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诸子的追求与王权文化的奠基

2002-07-12 作者: 朱红星 原文 #天则双周论坛 的其它文章

秦诸子的追求与王权文化的奠基

时 间: 2002-07-12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朱红星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录

一、先秦诸子的共同追求——为帝王谋

为什么从诸子百家非常活跃的春秋战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向政治、文化的大一统?我认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诸子百家从这个角度讲其实是一家。诸子百家按《汉书·艺文志》记载有189家一般来说按后来所说的九流十家这十家即: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小说。小说在当时并不受重视。九家中当时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墨家比较特殊,按史学家的说法在秦汉以后成为一种绝学,对后世影响不大。所以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街产生比较大影想的主要是儒、法、道三家。我个人以为,九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谋智"就是都在想怎样把这个社会、国家治理好。谋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是在关心社会关心人生。但是,他们在谋智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呼唤一种"圣王"一种"大一统"。当然各家对"圣王"的解释不一样。

从这一点来说,我想讲几点想法。第一点就是诸子谋智的共同药方。

二、诸子谋治的共同药方——王权专制

一是政治上尊王,主张王权专制

大家都想治理这个社会治理这个国家,诸子百家都在开药方他们的药方在我看来有一点惊人的相似,即主张"王权专制"。对主要几家作简单分析。比如儒家,因为儒家学说涉及到"仁、礼"及一些其他概念,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弄清"礼、仁"是什么。夫礼,按孔子说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等级,他是想用一种等级来规范这个社会,所以后世儒家把它看作"三纲五常",更简化被看作"忠孝"。可以说礼的核心内容就是用等级规范社会,那等级的核心是什么呢?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把这个社会的人分出等级,这还不够。第二就是下对上的服从,重点在"违、顺"。再有等级金字塔的塔尖就是帝王。所以我们承认"礼"就是一种等级学说,一种下级对上级的顺从无违的话就应该承认礼的最彻底的实行就是王权专制,皇帝说了算。所以在《论语·季氏》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说简单点,天下有道,是一个理智的规范的国家的时候,什么都是皇帝说了算,庶人不议,老百姓不能发表意见。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儒家是主张王权专制的。还有一点需要说一下的就是儒家的"仁",学界有一种说法是"仁"是儒家的核心。"仁者爱人"从这一角度讲跟王权专制不是一路,我理解在儒家中仁是服从于礼的,儒家的爱在我看来是有等级的所谓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是有等级的,君慧臣忠,君臣之间也有等级。这个爱不是平等的爱。有一个故事说:子路为县令,用禄米做饭给民工吃,孔子派弟子制止并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今鲁君有民而子擅爱之,是子侵也。意思是说这是鲁君的国土臣民你擅自越职去爱他们,是侵权的行为。儒家学说到了后世把他归纳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了他们的言论,我认为它就是要把我们修成一个等级人,治什么国呢?就是要治成一个等级国。儒家学说中的人,是没有现代意义上人的概念的,首先它的前提是人是应该有等级的,这个社会要靠等级来治理。所以儒家意义上的人是等级人。人与人之间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用孔子的话讲就是治人与治于人的关系,而且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既是主子又是奴才,是多重身份一个人在家里可能是父亲,可能父亲上边还有父亲,对辈分低的你是主人,对辈分高的你是奴才。这时儒家王权专制主张主要通过"礼",所以在儒家学说中在孔子的理论中"礼"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那么法家呢?在王权专制这一点上,法家是最坦率的,也讲得最透彻,我觉得法家学说最关键的地方核心的地方应该是四个字:"尊主明法"。尊主就是如何抬高主子的地位;明法就不用解释了,在我看来,明法就是一种手段,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尊主。是要让帝王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和控制臣民。所以在法家学术中所讲的"法术势"三个东西我们可以稍稍做个分析。比如说法家思想的"法",它的立法]、司法、执法都是集于君主一人手中那么这个法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法是毫不沾边的,它的法是真正的"王法"是王之法,是王家的法,是王一个人的法。法家的法中,刑法和惩罚是居 主导地位的,它的出发点于现代法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现代法是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为基本前提的。而法家的法很显然是为帝王所拥有的,他明明白白地讲这个法是帝王之法正是基于这个目的,它的刑法和惩罚是居主导地位的。在清以上的刑法中,它的"赏"某中程度上讲为了引诱或是感召臣民更好地去为帝王服务。这是它的法,它的"术",韩非子在讲术的时候再明确不过,术其实就是帝王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放在心里用的,不能外泄的权术或谋略。说通俗点就是帝王如何控制臣民驾驭属下的一种招数。势,实际上是指帝王的权势和地位。这三个东西都是为帝王服务的。 可以说在诸子中法家是最彻底的王权专制主义者。韩非子说过一句话:以天下为之箩他要把全国变成一张大网,这张大网由谁来操控掌握呢?当然由帝王操控,把天下编成大网,一个大陷阱,达到一种"奸不容细"的目的,就是说任何一个细小的与帝王违背的的地方帝王都能够察觉。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法家是最坦白最彻底的帝王专制主义者。秦始皇见到韩非子的文章以后发出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次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想秦始皇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发出这样的感叹可见法家的理论对专制 帝王的魅力。

这是法家。接下来我们说一说道家。

道家本身比较复杂,但是在史记里,司马迁把老庄同传。而且说了一句话: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旨本归于老子之言。在司马迁看来,庄子的学问首先很广,但是他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从老子那里出发的。这句话对不对还是次要的,但是我想呢,老子既是道家的创始人在道家学术和评论中,老子占的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我想老子无疑是谋治的讲怎么样治理。老子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提出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主张绝仁弃义。我们先不说他主张什么,在他反对忠信的时候,他已经在关心这个 社会及政治的本身。他也反对法家的严刑峻法,用他原话讲就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就是说这个法令越多越复杂,社会上盗贼的各种不法行为法反而越多。他也反对墨家的"尚贤",用老子的原话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他反对这些东西但他也有自己的主张。我刚才引用的都是《道德经》的原话,他主张什么呢?他主张无为而治主张愚民,

