一种 「今夕何夕」的恍惚:官方数字尚且如此惨淡,一季度的中国经济,绝不可能有「保 5」的奢侈。假设 3 月经济活动稍微回复,中国经济 2020 年一季度的现实问题是会不会衰退——中国自 1992 年开始报告季度 GDP 以来,还从未报告过负增长。

美国:美联储不是医生

而美国最近的经济动荡表面上有很多因素:沙特和俄罗斯在石油产量问题上的 分歧 冲击大宗商品价格,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无法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存在回调压力等等。独立来说,这些因素都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市场,但却很难解释 10 天 4 次「熔断」,波动率奇高的史诗级市场动荡。

美国对冲基金桥水 (Bridgewater) 在 3 月 19 日发布了一份 研究 ,用三个不同的方法 (其中一种是比照中国发生的情况) 估算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虽然方法不同,但结果出奇地接近:在没有有效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美国全年因此次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在 4 万亿美元左右,造成国内经济负增长约 6.5% (因为美国疫情 3 月份才开始爆发,因此经济冲击在第二季度最为严重,桥水预测当季负增长近 13%)。桥水的报告同时指出,这 4 万亿美元的冲击,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放大到 12 万亿美元——几乎是一个中国的经济体量。

当然,这种估算是建立在货币或者财政政策完全不干预的情境下。实际情形中,美联储这次的动作比金融危机时要快速和果断的多。3 月 15 日,美联储甚至等不及原定于两天之后的议息会议,就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决定降息,并罕见地调整了美国的利率政策框架 (如贴息窗口的使用规则),摆出一副「 什么都可以考虑 」的姿态:降息的油门已经基本踩到底,量化宽松的魔盒也早早打开。

You’ve hit the wall.

风高浪急
Relate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