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同志教我们做人做事——公开一个鲜为人知的批示

2009-05-15 作者: 马懋如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9年第5期 耀邦同志教我们做人做事——公开一个鲜为人知的批示 作者:马懋如 ]

耀邦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不管情况有什么变化,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为人,他的所为,有口皆碑。

此时,此刻,回忆起了和我有关,使我感受很深的一件事,容我从头说起:

在那三十年前,拨乱反正之中,全国各地受“文革”之害的群众纷纷来京上诉,出现了一个上访大潮。信访是党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耀邦同志极为重视,他说,他没有批过条子,批了很多信。确实如此。

1978年底耀邦同志兼任中宣部部长后,中宣部收到的来信(来访)成倍增长,不少信件是直接写给耀邦同志的。据信访处统计,1979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收到来信一千五百多件,一至六月份共受理来信九千三百三十四件,是上年同期的三点六倍。来访者络绎不绝,应接不暇。这里的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条件差。当时的信访处设在部外的一个失修的楼房底层,接待室里仅有一张掉了油漆的乒乓球台子,两张长条板凳,几张旧木椅,一个坐着要陷下去的长沙发;办公室里也只有几张旧桌椅,一部电话机,两个竹皮热水瓶,就此而已。在这里工作的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弱势群体,一批受害者,是血和泪的控诉。那些人哪有钱买信封信纸,不少来信写在废纸上、手纸上、香烟盒的背面或书报的边角空白处……有的信上还留有血、泪的斑痕。不少信件字迹不清,很难辨认。来访者,不少来自边远地区,有的是从监狱或劳改农场出来的,他们中不少人,早已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他们扒火车,或步行数日、十数日,或沿途乞讨,他们身无分文,衣不御寒,食不果腹,含着冤、淌着泪,带着伤痛,怀着极大的希望,来到京城,找中央,找党,找耀邦同志。负责接待的同志怀着很大同情,热情、耐心听取他们的申诉,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半天,十几个小时,还要作安抚工作,为他们解决食宿,还常常拿出粮票、衣物和钱等,解囊相助。他们常常不能按时下班、吃饭、休息,日以继夜,急来者之所急,办来者之所需,毫无怨言。重要的来信、来访,每日必摘要报送耀邦同志,耀邦同志必及时批示下达。耀邦同志对这里的人和事极为关注,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79年8月17日耀邦同志在中宣部信访处写的《信访处今年一上半年处理人民来信工作小结》上作了重要批示。全文如下:

退成绩卓著的信访工作同志

那些默默无闻,但每天每时都在点点滴滴为人民办好事的同志,是深深受人尊敬的,也是值得每个真正的革命者去爱慕的;而那些威风凛凛专说大话瞎话给人民造成损害的老爷或少爷,人民心里是疥限的,每个真正的革命者也有权鄙视这种人。

“文革”结束后,我从中宣部的“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到哪里工作,一时还定不下来。已在中宣部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庞达同志把我找去,问我愿不愿意到部的信访处工作。说那里接待信访十分繁忙,要我去担任信访处的副处长。开始我有点犹豫,因为我原是在宣传处工作,信访不是我的本行。庞达同志拿出耀邦的批示给我看。我看到耀邦的亲笔批示,立即被批示的话深深感动。我决定改行,加入了信访工作的行列之中,和那些默默无闻,点点滴滴为人民办好事的同志们并肩,为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做了一点事情。几年来我从中得益不少。

耀邦同志的这一批示不仅仅是针对信访工作的,也不仅仅是批给中宣部的信访工作同志的,含义很深。从中看到了耀邦同志的为人、做事;看到了他所敬重和鄙视的;他所提倡的和反对的……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要提倡的和应该反对的。耀邦同志是在教我们做人、做事。他要求我们、希望我们:做人,不要当那些威风凛凛专说大话瞎话的老爷或少爷;做事,要甘愿去做那些默默无闻,点点滴滴对人民有利的事。耀邦同志的批示是我的座右铭,我复印珍藏到如今。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昨天不是少爷,今天没有当老爷,明天也决不会当那被人鄙视的人!

耀邦同志离世20年,批示时隔30年,虽时过境迁,批文没有过时,没有退色,依然(更加)切中时弊,有益当今。可惜,这一批示鲜为人知,在这纪念耀邦同志的时刻,特公之于众,愿与新老朋友共勉!

耀邦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批示永远是我们的座右铭!

2009年2月

(作者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离休干部)

(责任编辑   徐庆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