这个无为之治是他的原话,愚民是我们的归纳。怎么无为,我觉得无为主要由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作天子作帝王的要无为,这一方面过去的一般人说的比较多,用老子的原话说就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民指南治,以其上之有为。另一方面,

他有主张被统治者就是臣民也要无为没有欲望不要争。如何能使臣民无欲不争呢?老子还在《道德经》里提出一些很具体的办法,这些办法在我看来,非常简单地说就是把人变成傻子。比如他提出"小国寡民",小国寡民就是分而治之,民之老死不相往来,不许过多的迁移和走动。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很多办法,我念几条比如说: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人民不往远处去迁移。在这一点上,儒家使用宗法和仁义道德,法家用户籍制连坐制,道家用小国寡民,虽然办法不同最后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你

不乱动。接下来他提出: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就是不让他们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因为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就会提高,大家填饱肚子后就会有精神上或其他方面的想法。用老子的理论叫做:思其腹。只要他只想把肚子填饱就行了,所以不让他们用先进工具。不要让他们看到好东西,用老子的话讲就是:不见可欲,是民心不乱。不要让他们看见他们喜欢的东西,反过来也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学习机会。这叫:绝学无忧。我想这些话放在这稍加分析就可明白。我们说老子旗帜鲜明地主张愚民这一点也不冤枉他。

第二个问题愚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帝王好治理。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民之难治,以其多智。那反过来人民弄得傻傻得就好治了吗?从这个角度讲老子是个王权专制主义者,是主张王权专制的。当然道家的庄子讲治讲的少一点-,但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因为我们都是从一家学说的主体上的东西去评价他,那比如说老庄有写什么样的差别,他们主张上有些什么样的不同,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赘述。我们只是说道家尤其是老子,他是主张愚民的,主张王权专制。这一点老子自己也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所以在它的理论中没有把人当人这一点跟儒家法家是相同。

接下来我想讲讲在王权专制中的文化专制,就是主张王权专制的基奠文化。为什么要讲文化呢?因为王权专制就是王权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种控制一种专制当然包括经济文化,也包括占有和支配一切社会和财富,这才叫王权专制。包括文化但为什么要但讲文化呢?因为诸子百家曾经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好像诸子百家也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很有个性,但真正冷静想一想,由于他们的主张王权专制,实际上就是自己在向往建造一个无形的文化牢笼。这个牢笼不是秦始皇建的,秦始皇治是一个集大成者,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是诸子百家都在主张王权专制倒一定程度时,这成为社会的共同舆论成为一种历史的潮流。这时候出现秦始皇或另外一个皇帝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这一点上讲我们要专门讲文化专制。讲文化传是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儒家包括墨家的一些评论喜欢断章取义。因为儒家讲仁,仁是一种比较宽容的东西,那么在文化上应该比较宽容了。跟一个朋友提这一点是他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当时问他这样一句话:你想过没有儒家有后面一句话没有说叫:己所欲,比施于人。我不愿意的不强加于你,但我愿意的你必须按我的作。比如我喜欢在走路时规规矩矩地走,帽子要戴正,我不仅要你做我还要把他变成一种社会的规范,强加在所有人身上。都得这么做,己所欲必施于人。这并不是我简单的臆断,因为我度过孔子的书,看史记,看其他的一些史书,我们听其言观其行嘛,孔子刚到鲁国一个星期左右就把少正茂给杀了,少正茂就现在史料记载比没有什么违法违纪行为也没有明显的谋反行为,不外乎就是观点上,观念上思想上上跟我们孔老子走不到一起去。你就可以借专政的力量,专权的力量清除自己的异己。所以在文化上,儒家是毫不留情毫不手软的,所以对于思想不一致的东西完全是一种很武断的全盘否定的做法。当然一些枝节上的东西他是可以容忍的,他觉得根本上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就是你不能有违我学术最根本的东西,他学术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礼字,你违背了这个东西,他认为你不仅是异人,而且禽兽不如,这些话我们好好体会体会,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书(比较以下)孔孟之间有一点区别,就在于孔子说话稍稍柔和一点,孟子再对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说话就尖刻些。另外,我们以翻开《论语》就是学而时习之,好像他是主张广泛地去熟练去学习,广交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但是我们忽略了,同样在《论语》里明白地说过这样的话: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艘县就为你的知识划定了框框和界限,违礼的东西你不要去动。所以说儒家他在文化上孔子从一开始,不过孔子不像后来人那么极端.客观来讲,孔子的一生不太得志,虽然孔子也当过官,但都不太大,所以口气有些收敛,到孟子时,虽然孟子也不太得志,但孟子由一种儒家传人的心态,而且儒家当时已经成为显学,所以孟子不仅跟学问人之间,跟梁惠王这些帝王之间,语气都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儒家文化是很专制的。

再说法家。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头头说是对的,大家都要说是对的;所非,皆非之。你必须跟着说不是,上有错则规劝之,下有善则旁荐之。我们把这个话跟韩非子关于禁书的话作个比较,韩非子说的比较较好听,柔和艺术一点,实际上骨子里的东西一模一样。先秦诸子我们讲百家是一家,真正诸子百家中还有阴阳家的无的宗室学说根本上讲是为王室的根基再找一种理论根据。而事实上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就以此为依据。秦始皇应该说是一个杂家,他也用了阴阳家的东西,名家讲 名家学说是中国古代比较早的逻辑思维。

接下来是纵横家他在当时的影响主要在外交上,在学术上留下的不多。农家主张倡神农之教,所以我们把农家理一理就是为帝王出主意怎么样搞好农业管好农民它比较多的反映当时那个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状态的意识反映他对后世的影响不大。还有杂家,杂家实际上市长过后其兴起的一家,杂家什八哥家的长处都拿来用。那么我们说他也是为帝王谋。

通过读古书我觉得诸子最有影响的四家中基本上开出来的共同的药方就是帝王专权。而且以为他们共同的呼唤构造期待这样的东西,所以我前面念原话是觉得儒法道三家包括墨家再帝王专权上很多地方是共通的只是他们是县的方法途径有所不同。就这个问题我说说我的看法感受。我觉得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九是用宗法制度仁义道德来束缚人民引诱臣民让你就范,让你自觉地履行。为什么修身就是要的修的自觉遵守这一道德发自内心地去拥护他去拥戴这个专制体制和政权,而且表面上看来似乎合情合理。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必须民白他的发布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法他们的法主要是刑法加上帝王的阴抚就是阴柔之夫,因此他们是主张用枪杆子去实行专政。他用大刀、鲜血在社会上制造一种恐怖气氛来逼迫臣民就范。道家主张无为愚民,通俗点讲就是道家对当官的讲你们少贪婪点对臣民呢就把他们搞傻告老实点这个天下就太平了。儒家比较多的强调宗法伦理,为王权专制提供了一种意识形态,提供了理论上能自圆其说的依据在孔孟时代这个理论还没到位真正到位是在董仲舒时代。看到一些董的言论我提有些中国的知识分子感到羞愧,他是完全把一些大自然的无关的东西扯在一起去证明帝王专制的合理,证明天子一生下来就是该统治你们的。但孔孟没有到这一步,入家在先秦的时候营明白无误的主张帝王专制了。他违帝王专制提供意识形态。那么法家,为王权专制提供一种操作规程,和切实可行的章法。他告诉你怎么控制臣下怎么控制一般民众。怎么去玩权术他教得很具体。道家,因为比较复杂,涉及的东西比较多,我觉得他是一种缓释剂让药不要用的太重太急,对被统治阶级他是一种麻醉和慰籍。所以我觉得儒家有点像牧师,像布道,用仁义道德忠孝节义为专制政权穿衣戴帽,是这个反人性的等级社会看上去合情合理,似乎还有些人情味。法家有点像刽子手,像行刑队,用冷冰冰的利害关系和无情的刑法为专制政权提供了看家护院的宝剑,这个宝剑是滴着鲜血闪着寒光的,不由你不怕不服,他时刻架在你脖子上,。道家像用世外高人的腔调跟帝王说话,说儒家教你用礼,去引诱人收服人。法家让你用大棒惩罚人这都太露太急太小儿科了 ,作帝王要懂得阴柔之术,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说到底就是讲阴柔之术他告诉你帝王只要做好两件事就行:一件是自己装傻,另一件是把臣民弄傻帝王装的无欲无为,把臣民弄的无知无求,天下就太平了。所以讲到这我们说儒法道三家在王权专制上是相通的。当时诸子中最有影响的几大家都呼唤王权呼唤有等级的社会,所有的舆论界,学术界理论界只要有文化的人,都在呼唤圣王的出现。当然出现两种潮流:意识呼唤圣王,而是呼唤大一统。所以秦始皇一统天下是必然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秦始皇。

三、秦始皇是三教统一,为我所用的祖宗,它既是王权专制国体的千古一帝,也是三教合一的专制文化的集大成者,气候两千多年,国人都在他的国体和文化中翻跟头。

对秦始皇在我们的正史中给他的评价很高。不管我们怎么说他是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得上英雄的人,不管怎样他完成了我们国家的统一,不仅统一,他为我国统一打下长久的基础,比如文字的统一,这是为什么我国经历两千年分分合合,仍能维持统一,文字的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帝制,我们维持两千年了,但秦始皇确实是一个独裁者。通过读古书,我觉得秦始皇不象正史中评价的那么简单,秦始皇不仅是杂家,而且是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就是他把儒道发三家用于一身,而且用得很漂亮。秦始皇把他们的可能变成了现实,为看他是怎么把这些变成现实的。用法家,比如秦始皇明确提出:天下事皆决于法。前人多讲无须多讲。秦始皇是杂家,他周围的谋士是一群文化素养很高的人,对诸子的学问主张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比如说韩非,韩非子的老师是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大家。李斯的老师也是荀子,他们最初接触的是儒家思想。后来在他们的文章中也用到了道家的东西。所以秦始皇赫特谋士不仅仅是正史作家说的单纯是法家。他对各家学说都有一定的研究的,比如阴阳五行学说,《史籍》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次其水德之瑞。这是牵强附会的用五行学说证明王朝的更替。秦始皇很清楚的就把它借鉴过来。再比如他用儒家,首先秦始皇以前帝王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当时为他的尊号,李斯和博士商量有这么一段话: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郡县,法令由一统,子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秦始皇批曰:去泰,著皇,才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史记》)皇帝这个名字是秦始皇自己想的,我们想想什么是皇帝,皇帝在诸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把三皇五帝作为招牌叫的最响的是儒家,秦始皇轻而易举地堤把三皇五帝集于一身,为我所用,这体现了秦始皇的一种空前绝后,承前启后的气度。他敢称皇帝,而且在叫的时候,他一定有一种超过他们的感觉。在举第二个例子,说秦始皇为什么能在内政上统一,他曾讲过把个字:体道行德,诛戮无道。体道行德荀子是这样解释的: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知道察是讲认识,知道形是讲实践,提到是讲把道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体道的人就是圣人。这是入学大家荀子正宗的解释,秦始皇明白无误地宣称自己是圣人,自己能一统天下就是我体道行德的原因。这就把儒生煞费苦心的制作的高帽子,轻轻松松地抓过来戴在头上。如果数一数,戴在秦始皇头上的儒家的高帽子,据史记记载,一点不必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和把孔夫子奉为圣人的历代帝王少。随便举几个例子: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等等。另外,秦始皇石油时刻察的第一位举行泰山封禅大礼的帝王,而在先秦诸子之中,儒家是鼓吹封禅最卖力的。可以说秦始皇对儒家的研究是很深的,而且用得得心应手。再看他用道家,秦始皇对道家德治国之策似乎不感兴趣,但他对方是求仙之术却情有独衷,传说他曾遣徐是率童男童女千人,入海求仙,遣卢生求奇药,他本人甚至南之湘山,登会稽,求药。我想秦始皇和所有帝王一样,在拥有人间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以后,最大的希望就是多活几天,这是道家德修身养性,保命的理论,对他们特别有吸引力。所以如果身边有一些方士,去投其所好,就很容易。当然方术之士,有的是变了味的道家, 有的跟道家不沾边。所到了秦始皇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口里讲的是儒家,讲体道行德,讲仁义道德,手里用法家,用法术势,用枪杆子专政。心里想道家,就是他理解的道家,想长生不老,万寿无疆。我感到秦始皇的这种模式影响了其后几千年的子子孙孙再后事,达到帝王将相,小到贩夫走卒,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而且越是三教合一用的纯熟的人,越被社会接受。我们中国人讲成熟的人往往是这三教合一的人。口里总说好听的话,手里往往要有点法术势,心里想的是长生不老修身养性。这个模式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形态,不能说他是好是坏。但他在我们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对三教合一我有一个比喻: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三种饮料,儒家是茶,品位高说他有用,茶作用可大了,说没用什么用都没有,法家是药,能治病,立竿见影,很管用。道家是酒,得意时要喝一点,失意时也要喝一点。在后世许多知识分子都是从道家尤其是庄子和列子的东西中找到慰籍和寄托。我说喜欢庄子,就是有一段时间非常苦闷,就读庄子,千方百计地搞通然后去背。所以说秦始皇的时候这种文化模式这种体制就已经定型了。所以在其后的两千多年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圣王,像唐宗宋祖,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想一想秦始皇作过的事,留个我们各种有形无形的东西 ,我们会发现,两千多年我们实在他留给我们的舞台上翻跟头 。无论是我们的学术研究,还是我们心里文化上的隐形的东西,都没有跳出这个框框。另外,我感觉我们的正史有些不太客观,比如在过去,在我心目中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他确实独裁,但秦始皇身上有一点是我感到意外,就是秦始皇不仅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而且是个仁厚的人,表现在在他死前他没有动过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后来是赵高和李斯干的。在秦始皇一朝他是仁厚的,唐太宗的杀兄逼父,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都是维护自己的地位,像比较而言,秦始皇是仁厚的,跟他打天下的人在他死后还在其位。还有对秦汉的赋税作了比较,得出结论,秦朝的赋税不比汉朝重,所以把秦朝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作为他灭亡的原因,把暴政的帽子扣在秦始皇的头上是不公平的。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先秦诸子的悲哀和启示。

四、先秦诸子的悲剧和启示

我为什么要读那么多的古书,就是想弄明白我们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会走到今天?为什么今天的路会走得那么艰难,读诸子百家的书后有一种感慨,就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共同构筑了王权文化为一个专制帝制奠基。这个奠基确实是他们的理想,我不知道加入孔子或到秦始皇的时代,他怎么样评价秦始皇,因为孔子所期望的就是一个可以一统天下的圣人,不仅孔子,诸子百家都在期待,这是他们的理想,但我相信,这个理想与他们作为一个自由人的理想是有出入的。他们为什么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作为个体诸子都是悲剧,尤其是影响最大的这两家,像儒法两家,法家虽然的得势但像商鞅、李斯、韩非无一善终。再说孔子,他是我国文化的一面旗子,而正是这样一个 失意的书生成为我们两千多年的旗手。让人不可理解,为什么说他是失败的,我们一项一项说:首先他是一个老师,在教育上他是失败的。因为每一个教育家都有一个目标,他的目标就是培养当官的人,但三千弟子七十贤人,有几个当了宰相?有几个成就了功名,在最容易出人才的时代,你没有按你教育的目标培养出人才来。作为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作为史学家孔子都是失败的。作为政治家他受到排挤,作为政治理论家它的理论载和以后两千多年的帝王所用的理论是有出入的。作为一个有利像的知识分子,好学上进的知识分子,关心国计民生的知识分子,一生是不得志的。史书记载,孔子临死时仍心有不甘。在读这段历史时,我对照古希腊的哲人的言志和传记,因为古希腊的哲人于我们的先秦诸子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我们看看苏格拉底之死。在他被通知判了死刑时,他说真正走上死路的是判我死刑的人,而不是我,死可以让我免去受老人的痛苦。传说他临死时托牢头,替他换欠别人的鸡,然后潇洒死去。还有别的希腊哲人,他们死的都很平静潇洒,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呢,同时代的人,我们探路时是不是路就走错了,为什么我们走得那么苦那么累。犬儒学派首领第欧根尼欲亚历山大有一段对话,第欧根尼很有学问却一无所有,亚历山大说我可以给你一切,第说你走开吧不要挡住大自然给我的阳光。还有阿基米德,刀架到脖子上,仍然在算他的公式。于儒法诸子列国奔走的情形相比,常常是认为先秦诸子位中国知识分子牲畜一种莫名的悲哀。但虽然他们都是为王权文化奠基主张王权专制,在我心中对他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我觉得他们确实是在思考在做学问不管对他们的学问是肯定还是否定。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思考最终走上这么一条路,最终是绝路。为什么呢,我像是存在误区,至少存在两个误区,也是两个教训:第一个是救世主情结。先秦诸子都在期待救世主认为自己是救世主。救世主情结时对内对外的。对外,期待圣王圣主。对内我就是救世主,听孔孟的口气,哪个不是这样,以天下为己任,不仅要成为帝王之师万民之师,还要成为百代之师万代之师。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救世主情结。就因为这个情结给他们的学问带来两个局限。一个就是研究对象比较窄,归结到底就是一个治字。第二个就是他们的学问都是实用性工具性的。不像古希腊的都是科学性的,古希腊有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作了比较,觉得先秦诸子的悲哀在于:吾爱吾师,吾更爱圣王。就是找个开明的君主实现自己的抱负,后代知识分子也是这样。这是第一个误区或教训,于此相关必然带来第二个误区,就是乌托邦情结。我们都知道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的存在是正常的,秩序与圆满都是相对的,一个社会旧的矛盾的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一味追求秩序追求圆满必然会陷入乌托邦必然愤世嫉俗。我的东西必须放之世界皆准 ,我的药方必须用一万年。这个情结使我们的先人一门心思建立秩序,而且秩序越细越好,越严越圆满越好。杂家是这样干的儒家更是,他不仅管你君臣仪礼,管道你家里管你穿衣走路。所以当你把社会变成一个模式的时候你就必然走入乌托邦。而乌托邦会带来愤世嫉俗,因为你要建一个圆满的社会,而社会不可能圆满。在春秋战国最活跃百花齐放的时代孔子仍发出人心不古的感慨。最后我乡音用西方一位哲人的话:那些使一个国家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在结束这次讨论之前,我想说,对先秦诸子我怀着深深的敬意,甚至是羡慕。于古希腊的哲人相比也许有点委屈他们,但于秦汉之后的人相比,他们至少有择主而事的自由。起码可以去列国奔走。所以我想说我丝毫不怀疑先秦诸子的良好愿望,但他们试图建造一个天堂的努力,却把他们的民族和人民引向了王权专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一个面对过去,思考未来的人,都应该反思这个命题。我们这样讲不是把儒法道都否定了,把整个传统文化都否定了。我想说他们都主张王权专制不是讲作为一种学问,传统一无是处,这是两个概念。任何学术,我们客观评价他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今天就王权专制来讨论这个问题。还有在我们讲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什么,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和政治连体的婴儿,传统文化就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是两千多年的专制文化,于他联姻的文化为他服务的文化从他主干上讲就是专制文化。所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以后的路还长的很。 (完)

社会科学院的庞樸老师: 听完报告后很有启发。他用一个非常贴切,风趣,深刻的比喻,把儒家比作茶,道家像酒,法家像药这非常恰当。若不是对经过认真的深思熟虑,非常了解当时社会思想动态的话,是很难概括出来的。这种理论非常贴切给你一种很形象的感觉,可以想象茶,喝也可以不喝也可以,但它有品位,跟喝可乐不一样,喝可乐有一种刺激的感觉,喝茶是一种淡而清,清而香,香而远,有这样一个品位,儒家恰恰真是有这么一点感觉。道家是酒,酒是最怪的东西,你苦闷时要喝它,你高兴时要喝它,胜利用酒庆祝,失败以酒浇愁,酒这个东西怪得很,什么它都适应,道家确实起这么一个作用。失意啦,就会想起道家,看淡一点,看轻一点,不要这么认真不要这么执著。你得意了,也会想起道家,最得意的是秦始皇,最提倡道家的就是秦始皇,它以得意了就想维持住自己的地位,就想活长一点,就会想道家的长生不老。所以这个比喻很贴切,这说明朱先生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理解。我作为一个年纪较大一点的人,对先秦的竹子的看法从某种一以上讲比朱先生宽容一点,我决不敢也决不会,也不愿意用这么苛求的语句来说他们,我就想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想这样那样,最后做的完全不是想的那样,最后一辈子走下来成了一个白发老头。我就用这个心情想,先秦的那些思想家主求得"治",治国之道,治民之道,治人之道,最后把国家引向帝王专制,整个这个趋势不是他能改变的,引向了专制恰恰就是引向了今天的民主,你必须经历的阶段你只能这样走,这是竖着比较。横向比较,跟希腊比较,希腊学者很达观很乐观,不像中国学者这么累,这是一种看法,换一种宽容的角度看,他们真了不起,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知老之将至,这实在是厉害。这人文精神比神文精神要好得多,这个为了全人类的精神是不是比纯粹的自然主义要好一点,我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人文比神文好,总比把你引向宗教,变成愚昧的人好吧。比一心想大自然不关心大事不关心人事不关心别人总好吧。我在年轻时就有这样的想法,我看谁都不顺眼。我觉得你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做的事跟你目标不一致,,后来我才真知道不是那么很容易你想做这个而真正做的是另外一个,想走这条路却进了那个门,你有什么办法。最后发现后面有一个东西,你叫它规律也好,叫它不可抗拒的社会力量也好,什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好,总之那个力量奇大无比,当然你能做多少,在我能力范围内有所改善,能使大家过得更好一点,我不能把皇帝拉下马,我能旁敲侧击,让你知道错在哪。不能把他拉下马,拉下马我就死了。所以这么一想呢就宽容一些。这是我的一些想法。总体上讲,朱先生的演讲·························认真考虑我们的传统考虑我们的文化考虑从这里面能得到什么教益,这样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就上去了,素质上去什么事都有了。我们现在磕磕绊绊的事很多,很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然经济不发达是一个原因,大家不太考虑问题。如果大家都有足球热那个精神来有文化热那是件好事。但是很难。我希望朱先生能到处去演讲。演讲本身,作为一个搞企业的人这样地来关心文化关心人类的前途,这样一个精神是很感人的。

黎鸣先生:

朱先生作为一个企业家能把这个问题讲得这么透彻,很让人感到欣慰。庞先生的评论很风趣点到很恰当。你的三个比喻很恰当,庞先生的宽容的态度我觉得也是对的。你刚才说诸子百家其实是一家,从主张王权的角度将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仅仅这么说也有对诸子百家的不宽容。诸子百家是一家我的理解是从全世界的思想家的类型来讲世界上一共有三种思想家:一是把超自然超物质的对象作为思考的对象的思想家,我们叫他先知还有一种是把自然现象作为思考对象的思想家,那就是古希腊的哲人哲学家,中国的思想家绝大多数他关心的对象是与人有关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有三种意义上的思想家,一种是神学家,第二种是哲学家,第三种就可以说是人学家。在讲诸子百家是一家的意义上讲,把他们作为人学家我认为更恰当,把他们作为王权文化的奠基人,有点不公平。王权按朱先生刚才讲是因为有诸子百家,我觉得这是因果倒置。应该说先有王权再有诸子百家赞成王权。比如我们说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里也是王权专制,它跟中国的圣王不同的是哲学家当王,哲学家的王权,依然是王权,而不是民主。就神学家来说它也要过往来统治民众的,所以我认为王权是什么是人性,是人本性的东西,只要你当一天权,你就必然会用王权用暴力去统治人民,所以我们回忆,能够统治世界的三种力量是什么呢,一是暴力,二是财产就是资本,第三就是思想。王权就是暴力控制不仅控制民众的秩序,而且控制民众的财产,还可以控制民众的思想和言论,这才叫王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王权的产生并不是诸子百家追求产生的。所以有必要为先秦诸子辩护。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也是一个这样的人,你也希望当权的人是个圣明的人,所以从这个以上讲我赞成庞先生讲得对先秦诸子宽容一些。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只要你关心人,关心治,你就会想用一个什么力量去统治他,你就必然会首先想到暴力这是合法的暴力不是非法的暴力,就是一个圣人控制的暴力政权,政府来统治这个社会。做个对比,其实西方开始也是王权,当然作为不同我们可以讲希腊,是城邦民主社会,不对,它是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他一点不讲民主,包括外来人和被他征服的人,甚至包括他们的女人都是没有民主的,他依然使用一种王权的方式来统治民众,罗马帝国包括罗马共和国也是一部分贵族统治更多人。所以用暴力去统治民众是人性所至。但是为什么西方能慢慢走向民主呢?这是我又不同意庞先生的我们中国人研究人文总比研究神学得好一点。正是西方研究自然研究神学,神学对人类进步其实是立下了功劳。为什么这么说,罗马帝国是摧毁在基督教的传播上,基督教为什么能传播就是因为基督教有一个观念,就是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这样一个观念就摧毁了罗马帝国。但真正能把王权改道的还是金钱,只有财产壮大起来,才能使王权向后退,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三千多年里,我们的王权始终变不了,就是在我们历代思想家中都是研究人文的思想家,而没有研究神学的思想家,更没有研究自然的哲学家,这就是王权暴力能永远控制民众的财产,可以永远垄断人们的思想,就是因为这点我们三千多年王权文化无法改变,直到今天仍面临很大的困境。走向全球化,于世界接轨,我们遇到一个瓶颈,就是政治改革。我非常同意朱先生今天讲的关于中国文化的结论,但仅仅讲这些是不够的,要把他同西方跟各个国家的文化放在一起对比之后我们才能挖掘我们的短处在哪,我们常在哪儿。其实圣人文化是造成的悲剧,不仅仅是先秦诸子的悲剧,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最近除了两本书一本是《大分裂》,社科出版社出的,另一本是中信出版社出的《巨变》,这两本书同时讲到世界人民所面临的困境,说白了就是三种生态的破坏,一种就是自然生态,第二种社会生态的破坏,第三种是心灵生态的破坏,自然生态的破坏很好理解,社会破坏是什么呢,是贫富极端的变化,两极越来越远,犯罪率越来越高。第三精神病越来越多。再有道德沦丧,中国和美国都有,向美国大公司报假账,这说明道德败坏。信任已经到了非常非常危险的地步,这威胁到了资本主义,危及到市场本身。总的来说朱先生的报告说到了中国文化的要害,只是在枝节上要补充,对先秦诸子过于苛刻,对他们的成就不能不看到。儒家,你可以说他是伪君子伪圣人,但在当初他能把爱人当成他最高的追求,这是相当了不起的。道家,现在虽然有很多美妙的东西值得去挖,法家当然令人讨厌,法家因为它是赤裸裸的刑罚,还有几家尤其是墨家,我要为他说句公道话,在先秦诸子之中如果说有一点先知性哲人性,只有墨家。现在看来对墨家我们只有从新评价。墨家和其他学派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他是劳动者,是造桥者造屋者,他不仅有治人之术还有治物之术,有光学有建筑学有基本的物理学。这是先秦诸子所没有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治有墨家有真正的逻辑,你说名家有逻辑,错,名家根本不懂逻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哲人的就只有墨子。还有重要的一点,为什么墨家在后来灭绝了,这说明不是诸子选择了君王,而是君王选择诸子。你刚才把秦始皇成为儒道法三家集于一身的的第一人,我不同意。真正把三家和位一体的是秦汉一体。秦以法家发家的,没有法家他就不能战胜六国。文景之治,其实是黄老之术,是道家的无为之治,这才使人民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独尊儒术。所以在秦汉两朝之中,法家道家儒家分别被帝王所用,作为统治之术,最后定位儒家,为什么是儒家呢,儒家可以拢罗人心,所以你刚才有一点说得好:儒家是嘴上说的,法家是手上行的,道家是心里想的。我非常同意这一点。儒家讲爱人,法家就是用刑罚,用暴力。道家,真正把道家荣辱统治之术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把老子当他的祖先,但别忘了,在唐朝以后,儒法道释,佛教对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听众:朱先生的报告涉及到中远古到现今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专制。这是我们民族悲伤了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个问题面临要突破要解决的历史观的问题。怎么突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我觉得报告的核心就是分析文化专制的根源。诸子百家儒家的内核促成这个格局,这是我们当今知识分子必须认真评估它认识他,人是清楚了分析清楚了才能够迈出这一步。我觉得所有人包括怀着高尚情怀的人,客观上往往摆脱不了这个牢笼。今天这个报告促使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人是要改错,人不能天生就是明理的,长期专制文化的熏陶下,所以觉得还是在牢笼里头转圈。从这一点我觉得朱先生的报告很好,朱先生的报告有它的现实性,解决文化专制的核心就是解决等级观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二十一世纪,她的兴旺发达,要走什么路,如果还是要一个英明的领导,一个圣君,那我们仍然没有走出这个牢笼。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其实就是一个极端专制的体制,法西斯垮台的时候,其实是人类的一个转折,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的大西洋宣言没有邀请斯大林,虽然苏联也是战胜法西斯的盟国,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个转折是专制到民主的转折,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是不能参加也不应该参加的,因为他并不代表人类未来的文明。在这个宣言上丘吉尔和罗斯福提出民主和人权的四个核心内容: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出版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这对整个人类,对每个社会成员,对人类未来的目标是很有意义的。而他们提出的正好与我们的专制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什么叫免于恐惧的自由,在我们中国两千年,处处充满了恐惧,在专制加强的时候,恐怖是遍及人间的。我今年六十七岁,古代的生活我没体会过,但过去我经历的种种灾难和挫折,是我深深了解到恐惧是什么,这种恐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受迫害的人身上,整个社会在不同阶段有恐惧。··································································· 下面我想讲讲等级问题。因为你刚才讲父慈子孝也是等级,我觉得不是,他是爱,但我觉得他是爱的不同形式,这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他把具体形式给你说出来了,父慈子孝都是他是爱这个词下面的分支,反过来西方的爱也有很多具体的东西,只不过爱是另一个表达方式

我将一些可以切磋的地方,把先秦诸子完全概括为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有些偏颇,我想谈谈儒家,孔子有一次问几个徒弟,你们以后想干什么,有说想把小国变成大国的,有说想把穷国变成富国的,有一个多我只想带几个童子去河边玩孔子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还可以讲儒家和帝王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儒家基本思想并不是要定义在我要支持一个王权。讲几个点:王权,这个王在中国传统意义讲不这个意思,没有暴力,王的概念包含很多概念,生王的概念是我在道德上高尚,我代表天道,根据体的王是没有关系的,第二点是天子一爵说,天子只是人间一个爵位,没有说他天生代表天道,儒家恰恰把王限定在一个位置上,它的上面有天道。第三点革命说,就是说如果你不代表天道你不过是?从许多儒家的基本经验讲,儒家的最高梦想是让天道驾驭王道,用道统驾驭政统。刚才讲儒家为什么失败,你的整个理论有些矛盾,孔子一辈子没有当上宰相,恰恰相反这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时最吃香的是纵横家,因为儒家讲的是轻徭薄赋,那时帝王是不会听你的你轻别人不轻,你就会被打败。但孔孟要是相迎和这些诸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恰恰是他们的伟大超过了王权,看儒家的历史是出自民间的,另一个儒家兴盛的时期宋朝,儒家的复兴是在民间复兴的,向朱熹皇帝轻他是三次他都不出山的,它并不把当官当人生目标的最高追求,而他认为道是超越它的,儒家恰恰是一种约束对抗王权的意识形态,他是超越任何一个政权的。你在看历代振幅所雅致的所迫害的是水,正是儒家。可以说儒家在中国传统体制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抗王权专制的文化力量。第二点我想讲,我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仅仅跟政治相关。道家和儒家除了经世治用,还有追求人的精神超越。尤其是道家,《道德经》,不仅是人类至真至理的经典,还包括了超越思想,因为他讲道,这些购车了后来宋朝的新儒学运动的文化源泉。是儒家变得比较超越。孔孟时代他不仅有对政治的追求以外,它还有自己的追求,这些都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资源。一方面帝王统治之术要借鉴,打着他的旗号做事,另一方面,民间道德教化民间规范精神追求也来自这个资源。第三点需要区分文化资源为帝王所用和专门为帝王提供的文化资源不同。任何一个文化资源都可为人所用,但不能证明这种文化资源是专门为他所用的。比如希腊的文化资源,别忘了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亚历山大帝国对内是专制对外是侵略,他背后的文化资源恰恰是希腊文化,亚里士多德那样一种思想,包括对外族的痛斥,都为帝王所用,不能反过来说希腊所有文化都是为专制所用。第二点讲基督教的文化资源,基督教对罗马帝国可以说是成也萧和败也萧和。说中国是个悲剧,希腊也是悲剧,他从来没有统一过,最后被罗马帝国吞并。希腊谈的并不是神,他们谈的是功利主义。是他们之从各个城邦的收益看问题,这是不可调和的。所以需要一个超越。所以总的来说朱先生那个逻辑有点不通的。朱先生思想有一个盲点,不过一直以来东西文化对比研究一直走的这条思路。最后我听出来西方文化好东方文化坏,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去看这个问题,要甩掉一些偏见,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为了证明这一点。包括你的东西思想家之死的对比,有点过于牵强之感。 今天这个演讲的前提就是王权是不好的。如果当年不出现王权,中华民族中国版图都将不复存在。王权就是一个人说了算我就的是不确切的。王是一个国家的机构,皇帝是被一种体制给套住了,他们很自由一个人说了算,不是这样的,王是不好当的。就想公司的董事会,多数人听少数人的,他是一种管理的体制。再有"修奇治平"可以不管他原来治的是什么,只要他对我们现在有用,就拿来用,怎么有用就怎么改造。在有关于儒家和道家,我比较同意南怀谨的观点儒家是粮店,国家是杂货店,道家是药店,这跟朱先生的观点有些不同。最后一点关于对孔子的评价。朱先生对孔子的评价很新颖,不过有些偏颇。我们今天认识到的这个孔子不是当年那个孔子,毕竟经历了文化的变迁。还有不能说孔子没有培养出宰相就否定孔子是个成功的教育家。

我觉得要给封建政治正一下名。朱先生最后的论证是传统文化服务于封建政治就是封建文化,

文化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是个很含混的东西。我发现人们经常在三个不同的一以上进行文化对比。第一个是语言的结构和思想,第二个是带有某种派别的区别第三种是伦理和制度。伦理和制度是不一样的。制度是人们行动的规则,伦理是行动的规范。

刚才朱先生的报告可以是一种理解,作为一种概括可能有好多问题,比如刚才讲的无欲无为,自己装傻让别人也成为傻子,得以这么理解,但还有别的理解。所以一个复杂的东西所简单了会有些问题。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王权,刚才有人说是当时各种力量平衡下来最优的对象,那么我们今天的一些文化专制也好政治上不民主也好都是怎么来的。所以对过去的东西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今天的问题。如果不说明中间的环节的话,我觉得就有点简单了。 茅于轼老师:

我对非洲比较关心,我觉得非洲有点像我们的春秋战国。但是出现孔子的思想,我想起到了一种均衡的作用。非洲各个酋长之间没有共同的思想,所以独立混战,从这个角度讲诸子百家对中国的贡献是很大的。倒过来看,我们今天所发生的问题,当然有很多,我觉得中国人的思想中缺少一种人权思想自由平等,现在老百姓也好,政府也好想问题很少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去想。所以接受西方人权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但在中国老百姓中贯彻人权思想也是很难的。 (盛老师:茅老师我插一句,我们要在中国的文化中发现这些源泉因素好呢,还是说没有,能更好的引进天授人权的概念?您的观点我们同意,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事实上民主不是发源于东方,而是发源于西方,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出来的。


朱先生回答听众问题

问题很多简单说几条:第一我想讲一下我为什么会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我的出发点。我1982年大学毕业,在新闻单位和机关待了十年,92年下海,下海以后我给自己确定了三个原则:不发表文章,不参加政治和文化活动,不宣传个人,这次来出于和茅老师得关系,我读过茅老师的书《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感觉我就像茅老师的学生。这些年读书有很多想法。为什么确定三个原则,我刚才讲过中国文人有救世主情结,我感觉到再我的朋友中尤其是文人朋友中,包括我自己,都想搞出一个东西让满世界的人都知道总想搞个东西放诸世界皆准,不是这样的。学问都是相对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你认为是对的,别人站在另一个角度就不一定有道理。我之所以来讲,我是想提供一个视野,我觉得你对王权也好,对孔孟也好对诸子百家也好,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我相信任何学问没有最终的结论。第二个问题,既然是这样,我觉得一个文化也好,一个制度也好,要不断的前进,这才是正常的。这才是所谓的现代的。民主也好自由也好平等也好,不能出了这个前提。在我看来不管从什么角度讲,中国古代的王权思想中有一个我不能接受,就是它把人不当人。我的体会是在他们诸子百家的学术研究中他们就是在期待一个圣王。在这种期待中他的学问中埋下了这样一个祸根。当然刚才有几个学者说王权有它的合理性,那我说西方的法西斯也有它的合理性。刚才有人说父慈子孝是爱的方式我觉得单独说时,但和君回臣忠连在一起就是等级关系了。父子就是君和臣的一种缩影,它要把每一个家庭变成一个类似于君臣关系的小小社会,一个专制社会。顺便说一下墨子,墨家本身是一个团体,团体的头目叫巨子,巨子有绝对的权力。谢谢大家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之所以下还是要追求成为自由人。我只想从思考中把一个问题想明白从而得到快乐,则对我的人生来讲是一种享受。我没有县委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学界提供一种理论,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去为诸子百家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我只是想说,在他们的理论中,我感觉到一种王权的阴影,这一直影响到现在。另外我还想说让我敬佩的古代哲人都活得那么累,这个路是不是有走的不对的地方。最后我想讲,假如你真是做学问的,就要有这么一个前提,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最后的归宿。为什么我们有分歧,你见到经营成本的问题,讲均衡的问题,这都属于另外一个范畴。我们所讲的是什么是人,诸子百家不可能没有优秀的东西,但这是这些美好的东西中最缺的东西。我不同意把它当成人学在我看来它只是等级学,现代意义上的人,一定有个前提,就是在我看来这个人是独立的自由的平等的,不要把自己作为救世主,也不要把别人看作是你的救世主,没有这个为前提的学说都可能成为专制的工具,具有现代意义人的学说即使被专制所利用,它的价值是显性的,最终会被历史承认。最后我觉得中国人最缺的就是我们自己首先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自由的人,把自己摆在一个平常人的位置上做一个平凡人。

点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